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石平
近日,淀粉肠被曝用鸡骨泥代替鸡肉等乱象引发广泛关注,一夜之间,这个曾经火遍全国的网红小吃被列入了消费者的黑名单。不仅如此,从上游的淀粉肠生产厂家到下游摊主均受到不小的影响。记者走访发现,原本一到晚上大人小孩排队抢购的淀粉肠摊位,如今已是空空如也,甚至此前稳定出摊的小商贩在周末两天休息日都放弃了生意,有摊主一晚上收入为0元,也有摊主干脆弃摊不管。
一位淀粉肠的经销商对记者表示,受网上报道影响,这两天退货的人比较多。至于有没有用鸡骨泥,该经销商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我们自己都不吃,它里面有狠活。”(据3月17日红星新闻)
(网络视频截图)
在3·15那天塌房的所有东西里,淀粉肠可能是最让人意难平的。一方面,近年来它作为炙手可热的怀旧食品,确实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很多人都将放学、下班路上吃一根撒满辣椒粉和孜然的烤淀粉肠,作为忙碌生活中对心灵的慰藉;另一方面,淀粉肠确实卖得不算贵,一般两三块钱一根,属于廉价街头小吃,大家本身对其健康性和营养价值就没有多高的期待,吃的就是这种只有淀粉没有肉的平民感。但就是这么便宜的食品,居然进货价才6毛钱一根,利润相当可观,也可见成本多么低廉,成分多么可疑,就算消费者想安安心心只吃淀粉,都成了“奢望”。
(网络视频截图)
因为淀粉肠一般都是在路边摊上卖,售卖的都是小摊贩,有很多都是中老年人,整个行业的乱象被曝光之后,很多不知情的摊主都受到了影响。有视频曝光,一位大娘出摊2小时卖淀粉肠无人问津,最后自己默默把淀粉肠吃了,引发了网友的同情和热议,不少人表示,最后受苦的还是这些摊主,也有人替淀粉肠“洗白”,高喊“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其实是转移了矛盾,弄错了重点。
很多小摊主不怎么上网,卖淀粉肠大概也就是看中了行业火爆,能赚钱,就跟风卖一波,他们或许的确不清楚这东西为什么突然又火起来,也不知道为什么一夜之间就无人问津了,但是他们肯定知道自己的进货价是多少,售卖价是多少,其中当然不乏老实厚道、只想谋个生计的人,但肯定也有低买高卖,想狠赚一笔的不良商贩,那位直言自己不吃淀粉肠的经销商,不就很说明问题吗?因为同情一位摆摊的老人,就对整个行业存在的食品卫生安全乱象妥协,这不是真正的善良,而是对自己和他人健康的不负责任。
曝光一个行业的乱象,并不是为了搞垮这个行业,而是为了促进其更规范有序地发展,给予消费者更多权益保障,尤其是生命健康方面的保障。如果淀粉肠行业一直这样没有国标,缺乏有效监管地发展,很可能就会洞穿底线,今天有厂家掺鸡骨泥,明天难保不会掺更廉价,更不健康的原料,一旦出现食品卫生安全事故,那就悔之晚矣。
而且,一个不规范的行业,因为利润高吸引很多人加入,但又存在不少隐患和风险,对于那些投身其中的小商贩而言,也绝不是一件好事。要知道,产品不过硬,安全没保障,总有一天会塌房。
淀粉肠的火爆表象,不能掩盖其卫生和质量方面的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应该和守护小摊贩的谋生之本对立起来,根源上来说,最应该为食品安全负责的是生产厂家和经销商。目前,已经有多家厂家站出来否认使用骨泥,消除消费者疑虑,也希望整个行业能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和监管,拿出实际检测结果来自证清白,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对得起消费者的喜爱和支持。
长远来说,淀粉肠行业还需要建立更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尽快建立相关的国家标准,督促企业加强自我监督,使用更优质安全的原材料,避免添加不卫生,不健康的成分,提升产品的品质和口感,对消费者负责,对整个行业负责。
(来源:极目新闻)
结论:淀粉肠事件再次引起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这种看似平常的小吃,在看似火热的市场环境下却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商家使用鸡骨泥代替鸡肉的行为不仅违背了食品安全法规,也让消费者感到不适。商家的诚信经营意识薄弱也是导致此次事件的原因之一。
建议:
1. 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政府应加大对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 提升产品品质:生产商应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 强化法律法规:国家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餐饮行业和食品生产的标准和要求。
4. 教育引导消费者:通过各种渠道教育引导消费者,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5. 推动行业自律:行业协会可以发挥自律作用,推动行业内各企业严格遵守行业规定,提高行业的整体素质。
6. 加强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可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的安全性。
7. 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政府应加强对企业信用的管理,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