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常用挖耳勺掏耳朵,十年后竟患上耳道癌。

2024-03-03 生活常识 关注公众号
    【首段引子】
男子经常拿挖耳勺掏耳,10年后竟长出了耳道癌    近日,一则骇人听闻的案例引发了公众对耳道健康问题的高度关注:一位长期使用挖耳勺频繁掏耳朵的男子,竟在数年后被确诊为罕见的外耳道癌。这一事件在3月3日全国爱耳日来临之际,引起了珠江医院耳鼻喉科专家们的警示——过度清洁耳道、尖锐硬质器具反复刺激可能成为诱发外耳道癌的隐形杀手。
男子经常拿挖耳勺掏耳,10年后竟长出了耳道癌    【义诊活动及病例分享】
    在全国爱耳日当天,珠江医院于3月2日在门诊大厅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型义诊活动,不仅提供听力筛查、耳聋诊断服务,还大力普及听力障碍防治知识,并特别设置了部分免费的耳内镜检查和耳聋基因检测等福利项目。活动现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主任张宏征教授分享了一例生动且警醒人心的临床病例。
    年过五旬的周先生,十年来养成了每日必掏耳朵的习惯,然而,这个看似平常的动作最终导致了左耳疼痛流脓的症状出现。自行用药无果后,症状加剧至脓中带血,他才前往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就诊。经张宏征主任诊断,周先生不幸罹患了极为罕见的“左外耳道鳞状细胞癌”。所幸经过及时手术切除并辅以放化疗,周先生现已康复良好。
    【外耳道癌的剖析与预防】
    张宏征主任指出,长期不当地掏耳会对外耳道表皮造成持续刺激,引发皮肤渗出物增多,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在耳道内部催生新生物,最终可能导致外耳道癌的发生。据统计,外耳道癌尽管总体发病率约为1/100万人,属于罕见病种,但在40-60岁的成人群中,由于反复上皮刺激、电离辐射、遗传因素等因素的影响,其发病风险不容忽视。习惯性挖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或外耳道炎患者尤其需要注意防范此类疾病。
    初期的外耳道癌症状容易与外耳道炎或中耳炎混淆,主要表现为耳流脓、耳痛、听力下降、耳鸣、耳闷、眩晕等症状,往往易漏诊而延误治疗。
    【正确护耳方法及不当清理的危害】
    对于如何科学清洁耳朵,张宏征主任强调,除非耵聍堵塞严重导致听力下降,否则无需频繁清理耳道。耳道内少量干屑样的耵聍可随着口腔运动自然排出体外。过于频繁的清理反而会破坏耳道天然屏障,增加湿疹、外耳道炎以及真菌感染的风险。在耳科门诊中,高达15%-20%以上的患者因不当掏耳行为引发各类耳道疾病。
    张宏征建议,在家中进行耳道清理时应确保光线充足,选用圆钝柔软、不会造成损伤的工具轻柔操作。若发现耵聍堵塞严重,切勿强行处理,应及时就医。游泳或洗澡后如需清除耳道积水,可通过单脚跳、头部震动等方式排水,也可用消毒棉签轻轻吸干水分,注意避免用力捅入耳道深处推压耵聍或分泌物。
    此外,针对年轻人热衷的打耳洞现象,张宏征也发出了提醒:耳洞只应在耳垂部位穿刺,避免在耳廓软骨位置打洞,以免引发感染导致软骨膜炎,使耳朵变形、留下瘢痕,严重影响外观。
    综上所述,珍爱听力,从科学保护耳朵做起。通过此次全国爱耳日的义诊活动,珠江医院再次呼吁广大民众养成适度、正确的耳部清洁习惯,警惕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的耳道健康隐患。

上一篇:老年人用药谨防伤肾
下一篇:老人腹泻用药注意啥
更多更酷的内容分享
猜你感兴趣
别抠了!男子频繁挖耳,十年后竟患上癌。

别抠了!男子频繁挖耳,十年后竟患上癌。

周先生因长期掏耳导致外耳道长出恶性肿瘤,最终被诊断为罕见的“左外耳道鳞状细胞癌”。外耳道癌是一种少见且容易漏诊的恶性肿瘤,初期易误诊为外耳道炎或中耳炎。

生活常识 03.13
爱耳日| 警惕!频繁掏耳朵,可能引发癌变?

爱耳日| 警惕!频繁掏耳朵,可能引发癌变?

广州市民周先生因长期掏耳的习惯导致左耳出现癌变,所幸经过手术切除和放化疗恢复良好。3月3日全国爱耳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举行义诊活动,普及听力障碍防治知识。外耳道长恶性肿瘤,频繁挖耳是诱因,初期易误诊为炎症,确诊时常已局部晚期。建议不要过度清洁耳道,防止发生炎症甚至癌症。

生活常识 03.02
老人爱掏耳朵,谨防炎症隐患。

老人爱掏耳朵,谨防炎症隐患。

老人挖耳屎习惯不健康,可能导致耳朵发炎、流液。耳屎对耳朵有保护作用,频繁掏耳朵会破坏这道防线,导致细菌侵入引发炎症,严重时听力下降。建议不要自己掏耳朵,避免耳屎越长越多,影响耳朵的自我清洁功能。若耳朵进水,可以单脚跳或自然风干。

中老年养生 02.27
小叶医探丨耳垢能自洁,别随便挖孩子耳朵

小叶医探丨耳垢能自洁,别随便挖孩子耳朵

安医大一附院在“爱耳日”举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鸣听损义诊活动。专家提醒,耳朵具有自净功能,不建议随便挖耳朵,尤其是给孩子挖耳朵。耵聍会自行排出,堵塞时可到医院进行冲洗。耳鸣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有1.3亿患者,随年龄增大发病率增高,需要干预。

生活常识 03.04
小米熊儿童医院携手幼儿园开启成长发育科普讲座活动

小米熊儿童医院携手幼儿园开启成长发育科普讲座活动

近日,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走进才儿坊、巴蜀实验和三色幼儿园,开展了一场“健康童行·共促成长”生长发育系列科普讲座活动。活动中,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健康服务部讲师团队针对如何管理身高、身高促进方法、儿童精准化营养管理、身高的个性化及体格生长发育的评价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并分享了如何对孩子进行科学的身高管理。家长们纷纷表示,在这次活动中收获颇丰,将会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需求。

生活常识 11.22
强化家长监管,共筑校园食品安全:赶紧来评估你的执行力吧

强化家长监管,共筑校园食品安全:赶紧来评估你的执行力吧

浙江湖州长兴县夹浦镇中心小学食堂迎来新监管——教育部出台《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 该指引聚焦校园餐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细化操作流程和规范标准,并提出加强全流程规范和监督的要求。意见强调,学校需定期开展食品安全满意度测评,加强家长监督,鼓励家长参与招标采购、陪餐用餐、质量评价、安全检查和收支公开等重大事项监督。这无疑将显著提升校园食品安全水平。

生活常识 11.22
六页小学语法知识详解:让你的孩子英语成绩无忧

六页小学语法知识详解:让你的孩子英语成绩无忧

此内容涉及学习英语语法,其中涉及了名词的分类和一些基本规则,如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定义以及一些口诀。该信息提供了完整的套学习资源,包括二维码和数据颜色方案。

生活常识 11.22
校长恳请家长勿对举报现象产生误解,解读家校沟通中的潜在问题

校长恳请家长勿对举报现象产生误解,解读家校沟通中的潜在问题

近日,辽宁省大连市一所小学校长回应家长投诉称,若孩子出现问题,家长不应报警和举报,应直接找他解决问题。事件引起广泛关注,引发对学校与家长关系、以及教育政策等问题的讨论。虽然该校长初衷是好的,但他的一些语言措辞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核实。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家校间的信任不足是矛盾冲突增加的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将这个问题放在更大背景下考虑。

生活常识 11.22
康复中的杨衿记主任揭示肺癌患者脑转移灶彻底消退的秘密

康复中的杨衿记主任揭示肺癌患者脑转移灶彻底消退的秘密

一位50多岁的肺癌患者经历了靶向联合化疗,脑部疾病完全消失,并接受了手术治疗。关于肺癌脑转移的症状,可以发现晕眩、头痛、恶心、呕吐、情绪波动或记忆障碍等症状,可配合影像学检查确定是否存在转移病灶。此外,还可通过血癌标志物、腰椎穿刺等方式排除脑膜转移可能性。该疗法为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获益显著,如脑转移病灶被彻底消除,患者成功接受手术治疗。随着医学发展,靶向联合化疗已成为肺癌治疗的重要选择。

生活常识 11.22
探秘质子治疗:卓越疗效与罕见病例的科普解析

探秘质子治疗:卓越疗效与罕见病例的科普解析

果优于其他治疗手段)眼鼻咽部、耳鼻喉、口腔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子宫颈癌、肺癌、甲状腺癌和胃癌的治疗患者等。研究表明,质子治疗对眼部、头部、神经系统的肿瘤具有较高的疗效。同时,质量子治疗还可以用于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生活常识 11.22
南京男子误食过多花生后被紧急送往医院

南京男子误食过多花生后被紧急送往医院

李先生听说花生可以增强记忆力,有效降低心脏病、癌症、糖尿病等疾病风险,特意前往乡间采购。回家后出现了腹胀腹痛等症状,经诊断是急性胰腺炎,并且病情十分危急。秦海东主任立即协调EICU床位,为挽救李先生的生命健康开启了“绿色通道”。经过医护人员的通力协作,李先生最终成功康复。

生活常识 11.22
怀九胞胎当事人为保孕妇安,丈夫发声呼吁平安分娩

怀九胞胎当事人为保孕妇安,丈夫发声呼吁平安分娩

25岁南昌女子怀上9胞胎引关注,待第二次减胎手术。据此前报道,该女子曾因身体状况不佳受挫,此次计划减胎四个胎儿。

生活常识 11.22
中国角成功举办 COP29 青年行动 世界未来 主题边会

中国角成功举办 COP29 青年行动 世界未来 主题边会

团青年们积极响应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关于青年行动"世界未来"的主题,首次以"穿越南极出征"的方式,向全球传递了他们对地球未来的美好愿景与坚定决心。在这个过程中,各国部长就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国际合作与青少年的责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共同承诺致力于推动人类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生活常识 11.22
几十年的秘密被揭示:科学家最新发现自来水中隐藏的化学物质具有毒性

几十年的秘密被揭示:科学家最新发现自来水中隐藏的化学物质具有毒性

告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消毒。然而,研究人员最近发现,这种已被忽视的消毒副产物氯硝酰胺阴离子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氯硝酰胺阴离子是一种尚未被纳入监管范围、部分水样检测含量远超规定上限的化学物质。尽管其是否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仍不得而知,但科学家已经指出,研究该物质在饮用水中的潜在影响迫在眉睫。 这项新研究揭示了氯硝酰胺阴离子早在上世纪初就已经出现,并且逐渐进入公众供水系统。这意味着,一旦这些水分进入了人们的饮用水中,他们就可能会面临潜在的危害。因此,科学家建议人们正确理解经过消毒的清洁饮用水带来的好处,并注意可能存在的危险。 以上信息源于腾讯混元大模型。

生活常识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