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这个寒冷而神秘的地方,曾经被认为是永远的冰雪世界,但现在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近年来,北极地区的气温不断升高,海冰不断减少,而且还出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现象:下雨。
一、北极下雨越来越多
是的,你没有听错,北极正在下雨。而且,下雨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这对于北极的生态系统和全球的气候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那么,北极为什么会下雨呢?下雨又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北极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之一,平均气温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最低可达零下70摄氏度。北极的降水主要以雪的形式出现,一年中有8个月的时间都是雪季。北极的雪量并不大,平均每年只有15厘米左右,但由于气温低,雪很难融化,所以积雪可以达到几米甚至几十米的厚度。北极的雪覆盖了大部分的陆地和海洋,形成了白色的表面,这种表面可以反射大部分的太阳辐射,从而保持了北极的低温。
然而,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北极的气候正在发生变化。美国宇航局(NASA)的科学家研究了1980年至2016年间北冰洋和北大西洋的降雨趋势,发现下雨天的频率有所增加。 他们还发现每年雨季的长度越来越长,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气候杂志》上。下面的地图显示了每年雨天数的变化,展示了北极地区多雨的十年趋势。
此处,北大西洋的大部分地区以深蓝色显示,这表明与浅蓝色区域相比,每年(1980 年至 2016 年间)的雨天数量增加幅度更大。 挪威北部的巴伦支海和西伯利亚北部的喀拉海也以深蓝色显示。这意味着,最显著的变化发生在北大西洋,在36年的研究期结束时,该地区平均每十年降雨天数比开始时多了5天。研究区域的其余部分——北冰洋中部及其周边海域平均每十年多出现两次雨天,而气候数据则显示,北极的气温变暖速度是地球其他地区的四倍。
二、气候变化无可挽回?
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天气和气候科学家切尔西·帕克(Chelsea Parker)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地方都没有深棕色,因此绝不会看到北极地区的降雨天数有任何显著的减少,降雨的增加是广泛的趋势。
当温度高于冰点时,云层中更有可能含有以雨的形式下降的液体,而不是以雪的形式下降的冰。当降雨袭击被雪覆盖的海冰时,它会使表面变暗,并会加剧融化,进而导致更加变暖——这一过程被称为冰反照率反馈循环。 海冰顶部的雪起到隔热作用,将太阳辐射反射回太空并保持表面凉爽,雨水侵蚀了这片积雪的缓冲区。
该研究的主要、美国宇航局戈达德中心的冰冻圈科学家、该研究的主要利内特·布瓦维特表示,如果在阳光明媚的月份下雨,地表会变得更暗,因为与新鲜、干燥且厚的积雪相比,雪是湿的。这片潮湿的雪面将开始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当雪融化时,它会在冰上形成池塘,形成较暗的表面并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这引发了持续变暖和融化的循环。
同时,水蒸气驱动其自身的反馈回路。 随着温度升高,大气可以容纳更多的水蒸气。 作为一种吸热温室气体,这种水蒸气使地球表面变暖,并有助于融化冰雪。 这种融化暴露了开放的海洋,使蒸发发生,从而将更多的水蒸气释放到大气中。
三、或引爆极端天气
下雨会影响北极的生态系统。北极的生物多样性并不高,但却有着独特的适应性。北极的动植物都依赖于冰雪的存在,例如北极熊、海豹、海象、海鸟等。下雨会破坏冰雪的结构,降低其稳定性,从而影响这些动物的栖息地和捕食方式。下雨也会改变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下雨还会带来一些外来的微生物和病原体,对北极的原生生物造成威胁。
而帕克指出,北极的反馈循环也影响着世界其他地区。北极热量的变化会影响更南边的天气模式。 例如,美国的极端温度波动以及在北极上空形成并向南移动到北美的极地气团。
极地气团是一种寒冷的空气团,当它与暖空气相遇时,就会引发强烈的对流和降水,造成冰雹、暴雨、暴风雪等极端天气。类似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在欧洲、亚洲等地,导致气候的异常和灾害的频发。
综上所述,北极下雨是全球变暖的一个重要信号,也是一个严重的后果。北极下雨不仅会加速北极的融化,影响北极的生态系统,还会引爆更多的极端天气,对全球的气候和人类的生活造成威胁。因此,大家应该认识到气候变化的严峻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北极的环境,应对极端天气的风险,共同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结论:北极地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包括全球变暖和频繁的降雨。这对北极的生态系统和全球的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应该关注这个问题,并采取行动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北极的环境。同时,也需要意识到气候变化的严重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极端天气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