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重要领导首次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而人形机器人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的核心要素之一;作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的新质生产力载体,将对社会产业变革和全球竞争格局产生颠覆性影响。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已成为当前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2023年10月工信部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时间表: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相关产品深度融入实体经济,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
而在3月14日,海外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FigureAI发布了一段新视频,展示了人形机器人Figure01所具备的技能:视频中,Figure01展示出了它与人类和环境互动的能力,通过跟人类进行对话,它可以自行判断桌子需要收拾(把杯子按照沥干架的形状放好,把盘子竖直地放到对应位置)、找到并递给人类物品(视频中为一个苹果),同时描述它正在做什么并与人对话(尽管反应时间比人与人交流时稍有延迟),基本已经能够实现自主识别、规划并执行有益的任务(比如捡垃圾)。
而在十多天前,FigureAI才刚宣布获得OpenAI等公司的投资,而后迅速用上了OpenAI的多模态大模型,并大幅提高产品性能与使用体验,反映AI大模型能为机器人领域带来显著进展。FigureAI表示,结合OpenAI的语言模型,Figure01现在可以与人类全面对话,视频中Figure01展示端到端神经网络框架下与人类的对话,没有任何远程操作,而且机器人速度有了显著提升,开始接近人类速度。
“人形”+AI的加持有望助力机器人打开更多应用场景、成为一个真正通用的产品。一方面,人形机器人的优势在于具有较高的行动灵活性和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相比结构化的工业场景,人类生活场景更加复杂,与人体结构相似度较高的人形机器人能够在人类生活环境中自如运动,不需要为人形机器人特别改造环境。另一方面,在ChatGPT、PaLM为代表的AI多模态大模型的赋能下,机器人可以与真实世界进行多模态交互,从而实现“具身智能”,并拥有不断进化、跨场景应用的能力,有望被应用于制造业、社会服务、家庭服务、养老等的众多场景。马斯克提出未来一个自然人或许都需要拥有两个人形机器人,全球的人形机器人数量有望达到100亿台。近期,高盛研究分析师预测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将有望在2031年实现100万台的关键量级突破,2035年人形机器人的出货量有望达140万台、市场有望达380亿美元。
我国机器人产业链相关公司在全球中具有显著的供应链优势,尤其是在传感器、执行器等核心环节中。我国有望凭借产品全面性、规模制造能力和降本能力,结合人工智能的商业化进展,持续受益于人形机器人这一革命性产品。而普通投资人对于大量机器人相关企业并非非常熟悉,个股投资难度较大,可以通过投资对应指数产品,如机器人100ETF(159530)等,参与到人形机器人这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
结论:
随着科技进步和国际竞争的加剧,我们需要看到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潜力。首先,我们看到了新一代人形机器人如FigureAI的出现,它们不仅表现出强大的学习和理解能力,而且具备很强的灵活性和环境适应能力。此外,这些机器人不仅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任务,还可以与真实的环境进行交互。
对于中国来说,随着我国机器人产业链相关公司在全球中具有显著的供应链优势,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们的机器人技术。这不仅可以带动国内经济发展,也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投资相关股票或指数基金参与到这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来。
总的来说,我们应该积极拥抱和利用这种新技术,因为它有可能引领未来的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