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小说中,形容一员武将勇猛时,经常用一句话来概括,“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这句话看似夸张,其实还真有历史原型,无论是汉末三国的关羽,还是隋唐时期的秦琼,都有这种能力,就连五代时期的朱温,他的帐下就有这样的骁将!然而,此人的结局却很差,被朱温赐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沙场骁将
此人名叫李思安,是陈留张亭里人,早年间在汴将杨彦洪麾下担任骑士。李思安年未弱冠,就已经长到七尺高,他特别喜欢拳脚,在练就了一身武艺的同时,“超然有乘时自奋之意”,想要在乱世之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883年,朱温出任宣武军节度使,有一次他在检阅军队时,一眼就被李思安吸引,“睹其材,甚伟之”。
朱温当即为他赐名字,“名思安,字贞臣”。李思安善用飞槊,所向披靡,无人能敌,每次跟随朱温出征时,他经常驰马冲到敌军的阵后,侦察敌军的兵力情况,“测其厚薄而还”。两军对阵时,每当有敌将在战场上炫耀时,朱温都会让李思安出马。据史书记载,李思安“鹰扬飚卷,擒馘于万众之中,出入自若,如蹈无人之地”。
二、后梁功臣
朱温非常喜欢李思安,让他以踏白将的身份,担任前锋王虔裕的副手。当时,黄巢的余党以及蔡州的秦宗权联合,朱温每次派人侦察时,李思安都会率先独往。在一次击败黄巢军队后,李思安率领所部百余人追击,“杀戮掩夺,众莫敢当”。在与蔡州的秦宗权交战时,李思安也有出色的表现,在战场上生擒敌将柳行实。
之后,李思安又立下了一系列的战功,“渡长淮,下天长、高邮二邑,又拒孙儒,迫濠州,皆有奇绩”,他的官职也越来越高,做到了诸军都指挥使、检校左仆射、亳州刺史。在亳州期间,李思安“练兵御寇,边境肃然”。李思安虽然作战勇猛,但由于他头脑简单,全凭冲杀,所以“每统戎临敌,不大胜,必大败”。
三、被赐自尽
907年,李思安率军征讨幽州,“营于桑乾河,掳获甚众,燕人大惧”,可是在撤军攻打潞州时,却未能取得胜利。结果朱温大怒,削去了李思安的所有官职。虽然不久后,朱温又恢复了李思安的职务,但他却认为,“李思安当敌果敢,无出其右者,然每遇藩方择材,吾将用之,则败闻必至,如是者二三矣,,则知飞将数奇,前史岂虚言哉!”
由于朱温认定李思安“数奇”,所以李思安一直没有被封为节度使,对于此事,李思安也非常不满。所以在担任相州刺史期间,李思安“日循晏安,无意为政”。912年,朱温北征时发现相州“壁垒荒圮,帑廪空竭”,再加上李思安的接待工作没有做好,因此非常生气,将李思安贬为柳州司户,不久后又下旨将其赐死,一代骁将就此落幕。
参考资料:1.《旧五代史》;2.《资治通鉴》
结论:李思安是金庸先生笔下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英勇和智谋让人印象深刻。然而,他的命运并不完美,最终因为性格单纯,容易受人操纵,被赐死。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地位有多高,都不能忽视自己的品性,要坚守自我,避免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历史,看到李思安在历史上所做出的贡献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