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是获取身心健康的物质基础,安排老年食谱绝不应固守一种模式,而要勤于变化。
1。品种求变:饮食养生的要旨之一是保持营养平衡,但每种食物成分各异,只有饮食多样化,才能互相补充,保证供给。因此,每天最好要安排30种食物以备选择,至少也要吃14种才能达到膳食平衡的目的。
2。三餐求变:一日三餐,每餐的进食时间不同,而人体的生理过程也在变化,故食谱的重点应作相应调整,以适应这种节律的改变。其目的在于保障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早餐应坚持低糖低脂的原则,首选瘦肉、禽肉、蔬菜、果汁、低脂奶,辅以谷物、面食。午餐以高蛋白食物为主。晚餐应以高糖、低蛋白食物为主。这是因为糖类会增加血清素分泌,可防止失眠。如晚上需要加班,适当增加高蛋白食物则又成为必要之举了。
3。四季求变:一年四季比起一天来,变化更大,故食谱更应有所不同。
春季食谱要突出温补阳气类食物的地位,如葱、蒜、韭菜等蔬菜。同时,根据孙思邈提出的“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的原则,大枣、瘦肉、禽蛋、鱼、豆类等亦是佳品。
夏季首先要注意补足水分和钠、钾、钙、镁等无机盐,含氮物质以及维生素B、维生素C等,一般蔬菜每天不少于500克,豆腐不少于100克,鸡蛋1个,少量瘦肉。肉末豆腐、炒青菜、蒜泥拌茄子或黄瓜、咸鸭蛋等都是夏季佳肴,同时应少吃油腻食品。另外,在这个季节苦味食物,如苦瓜等蔬菜值得推荐。
秋季气候干燥,易使人产生“秋燥”症状,如咽干、嘴唇裂、口渴、便秘等,饮食要点是养阴润肺,故芝麻、蜂蜜、梨、莲子、银耳、葡萄、萝卜之类为度秋佳品。此外,还要注意用饮食调养秋燥症。
立秋之后,气候干燥,人们在夏季过多的发散之后,各组织均感水分不足,如受风凉,易引起头痛、流泪等一系列症状,甚至使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医学上称之为“秋燥综合征”。老年人对秋天气候的变化适应和耐受力较差,重视饮食调养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老年秋季饮食调养以“清润”为宜。
秋季易伤津液,平时要适当多饮些开水、淡茶、豆浆以及牛奶等饮料,还应多吃些萝卜、番茄、豆腐、柿子、香蕉等,这些食物具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功效。要禁烟、酒以及辣椒等燥热之品。
暮秋时节,人们的精气开始封藏,进食滋补食品较易被机体消化、吸收和藏纳,有利于改善脏器的功能,增强人体素质。对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更有康复、祛病和延年之功效,这时可适当多吃些鸡、鸭、牛肉、猪肝、鱼虾等以及莲子、大枣之类的食品。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说:“秋冬间,暖里腹”。因此,在饮食上还应注意暖腹,禁食生冷。
冬季天气寒冷,是闭藏之令,进食的要点是“保阴潜阳”,即多吃点敛阳护阴的食物,如胡麻仁、龟、鳖、藕、木耳等。同时,天气寒冷,宜增加热能,加强抗寒能力,故狗肉、羊肉等高热能食物不可冷落。另外,冬天应多吃些新鲜蔬菜,以免维生素缺乏,故胡萝卜、油菜、菠菜、豆芽菜等便显得更为宝贵。
(实习:朱燕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