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堂有别于严肃的语数外课堂,在重庆科学城南开小学校、重庆科学城走马小学校的礼堂,座无虚席。整堂课里,雷鸣般的掌声和孩子们欢畅的笑声,此起彼伏。3月20日,名家进校园,文脉共传承的“新智慧美育一成渝戏曲名家进校园”活动在重庆高新区继续开展,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国家级非遗项目四川评书代表性传承人袁国虎走进了课堂,为两校同学们带去了精彩的评书表演,也让孩子们感受了一番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呼噜噜、呼噜噜……”“我在睡觉,反正不是我烧嘞!”20日上午,重庆科学城南开小学校讲座现场,袁国虎一开口,瞬间逗乐了前来上课的同学们。只见,他醒木一拍,“我与宝儿”的故事徐徐展开,同学们瞪大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袁国虎,听到精彩处,掌声、笑声齐上。
“醒木是做啥子用嘞?”在欢笑之中,袁国虎将曲艺知识融入其中,他用着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着说评书时,桌上摆放的醒木、折扇、手帕的作用。
袁国虎介绍,醒木在开始表演时拍,是为引起观众注意;在结束时拍,是让观众悬想回味。折扇和手帕可以服务于特殊的表演需要,如演员可以用扇子代替刀枪武器、毛笔等,虚拟动作或景物;表演哭泣时,手帕就可以模拟擦眼泪,让表演更加生动。
课堂上,袁国虎还邀请同学上台讲故事。他则用评书的形式,将其还原,并手把手教授同学们如何运用自己的眼睛、手指、语气停顿等技巧,让所讲故事更生动丰满。
“大家知不知道走马是‘曲艺之乡’呀?”20日下午,名家进校园活动来到了重庆科学城走马小学校。现场,袁国虎精彩的表演,同样惹得同学们捧腹大笑。他从走马“曲艺之乡”的特色入手,为同学们讲解了曲艺知识。现场,同学们还带来了《小萝卜头》等曲艺节目,并获得了满堂彩。
“这堂课,我感觉自己总被笑声包围。老师讲得很生动、很有趣,故事也很有教育意义。”讲座结束后,重庆科学城南开小学校的邬偲童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并称生活中自己还没有听过评书,可这堂曲艺课,让她感受到了评书的魅力,它很有意思,自己很喜欢,也想学习评书。
而学习曲艺已有一个学期的重庆科学城走马小学四年级二班刘芸熙称:“在曲艺学习中,我收获了很多。我的胆子更大了,学习范围更大了,我还认识了很多新鲜的事物和人物。”
“ 评书这门艺术是最有效、最有益,也是最简洁、最便捷‘讲好中国好故事’的形式。”袁国虎称,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从有文字记载之前,就有了讲故事。比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等,这些故事在文字记载之前就通过口口相传,一代代传下来了。而曲艺不仅可以训练小朋友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通过一些传统故事,将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注入到大家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讲好中国故事,我觉得就应该从娃娃抓起。”
上游新闻记者 徐勤 实习生 智怡宁
结论:这场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此外,袁国虎的精彩表演和生动讲述,使同学们不仅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还能深入理解并喜爱中国的传统艺术。
建议:
1. 整合教育资源:将此次活动进行下去,让更多的学校和学生参与进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2. 加强推广力度: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如电视、广播、网络等,大力宣传本次活动,让更多的人知道并关注中国传统文化。
3. 开展相关课程:在学校开设相关的课程,如音乐、美术、戏剧等,让学生们有机会接触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4. 提升教师素质: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让他们能更好地传递和推广中国文化。
5. 建立反馈机制: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对参与活动的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便进一步改进活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