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北极下雪,气候开始变得难以控制。气象专家提醒:这可能是即将引发极端天气的关键因素之一。

2024-03-22 生活常识 关注公众号

北极,这个寒冷而神秘的地方,曾经被认为是永远的冰雪世界,但现在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近年来,北极地区的气温不断升高,海冰不断减少,而且还出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现象:下雨。

一、北极下雨越来越多

是的,你没有听错,北极正在下雨。而且,下雨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这对于北极的生态系统和全球的气候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那么,北极为什么会下雨呢?下雨又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北极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之一,平均气温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最低可达零下70摄氏度。北极的降水主要以雪的形式出现,一年中有8个月的时间都是雪季。北极的雪量并不大,平均每年只有15厘米左右,但由于气温低,雪很难融化,所以积雪可以达到几米甚至几十米的厚度。北极的雪覆盖了大部分的陆地和海洋,形成了白色的表面,这种表面可以反射大部分的太阳辐射,从而保持了北极的低温。

然而,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北极的气候正在发生变化。美国宇航局(NASA)的科学家研究了1980年至2016年间北冰洋和北大西洋的降雨趋势,发现下雨天的频率有所增加。 他们还发现每年雨季的长度越来越长,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气候杂志》上。下面的地图显示了每年雨天数的变化,展示了北极地区多雨的十年趋势。

此处,北大西洋的大部分地区以深蓝色显示,这表明与浅蓝色区域相比,每年(1980 年至 2016 年间)的雨天数量增加幅度更大。 挪威北部的巴伦支海和西伯利亚北部的喀拉海也以深蓝色显示。这意味着,最显著的变化发生在北大西洋,在36年的研究期结束时,该地区平均每十年降雨天数比开始时多了5天。研究区域的其余部分——北冰洋中部及其周边海域平均每十年多出现两次雨天,而气候数据则显示,北极的气温变暖速度是地球其他地区的四倍。

二、气候变化无可挽回?

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天气和气候科学家切尔西·帕克(Chelsea Parker)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地方都没有深棕色,因此绝不会看到北极地区的降雨天数有任何显著的减少,降雨的增加是广泛的趋势。

当温度高于冰点时,云层中更有可能含有以雨的形式下降的液体,而不是以雪的形式下降的冰。当降雨袭击被雪覆盖的海冰时,它会使表面变暗,并会加剧融化,进而导致更加变暖——这一过程被称为冰反照率反馈循环。 海冰顶部的雪起到隔热作用,将太阳辐射反射回太空并保持表面凉爽,雨水侵蚀了这片积雪的缓冲区。

该研究的主要、美国宇航局戈达德中心的冰冻圈科学家、该研究的主要利内特·布瓦维特表示,如果在阳光明媚的月份下雨,地表会变得更暗,因为与新鲜、干燥且厚的积雪相比,雪是湿的。这片潮湿的雪面将开始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当雪融化时,它会在冰上形成池塘,形成较暗的表面并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这引发了持续变暖和融化的循环。

同时,水蒸气驱动其自身的反馈回路。 随着温度升高,大气可以容纳更多的水蒸气。 作为一种吸热温室气体,这种水蒸气使地球表面变暖,并有助于融化冰雪。 这种融化暴露了开放的海洋,使蒸发发生,从而将更多的水蒸气释放到大气中。

三、或引爆极端天气

下雨会影响北极的生态系统。北极的生物多样性并不高,但却有着独特的适应性。北极的动植物都依赖于冰雪的存在,例如北极熊、海豹、海象、海鸟等。下雨会破坏冰雪的结构,降低其稳定性,从而影响这些动物的栖息地和捕食方式。下雨也会改变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下雨还会带来一些外来的微生物和病原体,对北极的原生生物造成威胁。

而帕克指出,北极的反馈循环也影响着世界其他地区。北极热量的变化会影响更南边的天气模式。 例如,美国的极端温度波动以及在北极上空形成并向南移动到北美的极地气团。

极地气团是一种寒冷的空气团,当它与暖空气相遇时,就会引发强烈的对流和降水,造成冰雹、暴雨、暴风雪等极端天气。类似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在欧洲、亚洲等地,导致气候的异常和灾害的频发。

综上所述,北极下雨是全球变暖的一个重要信号,也是一个严重的后果。北极下雨不仅会加速北极的融化,影响北极的生态系统,还会引爆更多的极端天气,对全球的气候和人类的生活造成威胁。因此,大家应该认识到气候变化的严峻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北极的环境,应对极端天气的风险,共同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结论:北极地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包括全球变暖和频繁的降雨。这对北极的生态系统和全球的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应该关注这个问题,并采取行动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北极的环境。同时,也需要意识到气候变化的严重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极端天气的风险。

上一篇:揭秘月之暗面之“暗面”:清华学霸+摇滚乐爱好者
下一篇: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对话谷歌,谈8年前与AlphaGo的对决
更多更酷的内容分享
猜你感兴趣
湖北今年寒流袭来。去年夏天如火如荼。气象专家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增多。

湖北今年寒流袭来。去年夏天如火如荼。气象专家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增多。

以极目新闻记者 陈希 、摄影记者 李辉 、直播记者 张恒伟 和柳之萌 的对话为例,他们详细探讨了气候行动的紧迫感,分析了全球变暖的原因和趋势,还提醒大家要从小事做起,减少碳排放,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他们的对话深入浅出,富有洞察力,让人深思。

生活常识 03.24
全球风云突变,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详解人类应对极端天气挑战的新策略:揭示正在发生哪些极端天气事件及其原因与影响

1. 突发极端天气频发: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深度剖析近期重大气候灾害及挑战
2. 极端天气大爆发:揭秘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见证下的2023年气候变化实况:趋势、原因与应对之法
3. 临危受命的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盘点过去一年中极端天气事件与对策解析
4. 转变观念: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解析极端天气加剧的深层原因及未来应对之道
5. 权威解读:联合国粮农组织秘书长对当前极端天气现象及其影响深度剖析
6. 迈向韧性: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关注极端天气下个体行动与全球合作的必要性
7. 危机四伏: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剖析全球应对极端天气的挑战与关键决策
8. 前所未见的气候变化: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揭示造成持续极端天气的原因与后果
9. 考验人类智慧: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探讨当前极端天气事件为何不断演变
10. 冰川消融引发的全球热浪: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解析极端天气事件的多元背景与严峻形势

全球风云突变,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详解人类应对极端天气挑战的新策略:揭示正在发生哪些极端天气事件及其原因与影响 1. 突发极端天气频发: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深度剖析近期重大气候灾害及挑战 2. 极端天气大爆发:揭秘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见证下的2023年气候变化实况:趋势、原因与应对之法 3. 临危受命的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盘点过去一年中极端天气事件与对策解析 4. 转变观念: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解析极端天气加剧的深层原因及未来应对之道 5. 权威解读:联合国粮农组织秘书长对当前极端天气现象及其影响深度剖析 6. 迈向韧性: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关注极端天气下个体行动与全球合作的必要性 7. 危机四伏: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剖析全球应对极端天气的挑战与关键决策 8. 前所未见的气候变化: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揭示造成持续极端天气的原因与后果 9. 考验人类智慧: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探讨当前极端天气事件为何不断演变 10. 冰川消融引发的全球热浪: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解析极端天气事件的多元背景与严峻形势

世界气象中心(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旨在为世界各地提供应对极端天气的教育培训和经验,其中为全球提升公众防灾意识做出了重要贡献。广东地区拥有丰富的气象专业知识和强大的系统能力,绍罗认为该中心不仅提高了公众的防灾意识,也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中国在全球气候问题应对领域积极发挥领导作用,通过深化与世界气象组织、中国气象局和生态环境部的合作,共同落实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展现了中国气象力量。总之,广东气象中心在数值预报、培训能力和海洋气象等领域具有先进水平,对全球气候应对工作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生活常识 03.30
江西湖南等地遭遇罕见的冰雹天气:为什么这种极端天气现象越来越多?

江西湖南等地遭遇罕见的冰雹天气:为什么这种极端天气现象越来越多?

冰雹天气频发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冰雹是由充足的水分、上升气流和强冷空气共同作用形成的。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大气中的水分蒸发加速,造成空气上升形成气流,遇冷空气形成冰雹。此外,大风、台风等强烈天气条件也会引发冰雹。近年来,冰雹的大小和威力都有所增大,对人类生活带来了很多影响,如破坏农作物、房屋建筑等。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何有效应对冰雹天气,以减少其带来的损失。

生活常识 04.19
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原因及应对策略

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原因及应对策略

2024年南昌强对流大风造成四死十余伤,并导致多地受灾;2023年华北平原和太行山等地出现极端降雨;2024年全球变暖加剧极端气候现象。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认为250万年前已经出现类似现代人类的动物,但人与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在这200余万年间,人类经历了恶劣的气候环境,尤其是寒期,需要艰苦耐劳地生存,而在暖期则享受到舒适的生活。

生活常识 04.12
育儿嫂首日就喂安眠药,疑遭家长质疑:警方已通报疑似‘惯犯’行为

育儿嫂首日就喂安眠药,疑遭家长质疑:警方已通报疑似‘惯犯’行为

业者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根据您的描述,刘先生怀疑该育儿嫂可能是"惯犯"。他希望通过转发视频寻求更多人的关注,并要求严惩凶手。同时,他也希望其他受害家庭能尽快报警并接受检查。最终,警方将对该行为立案调查。

生活常识 11.22
医院中最贫穷的科室排行榜发布:带你深入了解各类医疗机构资源分配状况

医院中最贫穷的科室排行榜发布:带你深入了解各类医疗机构资源分配状况

医院等高水平医疗机构都设有该专科。由于该专科对医学知识要求高,入门门槛较高,导致其整体发病率相对较低。另外,我国部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该专科毕业生就业存在影响。 综上所述,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专科作为最经济实惠但医疗技术含量较高的科室之一,其总收入远低于其他专业。

生活常识 11.22
慢性乙肝新药甲磺酸普雷福韦片获得上市许可,有望缓解患者病情进展

慢性乙肝新药甲磺酸普雷福韦片获得上市许可,有望缓解患者病情进展

新舒沐是一款核苷酸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适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成人患者。它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新药,用于治疗肝慢性乙型肝炎。研究表明,甲磺酸普雷福韦片具有高效、安全的优点,对高病毒载量病人的应答率尤其显著。此外,其表面抗原的效果也优于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显示出肝靶向技术的优势。

生活常识 11.22
全球癌症病例预计2050年将激增77%,研究报告揭示潜在威胁

全球癌症病例预计2050年将激增77%,研究报告揭示潜在威胁

癌、喉癌、鼻咽癌等。 建议: 1. 关注全球癌症趋势:癌症每年都会以惊人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50年,全球癌症病例和死亡人数将大幅增加。 2. 重点关注男女差异:男性的癌症病例和死亡率预计高于女性,女性的癌症病例和死亡率预计分别增加68.5%和85.2%。 3. 关注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和增长可能导致更多的人患癌症,特别是50岁以下的人群。 4. 关注环境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电磁辐射等因素可能会导致癌症的增加。 5. 提高健康意识: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都是预防癌症的有效方式。

生活常识 11.22
小雪时节至,我国今冬迎来最大范围雨雪天气预警

小雪时节至,我国今冬迎来最大范围雨雪天气预警

小雪也将来得更深层次,极端低温出现 建议大家出行。

生活常识 11.22
早期乳腺癌治愈率高达90%,及时就医至关重要!

早期乳腺癌治愈率高达90%,及时就医至关重要!

2020年乳腺癌病例数据发布,预计到2040年将突破2840万例。中国为乳腺癌大国,但乳腺筛查仍需早于40岁。乳腺癌中晚期可出现多个体征,如乳头溢液、乳头回缩、乳头湿疹样癌等。

生活常识 11.22
网络热爆!关注这款新的卫生巾:‘标长实短’引发热议,网友炸锅:背刺多年的新国标正在路上

网络热爆!关注这款新的卫生巾:‘标长实短’引发热议,网友炸锅:背刺多年的新国标正在路上

卫生巾市场的假标签问题引发了公众对卫生巾产品质量的关注。根据实测调查,大多数品牌卫生巾的实际长度普遍比标注的短10-20毫米。部分卫生巾品牌甚至使用虚假标注来误导消费者。一些品牌承认自己的产品可能存在长度偏差,并承诺将通过定期更换模具等方式减少偏差。然而,网友对这一现象提出了质疑,并质疑厂商是否有恶意降低成本或故意违反市场规则。同时,卫生巾pH值的执行标准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些人担忧国标可能存在问题。

生活常识 11.22
甜甜的日子里:谨记不敢吃糖的他们

甜甜的日子里:谨记不敢吃糖的他们

型,还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包括心脏病、肾病等。因此,我们应当注重糖尿病预防和管理,以降低发病风险。此外,社会大众应增强对糖尿病的认识,提高对糖尿病危害的认知度,并积极参与到糖尿病防治中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守护人民的生命健康。

生活常识 11.22
五年时间:从30岁到50岁,你的健康健身秘诀

五年时间:从30岁到50岁,你的健康健身秘诀

年龄层的男性在进行锻炼时,肌肉生长的速度并不一样。年长男性相比年轻男性在肌肉增长上似乎表现出更强的效果。然而,这两种情况下都有可能是因为食物摄取不足、能量摄入不足等原因导致的。因此,改善蛋白质摄入量、注意每日热量摄入平衡,并在训练上做出适当的调整,都是提高肌肉增长的关键。

生活常识 11.22
全球癌症发展趋势及可能因素分析:迹象显示77%的癌症可能由这6个因素引起

掌握关键线索:全球癌症新趋势及风险增加的因素解析

全球癌症发展趋势及可能因素分析:迹象显示77%的癌症可能由这6个因素引起 掌握关键线索:全球癌症新趋势及风险增加的因素解析

癌症风险评估报告》显示,中国居民每口食入红肉的比例高达15%,远超世界平均水平。长期摄入过多红肉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同时,大量食用加工肉类也会增加胃肠道癌和结直肠癌的风险。因此,我们应该减少红肉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并适量运动以维持健康体重。 1. 原因解析 1.1 消化系统问题:红肉中的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和某些激素等物质可能对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诱发或加重胃肠道疾病。 1.2 食物不均衡:过度依赖某种类型或过多摄入某种食物可能导致营养不均衡,影响整体健康。 1.3 心理压力大:现代快节奏生活、工作压力大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各种疾病。 1.4 生活习惯不良:如久坐不动、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患病风险。

生活常识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