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东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给学生发“远离网络游戏,倡导文明网络”承诺书,要求学生承诺周一至周五在宿舍不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打游戏,有疑似班级QQ群聊天记录截图显示,若不同意签署则需要宿舍所有成员及家长签字,学院对拒签同学采取发家长群、调整宿舍等后续措施,并表示将重罚将相关发到社交平台的学生。
统一制式的“远离网络游戏”承诺书,而且不签字的后果很严重,其中包括家长签字以及“将‘无游戏日’承诺书发到家长群,同时告知家长不签署承诺书影响他人休息的同学”这种示众两代人的方式,而这样做的初衷,据说是为了促学风,以“保证双证率、考研率”。如此良苦用心的大学管理思路和措施,却似乎又不甚愿意与外界分享,对公开进行的促学风管理举措,要求被管理者三缄其口。这里是大学,而且还是一所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新闻是可以环环相扣的,在这桩大学倡导学生远离网络游戏的新闻里,还出现了前几天引发舆论热议的所谓“大学家长群”的身影。家长群这个神奇的事物,从幼儿园、中小学一直能把业务扩展到大学,一方面是有一些家长始终不愿意放手的心态助推,但同时更是各类学校为了便于管理,在不停延长这个畸形生态的触角。在此番新闻里,家长群自然也就成了进一步向学生施加压力的一件趁手兵器。
学院发出“远离网络游戏”的要约,学生同意相关表述和意图,自然可以秉着自愿平等的态度缔结承诺,从民法典的视角看,既然是承诺,自愿原则便是最不能背离的精神。但从事发学院在推动此项承诺书签订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手段、所秉持的思路又似乎并非如此,也从一开始就在扭曲承诺的价值。
学校想促学风,想提升考研率,初衷都无可厚非,但以怎样的形式承载这种管理理念却大有讲究。比如树立学习典范榜样,几年前,同样是事发地学院,就有整个宿舍都考研“上岸”的例子被广为传扬,包括这次的“远离网络游戏”承诺,哪怕多留一点时间去试验,树起正向的例子,总比强制力压服要好一些。
姑且不去说大学教育的精义应该是什么,哪怕仅仅以一所职业化培训机构的市场口碑来说,通过多手段强制促成的高升学率、考研率,后续可能带给就业市场的,又会是怎样的一批毕业生?好不容易可以不再有大学禁止玩网游了,先痛痛快快玩几年?
寒窗苦读多年的未成年人,在进入大学前后也迎来了成年初体验,包括对人生的规划、对时间的安排以及对可支配财物的左右等等,长大成人,总要自己去一步步亲自摸索。被学校使用强制力继续管控、压制几年后,总有一天得走向社会、步入职场,他们看待外界事物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不可能永远依赖学校保姆式的照拂,动不动就要找家长、在家长群被示众。
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教育管理的理念和方式要有更彻底的改变。大学管理不断地小学化,对真正的大学教育以及整个社会而言,恐怕都不是好事。
结论:虽然山东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发出“远离网络游戏,倡导文明网络”的承诺书以确保双证率和考研率,但这种方法似乎并不足以让大学生更加重视学习和自我发展,反而可能导致更多人过度沉迷于游戏,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建议:
1.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是否玩游戏,而不是被学校强制执行;
2. 考虑采用其他方式鼓励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如设立学习小组、举办讲座等;
3. 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如图书馆、实验室等,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
4. 加强家校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减少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