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阮光锋
中国注册营养师 温斐婷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王淑颖
这些年,螺蛳粉火遍全国,其特殊的味道让很多人欲罢不能。然而,今日“螺蛳粉 增臭剂”等多个话题登上热搜,引起广泛关注。
该话题来源于3月13日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方微博发布的一则视频,监管人员突击检查一家外卖平台评分为4.7、月销量高达4000多份的螺蛳粉店发现,该店不但后厨环境脏乱,食材质量堪忧,操作台下还有“螺蛳粉加臭酱”。一位监管人员被熏出“痛苦面具”,他说:“我都怀疑螺蛳粉的臭就是这些用品的臭味。”对此,很多螺蛳粉爱好者表示“塌房了,无法接受”。也有网友表示不解,“螺蛳粉还要增臭?已经够臭了啊!”还有不少来自广西的网友称:“正宗的螺蛳粉根本不臭。”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锋告诉“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增臭剂”是目前互联网上的一种俗称,涉事店铺所用的“螺蛳粉加臭酱”本质是复合调味料,食品标签显示,其配料有豆腐乳、酸笋、螺蛳肉、食用香精等。其实,大家网购螺蛳粉中用的底料包等,本质也是复合调味料,主要功能是为产品赋予特定的气味或口味。柳州螺蛳粉协会秘书长黄嘉鹏也回应称,增臭剂主要是用酸笋、海鲜酱及香辛料调配加工生产的,符合固态或半固态调味料生产标准。他强调,“增臭剂”是日常口头说法,规范名称应该是“调味料”。
阮光锋指出,正规厂家生产的复合调味料经过了国家安全评估,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是安全的,不会危害健康。其中的食用香精具有“自限性”,即少量使用时闻着很香,但多了就会很臭,甚至引发恶心、咳嗽,这也是监管人员被熏出“痛苦面具”的原因。
中国注册营养师温斐婷是土生土长的广西人,她告诉记者,正宗的螺蛳粉不会添加“增臭剂”,其独特的味道来自汤底和酸笋。柳州的螺蛳粉汤底都是现熬的,先将螺蛳肉爆炒,再加入猪筒骨(猪腿骨)、八角、辣椒、小茴香等数十种天然香料熬制,每家店都有“独门秘方”,因此风味不完全一样,不过大体都是鲜香的。酸笋是螺蛳粉的“灵魂”,经过发酵制得,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多种挥发性物质,给螺蛳粉带来特殊的“香臭”味道,不但丰富了螺蛳粉的口感层次,还能缓解辣味,令人食欲大开。因此,螺蛳粉的风味是所有原料综合产生的,有人觉得它香,也有人觉得它臭,这跟个人味觉敏感度不同有关。
黄嘉鹏称,柳州本地实体店获取酸笋等原材料容易,几乎未使用增臭剂;柳州走出去的连锁店品牌有自有中央厨房,也未发现使用增臭剂行为。他认为:“外地的个体户可能对螺蛳粉的理解不够透彻,因此使用增臭剂提升风味。”阮光锋说,螺蛳粉市场化下,一些商家为了让产品有辨识度,就会朝着一个方向(臭)不断加强,“增臭剂”因此被广泛应用。
温斐婷表示,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很难通过味道判断螺蛳粉有没有添加“增臭剂”。阮光锋认为,涉事螺蛳粉店真正的问题其实是后厨环境脏乱、食材质量差等,这是很多小餐馆的通病,建议大家在外就餐时尽量挑选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餐馆。▲
:徐梦莲
主编:徐文婷
结论:螺蛳粉火遍全国的现象引起了公众的关注。虽然螺蛳粉本身的味道独特,但近期曝出的一系列问题如使用了含增臭剂的产品,确实引发了公众对于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和健康的疑虑。这种现象反映了食品行业的普遍问题,包括后厨环境脏乱、食材质量差等。
针对这个问题,专家们给出了各自的建议。阮光锋认为,正规厂家生产的复合调味料经过了国家安全评估,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是安全的,不会危害健康。同时,他还强调了调料中的食用香精具有“自限性”,即少量使用时闻着很香,但多了就会很臭,这是监管人员被熏出“痛苦面具”的原因。温斐婷也认为,正宗的螺蛳粉不会添加“增臭剂”,其独特的味道来自汤底和酸笋。此外,黄嘉鹏也呼吁各地实体店能避免使用增臭剂以提升风味,并建议消费者在外就餐时尽量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餐馆。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我们需要提高警惕,加强对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管,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同时,也需要政府加大对餐饮行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让消费者吃得安心,吃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