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滤水再喝,微塑料躲远点。 2. 英国研究生入学率狂跌44%,国际生也难逃。

2024-02-29 生活常识 关注公众号
    ### 环保科学新发现:煮沸硬水可有效去除微塑料
水烧开后过滤再喝可防止90%的微塑料摄入;英国授课式研究生国际入学率暴跌44% | 科研圈日报    一项由广州医科大学和暨南大学联合进行的研究揭示了一个简单而高效的去除饮用水中微塑料的方法。最新研究表明,将硬水烧开并过滤后饮用,能够减少高达90%的纳米及微塑料颗粒摄入。这项研究成果已于2月28日在《环境科学与技术快报》上发表。
水烧开后过滤再喝可防止90%的微塑料摄入;英国授课式研究生国际入学率暴跌44% | 科研圈日报    实验中,研究人员选取了来自广州的硬水自来水样本,并在其中加入不同量的纳米和微塑料颗粒。结果显示,在煮沸过程中,随着水温升高,硬水中的碳酸钙会形成壳状结构或晶体,有效地包裹住微塑料颗粒,从而在后续冷却和过滤步骤中得以去除。即便是碳酸钙含量较低的软水中,这一方法仍能去除约25%的微塑料。
水烧开后过滤再喝可防止90%的微塑料摄入;英国授课式研究生国际入学率暴跌44% | 科研圈日报    ### 英国授课式研究生国际入学率骤降44%
    据《泰晤士高等教育》报道,英国大学协会近期对73所英国大学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今年1月份授课式研究生的国际新生入学人数大幅下滑,同比下降了44%,远低于预期数字。这一显著跌幅反映出全球教育格局的变化趋势,对英国高校的国际影响力带来了挑战。
    ### 地球工程新构想:平流层脱水以对抗全球变暖
    科学家们提出了一项大胆且颇具争议的地球工程方案。研究指出,在上升的潮湿空气中播撒特定物质如三碘化铋,促使水蒸气在进入平流层前形成云层,进而减少大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可能有助于抵消过去数百年因二氧化碳增加导致的约1.4%升温效应。相关论文于2月28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
    ### 肠道细菌新角色:可能引发眼部疾病
    中山大学、广州医科大学以及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一项合作研究发现,肠道细菌有可能逃逸至视网膜,成为部分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的原因之一。研究者通过实验观察到,在CRB1基因突变的小鼠模型中,肠道微生物易位至视网膜后造成细胞损伤。抗生素治疗可以减少这种损伤,提示肠道菌群失衡可能是这类眼病的潜在治疗靶点。该研究结果于2月26日在顶级期刊《细胞》上发布。
    ### 日本成功发射新一代主力运载火箭H3
    日本航空航天研究开发机构(JAXA)与三菱重工业公司联手研发的新一代主力运载火箭H3试验2号,在历经首次试飞失败后,于2月17日在种子岛宇宙中心成功发射升空。火箭进入目标轨道并与搭载的超小型卫星顺利分离,标志着日本航天事业取得重大突破。H3火箭旨在降低发射成本并提升运载能力,预计将在2024财年接替H2A火箭,成为日本太空探索的主要工具。

上一篇:老人盲目补铁小心中毒
下一篇:老人吊单杠可缓解和预防驼背
更多更酷的内容分享
猜你感兴趣
喝热水更健康!研究表明:烧开过滤,能阻挡84%的微塑料入侵。

喝热水更健康!研究表明:烧开过滤,能阻挡84%的微塑料入侵。

中国人爱喝开水的生活习惯被国外投票评为“最中国”的行为,最近一项研究揭示了喝温开水的重大健康意义:煮沸硬水能有效去除至少80%的纳米塑料/微塑料,减少人类通过饮水所致的摄入量。

生活常识 03.13
东方古方智慧:热开水!科研新发现:煮沸过滤,阻挡84%纳米/微塑料入侵!

东方古方智慧:热开水!科研新发现:煮沸过滤,阻挡84%纳米/微塑料入侵!

环境中的纳米/微塑料颗粒(NMPs)无处不在,可能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我们每周平均摄入约5g NMPs,主要来源是喝水。瓶装水也含有大量NMPs,可能对饮用者造成健康风险。广州医科大学和暨南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将水烧开并简单过滤可以去除高达84%的NMPs。

生活常识 03.08
喝水可以过滤掉微塑料,帮助我们保持健康。

喝水可以过滤掉微塑料,帮助我们保持健康。

微塑料已成为对人体产生威胁的一种环境污染物,其中更小尺寸的微塑料可能会引起心血管、呼吸系统等多种疾病。研究显示,喝开水可以显著去除高达84%的纳微米微塑料,且不受饮水途径的影响。但是,喝凉水则可能对饮用者造成严重的健康风险。

生活常识 03.18
一次性纸杯里的微塑料:喝3杯水就可能导致生殖损伤

挽救未来:一次性纸杯中的微塑料污染与对生殖健康的影响分析

一次性纸杯中的微塑料危害?一喝水就知道

一次性纸杯里的微塑料:喝3杯水就可能导致生殖损伤 挽救未来:一次性纸杯中的微塑料污染与对生殖健康的影响分析 一次性纸杯中的微塑料危害?一喝水就知道

法规和标准,在当前系统下就可以认为是安全的。但要真正了解微塑料对人体的影响,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证实。 1.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5个知名品牌的一次性纸杯会在加热水后释放大量微塑料。 2. 研究团队推测使用一次性纸杯连喝3杯热水可能损害代谢及生殖健康。 3. 微塑料的潜在危害已被广泛认识到,丁雪佳建议采取措施减少其对人体的伤害。 4. 包装材料不符合规定和标准的一次性产品更容易释放微塑料。 5. 对于微塑料的具体影响,还需要更多临床研究进行确认。

生活常识 09.24
揭秘:看似腰突症的「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揭秘:看似腰突症的「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一种臀部神经受压引发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疼痛、麻木、感觉障碍和活动受限等。它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特殊形式,发生在臀上皮神经经过髂嵴骨纤维管处,常见原因包括长时间弯腰、躯干左右旋转等。预防和治疗的关键在于保持正确的姿势和避免过度劳累。

生活常识 11.23
钟南山医生推荐,定期检查肺功能的必要性

钟南山医生推荐,定期检查肺功能的必要性

陈大夫介绍慢阻肺治疗方法,强调避免吸烟、空气污染等诱因。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并认为免疫状态与发病有关。强调流感疫苗的重要性,给出定期接种的建议。

生活常识 11.23
互联网专家支招:如何有效管理睡眠,避免‘悄悄长胖’!”

互联网专家支招:如何有效管理睡眠,避免‘悄悄长胖’!”

28岁之间,且他们的身高都在1.8米左右。他们在研究中被分为三组:第一组每天睡7小时;第二组每天睡8小时;第三组每天睡9小时。实验结果显示,第四组每天睡6小时的人比其他两组更易发胖。 简而言之,这两个不良的睡眠习惯——长期晚睡和睡眠不足——都会增加体内脂肪积累,进而引发肥胖,特别是腹部肥胖。因此,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至关重要。

生活常识 11.23
左右手臂血压检测的准确度:以哪个为准?记住这个原则

左右手臂血压检测的准确度:以哪个为准?记住这个原则

该文本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关于血压检测的问题,二是关于左手臂血压异常的一些建议。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测血压时要注意左右臂的血压差别,如大于10mmHg,需就医确认病因。”

生活常识 11.23
长时间未见的海天奇观:揭秘引发海洋多年罕见景象的关键因素

长时间未见的海天奇观:揭秘引发海洋多年罕见景象的关键因素

广东、广西、海南、香港等多地发生海水倒灌事件,导致地面低洼地带需涉水行走,部分民居成为“海景房”,车辆被腐蚀。这是由于今年第24号台风“万宜”和冷空气的影响所致。政府建立和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堤防提标工作,加固防御海水倒灌的第一道防线。此次事件提醒人们应对台风、风暴潮等极端天气保持警惕。

生活常识 11.23
两国大熊猫提前8年完成繁育任务:中国旅芬大熊猫回家的故事

两国大熊猫提前8年完成繁育任务:中国旅芬大熊猫回家的故事

中芬双方达成协议,将在年内将旅芬大熊猫“华豹”“金宝宝”提前归国。中国已派出航班及饲养员前往芬兰接回2只熊猫。

生活常识 11.23
古代葬礼上的神秘药草:千年谜团揭开,他们为何服食药物以减轻疲劳?

古代葬礼上的神秘药草:千年谜团揭开,他们为何服食药物以减轻疲劳?

摩洛哥东北部鸽子洞发现的来自灌木属麻黄的浆果状球果中含有麻黄碱,一种能加速大脑和身体之间交流的强效兴奋剂。研究认为它们可能是当时石器时代的居民广泛使用的草药。麻黄碱的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癫痫发作。该发现揭示了植物在旧石器时代生活中的重要性,远早于农业文明出现之前。此外,麻黄碱还曾被用于治疗感冒和减少某些类型的出血。

生活常识 11.23
深度解析:从8大方式提升孩子的学习力 - 自然赋予的启示

深度解析:从8大方式提升孩子的学习力 - 自然赋予的启示

力症状。”这个现象让我深感震惊,同时也引发了我对如何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带孩子接触大自然的重新思考。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在工作之余喜欢来到大自然中散步,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并将这种行为视为放松心情的方式。尽管这种做法可能对身体有一些好处,但它也可能让人们过于依赖大自然,忽视了其他生活的重要部分。同时,主人公的母亲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村,小时候的生活让她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向往,这在作者身上得到了体现。

生活常识 11.23
孩子们的问题,家长的答案:如何有效地与在线教育互动

孩子们的问题,家长的答案:如何有效地与在线教育互动

合肥市建平实验小学南艳分校开展了一场亲子默契测试活动,以考验父母对于孩子的理解和支持。活动现场,二年级(9)班通过创意的提示卡让学生自主找座位,并通过游戏规则引导家长寻找,家长们在互动中展现出了亲子间的默契与信任。通过此次活动,大多数家长都能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孩子所在位置,充分体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生活常识 11.23
育儿小贴士:给孩子感冒了该吃什么?快速缓解咳嗽症状

育儿小贴士:给孩子感冒了该吃什么?快速缓解咳嗽症状

咳嗽是身体清除炎症分泌物和排除呼吸道里病原体的重要方式,但需警惕可能由哮喘、肺炎、气管异物等疾病引起。要判断咳嗽是否为必要就医项,则需要具备辨别能力,了解医生开具药物的原因。医生并非不可靠,可通过阅读相关科普文章、向医生询问等方式提高判断力。当前情况下,应尽量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增强判断能力。

生活常识 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