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一直声称并未侵犯黑龙江流域,这是他们应尽的责任。

2024-03-23 民俗文化 关注公众号

1858年,沙俄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开着军舰来到瑷珲城下,要求清朝的黑龙江将军奕山,尽快解决黑龙江问题。

奕山有点摸不着头脑,什么叫黑龙江问题?黑龙江一直摆在那里,哪有什么问题呢?穆拉维约夫直言不讳地告诉奕山,黑龙江流域是沙俄的领土,他们需要保卫自己的领土。

这可把奕山给整不会了,毕竟早在1689年,清朝就跟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规定双方在东部的边界在外兴安岭,为什么沙俄会对黑龙江流域提出领土要求?

沙俄觉得当年吃亏了,所以要撕毁条约

沙俄在1643年,就已经派遣大量探险队前往黑龙江流域探险。由于清军入关以后,康熙帝宣布对东北采取封禁政策,所以关内很少有人前往关外定居。

尤其是外东北地区,除了当地的原住民外,很少能找到其他人。这个时候沙俄的探险队来了,他们发现这里到处都是茂密的森林,偶尔能发现几个小村子,当场就给收拾了。

抵抗沙俄入侵的,除了当地的村民,基本没看到清军。一直到1652年,沙俄的探险队才遭遇了零星的清军,规模也不大。

双方真正大规模对抗,是在1685年的雅克萨之战。

那沙俄当局肯定会考虑一个问题,黑龙江流域到底是不是清朝的领土呢?还是说,这里原来是无主之地,是沙俄和清朝同时发现了这里,所以看谁实力强,就可以争夺这里?

心里种下了这颗种子以后,沙俄的野心就膨胀了啊。拿下黑龙江流域,便成了彼得一世及其以后,所有沙皇的梦想。

实际上他们根本不了解情况,东北包括外东北,那是清朝的老家,属于龙兴之地。那时候清军恰好入关,所以把这里给封了,这才造成了这种情况。

1689年,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规定以外兴安岭为双方的东部边界。

实际上沙俄已经占了不少便宜,因为按照清朝的说法,应该要以勒拿河为界才对,毕竟外兴安岭以北的大片土地,凭什么给你们沙俄呢?而且尼布楚周围的蒙古草原,也被沙俄给强行霸占了。

而沙俄这边,反倒觉得自己吃了亏。因为他们觉得黑龙江流域原本是无主之地,就是因为当时沙俄打了败仗,所以没抢到这块地盘。

这事儿一直被沙俄历代沙皇深埋心底,直到1858年,他们果断撕毁了《尼布楚条约》,要求清朝就黑龙江问题重新谈判,从而通过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获得了黑龙江以北的所有土地,就连黑龙江也被他们分走了一大半。

3次对外东北的领土要求,都是趁人之危

沙俄第一次入侵外东北时,恰好是清军入关的时候。那时候清朝根本没空搭理沙俄在外东北地区胡作非为的事情。

这事儿直接导致当地的民众惨遭沙俄探险队的毒手,甚至有大量百姓成为了沙俄探险队的口粮。这一次或许他们是误打误撞,但的确是趁人之危。

沙俄第二次入侵外东北的时候,在当地兴建了尼布楚、雅克萨等城堡,打算以这些城堡为据点,进一步染指黑龙江流域。

沙俄为啥要挑这个时候呢?因为他们已经打探了消息,清朝陷入了三藩之乱,一时半会儿还搞不定,他们当然要趁人之危。

1682年,康熙帝搞定三藩以后,这才有了收拾沙俄的机会。但没过多久,又出了新意外,在沙俄的怂恿下,西北的准噶尔汗国,开始对喀尔喀蒙古发起进攻。

康熙又忙着对付噶尔丹去了,只能在1689年与沙俄草草签订了《尼布楚条约》。那时候清朝战斗力爆表,就算是沙俄也得避其锋芒,所以说沙俄只能暂时答应退出黑龙江流域。

条约,在沙俄眼里就是废纸。

到了1858年,第三次入侵外东北的机会又来了。其实早在1847年开始,沙俄就已经安排了不少俄军悄悄进入外东北打探消息,安营扎寨。

等到了1858年,沙俄趁着清军和英法联军正在交战的机会,果断趁人之危,逼迫清廷交出了黑龙江以北的领土。

其实这次沙俄只得到了黑龙江以北,还不能让他们彻底满意,他们要的是整条黑龙江。因此在入侵完外东北以后,他们还在谋划夺取东北,只是一直没找到趁人之危的机会罢了。

这事儿一直到1900年才得以实现,当时八国联军侵华,正是沙俄入侵的大好时机,所以17万俄军才在这种情况下,趁人之危,入侵了东北。

由此可见,沙俄每次入侵东方,都是在东方无暇北顾的情况下进行的。从他们的角度来说,自然是时机恰当,但从我们角度来看,绝对是趁人之危。

沙俄的逻辑:缓冲区只能从邻居的领土中划出来

外东北大片领土中,绝大多数都是茂密的森林和山区。而且这地方天寒地冻,可耕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精奇里江流域、乌苏里江东岸、兴凯湖周围以及黑龙江北岸等地。

所以说,当地人一般也是围绕这些有但都会淡水的地方居住。尤其是黑龙江北岸的海兰泡、江东六十四屯、伯力等地,是当地人的主要聚居地。

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外东北广袤的北部,几乎成了无人区。

其实清朝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约定以外兴安岭为界,就是为了用外兴安岭和外东北北部的茂密森林,将清朝和沙俄隔绝开,也就是俄国俗称的缓冲区。

和俄国的缓冲区不同的是,清朝的缓冲区,用的是自己的地盘,而俄国的缓冲区,一般都用人家的地盘。

比如说沙俄和苏联,之所以一个劲儿地怂恿外蒙出来单干,其目的就是为了打造一个中俄、中苏之间的缓冲区。

二战中,苏联为了预防德国的入侵,在1939年到1940年开启东方计划,打造了一个46万平方公里的苏德缓冲区,不过这46万平方公里全都是别人的地盘,包含了芬兰十分之一的领土,波兰一半的领土,波罗的海三国全境,罗马尼亚的部分领土等。

还有这次俄乌战争中,俄国给出的理由是,乌克兰需要成为俄国和北约之间的缓冲区。由此可见,俄国是非常喜欢搞缓冲区的,但永远用的都是别人的地盘。

你要安全感,人家也要啊,不能说因为你要安全感,就牺牲周围邻居们的领土,给你做缓冲区吧?而且清朝已经用自己的领土作为双方缓冲区了,你不还是把外东北给吃了吗?然后继续用东北做缓冲区?这不合适吧?

占领外东北,成了俄国人最骄傲的事情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在2006年的时候,俄国把穆拉维约夫的铜像印在了5000卢布的纸币上,这意义就非凡了。

彼得大帝为沙俄建立了那么多功勋,也只被印在了500卢布的纸币上,5000卢布可是目前俄国面值最大的纸币了。由此可见,俄国人对穆拉维约夫夺取外东北的功绩有多认同。

那么为啥会这样呢?主要是因为,苏联包括现代俄国的经济重心,都放在了开采资源上,而西伯利亚包括外东北,都有大量的资源可以开采,足以保证俄国人世世代代饿不着。

而只要手握外东北,那他们就相当于在东方拥有了一枚定海神针。自然就能保证西伯利亚地区的安全。西伯利亚可是俄国的钱袋子,你说他们能不感谢穆拉维约夫吗?


结论:
总结全文,我们可以看出沙俄对中国东北边疆的多次侵略,并不是出于真心想要保护这片领土,而是想借此机会削弱中国,达到他们在东方的利益。这种行为破坏了两国人民的关系,引发了国际冲突,甚至让一些国家和地区失去了安全保障。因此,我们应该吸取历史教训,尊重其他国家的领土主权,维护和平稳定。

上一篇:黄新廷:深受贺龙喜爱的开国中将,首创我军一个团全歼日军一个大队的纪录
下一篇:2024年正缘满满的星座,告别单身生活
更多更酷的内容分享
猜你感兴趣
外东北沃土,滋养1.5亿人口?难怪沙俄觊觎黑龙江流域。

外东北沃土,滋养1.5亿人口?难怪沙俄觊觎黑龙江流域。

沙俄自16世纪起翻越乌拉尔山脉,进入西伯利亚腹地。尽管环境恶劣,但以贝加尔地区为基地,不断向东扩张至黑龙江流域,与清军交锋后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东部边境线。然而,西伯利亚因不适合耕种而难以盘活,直到近现代发现大量资源才变得有价值。沙俄致力于寻找出海口,因此占据广袤的西伯利亚。

民俗文化 03.06
普京亲自督办,俄罗斯黑龙江边,军令状已立。

普京亲自督办,俄罗斯黑龙江边,军令状已立。

事件起因:有人向普京反映问题,导致俄方在中国黑龙江对岸立下“军令状”,承诺确保黑龙江大桥在今年下半年的东方经济论坛前实现双向全面通车。关注爆点:尽管大桥已经开通近两年,但俄方一侧的部分基础设施尚未建设完善。俄方主动承认相关问题,并表示将尽一切努力解决问题,给接下来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热点资讯 03.02
俄罗斯第三次入侵日本领空 俄暂未回应

俄罗斯第三次入侵日本领空 俄暂未回应

日本9月23日向俄方发出了抗议,称这次军机入侵日领空为回应领空侵犯,而非射击行为,日方将在危机管理中心设立情报联络室。

热点资讯 09.24
五个沙皇接力,近两百年筹谋,俄国为何执意夺取黑龙江流域?

五个沙皇接力,近两百年筹谋,俄国为何执意夺取黑龙江流域?

1650年前后,沙俄派遣哈巴罗夫带人前往远东勘探,他们一路来到了黑龙江流域。在这里哈巴罗夫带来的人没带够干粮,索性开始到黑龙江流域的当地村庄烧杀抢掠。

民俗文化 03.01
【900万字!越读越有味道的中国共产党编年史】:深度解读党的光辉历程与伟大成就

【900万字!越读越有味道的中国共产党编年史】:深度解读党的光辉历程与伟大成就

,这些原则又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最终目标和基本要求来决定的。综上所述,《编年史》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且对中国共产党过去的历史发展进行了系统记录和总结,对于提升全党乃至全社会对党的认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为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中华儿女树立了光辉典范,激励我们继续前行。

民俗文化 11.22
日本十年崛起之路:为何清朝、沙俄为何未能成功?明治维新转型为何如此顺遂

日本十年崛起之路:为何清朝、沙俄为何未能成功?明治维新转型为何如此顺遂

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这也被称为马关条约,这是日本在甲午战争之后签订的一份不平等条约,标志着日本的侵略势力进入中国。尽管日本得到了大量的赔款和领土,但同时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相比之下,中国的清朝政府则依然坚持闭关锁国政策,不愿意面对外国的侵扰。然而,历史总是充满了意外,清朝最终还是败给了日本。 在鸦片战争后不久,日本也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军事、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改革。日本很快就成为了亚洲的一个强国,并且逐渐蚕食着中国的领地。相比之下,清朝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并没有带来太大的改变,反而加剧了日本的侵略欲望。 直到1894年,日本终于发动了甲午战争,攻破了清军的防线。这场战争对中国造成了重大的破坏,但也使中国被迫开放了港口,引入了西方的技术和文明。虽然战争的结果是中国战败,但日本的成功开启了日本的近代化之路,使得日本迅速崛起成为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因此,可以说,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虽然没有阻止日本的扩张,但却削弱了自身的实力。

民俗文化 11.22
发掘历史文化底蕴,深入研究玉门‘下西号’等乡村地名

发掘历史文化底蕴,深入研究玉门‘下西号’等乡村地名

安收复西凉的决定。通过阅读这段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 - 玉门地处河西走廊西部。 - 有一个地名为“下西号”的地方,是因为它的发音问题或者误会。 - “下西号”曾受到清朝皇帝的重视,曾经是驻牧伊犁的厄鲁特四部之一准噶尔的一部分。 - 清朝康熙年间,纳喇额布思带领一支军队进攻哈密,意图占领这个地方。 - 在清廷的支持下,富宁安被提升为左都御史、吏部尚书,后来因为拒绝参与战斗而被解职。 - 该事件的发生,标志着丝绸之路的重要地带——河西走廊的重要性开始凸显。

民俗文化 11.22
郭沫若狂批鲁迅,却反被鲁迅狂骂,世人笑称:这就是郭沫若是如何反击的!

郭沫若狂批鲁迅,却反被鲁迅狂骂,世人笑称:这就是郭沫若是如何反击的!

引领着中国现代文学的新潮流。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无人能敌,曾多次获得各类奖项,并以自己独特的笔触塑造了许多经典人物形象,如《女神》中的阿波罗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的李广,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他却因为一时的热情和冲动,对待爱情的态度让人们深感无奈。他曾说,所有的女人都是他的挚爱,但他似乎忘记了这一事实。他对朋友鲁迅的攻击,引发了郭沫若是极度的愤怒。在鲁迅看来,郭沫若是“衣冠禽兽”,这种行为无疑让人无法忍受。但令人惊讶的是,鲁迅并未像郭沫若那样生气,反而笑对郭沫若,回复他五个字:“才子加流氓”。人们看到后纷纷表示这句话准确无误地概括了郭沫若的一生。

民俗文化 11.22
销量破百万册的独特版本:这本引人入胜的书籍已经上市!

销量破百万册的独特版本:这本引人入胜的书籍已经上市!

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科学元典丛”,收录众多科学经典著作,包括伽利略等人实验故事等。新版“精装学科版”将于2024年出版,强调科学理念的亲和力,有助于年轻人探索科学知识。此消息旨在提醒读者科学真相不容错过的重要性。

民俗文化 11.22
小雪的来临:如何确认你的地区是否已经开始下雪?

小雪的来临:如何确认你的地区是否已经开始下雪?

小雪节气到来,期盼温暖丰年。欣赏小雪落下的美景,感受滑雪的乐趣,享受美食的美味。各地举办浪漫约会,冬季的温暖和美景。享受生活的每一个小确幸,品味历史的魅力和诗词之美。

民俗文化 11.22
今日小雪: 玉气飘逸 揽风华, 冬藏物 小雪至

今日小雪: 玉气飘逸 揽风华, 冬藏物 小雪至

小雪时节,云南迎来小雪节气。在寒冷的天气下,我们需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注意头部和腰部的保暖。在饮食方面,可以适量增加牛肉、羊肉、鸡肉、山药、红枣等的摄入,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此外,还需适当多晒太阳,运动可以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慢跑等,避免在寒冷天气锻炼,防止受凉。 小雪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冬季的到来,同时也预示着万物复苏的时刻。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拿起相机,拍摄美丽的风景照片,记录美好的瞬间。 希望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小雪节气以及云南的美丽景色。

民俗文化 11.22
未来百年龙山石窟存址已所剩无几:仅留下遗迹,揭示千年历史与文化

未来百年龙山石窟存址已所剩无几:仅留下遗迹,揭示千年历史与文化

元代道教雕像代表作,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龙山,总面积1.625平方千米,共有9个窟,65尊造像。于1234年元太宗六年建,历经1000多年风雨沧桑,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题材最多、保存最完好的道教石窟之一。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俗文化 11.22
邓小平的改革观: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邓小平的改革观: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化则是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核心目标之一。对于这个核心目标的分析,本文主要围绕邓小平对改革的理解、态度以及改革的必要性和路径进行探讨。首先,邓小平认为改革是为了赶上时代,实现现代化。他坚信只有进行改革才能改变旧体制的束缚,让中国能够向前进。其次,邓小平也强调了改革的性质和方法。他认为,改革并不是简单的变来变去,而是一种创新的过程。他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以期找到最适合中国的改革道路。最后,本文还深入剖析了邓小平为什么选择进行改革,以及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梳理,旨在全面理解其对改革的贡献和影响。

民俗文化 11.22
理查德·阿克莱特:隐秘工业革命的世界探索者

理查德·阿克莱特:隐秘工业革命的世界探索者

英国德文特河谷地区,第一个水力纺纱厂克罗姆福德纱厂诞生,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阿克莱特避开交通运输发达地区的兰开夏郡,选择人口稀少且地理位置偏僻的德文特河谷建造工厂,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对手的技术侵犯。阿克莱特通过专利和低廉工资吸引了大量的工人,提高了生产效率,为后续大规模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民俗文化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