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以来,天气持续高温,特别是入伏以来,气温高达35℃-36℃。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近来患缺血性脑中风的患者明显增加,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居多。众所周知,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特别是冬季和夏季是中风的两个高发期。特别提醒市民,夏季也要谨防“热中风”。
医院一天来了十多个脑中风患者
上周,某医院来了位67岁老人,因患缺血性脑中风入院治疗。原来,老人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尽管一直在用药,可用药不规范,还经常抽烟。
事发当晚,老人晚饭过后和家人一起看电视,可看着看着突然出现了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右侧肢体也开始偏瘫了,见情况不妙,家人连夜将老人送往医院急救。后经CT、磁共振检查,老人被诊断为脑梗塞,梗塞部位在脑干处,当时老人的右侧肢体已经无法活动了。
炎炎夏日,突发缺血性脑中风的不但有老人,也有二十几岁的年轻小伙,小郭就是其中之一。小郭的工作要经常值夜班,通常凌晨两三点钟下班。下班后,他总会去吃夜宵,还不忘喝几杯小酒。“小郭是我们医院近期接诊的年龄最小的脑中风病人,发病原因主要与他爱吃高脂肪类食品、抽烟酗酒有关。小郭看起来年轻力壮,可到医院就诊时,他左侧肢体都无法动弹了。”医院神经内科谢国民主任说,近来他们每天都要接诊脑中风患者,少则三四个,多则十几个。
炎夏为何缺血性脑中风频发?
据谢国民主任介绍,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的脑血管疾病,很容易致人死亡,冬季和夏季更易发病。冬季中风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脑中风”,而夏季中风则主要表现“缺血性脑中风”。“缺血性脑中风”是指脑血栓形成或脑血栓的基础上导致脑梗塞、脑动脉堵塞而引起的偏瘫和意识障碍。
夏季为何高发缺血性脑中风呢?谢国平主任分析,夏季人体要大量排汗,出汗过多会使体内水分丧失,如体内水分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就会出现血液粘稠、血液循环减慢等情况,相比年轻人,老年人口渴感觉中枢差,即便人体已经缺少水分了,可老年人不能马上感觉到,这样也会促使血液粘稠。另外,天热人体体表微循环容量大,会有大量血液流到体表,相对供给脑部的血液量减少,老年人本身血管相对狭窄,更容易形成微小血栓,引发缺血性脑中风。
专家支招如何防止“热中风”
谢国民主任提醒,缺血性脑中风是有前兆的,好发群体更要警惕。“中风有一定的征兆信号,如头晕、呕吐、恶心、舌麻、吃东西呛咳、肢体偏瘫等。患病初期症状相对较轻,暂时性脑供血不足,不少老年人根本不放在心上,以为上了岁数,身体有点不适很正常。”谢国民说,殊不知前期的忽视和不重视,往往会贻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谢国民主任特别介绍了预防缺血性脑中风的方法。首先,夏季要谨防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做到科学用药。其次,科学饮食。饮食尽量清淡,少吃高脂肪的食品,少吃过咸的海货。再次,要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劳逸结合,注意防暑降温。最后,保持乐观心态,学会自我放松,避免情绪过于焦躁紧张。一旦出现头痛头昏、舌麻、肢体感觉异常、精神萎靡等症状时,要立即休息并及时就诊,以免延医误治。
(实习:刘秀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