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警示:身体出现这5症状,表明血糖过高!切勿大意。

2024-02-24 中老年养生 关注公众号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攀升,然而,仍有一部分人群忽视了定期体检的重要性,他们过分自信于自身的免疫力与身体素质,即使偶感不适,也常常选择隐忍,比如对高血糖问题掉以轻心。殊不知,持续不降的高血糖,其实潜藏着引发糖尿病等严重健康隐患。
医生告诫:身上出现这5个症状,说明你的血糖太高了!不容忽视    【一、揭秘老年人正常血糖范围】
医生告诫:身上出现这5个症状,说明你的血糖太高了!不容忽视    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血糖值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空腹血糖水平维持在4.0-6.1mmol/L之间,餐后血糖则控制在4.4-7.8mmol/L上下,具体数值会因个体差异如年龄、饮食习惯、运动量、情绪状态以及疾病状况等因素有所不同。对于老年群体而言,由于生理机能的变化,其正常血糖标准相对放宽,例如,60岁以上的老年人,空腹血糖低于7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低于8mmol/L即可视为正常。
医生告诫:身上出现这5个症状,说明你的血糖太高了!不容忽视    【二、高血糖时代下的自我管理】
医生告诫:身上出现这5个症状,说明你的血糖太高了!不容忽视    当前,随着生活质量提高,高血糖问题在老年人群中日益凸显,因此,学会自我监测血糖显得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实时了解自身血糖动态,更能协助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值得注意的是,血糖测量结果会受到不同测量方式的影响,对于居家且生活规律的老年人来说,在家自测血糖是可行的选择。
    专家强烈建议,老年朋友在家自测血糖时应关注以下几个关键时间点:空腹、早饭后2小时、午饭后2小时、晚饭后2小时及睡前,并及时记录下每次的血糖读数。若血糖控制达标,可每日或隔日检测一次。一旦发现空腹血糖超过4.0-6.1mmol/L,或者餐后两小时血糖高于7.8mmol/L,则被视为高血糖;而当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则可明确诊断为糖尿病。
    【三、揭示五项高血糖的身体警示信号】
    除了通过血糖监测了解病情外,还可以从身体发出的一些细微信号洞察血糖升高的迹象,以便尽早采取应对措施。以下五大症状提示您的血糖可能过高:
    1. 多尿频次增加:当血糖超标,肾脏无法有效回收糖分,尿糖增多,导致排尿次数和尿量明显增多。
    2. 口渴不止:频繁排尿导致体内水分减少,刺激大脑口渴中枢产生极度口渴的感觉。
    3. 频繁饥饿感:血糖过高使得葡萄糖无法被细胞有效利用,从而刺激饥饿中枢,使人频繁感到饥饿并增加食量。
    4. 体重莫名下降:尽管食欲旺盛、食量增大,但体重却急剧减轻,这是由于高血糖影响了体内葡萄糖的利用,脂肪分解加速,蛋白质合成受阻,同时多尿也加剧了体内水分流失,最终导致消瘦现象。
    5. 乏力疲倦:血糖无法进入细胞提供能量,使人感到疲惫无力,精神状态欠佳。更严重的高血糖甚至可能伴随皮肤瘙痒、反复感染、视力减退、体味异常等症状,需警惕!
    【四、高血糖≠糖尿病,但风险犹存】
    尽管高血糖和糖尿病的血糖阈值存在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高血糖必然发展成糖尿病,而是增加了罹患糖尿病的风险。通常,连续两次或以上血糖超出正常范围,即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简言之,糖尿病患者必定伴有高血糖,而高血糖却不一定是糖尿病所致,其背后的原因还包括过量饮酒、长期压力过大、肥胖以及不良饮食习惯等。
    【五、三大策略助您有效降血糖】
    面对高血糖带来的诸多危害,如降低免疫力、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损害神经系统和代谢系统,我们务必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行动调控血糖。以下三种方法值得尝试:
    首先,合理膳食是关键。严格控制饮食总热量,坚决避免高糖食物,确保摄入优质蛋白充足,并多吃新鲜蔬果。实行少食多餐,每餐保持七分饱,细嚼慢咽,进食速度不宜过快。
    其次,坚持适度运动。推荐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健身操、广场舞、八段锦或太极拳等,逐步加强锻炼,持之以恒。
    再者,有效控制体重。充分认识到体重对健康的影响,倡导“管住嘴,迈开腿”,戒烟限酒,避免熬夜,养成规律作息,力求保持理想的体重和体型。
    在当今物质丰富的生活环境中,我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不应忽视健康问题。尤其要关注血糖控制,让其始终处于正常范围,积极预防高血糖的发生。参考《监测血糖不能“凭感觉” 你会用血糖仪吗?》(新民晚报,2015-11-20)、《怎么吃才能管理好血糖?专家说出了“12345饮食秘诀”》(羊城晚报,2020-11-18)以及《血糖控制目标因人而异》(人民日报,2017-08-04)等相关文献资料,我们将更有信心地应对和解决高血糖带来的挑战。

上一篇:全新凯迪拉克CT5刚上市就暴降7万,再卖不动可就危险了!
下一篇:比亚迪海豚抛弃板悬,新底盘像高尔夫,舒适性超过卡罗拉?
更多更酷的内容分享
猜你感兴趣
警惕!五个脚部信号表明可能血糖超标,切勿忽视

警惕!五个脚部信号表明可能血糖超标,切勿忽视

不适感或麻木感,严重时可能影响行走。但糖尿病足的症状不仅仅是这些,更严重的是会导致双脚大面积溃疡和坏死。 糖尿病患者的脚部常常会被细菌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甚至可能导致截肢。因此,当发现自己有以上症状时,一定要尽快就医。此外,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规律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糖尿病足的重要措施。

生活常识 05.06
高血压这5个现象,可能是肾脏出问题了?早期肾损害,高血压并无明显症状!

高血压这5个现象,可能是肾脏出问题了?早期肾损害,高血压并无明显症状!

"世界肾脏病日"将至,关于肾脏病的科普增多。有文章称高血压出现某些症状可能是肾损害,但这是错误的。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无症状,需通过筛查发现。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导致动脉硬化,而肾脏与血管密切相关,因此高血压可引起肾损害。早期肾损害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需专门的尿液检查才能查出。注意监测血压和肾功能,早发现早治疗。

生活常识 03.08
高渗性高血糖比酮症酸中毒更可怕?医生解密糖尿病并发症!

高渗性高血糖比酮症酸中毒更可怕?医生解密糖尿病并发症!

张医生分享救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原则,引发关注。今天他将探讨更严重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高渗性高血糖状态,其病死率高于酮症酸中毒,强调早期诊断和治疗。该病起病隐匿且进展迅速,症状包括脱水、神经系统问题等,诊断需依靠相关检查指标。

生活常识 03.06
警惕老年人的假性高血压症状

警惕老年人的假性高血压症状

高血压专家警告,老年人要小心“假性高血压”。这种病症的血压升高是由于测量方法的问题,而非实际血压。血管钙化可能导致血管僵硬度增高,引发假性高血压。若老人服用降压药后出现低血压症状,如手脚冰凉、头晕眼花,应警惕假性高血压可能已引起低血压状态。

中老年养生 02.26
秋季老年人养生指南,一文读懂。

秋季老年人养生指南,一文读懂。

文本提取一句话概述:秋季气候变化大,老年人应节饮食养肺生津、愉悦身心、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警惕秋季易发病并加强锻炼,以适应秋季气候变化特点,防病延年。

中老年养生 03.04
老人心理压力大,健身来缓解。

老人心理压力大,健身来缓解。

"心理饱和"给老年人带来精神压力和心理障碍,甚至诱发疾病。但并非不治之症,保持心理健康需要对生活充满信心,改变环境,参加健身运动,向亲友述说,以及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中老年养生 03.04
老年人热爱的养生秘籍

老年人热爱的养生秘籍

中国古代名人对养生之道颇有研究,孔子、庄子、管仲、孟效、陶弘景、白居易、孔尚任、陆游和苏东坡等均有深入见解。他们强调心平气和、饮食有节、行为有序、思想豁达,以及养神的重要性。这些养生之道对于延年益寿具有重要意义。

中老年养生 03.04
百岁老人养生秘诀,四大神奇招数分享

百岁老人养生秘诀,四大神奇招数分享

103岁老人长寿秘诀:“四奇”令人称奇,江苏徐州梁耿氏老人喜食肥肉甜食,慢功洗脸冷水洗眼,醒后恋床慢慢梳头,且从不生气,五世同堂健谈自如。

中老年养生 03.04
老年人保健,平衡是关键。

老年人保健,平衡是关键。

这句话概述可以是:"保持膳食平衡和心态稳定对老年人至关重要,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饮食和运动,同时避免不良情绪影响健康。"

中老年养生 03.04
老人养生,五件事千万别做

老人养生,五件事千万别做

专家提醒老年人养生需注意"五不宜":不宜久坐以免伤肉;不宜久立以免伤骨;不宜久视以免伤血;不宜久卧以免伤气;不宜久静以免伤神。

中老年养生 03.04
常动手指,远离痴呆,老人更健康!

常动手指,远离痴呆,老人更健康!

中年后手指运动可健脑防老年痴呆,每天早晨做小指屈伸运动、早晚揉捏小指基部穴位、按压小指、用力握拳后猛力拉开、捏掐手心、揉搓中指尖端等方法,可刺激大脑血流通畅,活动手指也能有同样效果。

中老年养生 03.04
为长辈定制的足浴良方

为长辈定制的足浴良方

"泡脚成为老年人放松的新方式,但需注意时间、饭后不宜立刻泡脚以及保暖等事项。使用木质桶,水温40摄氏度左右适宜,可加入中药以达到保健效果。然而,按摩脚盆要慎用。"

中老年养生 03.04
老人保健:节假日生活五大注意事项

老人保健:节假日生活五大注意事项

节日保健需注意,老年人切莫贪杯、玩得适度。饮食要合理,油腻荤菜不可多吃,每餐应吃些蔬菜。心血管不健康的老年人更不可纵情玩牌或连续看电视过久。

中老年养生 03.04
老人保健提示:入厕需谨慎。

老人保健提示:入厕需谨慎。

老年人如厕排便,用力过猛可能引发意外。因腹压增高导致心脏负荷增大,脑动脉压力也相应升高,可能诱发脑溢血、心肌梗塞等严重状况,甚至猝死。老年人血管调节反应差,久蹲后站起易发生脑缺血,有晕倒和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建议使用坐式马桶,便后起身要缓慢。

中老年养生 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