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困难时期创作《清平乐》,给予迷茫者希望。

2024-03-21 民俗文化 关注公众号

一九三四年七月下旬,毛主席在考察会昌之后,写下了一首著名的《清平乐·会昌》,这是他在中央苏区留下的最后一首词。

一九五八年十二月,毛主席在个人诗词集将要出版的时候,又专门为这首词中的“踏遍青山人未老”一句写了段批注,批文中说:

1934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

可见,毛主席这首词是写于逆境之中。但是如今当我们读到这首词的时候,却丝毫不觉得词中人有压抑、低落的情绪。整首词写得清明、明快,生机勃勃。

那么,这到底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还是让我们先从毛主席的这首词的原文讲起,然后再一起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一、《清平乐·会昌》赏析

《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一九三三年,国民党集结百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发起了“第五次围剿”,当时中央苏区的权力集中在博古、李德等人的手上。

博古是一个年轻书生,李德是一个外国人,他们对于中国革命的形势并不了解,因此在对敌斗争中接连出现重大失误。此时的毛主席被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还一度遭到“党内处分”。

到了一九三四年四月,中央苏区的南大门筠门岭,以及北大门广昌相继落入敌手,国民党主力部队也正式向苏区的腹地推进。

眼见根据地的范围日渐缩小,苏区的安全遭受严重的危胁,毛主席找到了当时在苏区后方主持工作的周总理,请求前往南线进行调查。

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于当年的四月底到达文昌文武坝,巡视了南线的情况,又帮助驻扎在筠门岭一带的粤赣军区和红二十二军重新拟定了作战计划,极大地鼓舞了两支军队的士气。

接着毛主席又对会昌一带的经济工作重新作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到了当年六月份,国民党兵分六路进攻中央苏区时,只有毛主席负责防守的南线一带捷报频传。

后来敌人暂时退兵,到了当年七月二十三日,毛主席带着警卫员登上了会昌城外的明山,望见三江六岸秀丽的自然风光,触情生景,写下了这首《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是指创作诗歌的灵感来源,乃是毛主席登上明山之顶的那个清晨。同时也是在隐喻——革命的黎明将要到来,中央红军看到了突破敌人封锁的希望。

“莫道君行早”一句出自《增广贤文》中“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暗喻革命的形势出现了转机,却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

由这两句词来看,《清平乐·会昌》明显是在说,当时中央苏区的形势发生了重大逆转。由最开始的劣势,转到了一个更好的方向。那么,这个重大转折指的是什么事呢?

原来,一九三三年蒋介石对红军发起“第五次围剿”的时候,曾经调用广东军阀陈济棠的部队打头阵。

陈济棠早就对蒋介石心生不满了,曾经三次通电反蒋,现在蒋介石利用他的主力部队去前线当炮灰,他自然就不满意了。

一九三四年四月,陈济棠军队占领了中央苏区南大门,但是与此同时他的部队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陈济棠担心再打下去战火会烧到自己的老窝,于是在攻下筠门岭后一直按兵不动。

毛主席看破了陈济棠的心思,因此在当年四月下旬,就暗中派人去做陈济棠的统战工作,并派人在陈济棠的地盘加大抗日宣传活动,在前线大量散发“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传单。

红军的这一举动,很快就得到粤军一些高级将领的赞同。在这种情况下,陈济棠就派了一个高级参谋,带着3万发子弹到达筠门岭对红军进行试探。

过了几个月,陈济棠又派秘使带着他的亲笔信抵到瑞金,找到了周总理和朱德,表示愿意达成停战协议,送红军走出重围。

毛主席写这首《清平乐·会昌》的时候,虽然双方的谈判还没有达成,但是他已经预料到了最后的结局——那就是红军借道陈济棠的防区,开启“长征”之路。

这件事情对当时正处于逆境的中央红军来说,简直就是“绝处逢生”,所以毛主席才会在《清平乐·会昌》第一句里就写到“东方欲晓”。

毛主席的会昌之行,其实是对红军开启长征之路是有非常重大的贡献的。然而他自己却不肯居功,因为他并不是党内第一个提议“长征”的人。

好了,说完了词的创作背景,让我们接下来再看这首词的第二、三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这又是在说什么事情呢?

从表面上看,这两句词是在歌颂会昌的山水,实则不然。前面我们曾经提到,一九三四年的四月,毛主席考察会昌过后,除了巡视军队,还曾经在会昌当地抓经济生产建设。

原来博古、李德上台后,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苏区曾经搞过一场“查田运动”。这次运动在给老百姓分田地的时候,特别规定“富农不分田,地主分坏田”。

如此一来,就直接把一切富农和地主,不分青红皂白地打成了敌人。由于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很多中农也被当成富农处理,而富农又被当成地主处理。

这些人不但得不到田地,还随时都会被抓起来批斗。于是大批的中农、富农和地主被迫“反水”,有的甚至“落草为寇”。这样一干,顿时把苏区原本正常的经济秩序破坏掉了。

毛主席去会昌以后,在当地搞了一次改革,重新任命地方上的干部,并纠正了“查田运动”带来的错误,他一再给干部们强调:只有关心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才会跟党走。

最后,会昌地方上重新给那些被排挤的人分了田地,对说过错误言论的人,不再追究,于是当地的经济很快就恢复过来了。

因为群众工作做得很到位,后来长征的时候,会昌一个地方就给红军提供了一万新兵,外带三万多斤粮食。

“踏遍青山人未老”一句,是反用陆游《渔家傲·寄仲高》里的名句——“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寂,鬓丝几缕茶烟里”。陆游写《渔家傲·寄仲高》的时候,他的人生是充满失意的。

毛主席写《清平乐·会昌》的时候,虽然和陆游一样经历坎坷,但是却对前途充满了期望。那时的他才四十一岁,正值壮年。

年富力强的时候,身处于革命的第一线。在博古等人错误的领导下,整个苏区六条防线,只有毛主席所在的南线形势一片大好,这就叫“风景这边独好”。

所以整首词的上半阕都在说一件事,那就是——当时的局势发展,已经映证了毛主席对于红军革命路线和方向的选择,是正确的。

下半阕写的就是毛主席替中央红军找到的那一条前进的道路,站在会昌城外向下看,极目之处尽是高峰。

这些山峰像波浪一样颠簸着,连接到了东海。而毛主席身边的战士,此时也用手指着广东的方向。因为那一带的山峦,草木更加茂密葱茏。

为什么是那一带呢?前面已经说过了,红军和陈济棠的粤军在不久之后,将会达成协议,届时红军可以不费一枪一弹,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重围。

二、这首词为何写得生机勃勃?

说这首词是写于毛主席人生中的失意之时,既对也不对。因为毛主席在创作这首词之前,的确正处于他人生中的低谷,但是当他写下这首词时,已经看到了走出低谷的转机了。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因为不信任陈独秀,于是先指派向忠发上位,后又扶持王明、博古、李德等人轮番上台。

王明、博古、李德三人,前两个是纸上谈兵的书生,后一个是老外,他们对中国的社会的情况完全不了解,只会一味照搬苏联革命的经历。

结果就是给毛主席、朱德等人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中央苏区,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与此同时,由于毛主席坚持农村包围城市,还被留苏派嘲讽说是“山沟里出不了马克思主义”。

当时在苏区,站在毛主席一方的人很少。直到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毛主席才通过考察会昌替红军找到了正确的出路。

所以《清平乐·会昌》这首词是写在毛主席本人,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前进方向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上的。

这种转折肉眼可见地是“好事”,至少对红军突破国民党包围来说是这样。所以我们在毛主席这首词里看到的,并没有丝毫的失意,反而满满的都是希望。

结语

毛主席天性乐观,在他一生中写下大量的诗词里,真正表现伤感的词屈指可数,且大多是写在上井冈山之前。

进入壮年以后,毛主席始终保持着一种无坚不摧,百折不回的乐观主义精神。他强大的革命信念,通过充满正能量的诗篇,一直不断地带给亿万国人源源不绝的精神动力。

同时也让我们眼中看到的毛主席,永远保持着青春。他就像这首词中写的那样“踏遍青山人未老”,又像是五十年代曾经很流行的一首红歌里唱的那样——“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参考资料:

《毛泽东诗词全编笺译》,编著:徐四海,《东方出版社》,2017.2;

《毛泽东诗词鉴赏》,编著:田秉锷,《上海三联书店》,2012.9;

《长征前夕毛泽东会昌之行的历史贡献》,:杨泽娟、朱近东,《党政干部论坛》,2020.05.05;


结论毛泽东晚年创作了许多诗词,其中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多首代表作,如《清平乐·会昌》、《忆秦娥·娄底阻风》、《菩萨蛮·黄鹤楼》等。这些诗词中,既有他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其中,如《清平乐·会昌》中写道:“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这句诗,表达了毛泽东对即将到来的长征的豪情壮志,也暗示了他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新的辉煌。再如《忆秦娥·娄底阻风》中写道:“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句诗,描绘了娄底地区的宁静和恬淡,同时也反映了毛泽东内心深处的忧国忧民之情。再次,如《菩萨蛮·黄鹤楼》中写道:“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句诗,描述了长征途中的热烈场景,同时也揭示了毛泽东深沉而激昂的情感。总的来说,毛泽东的诗词不仅表达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他的诗词作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的重要资源。

上一篇:周深被黑了?流行音乐家炮轰周深:声线纤细,唱高音并不好听
下一篇:婚内出轨,孕期家暴,十年婚姻二死一伤,大S这波回应够狠
更多更酷的内容分享
猜你感兴趣
1952年,岳飞后代来信,向毛主席寻求帮助。毛主席是如何回应的呢?

1952年,岳飞后代来信,向毛主席寻求帮助。毛主席是如何回应的呢?

20世纪40年代末,已是垂暮之年的岳昌烈依然贫穷落魄,靠打铁营为生。他的经历反映了新旧文化冲突的历史背景,他在文中向毛泽东写信请求帮助,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执着热爱的一面。虽然最终未能成功,但他的坚韧不拔和自学能力令人敬佩。

民俗文化 03.21
邓颖超为求创作灵感向毛主席索要新作品,毛主席深夜批改撰写两部千古传颂之作

邓颖超为求创作灵感向毛主席索要新作品,毛主席深夜批改撰写两部千古传颂之作

毛泽东给了周恩来夫人邓颖超新作后,邓小平被打成“右派分子”,生活备受困苦,于是向毛泽东提出要求重新创作。毛泽东答应了他的请求,并用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邓颖超的思念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在这首充满诗意和讽刺意味的词中,毛泽东将自己比作奋发向前的鹏鸟,以自然界万物反观人类社会,以此来激励和支持邓颖超的生活。

民俗文化 04.07
吴亮平:毛主席与斯诺的翻译桥梁,世界认识毛主席的第一人。

吴亮平:毛主席与斯诺的翻译桥梁,世界认识毛主席的第一人。

吴亮平,字亮庑,曾用名吴黎平,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社会科学家。他出生于浙江省奉化县吴家埠村,儿时家中非常清贫。受父亲影响,他积极投身反帝爱国学生运动之中,后赴上海求学,考入南洋中学。他曾担任毛泽东与斯诺之间的翻译,把毛泽东带有湖南口音的话翻译成英语,被誉为“功盖群儒”、“其功不下大禹治水”。今年适逢吴亮平诞辰115周年,我们深切缅怀他光辉的一生,刻苦学习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敢于斗争的价值情操和鞠躬尽瘁的革命风尚。

民俗文化 03.14
高清大图|习近平主席为“大金砖合作”擘画未来

高清大图|习近平主席为“大金砖合作”擘画未来

金砖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在俄罗斯喀山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他首先出席小范围会议,邀请其他国家成为金砖伙伴国。在会晤期间,习近平出席了大范围会议,并提出了建设“和平金砖”“创新金砖”“绿色金砖”“公正金砖”和“人文金砖”的五点建议。他还表示愿意同金砖各国一道,开创“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热点资讯 10.24
记住你的伴侣,而不是自己的需求

记住你的伴侣,而不是自己的需求

"父亲教育失败:照顾孩子细节不够到位,女儿对此感到失望与不满。抱怨者与解决方案引发的思考,揭示了育儿过程中的真实问题。"

民俗文化 11.13
《哪吒之魔童降世》热潮中,这座中国的神秘火山岛再次焕发出耀眼光芒——

《哪吒之魔童降世》热潮中,这座中国的神秘火山岛再次焕发出耀眼光芒——

近日的北海市里海边心的位置,因为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堪称宜居之所在,五彩斑斓;

民俗文化 11.13
面对未来挑战,今日的成就将铸就明日的成功

面对未来挑战,今日的成就将铸就明日的成功

珠海家庭暴炸:数十家人瞬间破碎,哭声、脆响交织,令人痛心疾首;丧亲者焦急前往体育场悼念,汽车簇拥而来,场面震撼。死亡众多,令人震惊不已。

民俗文化 11.13
秘密武器:让心仪男人爱上你的简单方法

秘密武器:让心仪男人爱上你的简单方法

以“营造人设”的方式处理两性关系中的问题。其中,“营造人设”的女式有两种,一是真实不做作,能够做自己,接纳关于自己的标签,同时也接纳自我的优点与缺点;二是“营造人设”,端着偶像包袱,常常将自己营造成不同人设的状态。这种人设不仅会影响自己与他人的相处,还会使女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魔障。因此,真正懂得提升吸引力的方法是:首先在保持自我的基础上,发掘并展现自身的优势;其次通过合理的穿着打扮来塑造符合自身形象的形象;最后要注重内在修养和个人素质的提升。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吸引到具有同样兴趣和价值观的男性,从而达到情感交流的目的。

民俗文化 11.13
巴基斯坦为何决定大规模迁移首都:一次深层次的历史变迁

巴基斯坦为何决定大规模迁移首都:一次深层次的历史变迁

巴基斯坦被印度所占领。1959年,巴基斯坦将首都迁至北方的拉瓦尔品第,并于1967年迁都伊斯兰堡。

民俗文化 11.13
倾听岸见一郎《甘于平凡的勇气》:如何提升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倾听岸见一郎《甘于平凡的勇气》:如何提升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观“我”,总能激发出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情感,直至透支生命。世事无常,在一场意料之外的转折中,岸边见一郎选择了理解自己的过去,倾听内心的挣扎,寻求心灵的慰藉。借助心理学的力量,他走出了迷茫,并在此过程中找到了真正的幸福。 重新审视生活中的种种困境,他以一颗平和的心去接纳生活的不完美。与世界建立联系,不再被他人的观点所左右,他会更加自由地活出真实的自己。面对坎坷,勇敢地拥抱挑战,这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读完此书,每个人都会明白:人不接受真实的自己,就会痛苦难熬。与其沉迷于他人的目光,不妨放慢脚步,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属于自己的幸福。

民俗文化 11.13
陶寺遗址博物馆开馆!山西又现“爆款”:深度解读与三大揭秘

陶寺遗址博物馆开馆!山西又现“爆款”:深度解读与三大揭秘

陶寺遗址博物馆于11月12日在万众瞩目的情况下正式开馆。其面积74.4亩,总建筑面积为9998平方米,主要以“自然与文明之光”为主题,展示了距今约4300年至3900年的陶寺文明。该博物馆共展出230件(套)文物,其中约90%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山西工作队自1978年以来发掘的文物精品。此外,博物馆内还有朱书扁壶、凌阴建筑等珍贵文物,展现了陶寺先民丰富的物质生活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博物馆将持续增加考古遗迹的展陈,并加快相关考古发掘工作,及时展示最新考古发掘成果。这次开馆不仅是对考古工作的庆祝,也是对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一次重大探秘。

民俗文化 11.13
揭秘地摊毛豆为何味道鲜美:翠绿入味的秘密被大厨亲口泄露

揭秘地摊毛豆为何味道鲜美:翠绿入味的秘密被大厨亲口泄露

毛豆绿透的秘密在这位大厨亲戚手里,只需要4块钱就能做出翠绿入味的毛豆,只需五步,放入盐、桂皮和花椒,加热水浸泡5分钟,再用水煮3分钟,磨成碱面搓洗,晾凉后放入冰箱冷藏2小时即可。最后淋上花椒油,再撒上大蒜末、小米辣圈、生抽、陈醋、白糖、盐,口感软绵且味道极佳。这个秘密让食客们都爱上毛豆,无论是当配菜还是当零食都非常好。

民俗文化 11.13
1元钱2斤马齿苋:简单制作营养美味不发酸的美食

1元钱2斤马齿苋:简单制作营养美味不发酸的美食

马齿苋口感酸爽,易于消化,无需调味可自带风味,只需两步即可制作成一道营养美味的料理。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还可以作为火锅配料。

民俗文化 11.13
北京人的古迹:石道在清代曾被赋予重要政治地位

北京人的古迹:石道在清代曾被赋予重要政治地位

清代雍正年间修缮了北京城的石道——广安门外石道,使得首都长安的交通更为便捷。石道由大型石块铺成,平坦工整,坚固耐用,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期仍在使用。此外,广安门也被称为“九省御路”,因为它是连接京城与南方诸省的重要通道。但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侵蚀,广安门已经变成了湿滑泥泞的地段。为此,雍正皇帝命令专门人员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并采取灰土垫平夯实的方法,尽管花费巨大,但却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这段石道一直存在至今,成为了城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民俗文化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