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陟东旭
声明:兵说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搬运必究
在我军军史中,李运昌的经历传奇而特殊,在他的人生经历中,有许多话题被人们津津乐道。
其中一个话题是,四野将星璀璨,诞生了2位元帅、3位大将、13位上将,为何作为东北人民自治军(四野前身)副总司令员的他,1955年没有授衔?
关于此事,众说纷纭。
有人说,那是因为李运昌过早转到地方工作。
【李运昌(1908-2008)】
也有人说,那是因为林彪来自井冈山,又是军事天才,掩盖了黄埔四期同窗李运昌的光芒,他后来没有了用武之地。
这两种说法各有缘由,实际上李运昌的人生命运,跟一件事的影响息息有关,那就是“私分武器事件”。
关于这件事,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扑朔迷离。
我们参考聂荣臻回忆录和李运昌回忆录,将此事加以还原。
说到东北根据地,很多人会首先想到林彪和罗荣桓,以及黄克诚。
实际上,李运昌是东北根据地最早的创建者之一。
早在1944年9月,李运昌就出任冀热辽区书记兼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政委。
之后,他率部开辟了冀热边抗日民主根据地。
抗战胜利后,他立即率部挺进东北,担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副总司令员。
在此之前,冀热辽军区根据总部指示,组建了“东北前进工作委员会”,决定由李运昌率领8个团,外加地方部队共计1.3万人分三路,马不停蹄向东北进发。
李运昌到锦州的确切时间是9月8日,16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则在8月29日就进入辽宁,并在沈阳成立了卫戍区司令部。
这时候罗荣桓还在山东,林彪尚在延安。
林总到东北的确切时间,有多种说法,比较权威的说法是1945年10月中旬,比李运昌晚了一个多月。
罗荣桓到东北,则是11月上旬了。
【曾克林将军】
此时,日本刚刚宣布投降不久,蒋军尚未入关,是很关键的一个时期。
那段时间,李运昌干了很多事,说他是东北根据地的创建者,一点也不夸张。
关于李运昌在东北的工作,后来有人说:一是“抢占地盘”;二是“招降纳叛”发展队伍;第三,就是被人指责的“私分武器”,即把武器分给了“自己人”。
前面说过,曾克林是抢占东北的先行官,他历经曲折,率先跟苏军接触和合作,其中一个任务是看管日军留下的武器。
苏联人说:“你们可要好好看管,不能有任何闪失,这些武器能武装几十万人呢。”
不知道是苏联人在暗示,还是真的担心出差错。
现在看来,苏联人可能是有意为之,他们150万大军,并不缺武器,他看不上日本人留下的那些武器。
【苏联红军进入中国东北】
缺乏武器的八路军看到这些武器,能无动于衷?
曾克林毫不客气,开始搬运武器,用小车整整拉了三天三夜。
有资料记载,曾克林的部队一共搬出步枪20000多支,机枪1000多挺,火炮100多门,弹药若干。
这些武器,大都通过火车运到了鞍山、营口和安东,用来武装已经来到东北的359旅和山东八路军部分部队。
9月14日,曾克林回到延安,兴高采烈向总部作了汇报。
不料,这一消息泄露了出去,有的媒体开始大肆报道,老蒋大为光火,苏联也非常被动。
斯大林无奈,只好收紧了东北的武器装备移交权限。
可是,延安并不知道情况有变,根据曾克林的汇报,认为东北拥有武装几十万军队的武器。
1945年9月中旬,苏军指挥官也对东北局的负责人彭真拍着胸脯说:“我们不需要日军留下的武器,都给你们。”
【林总和彭真】
延安将这些信息向各根据地作了通报。
各个根据地都知道,东北武器在我军控制之下,那里有武装几十万人的武器、弹药,还有粮食、布匹和大量军需品。
但苏军的话并未兑现,武器还在他们的实际控制之下。
这不但给我军造成了错觉,后来也让人对李运昌产生了误会。
有的将领对李运昌有意见,包括黄克诚。
当时,总部发出一份电报,将一部分武器分派给黄克诚带领的新四军3师,他们武器严重不足,三个人才有两支枪。
可是黄克诚来了后,武器没了。
李运昌的解释是,他们来得太晚,武器已经给了别人。
那么,这些武器都给了谁?是不是分给了李运昌的部队?
根据李运昌回忆,这些武器的去向是:
14车皮的武器被黄永胜运到了锦州,在叶柏车站停留时分发了。
来自冀东军分区杨思禄25旅取走2700支步枪、70挺机关枪。
来自120师教2旅丁盛部,拿到了100挺机关枪。
【苏联红军资料照】
来自115师(晋察冀军区)的黄永胜所部,拿到了1200支步枪。
来自115师(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的黄寿发部,拿到数百支步枪。
来自115师的周仁杰所部,拿到一部分武器。
来自绥德警备司令部的文年生所部,分到了2800支步枪。
来自陇东(甘肃)的热东军分区段德彰1500支;冀东民兵团700支;山东第二师、平北军分区段苏权
李运昌是冀东暴动起家的,他虽然曾经担任晋察冀军区第十三军分区司令员,但并是115师的老人。
上述将领,不是湖南、湖北,就是江西、福建,他们都是老红军,跟李运昌并非一个“山头”。
当然,这些将领所在的部队,后来大多编入冀热辽军区,而李运昌是该军区的负责人。
也可以说,他们成了李运昌的下级。
【段苏权】
李运昌率领的部队入关之后扩展很快,他们在短短三到四个月,就扩大了十倍还多,由不到1万人,扩军到了11万人。
同时,来自延安、华中等根据地的部队也陆续抵达东北,大家都缺少武器,有武器在那里放着,要说不给谁,都说不过去。
既然大家既然都是党的队伍,都是为老百姓打天下,那就不能搞亲疏,应该本着谁先到谁先给的原则分配。
实际上,李运昌的部队在作战中,有一部分武器是士兵用物资跟苏军换的,他一开始并不知情。
除此之外,由于他的部队先到,部分日伪军的武器没有交给苏军,也被他们直接获取。
不管怎么说,当黄克诚率领新四军3师来到东北领武器时,没有拿到多少枪支,只领到了过冬的棉被和棉衣,还领到了很多弹药。
即便如此,他们还是非常不满,向东北局打了报告。
不满意的不光是黄克诚,山东八路军也有意见。
有的说,李运昌仓库里有武器,不分给他们。
有的说,李运昌把武器分给了他自己的部队,很多新兵还不会用枪,就分到了武器。
而老八路,老新四军,却分不到武器。
这个官司告到林彪那里,林总很重视,随即派出以洪学智为首的清查小组,对此事进行调查。
【东北局会议照,101(左)在主持会议。主席让东北实现“一元化”领导后,101成为东北的“一把手”】
结果,仓库打开之后,里面只有1500多支枪,但这些武器全部有故障,是我们的部队换下去的废枪,根本就没有办法使用。
事情终于查清,李运昌并没有搞本位主义,也不存在刻意发给新兵、不给老八路的事。
因为当时通信不畅,形势严峻,发生这样的事难以避免,任何人去做都难以让大家都满意。
可是,李运昌的这顶帽子一旦被扣上,一时无法摘掉。
因为战事紧急,林彪也没有时间专门去澄清此事,为李运昌洗清冤屈。
直到1947年秋季之前,李运昌的部队还隶属于晋察冀军区,聂荣臻得知情况后,为他说了公道话:“分给115师武器,怎么能算本位主义?大家都是党的战士。”
“再说了,仓库中的武器被苏联人收回,李运昌无法做主,这事不能怪他。”
【聂荣臻元帅】
不管怎么说,李运昌最早到达东北,想方设法接收了大量武器,武装了进军东北的部队。
而且他到达东北之后,收编改造了很多抗日武装,我军队伍迅速壮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对抢占东北、推动东北解放起到重大的作用。
可是几十年后,特别是到了“特殊十年”,他被扣上了“抢占地盘”、“招降纳叛”、“山头主义”的帽子,这肯定是不公平的。
主席对李运昌作出了公允的评价:“全国解放没有冀东不行,冀东没有李运昌不行。”
【晚年李运昌】
最后我们再来说一说,李运昌未授军衔是否跟此事有关。
李运昌在1945年11月担任热河省主席,1949年1月任热河省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任交通部副部长、司法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大授衔时有一个重要原则,凡是已经转到地方工作的干部,不再参加评衔,这是李运昌未授衔的原因,和之前的事并无关系。
尽管他没有参加授衔,但人民心里有一杆秤,李运昌的历史功勋永远被铭记!
参考资料:
1,《聂荣臻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
2,《李运昌回忆录》法律出版社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投稿私信必复】
这个关于李运昌的问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论。有人认为,他的位置应由战绩显著的战将或将领来取代,因为他的确对东北根据地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有人认为,他的职位可以留给历史上的其他功臣,因为他主要的工作是对东北根据地的开发与建设。然而,也有一些观点指出,李运昌在东北的位置并不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在离开之后,日本人占领了东北,导致接收和处理武器变得困难。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最好的解决方式应该是将具体的事实和真相完全公开,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评估其对东北革命进程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功臣的例子,例如张云逸、程子华等,他们成功接收和整合了大量武器,推动了东北的解放。最后,强调的是李运昌的历史功绩,他是东北地区的重要领导者,他的贡献不应该仅仅被追究其职务的归属问题。
此外,我们还可以借此机会更深入地探讨军史上类似的情况,如何平衡权力分配,防止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这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和平稳定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