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日汽车的三大决战正在全球各地打响。
首先是掀起战火的中国战场,在这个战场,日系车一直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2020年的巅峰时期,日本汽车占据了中国市场20%的份额。日产轩逸更在2020年到2022年连续3年问鼎中国市场燃油车销冠宝座,成为家轿霸主。
当时,日产轩逸在国内的姿态就像凯撒的那句名言,“我来了,我看到,我征服”,让国产汽车汗颜不已,谁敢横刀立马,打破日系轿车一统天下的局面?
唯有比亚迪,从去年开始,一声“电比油低”揭开了中国新能源汽车陈胜吴广反抗暴秦的起义时刻,给了日本汽车致命一击,让丰田卡罗拉、丰田雷凌、日产轩逸直接抖三抖。
日产轩逸更是被秦PLUS一脚踹下了A级车销量霸主的宝座,到2024年1—2月份,情况对日产轩逸更为不利,比亚迪秦plus再次将日产轩逸斩落马下,眼见降到6.98万的历史最低价,依然守不住擂台,日产轩逸彻底慌了。
为了避开比亚迪的锋芒,日经中文网爆料,说日产拟在中国减产30%,也就是50万辆左右,本田也拟减20%的产量,也就是30万辆汽车,把兵力集中在优势更加明显的东南亚和北美市场。
不仅日系车减产,德国和韩国车企在中国也处境艰难。调查公司麦柯莱依斯信息咨询公司的统计显示,从各国乘用车品牌的份额来看,韩国企业2023年比2019年下降3.1个百分点,在华市占率降至1.6%。而德国企业下降6.4个百分点,降至17.8%。
在日系车、德系车削减产能的当下,中国新能源汽车迅速收复国内汽车市场失地。2023年,国内市场份额已经占到了56%,可以说中日汽车大决战的第一战,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胜利告一段落。
很快,东南亚最大的汽车市场泰国爆发了中日汽车的单挑之战,中日汽车的第二次决战打响了。
在泰国这个市场上,日本汽车优势非常明显,日本车企在泰国部署了将近60年,15座整车和零部件工厂的重兵囤积,让日本汽车在泰国市场的占有率常年高居90%上下。泰国人是真爱日本车,大到货车、大巴,小至摩托车、小轿车,清一色的日系车。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董事长丰田章男曾在公开场合中直言,如果不是工作原因需要留在日本办公,泰国就是他的第二故乡。
而对中国车企来说,虽然泰国市场我们才刚刚进入不久,但因为泰国离中国近,泰国的商业命脉也大多掌握在华人手里,这些华人巨富普遍都亲华,所以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首选地基本都在泰国。
特别是,华人系财团实力雄厚,这为中国车企进军泰国市场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目前,中国车企也在泰国囤积了重兵。
2023年4月底,上汽集团宣布在泰国启动上汽正大新能源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包括标准厂房、物流仓库、集装箱堆场、动力站房,以及道路、照明、排水、停车场等设施,将实现电动车核心部件的本地化生产,园区第一阶段已于23年10月竣工并投入使用。
长城汽车在2020年收购美国通用汽车的泰国罗勇府制造工厂,并投资226亿泰铢进行改建,于2021年6月就开始投产。新工厂可实现混动、插电式混动和纯电动3种新能源车型与传统燃油车型共线生产,年产能达8万辆,其中60%生产新车面向泰国本地销售,40%面向其他海外地区销售。
2022年9月,比亚迪宣布与泰国WHA工业园签约,宣布将在泰国全资投建第一家海外乘用车工厂,年产能15万辆,投资额达179亿泰铢,生产的汽车将投放到泰国本土市场,同时辐射周边东盟国家及其他地区,23年3月,该工厂已经正式奠基,预计在2024年开始投产。
合众旗下的哪吒品牌也在23年3月宣布其泰国生态智慧工厂在曼谷奠基。产能约2万辆,预计在2024年1月底投产。
广汽埃安在23年3月底已向泰国方面递交投资意向书,将投资64亿泰铢建设电动汽车工厂。
23年4月,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证实,长安将投资98亿泰铢在泰国建厂,打造全球右舵车生产基地。计划于2024年实现投产,首期产能10万辆,二期产能翻倍。
23年7月份,在中国-东盟新兴产业论坛上,奇瑞宣布将在泰国设立工厂。
在这场在泰国市场的中日决战中,如果中国车企胜利了,中国的汽车企业可以把泰国作为根据地进军整个东南亚,并覆盖大洋洲的汽车市场,不仅可以动摇日本汽车在东南亚的根基,还可以影响到日本车企在世界上的信心。而如果中国车企失败了,将是中国车企出海的大挫折,毕竟在海外,像泰国这么有利于中国车企的市场也就这么一个。
战争很快打响,2023年一年,中国的汽车军团如同群狼一般朝着泰国的日本车企扑去,比亚迪、哪吒、广汽埃安、长城等新能源汽车纷纷登录泰国车市,让中国汽车在泰国的市场占有率从5%一下猛拉到11%,净增加4.5万辆,同比增长105%。其中比亚迪销量净增加近3万辆,合众品牌的哪吒汽车销量净增加1.3万辆。
于此相反,日系车的占有率从90%重挫到78%,先发夺人的第一战,中国车企胜利了。
不难看出,在电动车这把利刃的作用下,本是一块钢板的泰国汽车市场,被中国品牌渐渐划开了口子,像日产、马自达、铃木、日野这样的二线日系品牌,已经真切地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威胁。
在泰国首战告胜后,紧接着中日汽车大局站的第三战——欧洲之战爆发了。
在几乎被本地品牌“垄断”的欧洲车市,一直以来有两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异类”。一个是福特,一个是日产。前者凸显了美系车混迹欧洲,基本依靠开发适配当地需求的车型为主。而日产则更为特殊,借助与雷诺联姻的关系,日产对于欧洲市场而言,犹如“刘备入川”。
可想而知,在欧洲战场,日本汽车的优势更大,在这里日本汽车深耕了50年,占据这先发优势。2023年,单丰田汽车一家就在欧洲卖了82.8万辆,排名第二,仅次于大众。
而中国汽车,虽然在2023年高居全球出口第一,但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只有3%左右,加起来都远不如丰田汽车一家。
很快,战事打响了,2月26号,一艘载有5000多辆海豚、元PLUS的比亚迪汽车滚筒船一路在荷兰、德国、比利时等港口,在欧洲媒体长枪短炮的注视下卸下数千辆电动车,被欧洲媒体尊称为“东方怪兽”。
在比亚迪眼里,海豚是中国A级纯电的销量冠军,元PLUS是AO级的年销冠军,这是比亚迪征服世界各地市场的先锋军团。日本、东南亚、中东、南美和非洲市场就是靠海豚和元PLUS打开的,如今,它们将肩负攻占欧洲市场的重任。
而在日本汽车眼里,刚刚经历过中国、泰国市场的失利,看着比亚迪几千辆电动汽车无比扎心,日本汽车在欧洲的躺赚时刻将面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挑战了。
可以说,中日汽车的三大决战是中国电动车和日本汽车这样的传统骑车强国在电动车技术路线和燃油车路线上的第一次全方位决战,这是世界汽车史上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刻。
日本汽车崛起的原因,早期是朝鲜战争,美国的军工特需,丰田廉价适应地况的汽车被美军大量采购,七八十年代则是众所周知的石油危机,扛不住的美国中产一批批转向轻便省油的日本车,丰田卡罗拉、本田思域开始在美国大卖,直到如今,这一格局依旧没有什么改变。
问题是现在是2024年了,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变成了中国,而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型的新赛道,让多年来困于欧美日传统汽车先发优势的中国车企有了另起炉灶的机会。而且,待到日本汽车产业的荣光雨打风吹去,日本还要失去的就不止三十年了。
中国的中日汽车大战在全球汽车市场的博弈中已经进入了关键阶段。两个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传统势力——日本和中国,开始了激烈的竞争。
首先,在中国,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中日汽车的市场份额差距不断扩大。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50%,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相比之下,日本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仍然高达20%,在近年来的增长速度却明显放缓。
其次,在泰国,中日汽车的竞争也非常激烈。面对东南亚和北美的汽车市场,中国的几大主流汽车厂商如比亚迪、哪吒、吉利、长城等纷纷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试图抢占泰国市场。由于泰国本地品牌力量较弱,加上中国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这些中国的汽车厂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然而,这一切并非没有代价。在这场大战中,不仅中国的几家大型汽车厂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些小型汽车厂商甚至可能因此破产。与此同时,泰国本土的一些汽车品牌,比如铃木、尼桑等,也在积极应对中国的压力。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中日汽车的较量还将继续升级。随着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中国品牌的竞争力将会逐渐增强。而在即将到来的欧洲战场,两家传统汽车巨头——丰田和日产也需要重新评估自己的战略定位和前景。
总的来说,中国和日本在电动汽车市场的争夺充满了机遇和挑战。这是一场关乎全球汽车产业链、国际分工格局和未来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将深刻影响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