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亦称“孙吴”,三国之一,是建都南京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孙权,东吴创建者。东汉建安十六年(211)由京口(今镇江)徙治秣陵(今南京),次年改名建业。魏黄初二年(221),因与刘备争夺荆州,又以荆州鄂城(今湖北鄂州)为政治中心,改名武昌,并于同年称吴王。
孙权迁都南京成为“十朝都会”之始
孙权于黄武八年(229)四月称帝,定都武昌,以吴为国号,但武昌“非王都安国养民之处”,既远离三吴之地,军需供应不便,也不利于南北士族的合作。
选择何地建都,孙权有过深思熟虑。孙权在定都建业前,曾经先后以吴(今江苏苏州)、京口、公安(今湖北公安)和武昌等地作为都城或统治中心所在地。
古代城址的选择,一般以交通便利、山川峻险、易守难攻等条件为依据。建业地处长江中下游,山峦起伏,河湖纵横。北依鸡笼山、覆舟山和后湖(今玄武湖),南滨秦淮河,东临青溪,西望石头城。万里长江奔腾于城的西北,江面宽广、水深浪急,自古以来号称“天堑”,难以逾越。建业的自然地貌也印证了传统文化中的“四象之说”:东面,钟山为“青龙象”;西面,石头山为“白虎象”;南面,秦淮河为“朱雀象”;北面,覆舟山—鼓楼岗一线为“玄武象”,皇宫居“四象”之中。中国风水地貌中的“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五行”(青、白、红、黑、黄)在此得到完整的体现。
基于诸多因素考虑,孙权决定迁都。黄龙元年(229)九月,孙权放弃经营8年之久、城郭宫室齐全的武昌,迁到建业。将其在建安十六年(211)所建的将军府舍,修建成东吴建业皇宫——太初宫,开创了南京建都的历史。
大规模建设,都城区域功能划分清晰
早在212年,孙权改“秣陵”为“建业”, 意为建功立业。并于金陵邑故址(今清凉山一带)筑石头城,加固防御。229年,当时的建业各项基础设施极不完备。大约赤乌年间,孙权才开始对其进行大规模建设。新都按宫城、都城两重规划。宫城在都城中间偏北,主体为赤乌十年(247)正式改建的太初宫,周长三百丈,还有南宫(太子所居)、苑城(皇家苑城及宫廷禁卫营地)、西苑(太子御花园)等。孙皓时期,增筑昭明宫。城东有赤乌四年所凿东渠即青溪,既有运输功能,也有护城作用。而城北的潮沟则与青溪、运渎相通。
大航门外的秦淮河两岸为密布的居民区和商业区。其中秦淮河下游夹淮立栅,南岸称横塘,北岸称栅塘,横塘往南至查浦因水运便利,皆为最繁华的商业区;长干里是主要的居民区;在今朝天宫的冶城则为大型冶铸作坊区。
城外还分布着石头城、越城、金城等诸多城堡,石头城附近设有两座沿江烽火台,担负着拱卫都城的作用。整个建业新城对宫城区、苑囿区、官署区、市场区、居民区都做了一定的功能划分,总体规划井然有序,初具首都规模。
都城“周二十里一十九步”,城南偏西辟有白门,东晋改称宣阳门。白门至大航门(东晋起称朱雀门)间有长约五里的苑路即御街,是当时建业都城的中轴线。路中央为皇帝专用的驰道,两侧有御沟,驰道两旁为普通百姓通行的大道。大道两旁分布着众多的官署和营房。
孙皓迁都武昌不利再回建业
甘露元年(265)十二月,司马氏受禅,建立晋朝。同年冬,时任东吴西陵督的步阐以荆州有王气为由,建议迁都武昌。即位刚刚一年的孙皓采纳了他的建议,命御史大夫丁固、右将军诸葛靓坚守建业。利用蜀汉新灭、魏晋禅代的混乱,图谋北伐,此为孙皓迁都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武昌地处长江中游,可兼顾长江上下游,更易防守,还可削弱江东士族对皇权的制约。
但是,武昌土地贫瘠,又远离江东,反对人甚多。而且,孙皓奢侈无度,扬州诸郡苦于“溯流供给”“公私穷匮”。当时童谣云:“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江东大族更是激烈反对,如左丞相陆凯即曾上书劝谏。其疏中说:“今邻国交好,四边无事”,应该“息役养土,实其廪库,以待天时”。据《宋书·五行志》载,陆凯甚至有废立之谋。
甘露二年(266)十月,扬州发生了民变。永安(今浙江德清)山民施但“因民劳怨,聚众数千人,劫吴主庶弟永安侯谦作乱”,其率军进至建业三十里处时,其众达一万余人。施但准备择吉日攻城,丁固、诸葛靓发兵迎战于牛屯,将其击败。十二月,孙皓迫于形势,只得还都建业。孙 峰
本文原发 方志南京
盛媛媛
结论:
东吴是三国时期的一座重要都城,其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理环境独特。然而,迁都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需要经过深思熟虑的决策,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就决策过程而言,孙权在初步选定都城后,曾有过多种选址,包括吴(今江苏苏州)、京口(今镇江)、公安(今湖北公安)和武昌等地,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建业。这主要是基于多个因素的考虑,包括地理环境、交通便利程度、军事设施以及朝廷的政治需求。这种慎重的决策为后续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建业的各项基础设施并不完善,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修复和扩建。此外,由于当时的经济实力有限,建业的建设进度也相对缓慢。然而,正是因为这些困难,使得建业得以保留下来,为后来的中华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东吴在建立之初虽然在军事上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缺乏稳固的政治基础和良好的经济基础,因此无法长久地保持领先地位。而迁都武昌,则是一个积极的尝试,希望能够更好地应对周边的威胁,稳定自身的统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建业的社会问题也开始显现。例如,因为盐税过重,导致农民的生活压力增大,进而引发了一些社会动乱。在这种情况下,孙皓不得不下令迁都,以维护自己的统治秩序。
总的来说,东吴的迁都是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它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也对当时的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可以从这个故事中学到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