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敏提及大裁员,“大公司病”不得不砍掉海尔中层
3月19日晚间,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做客与辉同行直播间,与董宇辉展开对话。期间,两人围绕海尔公司改革的相关话题进行了探讨。
十年前,海尔曾经因为一件事备受市场质疑。
2014年6月,张瑞敏在沃顿商学院全球论坛演讲时透露,2013年海尔去掉了16000名中层,变成70000人,去掉比例为18.6%,2014年还要去掉10000名中层,一时间引发不少争议。
对于当时的决定,张瑞敏谈及此前海尔发展过程中出现大企业病,其决定砍掉海尔整个中层管理时的心路历程时表示,“我现在对老子道德经非常感兴趣,重新研究这本书,发现这本书他说的核心和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是吻合的,道德经的核心就是一个字,按照形而上的本体论来说,就是无和有的辩证关系,就是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张瑞敏表示,“当时我真的非常担心,因为现在好像有个规定,如果有多少人上访,这是很大的事件,我非常害怕他们去上访。”
据张瑞敏透露,彼时调整,海尔有近一万多人受到影响,为了平息他们的不满,当然海尔做了很多工作,最后大部分人还是接受了,然后来自主创业,这件事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而在提到对海尔的期望时,张瑞敏表示,“我的理想是海尔不应该像现在的一些传统企业,我希望它发展成一个联邦甚至于邦联的组织,每一个部分都具有非常大的活力,都在发展。”
2005年,张瑞敏提出“人单合一”模式,开启了企业改革之路。所谓“人单合一”,核心理念是将员工(人)与用户需求(单)直接相连,打破传统科层制,让企业成为灵活敏捷的平台。创客平台是这一理念的实施载体,它支持内部员工创新创业,形成“小微”创业团队自主发展。
但这一模式也意味着许多中层管理者要放弃手中的权利,进入到基层业务中。当时海尔给他们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成为创客,要么离开,这在内部引发不小的波澜。
结论:这次关于海尔中层裁撤事件,不仅体现了海尔自身的调整和转型,也折射出了当今社会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人才流失和过度依赖高级管理层的问题。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企业的创新能力、灵活性和适应性成为了决定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建议:
1. 建立多元化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员工进行创新尝试,而不是仅仅依赖高级管理人员;
2. 鼓励员工参与到日常运营中,以提升企业整体效率;
3. 加强内部沟通和协作,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误解和冲突;
4. 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减少高层管理者的压力和焦虑感,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5. 探索和引入更有效的决策机制,减少人为错误和风险;
6. 实行跨部门的合作和协调,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