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遇上宫颈癌,如何平安度过难关?

2024-03-15 生活常识 关注公众号
    :孕期宫颈癌治疗生死战:多学科联合,母子平安的奇迹背后
孕妇遭遇宫颈癌,这道坎怎么安全跨过去?    
    在一段紧张揪心的经历中,32岁的小丽(化名)在怀上二胎的美好期待中遭遇了突如其来的困境。孕33周时突发阴道出血,经过一系列检查揭示出令人震惊的事实——宫颈腺癌。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瞬间给整个家庭蒙上了阴影。面对孕期宫颈癌这道关乎母婴两条生命的难关,小丽毅然选择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妇产科,寻求一个多学科组成的“多兵种联合战队”来挽救她和腹中宝宝的生命。
    
    入院后,小丽完成了全面而细致的检查,确诊为宫颈恶性肿瘤,并进行了精确分期。幸运的是,胎儿经孕彩超检测并未发现明显异常。这场悄然降临的生死之战,对于尚在母亲子宫内懵懂无知的胎宝宝而言,无疑是命运的一次严峻考验。
    
    江苏省危急重症孕产妇救治指导和质控中心主任、中大医院妇产科副主任于红主任医师指出,妊娠合并宫颈癌治疗面临着两难抉择:既要遵循非孕妇女宫颈癌的标准化治疗方案,又要最大程度地确保胎儿安全。为此,于红主任组织了一场跨学科专家会诊,集结了妇产科、泌尿外科、肿瘤科、儿科、放射科、病理科等多领域的权威专家,由中大医院副院长、著名妇科专家沈杨教授亲自指导,共同制定了一套兼顾母婴双方的精准手术方案。
    
    团队首先解决孕妇何时终止妊娠的问题,根据相关共识,决定在胎儿肺成熟后的孕33周后进行剖宫产。同时,针对34周+2天提前终止妊娠可能带来的早产儿健康问题,儿科预先做好了复苏与抢救准备。随后,多学科团队深入讨论并确定了宫颈癌的手术及后续治疗方案,包括剖宫产术中同步实施癌症手术,并依据术后病理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放化疗。
    
    一场生死接力就此展开。泌尿外科张晓文副主任医师率先行动,为后续手术铺平道路。接着,于红主任带领团队成功完成剖宫产手术,一个健康的男婴顺利诞生。新生儿评分高达10分,转入新生儿病房接受进一步观察。而在接下来更为艰难的救治环节中,沈杨教授团队接棒,历经5小时的艰苦奋战,成功完成了广泛子宫切除等一系列复杂手术。最终,在多学科的共同努力下,小丽母子平安度过难关。
    
    术后,患者接受了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和系统对症治疗,母子俩得以康复出院。小丽还将继续接受放化疗巩固治疗成果。此次案例再次强调了孕前体检的重要性,尤其是宫颈细胞学和HPV检查,以预防类似危机的发生。专家提醒,孕期出现异常症状如阴道流血,应立即就医查明原因并及时治疗;若不幸在孕期查出宫颈癌,建议选择具有强大综合救治能力的三甲医院,通过多学科协作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结语】
    通讯员刘敏、程守勤报道,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王梦航记录下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救治过程。这一案例不仅是医疗技术与团队合作的成功典范,更是对每一位孕育新生命女性的警示与关爱,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科学孕检和及时诊疗的重要性。

上一篇:白领男人的十种放松方法
下一篇:裸睡有益于保护男性生殖机能
更多更酷的内容分享
猜你感兴趣
宫颈癌与性生活有关系吗?

宫颈癌与性生活有关系吗?

宫颈癌年轻化趋势明显,与过早性生活、多孕早产、性生活紊乱以及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HPV病毒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建议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和HPV筛查,早发现早治疗,有效避免宫颈癌的发生。

女性养生 03.17
全面了解宫颈癌发生过程的关键环节:初期筛查的重要性

全面了解宫颈癌发生过程的关键环节:初期筛查的重要性

事件起因是数据颜色主题的改变,其中心热点是红色和橙色。

生活常识 10.12
预防宫颈癌:年轻人需关注及行动

预防宫颈癌:年轻人需关注及行动

中国宫颈癌发病呈年轻化趋势,2022年新发病例15.1万例,发病率为13.8/10万,居女性癌症发病的第五位。 宫颈癌的高危人群包括性生活过早、多性伴,长期吸烟、营养不良群体,免疫功能低下群体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三种筛查方法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高危型HPV检测、醋酸染色肉眼观察。接种HPV疫苗可有效预防宫颈癌,但仍需定期筛查。 目前,HPV疫苗免费接种已覆盖全国约40%适龄女孩,各地提高宫颈癌筛查服务的可及性。

生活常识 10.19
杭州妈妈三胎出世后疑患宫颈癌,专家提醒孕期需重视筛查

杭州妈妈三胎出世后疑患宫颈癌,专家提醒孕期需重视筛查

张女士因为未及时做产检导致宫颈发生肿块,并在剖宫产过程中疑为宫颈癌,经一系列医疗检查确认为宫颈癌。因此,孕妇有性生活、有HPV感染或是在怀孕期间首次进行过宫颈癌筛查都应该每年做一次宫颈癌筛查。 以上只是一个简短的概述,想要获取更深入的信息,可以考虑阅读这篇新闻的全文或者访问相关的专业网站进行查阅。

生活常识 04.15
韩国百日咳疫情再添新变,首例患者死亡病例已公布

韩国百日咳疫情再添新变,首例患者死亡病例已公布

韩国首例百日咳死亡病例确认。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病情严重者可能需2-3个月。

生活常识 11.13
‘基因魔剪’揭示非编码RNA的功能:癌症诊疗新指标与新靶点的探索

‘基因魔剪’揭示非编码RNA的功能:癌症诊疗新指标与新靶点的探索

"基因魔剪"通过CRISPR技术揭示了非编码RNA的作用,证明它们在细胞中对于癌症诊疗和人体发育中至关重要。

生活常识 11.13
一位杰出的研究团队——One Earth探讨煤电工人的绿色转型挑战

一位杰出的研究团队——One Earth探讨煤电工人的绿色转型挑战

在中国,随着能源转型的目标渐近,煤炭工人面临的转岗挑战愈发严峻。一项新研究表明,到2060年,只有11%-14%的煤炭工人工人有可能转变为绿色工作。研究强调了资源分配不均可能导致的行业失业问题,并建议科学规划可再生能源的上游部门,以平衡不同地域间的工作岗位流动。尽管煤炭行业面临较大的失业压力,但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领域,仍存在大量的工作岗位等待填补。因此,加速淘汰煤炭迫在眉睫,以免进一步加剧职业流失风险。

生活常识 11.13
探讨:湿狗为何疯狂挥舞身体,揭秘科学解释

探讨:湿狗为何疯狂挥舞身体,揭秘科学解释

潮湿环境时,如被淋湿后的狗,会迅速甩动身体以清除身上的水分,并可能会清除附着在皮肤表面的昆虫或其他刺激物。这一现象的背后,是神经科学研究揭示的湿狗剧烈甩动身体清除皮毛上水珠的过程。 该过程涉及两种特殊的神经组织:低阈值机械感受器(C-fiber low-threshold mechanoreceptors, C-LTMRs)和Parkinson舞蹈病的基因缺陷。C-LTMRs会对外部刺激产生反应,并将其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协调相应的湿狗甩水行为。此外,这些感受器也能影响个体的情绪状态和药物效应。 C-LTMRs作为湿狗甩水行为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对动物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未来的研究表明,C-LTMRs如何将触觉信号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并协调湿狗甩水行为,以及触觉、情绪与药物作用之间的关系,将是深入探索这个现象的关键。

生活常识 11.13
走进辽宁:揭秘绿色发展的奥秘——《绿镜头·发现中国》栏目为您揭晓

走进辽宁:揭秘绿色发展的奥秘——《绿镜头·发现中国》栏目为您揭晓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联合媒体记者团队11月11日至12日再度走进辽宁,深入沈阳市辽中区、盘锦市大洼区、葫芦岛绥中县和建昌县等地,全面挖掘报道当地气象部门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保障辽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亮点成效。此次报道组还将在沈阳市辽中区汉夏中医药基地“中草药科普园”了解气候因素对中草药生长的影响。

生活常识 11.13
聚焦大家长,解析城中区垃圾分类‘必答题’

聚焦大家长,解析城中区垃圾分类‘必答题’

城中区饮马街街道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深化党建引领作用,加强垃圾分类志愿体系建设,强化宣传引导,推动垃圾分类“入人心”。目前,街道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0次,动员200人次,清洗垃圾桶500个,清理垃圾卫生死角120处。

生活常识 11.13
孙丽霞:坚守非遗传承,让古老技艺焕发生机

孙丽霞:坚守非遗传承,让古老技艺焕发生机

手法,耐心地指导大家如何动手制作。 综上所述:"我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人,生活比较简单。"这是孙丽霞的人生座右铭,也是她的核心价值观念。她热爱生活,并以此为乐。孙丽霞是一位文化志愿者,擅长剪纸、扎染、刺绣等传统技艺,也热衷于公益事业。虽然已经到了接近老年期,但她仍然积极投身于教育和推广传统文化的工作中。

生活常识 11.13
深大附外小:75位新生家长凭证“上岗”,为孩子的学习生活保驾护航

深大附外小:75位新生家长凭证“上岗”,为孩子的学习生活保驾护航

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外国语小学为75位一年级新生家长颁发“最美家长”荣誉证书,并为参与“暑期小幼衔接课程”的家长颁发“上岗证”。该举措增强家长在孩子教育中的参与度,搭建家校共育新生态,让家长在育儿道路上勇担孩子“引路人”。

生活常识 11.13
图书馆阅读:让孩子随时随地享受知识的滋养,提升学习乐趣与效率!

图书馆阅读:让孩子随时随地享受知识的滋养,提升学习乐趣与效率!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育才实验学校的“整设计”阅读框架、“全时空”阅读环境、“菜单上的大阅读”等多种阅读形式,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推动他们主动进行探究式阅读,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生活常识 11.13
四川省10月乙类传染病报告人数增加,共导致349人死亡

四川省10月乙类传染病报告人数增加,共导致349人死亡

2024年10月四川省新增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各类传染病发病总数均为下降趋势。其中,报告显示乙类传染病发病数居前5位的是乙肝、梅毒、肺结核、丙肝和新型冠状病毒,其中肺炎、血吸虫病报告量较大。而丙类传染病方面,尤其是手足口病病例较多,共报告发病数21324例,无死亡。

生活常识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