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钢铁行业正面临着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的双重困境。
3月份通常是行业需求旺季,但是钢价仍然未能止跌。3月27日,螺纹钢期货主力合约收跌约2%,报3479元/吨,年内累计跌幅超13%。
现货市场上,钢材库存堆积,钢铁企业运营压力增加且普遍面临盈利困境。据Wind统计,18家普钢上市公司中,2023年业绩预亏的有12家,占比超过六成;净利润同比出现下滑的有9家。
“中国钢铁行业面临着新的拐点,由于需求端房地产以及基建行业正处于调整阶段,意味着大基建时代逐渐落幕,随之而来的是新基建、新能源等智能制造时代的开启。”中物联钢铁物流专委会主任、卓钢链董事CEO潘富杰于近日在第十三届中国钢铁物流高峰论坛上提到。
面对当前全球供应链的变化以及钢铁行业承压的现实,潘富杰认为,当前国家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战略,引导行业如何以科技化创新融合推动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基于此,钢铁行业应聚焦下游,重点关注汽车、光伏、新能源等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的真实需求。
旺季不旺,钢价持续承压
今年以来,钢价持续下跌之时,钢厂亏损在加深。
具体看来,钢价自2024年1月开启新一轮下跌行情。从期货市场来看,今年以来至3月18日收盘,螺纹钢期货主力合约下跌了近500元/吨,跌幅超过12%;其中,仅3月份吨钢价格就跌了将近300元。
现货市场上,兰格钢铁研究中心测算数据显示,3月18日,两周、四周库存原料周期测算毛利均呈现亏损状态,两周亏损幅度在110元至140元,四周亏损幅度在220元至250元。
行业人士分析称,节后终端需求不佳,导致钢厂增产和原料补库动力不足,但是对于后期钢价的走势,业内普遍不乐观。
今年春节延后、市场需求启动延后,钢铁企业的钢材库存达到了近年来的同期最高水平。卓创资讯调研数据显示,截至3月中旬,钢材市场库存和企业库存均呈现较高水平。 其中建筑钢材市场库存为1359.18万吨,较去年同期高4.45%;热轧板卷市场库存410.5万吨,较去年同期高28.27%。同时企业库存也多较正常水平高10%至20%。供需矛盾扩大导致库存压力增加,对钢材价格抑制明显。
在成本端,原料端价格持续下行,也驱动钢价进一步下跌。3月原料焦炭和铁矿石价格延续下跌,其中,焦炭已经6轮提降落地,累计降幅600元/吨至700元/吨,铁矿石3月均价也较2月均价累计降幅11.9%。
面对钢价持续萎靡,近期山西、山东、福建、广东、四川等地钢企陆续发出建筑钢材结算价将“遇涨则涨,遇跌不跌”的声明来托底钢价。此外,云南、广东、山东、山西、新疆等多地钢协发布控产倡议。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3月19日公布的《2024年1~2月全国钢铁产量》显示,2024年1月至2月,全国累计生产粗钢16796万吨,同比增长1.6%,累计日产279.93万吨;生产生铁14073万吨、同比下降0.60%,累计日产234.55万吨;生产钢材21343万吨、同比增长7.90%,累计日产355.72万吨。
普钢上市公司业绩普遍下滑
从已经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的上市公司来看,普钢企业利润整体下滑。
具体看来,宝钢股份、新钢股份、杭钢股份2023年录得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0.07亿元、4.1亿元~5亿元、1.68亿元,同比分别下滑1.48%、52%~61%、65%。
八一钢铁、凌钢股份、柳钢股份、酒钢宏兴、安阳钢铁在2022年大幅亏损的基础上亏损减小,而本钢板材、马钢股份、重庆钢铁的亏损进一步增加。山东钢铁、三钢闽光、鞍钢股份的亏损额分别为3.7亿元~4.5亿元、6.64亿元、32.57亿元,均为首亏。
中信建投证券金属新材料团队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随着钢材价格整体低位震荡,行业盈利能力普遍较弱,企业之间经营分化。据统计的17家普钢企业中,2023年总利润为-5.61亿元,而2022年总利润为-2.98亿元,亏损程度有所增加。
上述中信建投研究报告还提到,近年来,国际市场地缘冲突引发了能源危机、以及各类风险事件将原料价格推高,钢厂在需求和成本两头挤压下,利润被极限压缩。整体来看,由于2023年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而同期钢材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五种主要钢材利润较2022年进一步下滑,但汽车、家电、造船、能源等下游仍维持相对较高的景气度,围绕此类产业的钢企获得相对较好的业绩。
“钢需”有望改善
“下半年房地产用钢需求有望改善”,兰格钢铁经济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陈克新对第一财经分析称,房地产行业是中国钢材消费的重要领域,估算目前房地产行业所消耗的钢材约占国内粗钢产量约20%。今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形势不太理想,钢铁行业也因此承压。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2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其中住宅投资下降9.7%;同期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0.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4.8%。
陈克新认为,自2023年以来,全国各地已经出台了一些房地产购买限制,但目前来看已实施的松绑政策效果不足,还需要加大松绑力度。预计随着房地产优化政策的加码,各项新的支持政策及时出台落实,下半年全国房地产投资下行趋势有望企稳回升,从而推动房地产“钢需”形势逐步改善。
在今年前2个月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偏冷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积极信号。统计数据显示,虽然2024年前2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但降幅却比上年全年降幅收窄了0.6个百分点。
贝壳研究院二手房市场监测数据也显示,2024年春节过后,贝壳重点50城市二手房成交量持续向上修复。由于去年特殊的高基数,今年1~2月份二手房交易量在比去年同期减少的同时,却比2022年同期增加28.5%。
南华期货黑色分析师周甫翰对第一财经分析称,上半年受限于地产难以出现拐点和基建端资金发放较慢下,预计钢价仍然呈现弱势;下半年需关注在地产政策频发下,商品房量价能否出现企稳,以及基建端专项债资金后续会否加速发放。
总的看来,周甫翰认为,在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的背景下基建端有望继续发力,三大工程与房企白名单项目也一直在推进,对下半年钢市行情持谨慎乐观态度。
钢铁行业供需双击:深度剖析旺季不旺,钢价低落背后的原因及对策
当前,钢铁行业正面临着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的双重困境。面对这一挑战,行业从业者正积极寻找应对策略,试图以科技化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并尝试在市场需求变化、全球经济变局等因素的影响下,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首先,过度依赖国家政策调控是导致钢铁行业困顿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通过系列政策手段控制房地产开发和钢铁供应,特别是严厉打击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这对于钢材生产和消费产生了显著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前两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其中住宅投资下降9.7%;同期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0.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4.8%。这样的增速放缓不仅削弱了钢铁行业的基本盘,同时也降低了钢材市场的活跃度和市场需求支撑力。
进入2023年后,随着全球供应链紧张和国际政治环境复杂化的加剧,钢铁行业面临更加严峻的外部环境。一方面,原材料价格持续走低,尤其是铁矿石、焦炭等主要原材料的供给压力增大,使得钢材的成本压力进一步加剧。另一方面,新型材料和设备的研发应用使得传统钢材在制造业中的替代性越来越强,使得市场对于优质钢材的需求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这些因素叠加之下,使得钢材价格在过去三个月内经历了大幅度的回调,甚至部分品种跌出底部区间,让众多中小钢铁企业在承受巨大利润损失的同时,不得不面对生存的压力。
然而,钢铁行业并非完全处于被动境地,除了政府政策调控外,科技进步也为破解供需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尤其是在智能制造方面,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基础的科技创新正在重构钢铁产业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使得钢铁企业的运营效率得以提升,产品质量得到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随着汽车行业、光伏行业等产业向数字化转型,针对这些新兴产业的应用场景,钢铁企业开始积极寻求高端化、精细化的产品和服务,进一步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在这种背景下,各大钢企开始着手从源头上挖掘需求潜力,尤其是一些具有竞争优势和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如汽车、光伏、新能源等。例如,宝马集团在德国开设的首个电动汽车制造工厂、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商Suntech、华为公司与首钢股份共同研发的高性能汽车轻量化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方面,都在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钢铁行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面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钢铁行业的发展现状,我们应当认识到供需双击对行业带来的深远影响,并据此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首先,加快产业链整合与技术创新是解决供需失衡的关键所在。各钢企应主动对接相关产业上下游,进行技术协作和资源整合,共同打造集科研设计、设备采购、生产加工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以提升行业整体的核心竞争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参与钢铁领域的技术研发,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创新模式和技术路径,为企业创新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其次,适应市场需求,积极转变发展模式。当前,越来越多的钢铁企业意识到需求侧改革的重要性,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拓展服务领域等方式,努力满足不同客户需求,以提升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在产品设计、生产流程、营销策略等方面,企业应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客户偏好,积极探索个性化定制、节能环保等新的市场需求方向,以此来引领行业朝着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再者,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并购重组,降低对外部环境的依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钢铁企业在国际市场中面临的竞争愈发激烈,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提高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能力,积极寻求与其他钢企或全球行业巨头的合作与并购,打破地理界限,共享资源,提升协同效应,拓宽国际市场发展空间。
总结来说,钢铁行业正面临着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的双重困境,这既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过程,也是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必经之路。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深度挖掘下游市场需求,转变发展模式,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并购重组,以应对挑战、抓住机遇,促进钢铁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在未来,只有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与市场拓展,才能有效克服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的难题,为钢铁行业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构建更加繁荣和谐的钢铁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