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克里先
罗马帝国进入到第三世纪,便陷入大混乱局面中。帝国外部面临着蛮族入侵,内部社会动荡不安。戴克里先上台后,励精图治,对帝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虽然并未全获成功,但也逐渐使混乱形势稳定下来。按理说,戴克里先应该是一位受后人敬仰的有为之君。但是,人们对他的评价却毁誉参半。这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正是他发动了针对基督徒的大迫害。
戴克里先为何会这样做?
一、混乱的“三世纪”
罗马帝国内部主要的生产关系是奴隶制。可是到了公元三世纪,这个制度出现了危机,有逐渐瓦解的迹象。奴隶的一次又一次起义,不断动摇着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
罗马帝国奴隶起义
当时在罗马帝国范围内,已经出现了轮犁、割谷器等先进生产工具,但是强制性的奴隶劳动,使得奴隶们缺少劳动积极性。而奴隶主们却生活腐化奢靡,挥金如土,是一大群寄生虫。这样,罗马帝国内部社会矛盾开始激化。奴隶们经常以怠工、破坏生产工具、逃亡甚至武装起义等方式对抗压榨他们的奴隶主。
与此同时,随着贫富分化加剧,社会上逐渐形成一个新的阶层——流亡无产者。他们为数众多且不从事生产劳动,生活颓废,还需要政府养活。
罗马帝国的政局更是一片混乱。自塞维鲁王朝(193~235年)覆灭后,军队和元老院都可以推选皇帝,而这些傀儡皇帝的下场几乎全是被部下杀死。
公元238年,被军队拥戴的皇帝马克西密努斯被杀害,而在同一年元老院推举的4位皇帝也全被士兵所杀。此后15年,政权频繁更迭,皇帝竟被换了10位!公元253至268年,罗马帝国各行省总督拥兵自立,进入“三十僭主” 时期。各个政治集团相互残杀,社会动荡不安。同一时期,高卢、叙利亚、埃及等地都曾闹过独立,罗马帝国政权基本瘫痪。
三十僭主
除了政治动乱外,罗马帝国的经济也出现了大衰退,首先是农业的衰落。罗马帝国的农业从2世纪初就开始出现衰落的迹象,当然这与奴隶制度的没落有一定关系。3世纪后,很多大庄园的经营都已陷入困难当中。
农业生产日益衰败的情形不仅出现在意大利,高卢地区、非洲均出现了这种情况。罗马皇帝也很着急,奈何采取的任何措施都无济于事。
手工业也开始衰落,这种现象在意大利特别突出。当时手工作坊中的工人,绝大部分也是奴隶。残酷的剥削压榨使他们的劳动积极性不高。另外,由于帝国别处的地区手工业有所发展,使得意大利地区的手工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形势。
罗马帝国的奴隶
意大利除了他林顿的毛纺业还能维持外,其他手工行业,如银器、铁器、陶器、灯具等行业都已日薄西山。
农业和手工业的衰落导致商业、金融、税收的没落,政府为保证税收,责令城市议员缴税,而城市议员不能胜任,只能抛售土地。有的官员甚至弃官逃亡。原先束缚在土地上的奴隶则被释放,使之成为自耕农或者隶农,奴隶制进一步瓦解。
面对金融危机,罗马帝国选择“饮鸩止渴”。政府发行劣质货币来解决财政困难。公元3世纪初,金币成色减少17%,银币成色更是只有原先的15%,后来甚至降至原先的5%。劣币的大量发行造成商业交易倒退为物物交换。
商业的没落和税收的减少导致城市萎缩。由于缺少经费,城市中的道路、桥梁、图书馆、公园等设施无法很好的维护,到处破败不堪。中世纪时期欧洲的落后,由此发端。
罗马帝国晚期的城市遗址
罗马帝国的动荡和危机,还导致其防务力量不断减弱。日耳曼民族的迁徙,越来越对帝国的边界造成威胁。在罗马帝国东部,萨珊波斯崛起,形成一股新的力量,与帝国争夺两河流域。
公元259年,罗马皇帝瓦列里安率军亲征波斯,结果遭到惨败,皇帝本人被俘。帝国往昔的威风彻底扫地。
由于罗马帝国陷入到深刻的危机和混乱中,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精神信仰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很多人,包括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都对帝国丧失了信心。而诞生不久的基督教却对人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就是在这样的混乱形势下,出身低微的戴克里先登上了罗马皇帝的宝座。
二、戴克里先及其为政
公元284年,戴克里先在军队的拥立下称帝,开始了他为期21年的政治生涯。他是罗马帝国后期一位较有作为的皇帝。
戴克里先影视照
戴克里先出生于达尔马提亚,其家庭地位低下。据说,他的父母原本是奴隶,后来获得自由。他在25岁时参军,凭着军功不断晋升。称帝后,他在马格斯战役中取得最后的胜利,消灭了对手卡里努斯。
戴克里先成为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之后,面临的却是一个内外交困、满目疮痍的帝国,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他不得不进行一系列改革。
为了解决帝国的混乱局面,戴克里先首先进行政治体制的重新构建。在他之前,罗马皇帝自称为“元首”,意思是“第一公民”。元首制至少在名义上尚处于某种最高的权威下。戴克里先上台后改变了这个制度。他不再称自己为“元首”,而是自称“君主”。为表明地位的至高无上,戴克里先从东方引进了大量的礼仪,以增加自身权威。这还不算,他更是称自己为神的后代,要求人民对他顶礼膜拜。
登上皇位后的戴克里先
后来他迫害基督教,就与此有很大关系。
戴克里先还意识到,罗马帝国疆域太大,仅凭一人之力难以统治好,因此又设计出“四帝共治”制度。
在这个制度下,罗马帝国被分为东、西两大部分,分别由两位皇帝统治,每个皇帝还有自己的副手。皇帝称为“奥古斯都”,皇帝的副手称为“凯撒”。每位皇帝和副手都有自己的统治区域。
“四帝共治”在戴克里先在位时,凭借其威信和权力,尚能较好地维护帝国境内的稳定。但是当他退休后,这个制度的缺陷就显露出来了。因为只要四人中有一人有野心,这个制度就会维持不下去。
而在经济方面,戴克里先颁布了《最高限价法令》,对商品的最高价格和标准价格进行限定,希望能抑制不断攀升的物价。在税收方面,他实行实物税,如缴纳谷物、肉类等。他规定政府征税要按照土地和劳动力进行。
针对帝国防卫力量的不足,戴克里先对军队进行了改革。他增加军团数量,扩充军队人数,并开始大量雇佣蛮族士兵。他在边境上修建防御工事,大大增强防御能力。他将军队划分为野战部队和边防部队两类,使军队的职能更加明确。
罗马帝国军队
最为高明的是,为防止帝国内部各个行省的叛乱,戴克里先将行省进行拆分,减小其规模。不但如此,他还将地方上的军权和行政权相分离,使总督失去军权,军队领袖则没有行政权。这样,大大减小行省发动叛乱的能力。
戴克里先的政治举措中还有一件备受人们关注,这就是他曾大肆迫害基督徒。大迫害开始于公元303年2月23日的特米纳利亚节上。这一日是罗马的一个神祇的忌日。他下令将尼科美底亚的一座教堂拆毁。
第二天,他又颁布一条法令:凡拒绝向罗马神献祭的人必须处死;没收教堂财产;《圣经》必须上交且要当众焚烧。同年,戴克里先继续发布命令:行省总督必须捉拿一切神职人员。
还是在这一年内,他命令一切地方官员可以使用任何残酷刑罚,强迫基督徒放弃他们的信仰,接受国家规定的信仰。
戴克里先时期迫害基督徒
这次迫害持续的时间长达8年之久,直到公元311年君士坦丁一世颁布《宗教宽容救令》才告终止。在这期间,大批基督徒受到残酷迫害。其中许许多多的人被杀害。优西比乌的《教会史》在这方面的记载有很多。
但是令人诧异的是,戴克里先刚上台时对基督教很宽容,为何在其统治的后期却突然如此对待基督徒呢?
三、大迫害的原因
至公元303年,就是开始大迫害的那一年,基督教已经和平发展了40余年之久。戴克里先登位的前20年里,也没有对基督教进行逼迫。
这段时间风平浪静,基督教的发展也非常迅速,教会不断壮大。据人们估算,那时帝国内部基督徒人数已经占总人口的5%至10%左右。当时在政府、军队、宫廷中都有不少基督徒,甚至连戴克里先的妻子普里斯卡和女儿瓦勒里娅也接受了基督教。
古罗马时期的基督徒
不过,在这一帆风顺的光景中却潜藏着深刻的危机。罗马帝国长期以来信奉的都是多神教,很多政府高官敌视基督教。最重要的是,为了神化皇权,戴克里先主张复兴罗马传统多神教。他称自己是罗马神朱庇特之子。
然而,基督教却是严格的独一神信仰,基督徒拒绝崇拜除上帝以外的任何神明,当然也包括戴克里先。而他却正需要臣民们像对待神明一样敬拜他呢。在他眼中,基督徒并不会真正效忠他,数量众多的基督徒甚至会威胁他的皇位。
那时,基督教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其教会组织日趋成熟,业已形成一套独立于帝国之外的管理体制。在戴克里先眼中,教会已经是“国中之国”,他却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统治。这更加重了他对基督教的防范乃至敌视心理。
信仰多神教的普通民众也对基督教充满仇视。由于基督徒只崇拜上帝,不敬拜其他神明,在多神教徒看来这是对他们的极大不尊重。他们呼吁人们对传统的罗马神祇予以尊崇。
罗马帝国时期的多神教祭祀场面
这样,基督徒与罗马多神教徒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对立。占人口多数的多神教徒强烈抵制基督教。戴克里先为顾及社会稳定,必定要向多神教徒的抵触情绪做出某种回应。这也是戴克里先迫害基督徒的原因之一。
许多异教徒哲学家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当时很多哲学家也反对基督教。尤其是一些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家,他们对戴克里先逼迫基督教给予了理论上的支持。例如,索西亚努斯·希洛克勒斯和波菲利。
最让戴克里先无法忍受的是基督教在军队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戴克里先本人就靠军队起家,因此极为看中军权。然而,随着基督教在军队中传播,一些士兵不遵守与教义相矛盾的军事命令和纪律。而这些正是戴克里先最感到恐惧的。
正是由于以上这些原因,戴克里先最终下手迫害基督教。然而,他的迫害政策似乎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拥护。
公元305年,戴克里先选择退位。但是对基督徒的迫害并没有停止,直到君士坦丁一世发布宗教宽容敕令为止。
君士坦丁一世
文史君说
“三世纪危机”造成的极大混乱成为戴克里先上台后无法忘怀的梦魇,他就是那个时代的人。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保住皇位,他需要集权,更需要神化自己。他认为只要自己成为众人崇拜的偶像,罗马的混乱就会结束,他创造的一切就会长存不衰。可惜,戴克里先也只是凡人,他通过专制权力迫害、打击基督教,不仅没有取得成功,还为自己背上千古骂名。在退位后,他所设计的制度因内战土崩瓦解,帝国再次陷入混战之中,直到君士坦丁的上台。
参考文献
曹黎阳:《戴克里先基督教政策研究》,内蒙古民族大学,2022年6月。
郭苏星:《君士坦丁一世与早期基督教》,内蒙古大学。2005年5月。
郭苏星:《罗马帝国后期的宗教形势》,《职大学报》2006年第1期。
赵林:《基督教与罗马帝国的文化张力》,《学术月刊》2015年第4期。
孙平:《试析罗马帝国时期统治者对基督教态度及其转变》,《西部学刊》2022年第5期。
(:浩然文史·石头)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请关注我们!
戴克里先发动的大迫害可以看作是他对基督徒的迫害。这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始自他登上皇位之初,戴克里先试图强化自己在帝国的权威,同时确保自己在罗马天主教神位的稳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采取了一系列极端的手段,包括将教堂烧毁,迫使民众改信基督教。然而,这种行为受到了基督教信徒和哲学者的支持,他们在军队中的影响加剧了迫害程度,尤其是在更高级别的基督教领袖面前。
戴克里先的迫害政策遭到了人们的质疑。很多人认为,尽管他在某些时期表现出对基督教的宽容态度,但这只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实际上,他利用信仰的问题在压力之下控制和支持自己的军队,对基督徒施加了极大的压制。
综上所述,戴克里先的迫害政策并非完全符合普遍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而且也违背了罗马帝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的传统价值观。因此,我们应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戴克里先的行为及其动机。同时,我们也应该对不同的历史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不应该仅凭个人的好恶去评价他们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