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秋狝
看清宫剧,一个经典的场景就是皇帝外出打猎,最著名的狩猎地就是木兰围场,《还珠格格》第一幕不就是小燕子在皇帝的猎场出现嘛。爱打猎可不是清朝皇帝昏聩,而是他们提高军队战斗力的办法。清朝马上得天下,数万八旗多次以少胜多横扫辽东、击败残明,展现了旗人强大的战力。但入关后,八旗老爷们迅速腐败,弓马尽皆荒废。至三藩之乱,昔日强大的旗兵被吴三桂打的丢盔卸甲,清朝皇帝的统治基础旗人已经难堪战阵。为了维护统治,康雍乾三帝掀起了拯救武功的国语骑射运动,但活动并没有拯救旗人的颓势,至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旗兵终于退出了历史。
一、旗人的萎靡
自1583年,努尔哈赤以十三服铠甲造反以来,在辽东东征西讨,皆以少胜多。尤其是萨尔浒之战,充分发挥了旗人悍不畏死的精神,以6万旗兵击败20万明军,充分展现了旗人的生机和活力。
1644年,明清势力逆转,大明灭亡已定。山海关之战,聪明的旗人开始改变昔日发家时死战不退、冲锋在前的战斗精神,改为驱使二鞑子、伪军冲锋陷阵,自己则在背后压阵。此后旗人更是借伪军之力横扫关内两京十三省。在统一关内的战争中,已经很少再有旗兵直接冲锋了。
发家时的旗兵
清朝皇帝十分清楚,要统治千万汉人,只有几十万旗人才是自己的依靠,才是自己的统治根基,所以历代皇帝都给予旗人优厚待遇,这就滋养了旗人腐化堕落的性格。至康熙时,1637年,吴三桂起兵,吴军横扫西南,清帝的统治基础旗兵望风溃败。旗兵的虚弱让康熙感到震惊,平三藩后,自康熙起至乾隆,三朝都将提高旗人战力作为头等大事。
乾隆
二、何为国语骑射
所谓国语就是满语,骑射就是渔猎民族的看家本事骑马打猎。在清军入关半个世纪后,旗人在民族传统上出现了严重弱化,除了上述旗人战力虚弱,汉军威胁旗人军事优势地位之外,其他民族特性方面,旗人也发生了严重危机。
康雍乾时期,大部分入关的旗人,已经开始遗忘本民族语言,而改说一口流利的北京腔。被称为清朝中南海保镖、清朝皇帝的贴身护卫,他们空闲的时候不是用满语讨论武功,而是用汉语聊花鸟鱼虫。《八旗通志》就说“侍卫、护军等弃其应习之清语,反以汉语互相戏谑”。此外汉人崇文抑武的思想也大规模浸入旗人思想。《八旗通志》就提到,雍正初,八旗官员“多慕为文职,渐至武备废弛”。乾隆时,乾隆帝发上谕斥责旗人,“自其祖父生长京城,不但蒙古语不能兼通,即满洲语亦日渐遗忘”。至乾隆后期,就连驻守东北老家的旗人都已经不会用满语了,比如沈阳的留守大臣就上奏,希望此后给北京皇帝写奏折要用汉字写,“奉天府一体酌定章程缮写汉字具奏一折”。
旗兵
三、国语骑射的实施
国语骑射只是个口号,具体的办法则包括:强化满语、骑马打猎、京城阅兵三项。
第一,为了强化满语,康雍乾三帝都颁布严令,要求旗人必须用满语交流,禁止说汉话;严格限制旗人参加科举;严惩国语骑射能力弱者。比如1693年康熙颁布圣旨,派专人教导旗人孩童学习满语,“今于八旗官学生及佐领中闲散稚子亦当专官教习之。汝等会同八旗都统具议以闻”。1724年,雍正皇帝也颁布圣旨,“满洲子弟虽教以读书(汉人书籍),亦不可弃置本习(满语)”。1747年,乾隆皇帝颁布圣旨,强调“清语乃我朝根本要务”。
旗人少年贵族
第二,骑马打猎。三藩之乱后,针对虚弱的旗兵,1681年,康熙开始拯救旗人武功,最著名的就是木兰秋狝。“木兰”是满语捕鹿的意思,“秋狝”就是打猎,其地点在今天河北承德的木兰围场。每年皇帝都要带着满蒙王公大臣来承德打猎,据统计,自1681年至嘉庆死在承德避暑山庄的1820年,这140年间,清朝皇帝在围场举行秋狝达105次,几乎一年一次。木兰秋狝的主角是王公贵族,其目的是加强贵族们的尚武精神,强化旗人的渔猎性格,但娱乐性更强,完全没有加强武功的作用。
第三,京城阅兵。因为木兰秋狝更像是皇家度假,为了加强一般旗兵的战斗力,康雍乾三帝又推出了军事阅兵。
三帝时期,最著名的校阅有玉泉山大阅,康熙时共进行了4次,雍正进行了1次。康熙1692年是第一次玉泉山大阅,这次校阅是清朝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阅兵,出动了清军精锐的前锋营、护军营、骁骑营和纯火器部队八旗火器营。阅兵流程是领导人先骑马检阅站队官兵;然后康熙登上玉泉山,手握象征天子的黄幄;随后各营放炮三声;然后各营部队按规定进行分列式。骑兵先行,步兵后行。分列式完成后,进入军演环节,包括火器操演、骑兵对冲、结阵迎敌等。一切井然有序,使得一旁参观的蒙古诸亲王大呼“无敌之兵”、“不可战胜”、“蒙古兵断不能若是整齐”。此后的几次玉泉山大阅,多以火器比试为主,出动了新式鸟枪、各式火炮,显示了康熙、雍正的开明。
北京玉泉山
除了玉泉山外,还有康熙后期的西厂阅射。西厂阅射重点在于对旗人下层贵族的选拔,比试的就是马上射箭,时间较短,只有三天。雍正时,将选拔出的人才进行集中培训,组成了精锐营。
乾隆时,玉泉山大阅废止,代之以香山演武厅健锐营操演,但乾隆时期的操演则倒退回冷兵器时代,演示为攀爬云梯、摔跤、马术、冷兵器格斗,少有火器参加。此后香山操演成为定例,但都流于形式,至1852年咸丰帝最后一次视察香山操演后,香山操演被停止。
乾隆骑马阅兵图(郎世宁绘)
四、效果
虽然康雍乾三帝采用了诸多办法强化旗人特性,但这些办法和历史潮流不符,最终全部失败。从以后的历史看,嘉道之后,旗人已经完全融入汉人社会,满语已经趋于消亡;旗人习俗逐渐和汉人习俗融合,彼此界限消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昔日的八旗铁骑别说是面对洋人的坚船利炮,就是面对农民出身、拿着木棍石头的太平天国都一溃千里,战争一开,旗人将官带头跑路,旗人士兵跟着跑,完全成了无用之兵。
文史君说
中华文明不同于其他文明,她有着强大的包容力,不仅能吸收异文化中优秀的成分为己所用,而且散发着强大的感染力,吸引着异民族倾慕中华文明。入华夏则华夏之!放在旗人身上同样适用。虽然旗人用武力征服了中原,但在文化方面,旗人反而为中原文明所征服,逐渐融入华夏,成了中华一份子。国语骑射是康雍乾三帝错误分析历史局势,逆历史潮流而进行的一次反动,其结果必然是失败的,也根本没有解决旗人腐化的问题。至咸丰朝,宗室大臣、显赫一时的肃顺终于喊出了“咱们旗人混蛋多,懂什么”。至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旗兵终于退出历史舞台,被曾国藩、李鸿章的新式军队所取代,国语骑射宣告彻底失败。
参考文献
陈力:《清朝旗人满语能力衰退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刘彦臣:《清代“国语骑射”政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请关注我们!!
结论:
旗人的衰落与国语骑射运动的失败是一次深刻的教训。清代的国语骑射运动是为了提升旗人的战斗力,增强其军事优势,但经过了几百年的实践,旗人却逐渐迷失在了自我中心、忘却本民族文化的过程之中。在清军入关时,旗人们发动多次对抗外来势力的战争,但由于自身力量的削弱,始终无法挑战汉族军队的实力。这一过程在明朝、清朝中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得汉族成为国家的主导力量,而旗人从此失去了一席之地。
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首先,加强对旗人的语言教育,使其能熟练掌握满语,而不是仅仅会说满语。其次,增加旗人参与科举的机会,鼓励他们发展技能和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也需要在官场上推行平等的制度,保证旗人能够参与到国家管理中来,发挥其作用。
至于如何实施国语骑射,可以将其细化为三个方面的措施:强化满语、骑马打猎以及京城阅兵。强化满语,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禁止旗人使用汉话,并规定他们在参与军队事务时必须使用满语。骑马打猎则是通过组织竞赛、训练和装备改进来提升旗人的军事技能。京城阅兵则可以让旗人近距离体验到军事活动的乐趣,增强他们的士气和凝聚力。
最后,要加强教育,引导旗人认识到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需要以中华文明为傲。虽然鸦片战争的结果是清军取得了胜利,但旗人仍然没有实现真正的独立。因此,国家应该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恢复旗人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让他们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