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之战,戈登给谭绍光写信:“武器弹药,我已经放在高桥,你自己派人来取就好”。接着,戈登、谭绍光继续厮杀,却不影响他们之间的友情。
戈登,洋枪队首领,协助李鸿章攻打苏州,是淮军的得力助手。谭绍光,太平天国慕王千岁,苏州守将,与淮军、洋枪队展开激烈厮杀,宁死不降。
战场上,戈登与谭绍光是劲敌,却彼此惺惺相惜,并结下深厚友谊。如果不是因为这场战场,也许戈登、谭绍光可以“桃园结义”,成为兄弟。
戈登的回忆录,被收录在《太平天国史料译丛》,是研究清朝末年苏州之战的重要史料,从回忆录中可知了解戈登与谭绍光之间的往来情况,以及李鸿章苏州杀降的经过。
围绕苏州之战,戈登、谭绍光有很多交集,他们都很欣赏对方,只是处在不同的阵营,各为其主,做了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戈登,英国退役军官,曾参加八里桥之战,攻入燕京,劫掠圆明园,并在笔记中痛斥联军的行径。后来,戈登来到上海,加入“洋枪队”。
所谓的“洋枪队”,是清朝地方官员、商人勾结列强,组建的一支干涉军,主要将领是洋人,士兵则是来自东南亚以及本地的散兵游勇,故而纪律非常糟糕。
拿了钱就办事,这是“洋枪队”的特点,华尔、白齐文这两位美国冒险家相继担任“洋枪队”的首领。后来,华尔在战斗中被谭绍光打死,白齐文则投奔谭绍光。
白齐文桀骜不驯,清朝没有及时发放粮饷,便率兵劫掠银库,还打伤清朝地方官员,抢走了4万两白银。带着这支“洋枪队”,以及丰厚的银子,白齐文来到苏州投奔太平军。
白齐文到来,谭绍光非常高兴,让他负责训练炮兵,以及通过他特殊的私人关系去购买洋枪、洋炮。但是,谭绍光很快发现,白齐文所部纪律很差,白齐文经常拿了钱不办事。
谭绍光需要一批军火,便让白齐文去上海购买,结果白齐文拿去花天酒地,只带回一批洋酒。谭绍光并不说什么,却不让白齐文参与军务,让他当“贵宾”。
白齐文在苏州,也觉得没意思,又想离开太平军。谭绍光并不阻拦,但白齐文不讲武德,不但带走了人马,连武器、弹药也带走,一起给了戈登。
太平天国战争期间,为太平军效力的洋人并不少,谭绍光也有一支“洋枪队”以及一帮外国顾问。随着局势恶化,以及白齐文拉拢,许多人都想离开苏州,投奔戈登而去,或者自谋出路。
洋人想要离开,戈登很高兴,却担心谭绍光阻止他们,甚至军法处置。戈登为了保护洋人,便写信给谭绍光,希望不要把他们视为“逃兵”,因为他们是受雇于太平军的外国人,按合同办事而已。
戈登告诉谭绍光,洋人要离开,你不必阻拦,也不要为难他们,甚至斩首。洋人愿意留在太平军,我也尊重他们的选择,毕竟都是雇佣,谈好即可。
李秀成、谭绍光比较熟悉西洋事务,对待洋人也很友好,基本不会阻拦,即便戈登没有提出要求。此时,戈登这么说,谭绍光顺水推舟,给他一个人情。
谭绍光收到来信,也回复戈登,阐明太平天国对洋人的政策,又以“同为上帝子女”为由,希望戈登能支持太平军。当然,这只是谭绍光一厢情愿,戈登怎么可能参加太平军呢。
戈登的为人,谭绍光很清楚,所谓参加太平军,只是客套话而已。谭绍光主要目的,是拿回被白齐文带走的洋枪、洋炮、弹药,因为这些不是白齐文带来的,他拿了太平军的东西。
谭绍光回复戈登,说太平军尊重洋人的选择,白齐文等人来去自如,但你们要把他带走了武器还回来。因为这些东西不属于你们,就如同在苏州效力的洋人,他们选择去留,都是自由。
戈登答应了谭绍光的请求,便让人把武器送到高桥,让谭绍光派人来取。为了表示感谢,戈登还赠送一匹马,并告诉谭绍光:“白齐文没有带回马匹,这是我个人的意思,希望你收下。”
戈登、谭绍光,都相信对方,也确实履行了诺言。但是,此时太平军与清军正在打仗,戈登与谭绍光依然要相互攻杀。戈登率“洋枪队”攻打娄门,他拿着文明杖指挥作战,从未携带武器,一直都是如此。
谭绍光是猛人,不但亲自拿洋枪,还站在第一线,光着脚指挥战斗,故而人设形象非常好。白齐文离开后,苏州依然有一帮洋人,心甘情愿为太平军效力,例如白齐文麾下首席大将史密斯。
谭绍光勇猛,淮军也没啥进展,但苏州与外界的联系中断,城内没有多少物资支撑,故而人心思变。郜永宽等八大将,与程学启联络,希望投降淮军。
郜永宽对李鸿章不信任,希望戈登作为担保人。戈登许诺保护他们的安全,并向程学启提出要求:“希望能把谭绍光交给自己,我会保证他不与帝国为难。”
按照最初的协议,郜永宽拟定两种擒拿谭绍光方案。第一种,谭绍光出城作战,他们就关闭娄门,让戈登俘虏他。第二种,把谭绍光推下城池,交给戈登处置。
郜永宽的作战计划,因李秀成从无锡来到苏州,行动失去了可能。谭绍光也知道他们想投降,但郜永宽等八人掌握苏州城绝大多数兵马,即便是李秀成也奈何不了他们。
李秀成到来,郜永宽不敢这么做,只能继续与淮军谈判。郜永宽告诉戈登,希望你们进攻娄门时,不要攻打我们的部队,我会以白头巾作为标志,但戈登并不同意。
戈登告诉郜永宽,要么你们直接投降,要么直接撤退,因为一旦交战起来,就很难保证不伤到无辜。如此,郜永宽只能加快投降步伐,与谭绍光的矛盾更加尖锐。
苏州陷落,谭绍光死后,戈登从两位效力谭绍光的法国人哪里得知,谭绍光一直希望与戈登碰面,并有重要的话告知,但他没机会了。谭绍光想说什么,不得而知,却表明谭绍光信得过戈登。
慕王府议事会上,郜永宽等八人抢先动手,杀了谭绍光,首级送给李鸿章。戈登按照协议,不让“洋枪队”入城,只是带着翻译,来到慕王府上,打算安葬谭绍光,但找不到愿意干活的人。
戈登保护不了谭绍光,却力保郜永宽等8人的安全。戈登见到郜永宽,问他目前有没有麻烦的事情需要自己帮忙,郜永宽表示一切顺利,不必担心,戈登便走到郜永宽府上,与他的家人碰面。
此时,程学启跑进来,说郜永宽不听约束,出现了不愉快的事情。得知李鸿章杀了八人,戈登怒不可遏,郜永宽的家人也担心安全,便扣住戈登,但翻译很急中生智,说戈登活着,你们才安全。
戈登逃过一劫,但淮军更加过分,居然洗劫苏州城,郜永宽的王府也是他们“关照”对象。戈登无法阻止,他只能把郜永宽的儿子保护起来,留在身边,并把事情公布出去,希望惩罚李鸿章。
戈登恼火李鸿章背信弃义,便拿着洋枪去找李鸿章决斗,李鸿章不敢招架,闭门不出。此时,“洋枪队”已经很久没有发军饷,群情激动,准备杀向淮军大营,战斗一触即发。
李鸿章无奈,只好请赫德出马,从私人钱库那里给“洋枪队”七万两银子,其中一万两给戈登。但是,戈登依然不满,“洋枪队”也希望多发几个月的银子,赫德继续出面协调,说是攻占昆山后,从厘金处拿出款项,这才摆平了事情。
苏州之战,谭绍光、戈登是劲敌,也是朋友,各为其主,谈不上对错。但是,李鸿章背信弃义,与两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人格之高低立判。
1864年,戈登遣散“洋枪队”,他拒绝清朝授予的提督与爵位,只拿着一件黄马褂。临走时,戈登告诉李鸿章:“中国人吃苦耐劳,如果训练好,一定能由弱变强。”
1885年,戈登前往非洲作战,在喀土穆被马赫迪起义军打死,清朝赏赐给戈登的黄马褂也成为战利品。戈登死后,清朝还给他修建纪念堂,如今天津还有戈登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