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 李秀成至苏州,带走谭绍光存活之念。

2024-03-18 民俗文化 关注公众号

1863年冬,寒冷的苏州城里,慕王府一片宁静。慕王谭绍光与纳王郜永宽等8位将领正在用餐,然后举办军事会议,讨论接下来的战斗,但过程很不愉快,结局也很悲惨。

谭绍光肯定两广老兄弟的功劳,说他们奋勇杀敌,意志坚定。接着,谭绍光又说三江两湖将士临阵退缩,没有战斗的勇气。此话,让三江两湖出身的8位将领非常不满,康王直接拿出匕首,刺向谭绍光腹部,并斩下首级。

谭绍光被杀,以及随后8大将被处死,并带来的“苏州杀降”,让太平军付出沉重的代价。那么,谭绍光能否逃过这一劫呢?答案是概率很大,因为有戈登存在。

戈登,英国人,洋枪队首领,后来被清朝授予提督。戈登对“苏州杀降”有多份回忆录,被收录在《太平天国史料译丛》,对郜永宽等人投降的经过,以及如何对付谭绍光等问题,都有详细说明。

从戈登的回忆录中可知,按照郜永宽等人计划,谭绍光应该可以逃过一劫。在戈登的保护下,谭绍光可以找了地方隐居,安享晚年,但李秀成来到苏州,改变了这一切。

戈登、谭绍光是什么关系呢?答案是战场上的敌人,日常生活的亲密朋友,如果不是因为战争,谭绍光与戈登说不定能结拜兄弟。

洋枪队,起初首领是华尔,被谭绍光打死,后白齐文接管。白齐文骁勇善战,却桀骜不驯,仗着自己是美国人的身份,经常抢夺清朝军饷,不给李鸿章面子。

单纯抢夺军饷,清朝估计还能忍,但白齐文殴打朝廷要员杨坊的行为,则已经让慈禧失去了耐心,也让曾国藩、李鸿章丢了面子。

白齐文一怒之下,干脆带着自己的部下投奔太平军,来到苏州为谭绍光效力。此时,淮军、洋枪队已经基本合围苏州,距离城池陷落不到三个月。

白齐文到了苏州,谭绍光表示热烈欢迎,并让他负责组建“洋枪队”,并训练太平天国的炮兵部队,参与对淮军的战斗。白齐文很能打,赢得几次胜利,谭绍光很高兴。

但是,白齐文死性不改,一切向“钱”看,谭绍光也无奈。不久,谭绍光让白齐文上海购买洋枪、洋炮;白齐文却拿着钱去消费,然后带一些洋酒回来,让谭绍光十分尴尬。

谭绍光善待洋人,并未责怪白齐文,却也不让他参与重要会议。如此,白齐文觉得没意思,便想要离开,谭绍光不阻拦。谁知,白齐文离开时,带走了一批军火。

戈登、谭绍光战斗风格以及品行类似,都讲诚信、讲义气,平日也有一些书信往来。白齐文回到“洋枪队”,谭绍光书信戈登,希望他能交还军火,自己也让不愿意为太平军效力的洋人离开。

谭绍光人格魅力很大,洋人离开他不阻拦,也不许太平军拦截,但还是有史密斯等白齐文的部将留下,为太平天国战斗到最后一刻,报答慕王的知遇之恩。

戈登相信谭绍光的为人,也多次书信谭绍光放走不愿意给太平军效力的洋人,并收到满意效果。戈登也守承诺,让人把白齐文“带回”的军火送到高桥,然后书信谭绍光,让他自己来取。

为了表示感谢,戈登在还送给谭绍光一匹马,并在书信中强调:“白齐文并没带回马匹,这是我的诚意;你需要的军火,都如数奉还,请派人来拿回去”。

苏州之战,戈登、谭绍光接下很深的友谊,戈登的回忆录也多次提到,这里暂且不提。回忆录中,对郜永宽等8人与谭绍光的关系,以及策划投降的过程,也有详细说明。

程学启,太平军降将,陈玉成部下,也是淮军首席名将。李鸿章与郜永宽的谈判负责人就是程学启,戈登则是见证者,也是担保人。

郜永宽与程学启碰面,丝毫不在意李秀成、谭绍光,因为他们掌握苏州绝大多数兵马。苏州六座城门,他们控制了四座,忠王、慕王不敢轻易动手。

戈登在回忆录中说,郜永宽等八大将也没把握拿下谭绍光,加上戈登本人要求把谭绍光交给他处置,便提出两个方案。

第一,娄门作战,谭绍光率兵出城迎战时,郜永宽等人立刻关闭城门,让戈登俘虏谭绍光,然后把苏州献出。

第二,谭绍光不出城,则寻找机会捆绑他,然后丢下去,“送给”戈登。

戈登不希望伤到谭绍光,也不想让他成为李鸿章的俘虏,并向程学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苏州拿下后,洋枪队可以不进城,以免劫掠过多;谭绍光交给自己处置,保证他不会继续与清朝为难。”

苏州陷落,谭绍光被杀后,戈登从逃回来的两位法国人(慕王部将)得知,慕王在前几天还急着与自己(碰面),应该是有什么重要事情,但法国人也说不来。

谭绍光被杀后,戈登独自进入苏州,来到慕王府,让人们安葬慕王。但是,大家都不愿意,免得日后被李鸿章收拾,故而婉拒,戈登也无奈,但足以表明戈登与慕王的关系不一般。

按照最初的协议,八大将不是非要杀谭绍光不可,而是打算让戈登处置。戈登凭借自己的威望,以及谭绍光愿意留在戈登身边,应该也能保住一条命。

那么,为何剧本没能按照协议发展呢?戈登回忆录中得知,郜永宽再次与戈登会面(此时慕王已经被杀)时说:“李秀成从无锡回来,我们计划失败了”。

李秀成来苏州,郜永宽两个方案都行不通,关闭城门、捆绑慕王都不现实。关闭城门,李秀成如果外出作战,郜永宽也下不了决心,忠王对他不薄,岂能出卖李秀成呢?

后来,李秀成挑明他们已经投降,只是希望不要相互伤害。郜永宽等八人在掌握兵权的情况下,居然“齐声痛哭,表示毫无二心”,可知李秀成多么得人心。

李秀成在城里,八大将的计划就更加没能实现。再则,李秀成到来,太平军再次焕发活力,程学启、戈登两次进攻娄门,都还没冲过高桥就被击败,但李秀成出城厮杀,也没能成功。

李秀成到来,打乱了郜永宽原本的计划。谭绍光本人,也因为忠王存在,坚定了作战信念。后来,李秀成建议谭绍光离开,但谭绍光不走,因为忠王说自己到无锡搬救兵,可以继续尝试解围。

无锡搬救兵,就一定能解围呢?答案是否定,但谭绍光相信忠王,故而坚持守下去。可惜,李秀成还没搬来救兵,谭绍光就因为与郜永宽在宴会上闹翻,被八大将处死。

从这个角度看,李秀成来苏州,带走了谭绍光活下去的“希望”。李秀成不来,谭绍光力量更加弱小,郜永宽等方案也许就能实现,慕王将成为戈登的俘虏。

戈登、谭绍光惺惺相惜,加上太平天国并未灭亡,实力尚存,清朝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杀谭绍光。如此,在戈登的运作下,谭绍光可以找个地方隐居,得以善终。


结论:
1. 根据戈登的回忆录,谭绍光和8位将领在军队会议上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导致会议破裂,从而导致了一系列悲剧性的后果。
2. 在随后的军事行动中,由于戈登的存在,谭绍光和颜回等地将不能取得足够的优势,最终导致他们的死亡。
3. 另外,戈登也因为不懂战术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显示了戈登对于战术的理解和实践能力不足,以及在处理复杂局势时的决策失误。
4. 对于这种悲剧性的情况,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力,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国际间军事交流的力度,以提高我们的军事水平和应对能力。

上一篇:《周处除三害》主演阮经天,祖辈在泽国被人称做“阮半街”
下一篇:二战“穿梭轰炸”:用苏联机场炸纳粹,斯大林怎么急了? | 循迹晓讲
更多更酷的内容分享
猜你感兴趣
太平天国苏州之战,谭绍光英勇牺牲。

太平天国苏州之战,谭绍光英勇牺牲。

戈登和谭绍光在苏州之战中是敌对的,但他们之间却有着深厚的友谊。戈登向谭绍光写了信,表明他已经准备好在高桥取走武器弹药。尽管如此,他们在战场上仍然陷入了激烈的战斗。戈登和谭绍光都是淮军的成员,他们在军事上有着很强的默契,甚至在战场上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如果没有这场战斗,他们的友谊可能会更加深厚。戈登的回忆录被收录在《太平天国史料译丛》中,这本书是研究清朝末年苏州之战的重要史料。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戈登和谭绍光的交往情况,也可以了解到李鸿章苏州杀降的经过。

民俗文化 03.19
太平天国时期:童容海为何选择离开杭州带走李秀成胜利的希望?

太平天国时期:童容海为何选择离开杭州带走李秀成胜利的希望?

童容海离家出走至皖南征战,李秀成在此受挫;洪秀全猜忌大将导致太平天国败局,幼将童容海被迫成为牺牲品。从史实可见,当时官场腐朽,且太平天国缺乏统一领导层,君臣不和导致领导力下降。最终,太平天国在李秀成被杀的情况下走向末路。

民俗文化 06.04
太平天国后期:谭绍光深具战略眼光,却因时代机遇无法一展宏图

太平天国后期:谭绍光深具战略眼光,却因时代机遇无法一展宏图

李秀成在两江总督府撰写自述,对太平天国的失败得失进行了深刻反思,并提出发展近代工业和海军舰队的重要性。李秀成认为“封地制”下的诸侯王各自为政导致了封地失衡和清军各个击破,洪秀全希望通过采取“封地制”来避免杨秀清再次出现。然而,尽管李秀成尽力调停,却遭到了各诸侯王的忽视和拒绝,最终导致安庆之战、陈坤书等人围困九江,且各自未出兵援助。这说明,李秀成试图通过组织联合作战的方式来实现太平天国的战略目标,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战略指导和支持,最终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中,陈玉成与李秀成在战略思想上有显著差异:陈玉成主张全面参与战争,积极调配兵力,意图扭转劣势,而谭绍光则较为保守,坚持各自为政,不寻求联合与协作。在军事实力上,陈玉成有较高战斗力,但在缺乏足够支持的情况下,虽非最弱者但仍显逊色于谭绍光。陈承瑢虽然作为陈玉成的父亲,也曾隶属于太平天国,但其地位远不及谭绍光受命于最高决策层,这也导致他在关键时期未得到应有的援助和支援。 在论述太平天国的发展历程时,李秀成提出过诸多举措,包括发动群众运动、培养新式军队、发展经济建设等,但这些行动大多侧重于军事和物质层面,未能体现出整体的战略视野和整体配合的必要性。相反,谭绍光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政治理念和军事策略,如成为湘军将领后,在攻打江南失利后一度改旗易帜,转向革命立场,这反映出他的成熟战略思维和杰出领导才能。 综上所述,李秀成的自述体现了他对太平天国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深入洞察和广泛思考,强调了发展近代工业和海军舰队的重要性,但也揭示出了自身的局限性和外部因素对其决策和指挥能力的影响。尽管李秀成在战争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他未能充分利用统一的战略优势和合理的组织协调机制,最终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的只是难以磨灭的遗憾。同时,陈玉成与谭绍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相对位置和作用,也反映了太平天国发展的多元化格局和多变的历史趋势。

民俗文化 03.30
太平天国:延迟雨花台之战与李秀成可能挽回败局?太平天国延期雨花台之战:局势预判与胜利机会

太平天国:延迟雨花台之战与李秀成可能挽回败局?太平天国延期雨花台之战:局势预判与胜利机会

雨花台之战,李秀成可能击败曾国荃。雨花台之战后,洪秀全不允许李秀成入城休息和返回苏州。曾国藩害怕李秀成再次反扑,派遣弟弟撤退,但湘军损失严重。太平军面临粮食和水源短缺的问题,开始撤离。曾国藩命令士兵坚守城池,禁止出战,但湘军成功攻克聚宝门。

民俗文化 07.03
夫妻之间的因果:深入解析,值得一看的经典文章

夫妻之间的因果:深入解析,值得一看的经典文章

活中,丈夫有时会因为工作的压力而忽视了家人的感受。但是,妻子的陪伴和关心,让丈夫感到温暖和慰藉。夫妻之间的感情并不是简单的情感纠葛,而是互相理解和包容的结果。通过互相扶持和信任,夫妻们可以共同度过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让爱情变得更加坚固。在夫妻关系中,最重要的是理解和支持对方,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让婚姻更加稳定,让彼此的感情更加深厚。

民俗文化 11.22
石钟山:《收获长篇小说2024秋卷》新书发布,易小荷、孙颙与刘子超三位作者合著!

石钟山:《收获长篇小说2024秋卷》新书发布,易小荷、孙颙与刘子超三位作者合著!

石钟山:描述了一位中共地下党员使用一生坚守机密的故事;《一世机密》:讲述了苏南牺牲后,由苏北接手潜伏重庆任务的故事。 易小荷:“底层女性三部曲”的第二部,《世界尽头》:以十年时间为线索,描绘了彝族姑娘苦惹作的生活,揭示了苦难背后的生命力和爱的力量;孙颙:《两间》:讲述戊戌变法失败后的人物故事,展现了一段动荡的历史时期。

民俗文化 11.22
解读《诗经》中的‘花花世界’:带你走进五彩斑斓的网络世界

解读《诗经》中的‘花花世界’:带你走进五彩斑斓的网络世界

中国西南多地发现活态诗经——《蓼莪》,揭示《诗经》活在民间和传统仪式中的重要作用。该书收录了《诗经》名物百余种,力求保留原书形貌。

民俗文化 11.22
中国雪乡今开园,迎接冬季狂欢:东北之巅冬日狂欢即将启动!

中国雪乡今开园,迎接冬季狂欢:东北之巅冬日狂欢即将启动!

作为常居无雪之地的南方人,此刻想去东北的心达到了顶峰;雪乡景区开园后,预计每天晚上都会带领大家嗨翻雪乡。近年来,雪乡备受争议,但对于眼前美丽的景色,却无法抗拒它的魅力。特别是屋顶上的积雪,犹如棉花糖般美丽;东北二人转和泼水结冰等娱乐活动也让人印象深刻。此外,花车巡游和东北大蹦迪等活动也将为游客带来全新的冬季乐趣。无论你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来到雪乡都能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期待你的到来!

民俗文化 11.22
爱马仕邀请美国艺术家EJ Hill为您打造冬日时尚橱窗!

爱马仕邀请美国艺术家EJ Hill为您打造冬日时尚橱窗!

艺术家EJ Hill在上海"爱马仕之家"入口处以旋转木马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视觉作品,象征着爱马仕品牌的魔力和无限可能性,同时也展现了他的艺术理念和追求自由的精神。这些作品以其温馨、轻盈的设计和生动的动画形象,让人们感受到欢乐和放松。

民俗文化 11.22
遍历全球,这座城市例外:旅缩力拉满的亚洲城市

遍历全球,这座城市例外:旅缩力拉满的亚洲城市

贾樟柯的新片《风流一代》回归院线,并在釜山电影节上举行亚洲首映礼。电影节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电影人的参与,同时也见证了釜山的历史变迁。此外,著名旅游景点海云台和海鲜市场也是吸引了游客的重要来源。彭彭在电影之夜偶遇导演贾樟柯并为其签名合影。

民俗文化 11.22
杜甫晚年病痛缠身:与糖尿病共度余生的坎坷人生

杜甫晚年病痛缠身:与糖尿病共度余生的坎坷人生

杜甫疾病缠身,晚年开始患病,并且饮食不定期导致病情严重。虽然他穷困潦倒,但无法负担治疗费用,最终死于糖尿病并发症。

民俗文化 11.22
达人异闻:达芬奇与燕肃同款外挂,探索网页编辑的魅力与挑战

达人异闻:达芬奇与燕肃同款外挂,探索网页编辑的魅力与挑战

燕肃,我国科学技术史上的巨星,生于五代末北宋初,小时候家庭贫困,依靠母亲缝补衣物养活自己。尽管如此,他却从未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四十六岁时考中进士,实现了儿时的梦想。燕肃曾在各地担任知县,用观察和推算的方法揭示了潮汐的规律,并形成了我国重要著作《海潮论》,其中详细描述了潮汐的形成和太阳月亮的关系,还有精确的数学公式。其研究成果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知识财富。

民俗文化 11.22
烛影斧声:一场隐蔽而深刻的皇权变革

烛影斧声:一场隐蔽而深刻的皇权变革

《开宝九年》,祁新龙 著,东方出版社出版北宋开宝九年十月,开国皇帝赵匡胤在“烛影斧声”中离奇去世,给后世留下了一桩兄终弟及的权力交接谜案。本书围绕“烛影斧声”事...

民俗文化 11.22
中国规模庞大的末日防线——‘三线工程’的建设与启示

中国规模庞大的末日防线——‘三线工程’的建设与启示

"三线工程"指大规模的工业化迁移行动,始于1964年的北部湾事件。目的是分散东部沿海和边疆城市的工业布局,增加战略纵深,保障国家安全。三线工程涉及数百万工人,投入2052亿元完成70%的国防工业和科研机构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民俗文化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