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高血脂患者需选择支架吗?日常要怎么做才能控制好病情呢?

2024-03-21 生活常识 关注公众号

在现代社会,压力、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和不健康饮食习惯构成了三重威胁,它们在我们体内悄然铸就一座隐形的“杀手”—冠心病。这个名词可能在你听诊医生的办公室里或是家族聚会中耳熟能详,但究竟它是如何悄无声息地危害我们的心脏呢?

冠心病怎么回事?

冠心病( CAD),也称冠状动脉疾病,是指冠状动脉(供应心脏肌肉血液的血管)发生病变,导致血流量减少,心脏肌肉因而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这种情况若发展至严重程度,就可能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冠心病的蛛丝马迹

冠心病的症状可能包括:

1. 心绞痛:胸部紧缩感、压迫感,可能放射至手臂或颈部。

2. 呼吸困难: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肺部积水。

3. 疲劳感:血液循环不佳,身体各部位缺氧。

4. 心律失常:心脏节律变得不规则。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的症状可能与男性不同,比如疼痛可能不局限于胸部,还可能出现在下巴、肩膀、上背部等区域。

此外,患者还可能伴有虚脱、出汗、呼吸短促、忧虑、心悸、恶心或头晕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当胸痛性质发生变化,如疼痛逐渐加剧、变频,持续时间延长,且祛除诱因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时,应高度怀疑不稳定心绞痛的可能。

冠心病的幕后黑手

冠心病的元凶通常是动脉粥样硬化——一种由于胆固醇、脂肪等物质在动脉壁上堆积而形成的斑块,逐渐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以下因素可能加剧这一过程:

1. 不健康的饮食: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盐分、高糖分的食物。

2. 缺乏运动:久坐不动,缺乏规律性体育锻炼。

3. 吸烟和酗酒:尼古丁和酒精对血管都有害。

4. 高血压:持续的高血压使血管承受额外压力。

5.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当会伤害血管。

6. 肥胖:超重增加心脏负担,并影响血脂水平。

7. 压力:长期压力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8. 家族遗传:家族中有冠心病病史,风险将增加。

因此,积极远离这些危险因素,才能有效维护我们的血管健康,降低冠心病的发病几率。

冠心病的应对策略

诊断

冠心病的诊断依靠多项检查:

1. 心电图(ECG):检测心脏的电活动。

2. 应激试验:观察心脏在运动时的表现。

3. 冠状动脉造影:通过造影剂查看血液流动情况。

治疗

冠心病的治疗目标是改善血液供应并减轻症状,主要包括:

1. 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

2. 药物治疗:使用降脂药、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

3. 介入手术: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4.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重建血液运输路径。

介入治疗通过把支架放入冠脉里,撑开血管,达到解除冠脉狭窄的目的,疗效好、恢复快。而外科手术搭桥则是从患者其他部位取一段血管,接在狭窄或堵塞的冠脉两端,使血流绕道而行,缓解心肌缺血的症状。

放不放支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1. 症状程度:如果患者有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并且症状可以通过药物控制,那么可能不需要立即放置支架。然而,对于那些经过适当药物治疗仍有显著症状(例如胸痛)的患者,可能会考虑放置支架。

2. 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与位置: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可以了解狭窄的具体情况。若存在高度狭窄(通常指>70%狭窄)或狭窄发生在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上,可能需要放置支架。

3. 左心室功能:若患者的左心室功能降低,意味着心脏的泵血能力受损,这可能需要更积极的干预措施,包括可能的支架植入。

4. 缺血的证据:无创检查如核素心肌灌注成像、应激超声心动图或其他形式的压力测试可显示缺血区域的大小和位置。如果有大面积的心肌缺血,可能需要进行介入治疗。

5. 急性冠脉综合征:在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情况下,紧急放置支架往往是必需的,以快速恢复供血并限制心肌损伤。

6. 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年龄、有无其他重大疾病(如糖尿病、肾功能障碍等)、出血风险等都需要考虑在内。

7. 预期的生活质量改善:如果预期通过支架植入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则倾向于采用这种治疗方式。

8. 对抗血小板治疗的耐受性:植入支架后需要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或其他新型P2Y12抑制剂)。如果患者不能耐受这类药物,可能需要重新评估是否放置支架。

9. 选择的类型:裸金属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DES)之间的选择也会考虑到上述多种因素,包括预期需要二次手术的可能性、患者对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适应性等。

10. 患者偏好:患者自己对治疗方案的偏好和意愿也应该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被考虑在内。

医生和患者通常会根据综合评估的结果来共同决定是否放置支架以及何时放置。

预防:更好的生活方式选择

预防始终比治疗来得重要。以下几个简单的步骤可以帮助你降低患上冠心病的风险:

1. 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2. 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

3. 控制体重:达到并保持健康的体重。

4. 戒烟:停止吸烟,避免二手烟。

5. 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糖和胆固醇。

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更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控制病情。二级预防则是在疾病发生后,通过药物和非药物措施预防病情恶化。这包括遵医嘱用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冠心病的日常护理

除了治疗和预防,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首先要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其次要合理饮食,遵循低盐、低热量、低脂肪的饮食原则,控制体重,保持血压、血脂稳定。

此外,患者还需要学会调整心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焦虑或抑郁。最后,适当运动也是冠心病患者康复的重要一环,但运动时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避免过度运动。

总之,冠心病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积极了解、预防和治疗,就能有效守护我们的心脏健康。

作为一个无声的威胁,冠心病往往被忽视,直到它震撼性地敲响警钟。现在了解了这个疾病的基础知识,希望能够启发更多人采取积极行动,保护心脏健康。别让冠心病成为你生命的刽子手,让我们共同承诺今天就开始做出改变!

提醒:本文仅供教育和信息交流之用,不可替代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如有任何与健康相关的问题,请咨询您的医生或合格的卫生保健提供者。


结论:冠心病,或者被称为“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系统的异常或疾病。冠状动脉疾病是指冠状动脉壁上的沉积物阻塞了血液流动,从而引发的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原因有很多,包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
冠心病的主要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疲劳等,需要及时就医。在冠心病早期,可能只有轻微的症状,但如果不加以重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心脏病发作、心肌梗死甚至死亡。
冠心病的并发症有很多,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肺炎等。因此,预防冠心病非常重要,这需要我们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做出改变。
除了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定期体检也是非常重要的。早期发现冠心病,早期治疗,可以大大减少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冠心病是一个无声的威胁,我们必须提高警惕。理解冠心病的基本知识,正确处理冠心病的症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心脏健康。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冠心病的预防工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才可以在冠心病的影响下尽可能避免或延缓其发展。

上一篇:医学生“规培”为何总被抱怨?收入待遇差劳动强度高,有人看不起病
下一篇:真相!治愈率超高的癌症
更多更酷的内容分享
猜你感兴趣
为何患上高血压?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降低风险?

预防与控制高血压:三要点助力健康生活

为何患上高血压?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降低风险? 预防与控制高血压:三要点助力健康生活

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类型都可能导致并发症,其中90%-95%的高血压为原发性,预防高血压的关键在于做好生活中的3点:一是避免过量摄入盐分,二是控制油脂和糖分的摄入,三是保持规律的运动。 首先,控制食盐摄入可以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其次,限制油脂和糖分的摄入有助于维持健康的体重,并降低高血压的风险。此外,定期锻炼也有助于降低血压,增强心肺功能。 其次,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高血压也很重要。这包括避免精神压力过大、长期熬夜以及不良的饮食习惯。同时,了解并掌握自己是否有潜在的高血压风险,如糖尿病、高胆固醇等,提前进行干预也非常重要。

生活常识 06.10
关于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正确选择食物有助于控制病情

关于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正确选择食物有助于控制病情

以下是文本摘要: 标题:“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居高不下,预防提示你已生活在‘无声的杀手’之中” 内容: 作者/风仕相关报告显示:在我国城乡疾病死亡构成比中,心血管病(CVD)占首位,2020年分别占农村、城市死因的48.00%和45.86%,推算我国CVD现患人数3.3亿,其中高血压占2.45亿。然而,在不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SBP)≥140mmHg 和(或)舒张压(DBP)≥90mmHg。据统计,受遗传、年龄、生活方式等多种影响,高血压危险因素多与不合理膳食相关,包括高钠、低钾膳食、过量饮酒等。 总结:高血压是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中国农村和城市的居民都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风险。要预防高血压,建议多吃全谷物和薯类、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适量饮酒。同时,合理膳食也很重要,要控制盐分和糖分的摄入,避免过度食用油腻食品和甜食。此外,保持适当的体重和规律的运动也有助于降低血压。

生活常识 06.03
全国高血压日:我们需要知道的中国成年人患病率、血压标准及其达标程度

全国高血压日:我们需要知道的中国成年人患病率、血压标准及其达标程度

高血压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大死亡原因,被称为"无声杀手"。控制体重和理想血压对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医学专家指出,未使用降压药物且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血压超过130/80mmHg以上就应密切关注,市民朋友应尽早开始生活方式干预并按医嘱进行药物治疗。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8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可控制在140/90mmHg以下。预防高血压,从健康生活做起。盐摄入过多会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应长期坚持控制盐的摄入。我国居民平均食盐摄入量超过9g/日,显著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人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日。建议用低钠盐替代部分普通食盐。此外,减油同样至关重要。摄入过多脂肪,特别是含饱和脂肪酸过高的食物,会增加血胆固醇水平,导致动脉硬化并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日常饮食应限制饱和脂肪酸摄取。

生活常识 10.08
揭秘!高血压患者疑惑:正常血压为何不能停药?停药后真的会更低吗?

揭秘!高血压患者疑惑:正常血压为何不能停药?停药后真的会更低吗?

一位高血压患者血压突升至180/100mmHg,疑虑是否可以停药。医生指出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为长期服用降压药作用,而非降压药效果。患者应遵医嘱继续服用降压药以防止血压反复。建议夏季时注意适当减药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生活常识 08.19
合阳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暑期送教下乡,点亮孩子们的艺术梦想

合阳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暑期送教下乡,点亮孩子们的艺术梦想

合阳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教师在黑池镇中心小学开展科艺送教公益活动。活动中,各专业教师分别以柿柿如意、戏曲《唱大戏》、爵士舞和创意美术课程为主要内容进行授课,旨在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艺术素养,助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生活常识 11.13
昆明市第十五幼儿园教育集团东园区家长开放日活动盛大举行!

昆明市第十五幼儿园教育集团东园区家长开放日活动盛大举行!

云南省昆明市第五幼儿园开展“立冬”主题活动,组织家长半日开放活动,小班孩子们用手工完成饺子制作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生活常识 11.13
互联网助力:家校教育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之路

互联网助力:家校教育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之路

近日,南宁市清川小学举办家庭教育公益讲座,邀请张亚鹏老师讲解培育优秀子女的规律。

生活常识 11.13
黎平:多元化的研学之旅,让孩子在实践中成长

黎平:多元化的研学之旅,让孩子在实践中成长

近日,团黎平县委、县少工委联合开展“非遗与感恩”黎平县研学活动,吸引了来自我县6所小学的学生参加。

生活常识 11.13
MSKCC团队揭示重大进展,肠道癌细胞竟能自我“返祖”,企图转移与生长

MSKCC团队揭示重大进展,肠道癌细胞竟能自我“返祖”,企图转移与生长

"该研究发现转移灶内的CRC细胞会放弃肠道干细胞表型,并重新编程回人类胚胎发育阶段的胚胎祖细胞状态。这个过程被称为可塑性转变。研究人员指出这个过程可能会导致癌细胞在远处转移过程中发生非经典型分化,适应不同微环境中的挑战。这项研究可能会影响对肠癌细胞这种可塑性的调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生活常识 11.13
10件事必须牢记!了解高血压用药常识,医生的话我得认真听

10件事必须牢记!了解高血压用药常识,医生的话我得认真听

张医生提到一位朋友打呼噜的情况。这引起了他的注意,因为它不仅让人感到疲倦和精神恍惚,还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如高血压。他建议通过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这是治疗中最简单、最经济的方式。然而,这种方法不能降低患者的血压,只能改善通气状况。他还提醒大家注意选择合适的降压药,以及服用时间和注意事项。

生活常识 11.13
感冒高发季,如何有效应对季节性咳嗽?试试这些方法

感冒高发季,如何有效应对季节性咳嗽?试试这些方法

换季期间,咳嗽反复发作可能由多种因素引发,包括病毒感染性咳嗽和非感染性咳嗽。咳嗽会导致空气质量变差,寒冷空气刺激和环境变化也可能加剧咳嗽症状。咳嗽会影响人体免疫系统,易引发过敏性咳嗽。如果过度抑制咳嗽可能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建议患者合理用药,必要时接受医生指导治疗。

生活常识 11.13
韩国百日咳疫情再添新变,首例患者死亡病例已公布

韩国百日咳疫情再添新变,首例患者死亡病例已公布

韩国首例百日咳死亡病例确认。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病情严重者可能需2-3个月。

生活常识 11.13
‘基因魔剪’揭示非编码RNA的功能:癌症诊疗新指标与新靶点的探索

‘基因魔剪’揭示非编码RNA的功能:癌症诊疗新指标与新靶点的探索

"基因魔剪"通过CRISPR技术揭示了非编码RNA的作用,证明它们在细胞中对于癌症诊疗和人体发育中至关重要。

生活常识 11.13
一位杰出的研究团队——One Earth探讨煤电工人的绿色转型挑战

一位杰出的研究团队——One Earth探讨煤电工人的绿色转型挑战

在中国,随着能源转型的目标渐近,煤炭工人面临的转岗挑战愈发严峻。一项新研究表明,到2060年,只有11%-14%的煤炭工人工人有可能转变为绿色工作。研究强调了资源分配不均可能导致的行业失业问题,并建议科学规划可再生能源的上游部门,以平衡不同地域间的工作岗位流动。尽管煤炭行业面临较大的失业压力,但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领域,仍存在大量的工作岗位等待填补。因此,加速淘汰煤炭迫在眉睫,以免进一步加剧职业流失风险。

生活常识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