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研究揭示:60岁后,微胖老人更易长寿,瘦老人未必命长。

2024-02-25 中老年养生 关注公众号
    :揭秘老年健康的“肌”密:体重与长寿的微妙关系及肌少症预防
老人太瘦更短命?欧洲研究发现:60岁过后,微胖的老人更长寿    
老人太瘦更短命?欧洲研究发现:60岁过后,微胖的老人更长寿    瞿阿姨,这位65岁的广场舞爱好者,体型偏胖且酷爱食肉,一日无肉便觉不适。在一次小区广场舞队聚餐时,队友王姐以一句“千金难买老来瘦”调侃瞿阿姨对肉类的喜爱。然而,“千金难买老来瘦”这一传统观念,在老年人健康评判上是否真有道理呢?
老人太瘦更短命?欧洲研究发现:60岁过后,微胖的老人更长寿    
老人太瘦更短命?欧洲研究发现:60岁过后,微胖的老人更长寿    “千金难买老来瘦”抑或是“老来肉”,哪一种才是老年健康的理想状态?这种争论忽视了一个核心问题:对于老年人而言,健康的评价标准并非单纯依赖于体重的增减,而更应关注肌肉状况。肌少症,即随着年龄增长导致肌肉质量、力量持续减少的一种疾病,对老年人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包括骨密度下降、骨折风险增高、运动功能受限乃至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甚至增加死亡风险。
老人太瘦更短命?欧洲研究发现:60岁过后,微胖的老人更长寿    
老人太瘦更短命?欧洲研究发现:60岁过后,微胖的老人更长寿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蔡君香医生指出,肌少症与营养不良、机能衰退和活动量减少等多重因素紧密相关,尤其是饮食结构至关重要。她建议老年人应注重食材多样化,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鱼肉、鸡肉、牛奶、鸡蛋等以促进肌肉生长修复;同时补充维生素D,并适量补钙,结合规律运动以保持肌肉质量和肌力,有效防止肌少症的发生。此外,控制食量避免肥胖同样重要,因为过度肥胖会提升诸如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病率。
    
    那么,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究竟怎样的体重才符合健康标准呢?欧洲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体重与死亡率之间微妙的关系,犹如字母"U"的形态,曲线最低点代表死亡率最低的理想体重值,且该值随年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60岁以上的老人中,BMI值介于25~29.9之间的个体死亡率最低。
    
    专家解释称,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减弱,加上疾病影响易致营养不良,进而降低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因此,适度超重的营养状态可能更有益于增强抵抗力,有利于长寿。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潘丹峰强调,老年人应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与适当的锻炼来维持适宜体重。具体措施包括均衡膳食,多摄取蔬果、鱼肉、牛肉、大豆制品及海产品,减少油炸和高糖食品摄入,并坚持跑步、散步、打太极、游泳等轻度到中度运动。定期监测体重也十分必要,若体重短期内急剧下降,则需警惕潜在疾病风险。
    
    针对老年人控制体重存在的两大误区进行澄清:
    1. 减少主食摄入不可取。主食作为人体主要能量来源之一,同时也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重要载体,不可或缺。确保主食摄入充足(约200-300g/天),有助于保障身体正常运作。
    2. 肉蛋奶不能少。这些食物富含油脂和蛋白质,缺乏会导致肌少症等问题。参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老年人每日应摄入约300g奶制品和2~3两肉类。
    
    为帮助大家自测肌少症风险,这里提供了一份简易的SARC-F量表。通过五个日常生活相关的简单问题,如举起重物、步行、起身、登梯以及过去一年内的跌倒次数,可初步评估自身是否存在肌少症风险。
    总结:
    老年阶段,体重控制的关键不在于追求过瘦或过重,而是要维持适宜的体重并重点预防肌少症。适当超重的老年人或许更具长寿优势,但关键还在于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及时有效的健康管理。对于疑似患有肌少症的老年人,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评估和治疗,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健康危害。

上一篇:卷美术、重剧情的网易《射雕》,应该才算是新时代武侠RPG
下一篇:为什么中老年人更易患癌?提醒:3种常见癌症筛查,不妨了解一下
更多更酷的内容分享
猜你感兴趣
老年微胖,长寿秘方?研究显示:适当丰满,寿命更长。多少才合适?

老年微胖,长寿秘方?研究显示:适当丰满,寿命更长。多少才合适?

刘阿姨突然消瘦被查出肝癌,引发对“有钱难买老来瘦”的讨论。研究显示老年微胖可能是长寿状态,体重过轻或过重都可能缩短预期寿命。老年人体重指数在20-26.9为宜,腰围过大也增加慢性病风险。老人身体过瘦要警惕肌少症,可能导致骨折和多种疾病风险。建议均衡饮食,保证营养摄入。

中老年养生 02.25
新研究揭示:老人步速快,可能预示更长寿命。

新研究揭示:老人步速快,可能预示更长寿命。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老人走路快慢与寿命长短存在明显关联,平时走路快或预示着寿命长。

中老年养生 02.29
权威研究揭示:肉类助老人长寿,六十岁后,这两种肉应多吃。

权威研究揭示:肉类助老人长寿,六十岁后,这两种肉应多吃。

65岁的刘大姐因相信吃素能延缓血管老化,预防老年病,连续两年荤腥不沾。然而,这导致她体内严重缺乏维生素B12,诱发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虽然吃素可能降低某些疾病风险,但完全吃素可能导致营养不足,威胁健康。研究显示,适量摄入肉蛋奶的老年人死亡率较低,更容易长寿。因此,老年人应适当吃肉以保证营养均衡。

中老年养生 02.24
探寻百岁老人长寿的秘密,通俗易懂的解读。

探寻百岁老人长寿的秘密,通俗易懂的解读。

如皋市百岁老人数量居全国之首,长寿老人自理能力强。其中90岁以上老人数量超过日本冲绳。世界长寿之乡调查团发现当地长寿秘诀简单易行,如爱吃青菜、玉米等蔬菜,这些食物富含叶酸、钙、钾等营养物质,对预防疾病和保护心脑血管健康有益。

中老年养生 02.29
老年人青春永驻的运动秘方

老年人青春永驻的运动秘方

东京医大老年人专科对比考核中,A组老人生理功能比实际年龄年轻10-20岁。他们坚持实行“抗衰老运动处方”,包括广播体操、排球运动、步行、曲伸运动和传球运动,从而保持机体敏感性、反应力、柔软性和光音感性等生理功能。

中老年养生 03.04
老年人动脑多,健康长寿更快乐。

老年人动脑多,健康长寿更快乐。

面对我国老龄社会的到来,老年痴呆症发病率逐年增高。医学专家建议老人应多动脑、多运动以预防,并强调调理饮食,摄入维生素B12和叶酸。尽管目前国际上对此病症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但中国传统医药方剂的研究或许能带来突破性进展。

中老年养生 03.04
冬季老人养生,饮食八大注意点

冬季老人养生,饮食八大注意点

老人养生备受关注,保持日常食物多样性以满足人体对全营养素的需要非常重要。老年人冬季最常见的营养问题与活动减少有关,应有“八忌”来预防相关疾病。专家建议以摄入足够的热量与蛋白质为主,肉蛋奶类优质蛋白质不应少于总量的60%。饮食习惯可以在童年形成,但并非不可改变。

中老年养生 03.04
老年人,蔬菜多吃,好处多多!

老年人,蔬菜多吃,好处多多!

专家指出,老人抗癌可多吃富含硫化合物、干扰素诱生剂、叶绿素、维生素C和多糖类物质的蔬菜,如葱、洋葱、大蒜、白菜、萝卜、胡萝卜等。同时,服用胡萝卜素制剂也能有效降低多种癌症的发病率。

中老年养生 03.04
冬季来临,老年人防流感,别忘提防肺炎。

冬季来临,老年人防流感,别忘提防肺炎。

专家警告,老年人流感易引发肺炎,病死率高。建议60岁以上老人,特别是慢性疾病患者,应同时接种流感和肺炎疫苗进行预防。肺炎疫苗每5年接种一次,多数健康老人只需接种一次。

中老年养生 03.04
守护银发智慧,抵御早衰挑战

守护银发智慧,抵御早衰挑战

德国医学家研究表明,常年吸烟会使脑组织呈现不同程度的萎缩,瘾君子易患老年痴呆症。这是因为长期吸烟可引起脑动脉硬化,日久导致大脑供血不足,神经细胞变性,继而发生脑萎缩。

中老年养生 03.04
误区一:老人血压高是正常老化,不用管。
纠错:高血压是一种疾病,需要及时防治。

误区二:吃药有副作用,能不吃就不吃。
纠错:遵医嘱用药,可控制血压,降低风险。

误区三:血压降得越快越好。
纠错:平稳降压,避免身体不适。

误区四:只要吃药就能控制血压,无需改变生活方式。
纠错: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也是控压关键。

误区一:老人血压高是正常老化,不用管。 纠错:高血压是一种疾病,需要及时防治。 误区二:吃药有副作用,能不吃就不吃。 纠错:遵医嘱用药,可控制血压,降低风险。 误区三:血压降得越快越好。 纠错:平稳降压,避免身体不适。 误区四:只要吃药就能控制血压,无需改变生活方式。 纠错: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也是控压关键。

全国1.3亿高血压患者中,对高血压的认识存在误区。包括认为降压药都是理想药、降压越快越低越好、血压降至正常就是治愈以及自我感觉良好就不需要治疗等。正确的方法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并坚持治疗。

中老年养生 03.04
晨练后补觉,老人健康大忌。

晨练后补觉,老人健康大忌。

晨练后立即上床休息不利于健康,会产生精神恍惚、四肢无力等不良反应。应该通过吃早点、看报纸等活动安定心情,消除疲劳感。养成晨练习惯可以形成新的生物节律,逐渐克服疲劳。

中老年养生 03.04
老人冷水洗脸,健康年轻态。

老人冷水洗脸,健康年轻态。

这段文本主要讲述了冷水洗脸对身体健康的益处,包括保持皮肤光滑湿润、防止脸部麻木和神经过敏、增强皮肤营养和弹性、兴奋神经等,并建议习惯用热水洗脸的人改用冷水洗脸。

中老年养生 03.04
关注老人睡眠,健康常伴左右。

关注老人睡眠,健康常伴左右。

赵婆婆因失眠幻觉求医无效,最终被诊断为老年性血管性痴呆中晚期。在广东燕岭医院脑血管病科接受颈动脉介入疗法治疗两周后,症状明显改善。老年性痴呆患病率较高,家属应多加留心发现早期病状迹象,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中老年养生 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