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断断续续发烧有大半个月了,肚子也隐隐作痛,不知道怎么回事!”最近一段时间,52岁的杭州人周先生时常发热,体温甚至飙升到39℃,因为伴有偶发咳嗽,他总觉得是得了流感。
奇怪的是,普通人发烧会浑身无力,但周先生除了全身发烫、肚子不舒服之外却并不乏力,吃了退烧药和抗生素,效果不明显。如此持续了20多天,周先生终于不淡定了,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
初步检查结果一出来,他有两个指标明显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升高是正常人的数十倍、肝功能明显异常。影像检查结果显示,他的肝脏上有很多密密麻麻的小脓肿,看起来像感染化脓。
接诊的感染病科杨凤玲副主任医师结合异常指标,心中有了初步判断——寄生虫感染!因为嗜酸性粒细胞具有杀伤细菌、寄生虫的功能,如果我们体内这个细胞急剧增加,说明它在疯狂工作与细菌或寄生虫做斗争。
追问周先生最近有没有吃什么特别的东西才得知,他常年在全国各地出差,喜欢品尝美食,尤其喜欢吃“生腌”,生鱼片、醉虾醉蟹、血蚶泥螺……基本上每周要吃上三四次,什么牛蛙火锅、蛇胆酒也是心头好。
经过进一步检查,结果不出所料,检验报告显示:周先生的包虫IgG抗体、猪囊尾蚴IgG抗体、曼氏裂头蚴IgG抗体均呈阳性。也就是说,他可能同时感染过包虫、猪带绦虫和曼氏裂头蚴3种寄生虫。
得知感染这么多种类寄生虫,周先生吓坏了,在经过感染病科专家团队一个疗程杀虫以及抗感染治疗后,他的病情得到控制,并表示再也不碰生肉、生腌。目前,周先生已经平安出院。
“生腌”有多毒?
专家表示寄生虫引起的伤害不可逆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由棘球绦虫幼虫寄生于人或动物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人类主要通过食用被虫卵污染的食物和水等经消化道感染。
猪囊尾蚴虫寄生在人体内称为囊尾蚴病,当进食生的或者未煮熟的受囊虫感染的肉制品或被虫卵污染的食物后,虫卵经过肠道内消化液的作用孵化出幼虫,再钻入肠壁,随血液循环及淋巴液到达全身各处,一般潜伏期平均为三个月。在人体内长成的成虫,就是大家在课本中看到的像面条一样的猪带绦虫。
感染曼氏裂头蚴的途径主要有:一是食用含有裂头蚴的蛙肉、蛇肉、黄鳝、泥鳅或是鸟肉等,一般生吃或者吃半生的最有可能感染。二是饮用生水、游泳时误吞下被裂头蚴感染的剑水蚤等;还有就是民间偏方用生蛙肉、蛇肉敷贴皮肤创伤处。
上述3种寄生虫均可以寄生于人体多种组织器官,如脑、脊髓、胃肠道、腹腔和皮下组织等,产生相应的症状,严重时会造成不可逆的后遗症和永久损伤。
“酒腌、醋泡、盐腌等步骤最多只能杀灭比较弱的寄生虫和细菌,而不是完全杀灭。”杨凤玲副主任医师特别提醒,如果出现嗜酸性粒细胞指标显著超标,且吃过鱼生等生食,要警惕寄生虫感染的可能。建议尽快前往医院就诊,确定感染的虫类,对症用药,尽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为了身体健康
这些饮食法则要牢记
生食作为近年来流行的一种饮食习惯,在社交平台上,被人们称为“美味毒药”。其实无论海鲜还是淡水鱼虾蟹螺中,寄生虫都不少,包括华支睾吸虫(肝吸虫)、姜片虫、肺吸虫、异尖线虫、棘颚口线虫等。
专家特别提醒,为了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是要遵循吃熟食的饮食习惯,尽量避免吃生食。
此外还应做到
1.食物砧板生熟分离;
2.生水要煮沸,生肉要煮熟;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餐前便后洗手;
4.不要食用来源不明的海鲜、肉类;
5.尽量不生吃菱角、荸荠、莲藕等水生植物;
6.如果有生食史,出现发热等症状,应注意排查寄生虫感染,一旦确诊,应及时治疗。
结论:经过感染病科专家团队的一系列诊断和治疗,周先生被成功治愈。根据他们的研究,长期食用生腌食品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升高、肝功能异常和细菌感染等。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建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以下饮食原则:
1. 食物砧板生熟分离:使用新鲜、清洁的砧板切割食材,以减少食物交叉污染的可能性。
2. 生水要煮沸,生肉要煮熟:烹饪食物时应确保其彻底煮熟,以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微生物。
3.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餐前便后洗手:这有助于防止食物中毒和其他疾病。
4. 不食用来源不明的海鲜、肉类:这些食物可能存在寄生虫,摄入后可能导致各种健康问题。
5. 尽量不生吃菱角、荸荠、莲藕等水生植物:这些植物可能会携带一些寄生虫。
6. 如果你有生食史,出现发热等症状,应注意排查寄生虫感染:一旦确诊,应及时治疗。
总的来说,我们需要更加关注食品安全,尤其是对生腌食品的摄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