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初,德军无奈的从莫斯科城下开始撤退,但因为身后有成千上万的苏军在紧追不舍,德军一开始有序的撤退渐渐转化为了漫无目的溃退。一米多深的大雪显然迟滞了德军的脚步,即便是有着精锐之称的GD步兵团在三个小时内也只前进了两公里。此时的德军士兵已经缺衣少食严重,有的士兵已经三天没有吃任何东西,单薄的军衣难以抵挡东线的寒冷,溃退中的德军部队已经没有任何士气可言。队伍中的抱怨声层出不穷,德军士兵的意志力也开始动摇,大家都无法理解,昔日让所有士兵都自豪的GD步兵团现如今怎么落到了这步田地。
12月16日,位于考斯萨贾附近的2营情况更加的糟糕,因为当天苏军对该地区发起了全面的攻势,惨烈的战斗把2营分割成了好几部分。2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突出包围圈,并重新在内什尼贾地区完成了集结。17日,战斗力损失严重的2营不得不在拉萨雷夫火车站进行休整,这也许是近几天内2营度过的最舒服的一天了。1营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此时他们正与3个营兵力的苏军胶着在一起,不少军官和士兵在战斗中阵亡。第二天,好不容易摆脱了苏军追击的1营逃到了奥瑟利基,沿途仓皇撤退的迹象更是到处可见。
燃烧的村子、报废的车辆、疯抢的物资、丢弃的武器,这些场景组成了一幅可怕的画面。当然,GD步兵团的士兵们可顾不了这么多,为了活命,他们只能发了疯似的向西南方向上的姆岑斯克跑去。随后在拉泊特考夫,2营再次遇上了一场硬仗,他们在1营和3营的帮助下艰难的击退了苏军的攻势。一旦枪声停止,撤退就马上继续,他们甚至都顾不上观察一下四周危机四伏的战场。
然而,最让霍尔雷恩团长头疼的是,他手下有经验的军官和士兵的数量正在一天天的减少,这比丢失多少武器装备都让人可惜。到了12月21日,GD步兵团的团部已经撤到了特斯切恩,此时苏军的追击也不那么紧了,GD步兵团终于挨到了能喘口气的时候了。但是,霍尔雷恩上校仍然不能休息,因为他还要趁这段时间去详细的掌握全团的伤亡和失踪人数,以便能准确评估出此时此刻GD步兵团的真实战斗力。
一个令人喜悦的消息终于传来,来接GD步兵团的车队就在前方等着他们,这个消息顿时让失败阴影笼罩着的内心瞬间开朗的许多。不一会儿,GD步兵团就被车队转送到了姆岑斯克,但整支部队并没有在姆岑斯克待太长的时间,随后他们又马不停蹄的驱车赶往了战略要地奥廖尔,这儿才是古德里安将军为他们安排的休整地域。但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由于沿奥卡河布防德军的战斗力实在太弱,根本难以抵挡住苏军的进攻,所以GD步兵团在23日接到了增援友军的命令。
虽然GD步兵团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也遭受到了同样的“创伤”,但他们的士气仍然要强过那些普通的一线步兵师。在奥卡河沿岸,GD步兵团已经成为苏军进攻的重点对象,而苏军在河西岸已经建立了一个桥头阵地。参与支援的3个步兵营士兵除了携带自身的武器装备外,还加强了来自4营、5营的重型武器和来自第400摩托化炮兵营的1个连。堑壕战一直从12月23日持续到了1942年的1月4日,最让德军感到棘手的不是苏军的连番炮击,而是在零下30摄氏度低温环境中的坚守。
在东线的第一个冬天,德军士兵就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让他们更惊讶的是,在这样的天气下苏军竟然一直有源源不断的预备队赶来,能从早到晚不间断的实施各种各样的攻势和偷袭。但同样让苏军士兵惊奇的是,不论自己的攻势多么犀利,总有德军士兵挡在他们前进的道路上。但不可否认的是,受尽了寒冷折磨的德军士兵已经开始厌倦战争,他们中的有些人已经出现了临阵脱逃的迹象,当然,大多数底层德军士兵还是对胜利充满信心,但德军高层却对苏德战争的最终结果开始持怀疑的态度。
总结:经过一夜痛苦的撤退,德军的表现明显下滑,现在已经接近绝望。在失去了大量优势资源的同时,也丧失了士兵们的斗志和士气。军队的指挥层也遭遇了严重的问题,一部分军官和士兵出现了离散的现象。目前,GD步兵团被苏军占据,并且处境十分危险。
建议:
1. 加强后勤补给:虽然前方的补给已经逐渐充足,但是在严寒条件下,德军士兵需要更多的食物和水来保持体力和恢复精力。同时,也需要改善防御工事,以抵御敌人的进攻。
2. 提高士气:在面对困境时,士兵的士气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士兵的士气,例如,举行庆祝活动,提供心理咨询等。
3. 强化指挥:由于高层领导层对战争的结果持有疑问,因此需要强化前线指挥官的能力,确保他们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4. 加强国际合作:在恶劣环境下,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获得更多的援助和支持。可能的话,应该寻找盟友,共同对抗敌方。
5. 定期反思和评估:对于每一场战役,都应该进行深入的反思和评估,找出问题的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应该定期评估军队的整体表现,以便及时调整战术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