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金宝贝南京3家门店突然同时关门。
很多家长一脸懵逼:“前两天刚缴续费的钱,没想到关门了。”
据现代快报报道,从去年到现在,中国头部儿童早教连锁品牌“金宝贝”,在全国多地出现关店潮。
不少家长都是刚刚被忽悠缴费,过几天就发现店没了……
在南京的江宁景枫中心店,金宝贝的门口贴着一张《致家长书》:
“自2024年3月19日起,金宝贝南京江宁景枫中心、华采天地中心、江北虹悦中心将暂停运营、暂停教学服务,寻找新的资方和资金入注。”
后面还给了个二维码,让消费者扫码进群协商。
几百名家长,数百万的学费。
所谓的协商,不是直接退费,而是恒大的那个套路:
1.退费,但不是直接付款,而是分期,每年还一点,分30年还。
2.众筹上课,由家长继续掏腰包众筹,返聘老师恢复上课。
3.分流上课,沟通机构周边2公里内的不同机构,在家长认可的情况下,进行转课。
消费者协商群内的《解决方案大纲》表示:
“目前南京金宝贝的资金链完全断裂,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算上工资、商场欠租、学员课时、其他债务,共计2800万左右。”
无良房地产跑路的那一套,早教机构可谓原封不动地学过去了。
“去年底我刚交近4万元学费,只上了几节课。”
“太突然了,前一天还在卖课促销,第二天晚上就被通知要闭店。”
无相君看了下相关家长的吐槽,发现金宝贝的关店套路,可谓有备而来:
一开始,是兜售课程,说年终活动优惠力度大。
然后是说房租有问题,可能重新选店,重新开。
紧接着,就是招呼都不打一声,直接人间蒸发。
金宝贝的跑路步骤,是专业的。
早在今年1月初,金宝贝集团北京、上海、天津等多地公司就同时更换了法人,换上一批“职业法人”。
江湖人称:职业闭店人。
在中国,有一种团队,是专门帮人跑路的。
他们主要接收一些即将破产的公司或店面,通过一系列的造假,帮助原企业主争取跑路的时间和资金,同时专业化的处理跑路问题。
具体操作是这样的:
1.找到甲方,收取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的费用,把公司接过来,更换法人代表。
通常,对方会表示自己有专业的律师和管理团队,可以承担风险。
2.运营一系列的闭店工作,包括退房租、减资、宰客户最后一笔,搬运公司资产等,原老板即可全身而退。,
3.让自家专业老赖继续充当老赖,一边安抚消费者,一边准备闭店。
因为消费者发现问题后,往往只能报警,但这又不涉及刑事罪名,警察只能引导消费者向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
从投诉到调查,再到结果,中间需要大量的时间。
如果选择起诉,磨磨蹭蹭几个月后,法院也判决商家退款了。
但商家说了:账上没钱。
横竖一句话:法人没钱,也找不到人,让消费者维权无门……
这类团队目前大量活跃在灰产界,脱胎于“行业刚求”,但同时也造成了市场的紊乱,让行业雪上加霜。
他们其实就是在钻一个法律的漏洞:公司法人代表变更,交割完毕,那么“原公司”的债务就与“原法人代表”无关了。
而这些“接盘侠”,也能在这个工作中,赚到好几波钱。
一波,是原法人代表的转让费、管理费。
一波,是做最后一波促销,尽可能吸引消费者充值。
一波,是变卖公司、店内所有资产。
可谓三头挣钱。
过去,这些人主要做的是餐厅店、理发店的生意,但随着“获客渠道”的增加,教培、早教机构也成了他们的客户。
他们抓住了消费者维权成本高的弱点,既能“合理”钻法律的漏洞,又能收割商家的“遗产”。
至于原来的法人,很有可能在美国买豪宅,安稳享受后半生了……
越是生意不好做的时候,我们的消费者越要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如何判断一家店要倒了?
首先,几个端倪一定要谨记:
1.公司突然变更法人。
2.商家突然开始优惠,而且幅度前所未有的大,并鼓励你冲会员。
3.商家原来的工作人员频繁变动。
其次,职业闭店人大量存在于美容美发、整容整形、健身健美、教育培训、快消加盟(代表:明星加盟餐饮店),老年保健器材等高毛利行业。
无相君还了解到,这些背债公司的人员组成,除了一些破罐子破摔的老赖之外,还有大量的癌症重症病人。
背债公司会通过医院科室等渠道联系到这些病人,鼓励他们再赚“最后一笔”。
同时这些人卖户头给背债公司,拿他们来办证、当法人,再适合不过。
毕竟消费者要是真把法人逼出个“好歹”来,还可以倒打一耙……
人性的黑暗,在这个隐秘的灰色角落中蔓延生根。
要想解决广大消费者不敢消费,又不得不消费的困境,唯有职能部门早日出手,根治这门黑产!
结论:中国的教育机构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由于近年来,许多头部儿童早教连锁品牌——金宝贝,在全国多地出现关店潮,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了严重侵害。
首先,该现象的背后存在着无良房地产跑路的模式。一些公司或店面在面临资金压力时,可能会选择逃匿,这给原本就应该与法人代表有关的债务带来了混淆。
其次,面对日益严重的消费维权困难,一些无良的职业闭店人出现了。他们会利用各种方法帮助企业员工逃税、绕过行政监管,甚至绑架消费者以达成自己的目的。
最后,市场上的商业欺诈行为也在加剧。这些公司往往会采取隐瞒真相、转移资产等方式,让消费者陷入被动和无奈。
因此,我们需要尽快出台更有效的措施,打击这一系列的非法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政府应该加强对相关行业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同时,也需要加强消费者的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防骗意识,以便更好地应对此类情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行业的公平竞争,满足广大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