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章哥,房地产从业20年,通晓业内门道,我不做所谓的“专家”,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
所谓的息爷就是靠吃存款利息过日子的,这就是当年的财务自由。不过息爷存在的时间段不长,大概也就是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2000年前后就几乎听不到了。
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去国外打工挣的钱,比如“北京人在纽约”和“上海人在东京”什么,基本就是这俩地方。觉得挣钱挣够了就回到国内,准备吃存款利息过一辈子。
当年的中国人比现在可崇洋媚外多了,就因为那会儿的欧美日本太强大了,强大到真的只可仰望。这都不说工业科技什么的,只说工资收入吧。
在1984年邓公第一次南巡前后,我家邻居就想办法出国了,美国。当时他在国内是每个月100块人民币左右,而美国人呢,是1000美金。当时的官方汇率是1:3,黑市1:4,也就是4000人民币,整整40倍的差距,今天的国人都不好想象吧?
就算到了美国挣工资是当地人的一半,再刨去吃喝花销,那干一年也等于国内十多年。在这种比较刺激之下,但凡有门路的打工族谁不想出去?
日本当时也差不多。都知道日本去年终于涨工资的新闻吧?30年来第一次普遍上涨,平均工资达到了年薪折合20万人民币。现在听来没什么,在北京不算太特殊。但别忘了,人家是30年没涨了,那30年前就挣20万一年,还了得吗?30年前就是1992年,当时普通北京人一个月3/400就算不错的了,这是多少倍的差距?
所以别过分谴责当年那些跑到国外打工的,那会儿的诱惑力太大了。就跟现在有人告诉你,在国内你也就一个月5000,而到缅北就是年薪百万起,请问你去不去?噶腰子也得去呗,所以很多人就明知道是骗局也愿意去铤而走险了。
我遇到的这位息爷就是80年代去日本的,不是偷渡,按自费留学去的,花了一万多块钱办的手续。然后到了日本就是拼命的打工,按他说只要是醒着那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干活儿,比现在的996007拼多了。
当时的日本可不是现在这般颓废,而是如日中天,纸醉金迷目空一切的时代。《日本第一》《日本可以说不》等书就是那些年出现的,尤其是“广场协议”导致日元升值之后,日本人狂的没边儿,真的想买下全世界。
息爷说当年的日本很好找工作,尤其是苦活累活儿,当地人根本就不爱干,那就给中国人和东南亚的留出了挣钱的空间。
反正他是干到了1996年,攒了100多万,在当年绝对算大钱了。当然这些钱也不都是打工挣的,一部分就是利息。因为那会儿的中国哪儿都缺钱,利息基本都在10%以上,最高峰时期甚至15%,高息揽储的时候20%都不新鲜。
注:央行的利率是1998年才真正降下来的,因为亚洲金融风暴,所以只好靠超发来推动经济。之后就再也没回到高点了,直到现在的不到3%。
1996年息爷已经快40了,感觉身体撑不住高强度了,再加上有些其他的事儿,所以索性回国,想靠每年的十多万利息过日子,真正的成了“息爷”。
我和他认识的时候是他想买房,到我们售楼处聊了几次。但后来他也没买,因为他见识了日本的楼市崩盘,膝斩啊,所以他觉得国内房价也肯定撑不住,想等几年看看再说。
息爷赌对了,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来袭,所有东亚国家都哀声一片,韩国都差点儿国家破产。中国当时也是困难呗,烂尾楼遍地,各行业龙头暴雷的一个接一个。当年虽然有住房货币化的刺激,但也仅仅刺激到1999年,之后就进入了低迷期。尤其是公寓,最高峰跌幅50%以上,70%的都不少见。
2000年前后的时候又见到息爷,他既得意又沮丧。得意的是他的预测应验了,北京果然房价下跌。沮丧的是只有公寓暴跌,普宅却影响不大,就算是被经适房冲击了也不算严重,顶多是不好卖,但价格没什么变化。
更让他沮丧的是银行利息暴跌了,从14%跌到了4%,就剩个零头儿。息爷非常的别扭,说照这么下去这息爷快当不成了。
那我就劝他买房呗,说房价不会跌,而且就算出租也至少在5%的收益率以上。但息爷还是没买,说等拆迁完了再说,要不然提前买了的话到时候不好要高价。
之后这20多年我没再见过息爷,今天见到他已经是60多的小老头儿了。说他家终于等到腾退了,但这两间小房顶多也就拿个400来万,他和弟弟两家分,也只能是买五环外的共产房了。
我没敢问他那100多万,怕招人家不高兴。但息爷很开朗,乐呵呵的满不在乎,只是说儿子老是拿没买房说事儿,都快40了也不结婚,说是没房不好意思的。
唉,息爷最后才长叹一声,说早知道当年就先不回国了,再多挣点儿或许就能在北京买房了……
随便买房都能发财的年代过去了,只有选对房、避开坑,才能享受到资产升值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