60岁后,理想体重是多少?看看你是否符合标准!

2024-02-25 中老年养生 关注公众号

60岁的陆阿姨,轻轻摔了一跤,竟然摔出了骨折。

只是轻摔一跤,怎么这么容易骨折?很多人估计都有疑问。

其实这当中是有原因的。

原来,陆阿姨本身比较瘦,身高160cm,体重才90斤,可她对自己的身材还是不满意,觉得还得再瘦点,而且也比较支持“千金难买老来瘦”的观点,于是就十分严格的管控自己的饮食,常常不吃主食。

前两天准备出门时,不小心被鞋带绊了一下,摔倒在地,顿时感到右边的臀部疼得厉害,站都站不起来。

最终在家人的搀扶下去医院拍了片,显示右侧股骨颈骨折。

在医师的安排下,陆阿姨进行了髋关节置换手术,才恢复了行走能力。

而医生表示:陆阿姨之所以会造成这个局面,主要是因为身上肌肉太少(肌少症),无法保护骨骼,所以稍不注意就容易摔倒,反复骨折。

一、有钱难买老来瘦?警惕肌少症

老来瘦,不一定健康,反而更容易招来肌少症,什么是肌少症呢?

从字面我们也能看出个大概,就是肌肉减少,同时伴有肌肉力量和功能的下降,患者常有体型消瘦、手脚无力、行动缓慢等表现。

而中老年人群如果体重太轻、肌肉含量不足的话,对健康并不利,可能带来多种风险。

比如:提升骨质疏松的发病几率,当体内缺乏钙、维生素D,骨密度便会下降,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发生脆性骨折;

此外,《情感障碍杂志》上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体重过轻,可提升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体重太轻,还会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机体免疫力下降,提升感染的风险。

可见,体重太轻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大家没必要过度追求瘦!

二、科学家历时73年发现:“微胖”的人更长寿

有的人追求瘦,是为了追求长寿,那到底什么样体型的人更长寿呢?

《流行病学年鉴》上刊登的一项由俄亥俄州立大学开展的研究给出了答案:“微胖”的人更长寿。

该研究一共纳入4576名志愿者进行观察,耗时长达73年,在排除性别、病史、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后,发现:年轻时期如果可以保持一个理想的体重,那老了之后,体型微胖的人活的更久!

类似的结论,还有很多。

此前,欧洲国家一项设计数十万人的研究也证实:人的寿命与健康呈“U”字形的相关性,如果BMI【BMI=Kg体重/O身高】可以一直稳定在25左右,也就是微胖状态的老年人,生存期比超重、过瘦的人都要长。

综上所述,“老来瘦”并不等于“老来寿”,微胖才是最好的!所以,大家别再一味的追求瘦了!

三、身材微胖好处多,这3个部位该长点“肉”

老年人最健康的身材,其实是微胖,如果能一直保持在这种稳定的状态,可为健康带来多种好处,比如更显年轻、增强抵抗力、降低疾病风险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健康胖”对不同位置也有挑剔,如腹部肥胖对健康就是不利的,而以下这些部位,如果稍微长点“肉”,对健康是有利的。

臀“胖”

这个部位多点肉,说明血脂更好。因为臀部脂肪属于好脂肪,可以提升好胆固醇的水平,一定程度上预防血管硬化,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腿“粗”

也就是所谓的“梨型”身材,上瘦下胖,脂肪多集中于臀部、大腿。而美国明尼苏达州梅奥诊所的一项研究指出,“梨型”身材的人更不容易发生心脏病、糖尿病。

胸肌“厚”

胸肌“厚”说明胸肌力量比较强,可以更好的为心脏提供支撑、保障,胸肌强壮的人血液循环更通畅、血管更有弹性,心脏动力更发达。

可见,“健康胖”也是有标准的,只有胖的恰到好处,胖的对地方,才是健康的。

四、如何衡量自己的胖瘦?教你3个方法

每个人对胖瘦的认知不一样,有的人觉得超三位数就胖,有的人却不这么想,那么,应该如何衡量自己的胖瘦呢?

方法一、体重指数(BMI)

这是目前用来评估人们体重是否合理的常用指标,大家可以对照下图自测一下。

如果觉得公式计算麻烦,怕自己计算出错,也可以参照下图,对比看一看自己是否拥有一个健康体重。

方法二、体脂率

想要知道体脂率很简单,使用专业的体脂仪即可得出,这是判断胖瘦标准的一大关键,也是我们最应该注意避免的“肥胖”。

一般来说,成年男性平均体脂率为15%~18%,女性22%~25%,如果男的超出25%,女的超出32%,就属于肥胖,健康风险增加。

方法三、腰围、腰臀比

这是判定中心性肥胖的关键指标,计算方法很简单,用你的腰围除以臀围,得出的结果,男性如果超出0.9,女性超出0.8,则为中心性肥胖,需及时采取措施,控制饮食,适当锻炼,来控制体重。

肥胖虽是万病之源,但体重过低对健康也是不利的,人到老年,预防肌少症,微胖才是良好的状态,尤其是胖对地方!所以,别再被“有钱难买老来瘦”这种观念忽悠了!你的体重达标吗?

参考资料:

[1]郑飞波.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与肌少症的研究与发展[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21-24.

[2]张继东.老来微胖好身健益长寿[J].《老年世界》,2016:56-57.

[3]《别再盲目减肥了!科学家历时73年发现:“微胖”的人更长寿!》.健康时报 .2021-11-17

[4]《体重逐年“微增”的人更长寿!3个部位最好长点「肉」》. 生命时报 .2021-04-13


上一篇:韩信与项羽相比,两人军事能力谁更强?他俩带兵对阵的话谁能赢
下一篇:消息称 AMD 今年推出HBM3e 版MI300 AI 加速器,2025 年发布MI400
更多更酷的内容分享
猜你感兴趣
【老人健康】60岁,体重多少才合适?不达标,隐患多!

【老人健康】60岁,体重多少才合适?不达标,隐患多!

老年人体重与长寿之间的关系引人关注。欧洲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显示,60岁以后的人适度超重更健康。根据美国一项针对600万人、长达40年的调查,超过标准体重10%~15%的人寿命更长。此外,日本的研究数据表明,40岁时微胖的人比偏瘦的人可以多活6~7年,寿命会更长。这些数据都表明,体重适当超重的老年人更能抵抗疾病,手术后的恢复效果也会更好。因此,60岁以上的老人应该适度超重,保持体质指数(BMI)在正常范围内,以维持长期健康。

中老年养生 02.24
男生身高170-180cm,体重多少才标准?快来自测一下,看看你是否达标!

男生身高170-180cm,体重多少才标准?快来自测一下,看看你是否达标!

80岁刘大爷为追求长寿减肥,半年后因营养不良、低血糖晕倒住院。新研究表明,80岁以上老人超重或肥胖可能更长寿,BMI与死亡风险呈反J型趋势。

中老年养生 02.25
立即查看你的家:甲醛、苯含量是否合格?离达标还有多远?

立即查看你的家:甲醛、苯含量是否合格?离达标还有多远?

提醒要过一晚,家中需注意空气质量,别让甲醛、苯超标,避免健康风险。

热点资讯 04.19
哪些人不适合饮用咖啡?快来看看你是否是其中之一!

哪些人不适合饮用咖啡?快来看看你是否是其中之一!

事件起因:曝光度不足的原始图片尺寸过小。 事件关注爆点:由于原图尺寸过小导致不够清晰易识别。

热点资讯 10.04
秋季老年人养生指南,一文读懂。

秋季老年人养生指南,一文读懂。

文本提取一句话概述:秋季气候变化大,老年人应节饮食养肺生津、愉悦身心、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警惕秋季易发病并加强锻炼,以适应秋季气候变化特点,防病延年。

中老年养生 03.04
老人心理压力大,健身来缓解。

老人心理压力大,健身来缓解。

"心理饱和"给老年人带来精神压力和心理障碍,甚至诱发疾病。但并非不治之症,保持心理健康需要对生活充满信心,改变环境,参加健身运动,向亲友述说,以及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中老年养生 03.04
老年人热爱的养生秘籍

老年人热爱的养生秘籍

中国古代名人对养生之道颇有研究,孔子、庄子、管仲、孟效、陶弘景、白居易、孔尚任、陆游和苏东坡等均有深入见解。他们强调心平气和、饮食有节、行为有序、思想豁达,以及养神的重要性。这些养生之道对于延年益寿具有重要意义。

中老年养生 03.04
百岁老人养生秘诀,四大神奇招数分享

百岁老人养生秘诀,四大神奇招数分享

103岁老人长寿秘诀:“四奇”令人称奇,江苏徐州梁耿氏老人喜食肥肉甜食,慢功洗脸冷水洗眼,醒后恋床慢慢梳头,且从不生气,五世同堂健谈自如。

中老年养生 03.04
老年人保健,平衡是关键。

老年人保健,平衡是关键。

这句话概述可以是:"保持膳食平衡和心态稳定对老年人至关重要,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饮食和运动,同时避免不良情绪影响健康。"

中老年养生 03.04
老人养生,五件事千万别做

老人养生,五件事千万别做

专家提醒老年人养生需注意"五不宜":不宜久坐以免伤肉;不宜久立以免伤骨;不宜久视以免伤血;不宜久卧以免伤气;不宜久静以免伤神。

中老年养生 03.04
常动手指,远离痴呆,老人更健康!

常动手指,远离痴呆,老人更健康!

中年后手指运动可健脑防老年痴呆,每天早晨做小指屈伸运动、早晚揉捏小指基部穴位、按压小指、用力握拳后猛力拉开、捏掐手心、揉搓中指尖端等方法,可刺激大脑血流通畅,活动手指也能有同样效果。

中老年养生 03.04
为长辈定制的足浴良方

为长辈定制的足浴良方

"泡脚成为老年人放松的新方式,但需注意时间、饭后不宜立刻泡脚以及保暖等事项。使用木质桶,水温40摄氏度左右适宜,可加入中药以达到保健效果。然而,按摩脚盆要慎用。"

中老年养生 03.04
老人保健:节假日生活五大注意事项

老人保健:节假日生活五大注意事项

节日保健需注意,老年人切莫贪杯、玩得适度。饮食要合理,油腻荤菜不可多吃,每餐应吃些蔬菜。心血管不健康的老年人更不可纵情玩牌或连续看电视过久。

中老年养生 03.04
老人保健提示:入厕需谨慎。

老人保健提示:入厕需谨慎。

老年人如厕排便,用力过猛可能引发意外。因腹压增高导致心脏负荷增大,脑动脉压力也相应升高,可能诱发脑溢血、心肌梗塞等严重状况,甚至猝死。老年人血管调节反应差,久蹲后站起易发生脑缺血,有晕倒和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建议使用坐式马桶,便后起身要缓慢。

中老年养生 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