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罕见病日 | 1岁求医,14岁才确诊:揭秘罕见病诊断难题

2024-02-29 生活常识 关注公众号
    :14岁少年的罕见病之旅:曲折求医路与破晓之光
国际罕见病日|1岁求医14岁才确诊:罕见病诊断为何那么难    【首段】:
国际罕见病日|1岁求医14岁才确诊:罕见病诊断为何那么难    在无数个辗转难眠的夜晚后,14岁的张显(化名)终于揭开了困扰他多年的谜团。他的行走困难、频繁跌倒和肌无力并非骨骼问题,不是脑部问题,亦非营养或内分泌失调所致,而是源于一种发病率极低的遗传性疾病——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症(DMD),这种疾病在存活男婴中的发病率为约1/3500。
    :
    在明确诊断之前,张显的父母带着他踏上了漫长的寻诊之路,历经多地,进行无数次检查,遍访多个科室,却始终未能找到病因。这一现实困境并非个例,《中国罕见病综合社会调查(2020-2021)》揭示了罕见病患者平均确诊时间长达4.26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医学遗传科/罕见病诊治中心负责人吴志英教授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分享了一则令人震撼的数据:一位患者自15岁发病直至45岁才最终得到确诊。
    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种源于肌肉组织的原发性疾病,由遗传物质异常引发渐进性肌肉无力和萎缩。据文献记载,该病早期症状常表现为学步延迟、步态蹒跚、无法奔跑、莫名摔倒等,病情随年龄增长而加剧,患儿在3岁左右会明显出现爬楼、跑步、跳跃、站立困难等症状,进而发展为脊柱前凸、走路摇摆如“鸭步”;并且出现特征性的Gower征以及双侧腓肠肌假性肥大等体征。患儿四五岁时病情进入相对稳定期,但运动能力开始逐渐倒退,大多数孩子在12岁左右就丧失了独立行走的能力。
    张显的病症在16个月时初露端倪,较其他儿童晚学会走路,并且行动不稳,不会跳跃,容易摔倒。尽管当地医院儿科医生并未发现明显异常,但其肌酸激酶水平的显著增高预示着潜在的严重病情。父母带他遍访骨科、心内科等多个科室,结果均显示正常,甚至一度被误诊为骨质疏松症。然而,随着各种补充治疗方案的尝试无效,病情反而愈发恶化。
    在诊疗路上的转折点,张显来到了浙大二院罕见病诊治中心。吴志英教授指出,我国罕见病的确诊过程艰辛,平均耗时4.26年,误诊率高达42%,主要由于此类疾病的低发病率导致很多医生在学习和临床实践中对此类疾病缺乏了解。张显初次就诊时,凭借小腿肌肉假肥大的表现,医生们高度怀疑其患有DMD,并通过详细检查及基因检测得以确认诊断。明确诊断的意义重大,即使尚无特效药物,也能针对性地改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作为国内最先创建的罕见病病区,浙大二院罕见病诊治中心拥有23张床位,去年收治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464人次患者,其中31%来自浙江省外。该中心在罕见病诊断上的高效性堪称全国顶尖,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仅5.4天就能明确大部分疑难杂症的诊断。这一成就背后折射出我国罕见病诊疗领域存在的两大难题:一是罕见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系统且临床表现异质性高;二是具备罕见病诊疗能力的医生稀缺,许多医生对罕见病的认知不足。
    面对挑战,吴志英教授提出破解之道,包括由各省牵头医院加强诊疗培训,提高医生的罕见病诊疗水平,广泛开展罕见病科普工作,以及政府出台政策鼓励罕见病相关研究等。近两年来,在医保目录中新增多种罕见病用药,以及罕见病诊疗技术的迅速提升,无疑标志着社会对罕见病的关注度正日益增强,患者也看到了更多希望的曙光。
    然而,尽管国家对罕见病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目前已有207种罕见病纳入国家法定目录,并有越来越多的罕见病用药进入医保,但要真正实现让每一个罕见病患者“被看见、被疗愈”,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上一篇:专家解读“董宇辉清空微博”事件:“匹夫之怒”背后的品牌管理难题
下一篇:隐真示假:中国古代战场伪装术 ■洛旭阳
更多更酷的内容分享
猜你感兴趣
湖北首间皮肤罕见病门诊开诊一年,已确诊近50例疑难杂症。

湖北首间皮肤罕见病门诊开诊一年,已确诊近50例疑难杂症。

湖北省首家"皮肤罕见病门诊"在武汉市第一医院设立一周年,已为近千名患者提供诊疗服务。通过基因检测等先进技术确诊近50例皮肤罕见病,并提供遗传咨询。该门诊帮助9岁的小坤和曾先生确诊了罕见的皮肤遗传性疾病,并为吴女士排除了疑似罕见病的诊断,使其安心接受规范化治疗。全球已知的罕见病超过7000种,其中80%为遗传性疾病,该门诊对预防罕见病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

生活常识 02.29
29岁美女作家憾然离世,去年确诊罕见疾病。

29岁美女作家憾然离世,去年确诊罕见疾病。

著名小说作者瞎书因病去世,年仅29岁。她的代表作包括《楞次定律》和《我不会喜欢你》等,其中《我不会喜欢你》在豆瓣评分高达9.2分。瞎书生前曾多次发布病情严重的信息,最终被诊断为罕见的全身性神经元病变,不适合手术且风险极大。

生活常识 02.27
严重误诊风险的惊人数据:14岁女孩被诊断出罕见疾病

严重误诊风险的惊人数据:14岁女孩被诊断出罕见疾病

宁波女孩小影因为长时间学习导致视力下降并疑似视神经脊髓炎,需立即就医治疗,防止二次伤害和遗留后遗症。

生活常识 04.09
8月双胞胎宝宝便秘:为何竟然诊断出同一种罕见疾病?

8月双胞胎宝宝便秘:为何竟然诊断出同一种罕见疾病?

恢复正常取决于手术的成功与否。

生活常识 04.03
小米熊儿童医院携手幼儿园开启成长发育科普讲座活动

小米熊儿童医院携手幼儿园开启成长发育科普讲座活动

近日,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走进才儿坊、巴蜀实验和三色幼儿园,开展了一场“健康童行·共促成长”生长发育系列科普讲座活动。活动中,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健康服务部讲师团队针对如何管理身高、身高促进方法、儿童精准化营养管理、身高的个性化及体格生长发育的评价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并分享了如何对孩子进行科学的身高管理。家长们纷纷表示,在这次活动中收获颇丰,将会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需求。

生活常识 11.22
强化家长监管,共筑校园食品安全:赶紧来评估你的执行力吧

强化家长监管,共筑校园食品安全:赶紧来评估你的执行力吧

浙江湖州长兴县夹浦镇中心小学食堂迎来新监管——教育部出台《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 该指引聚焦校园餐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细化操作流程和规范标准,并提出加强全流程规范和监督的要求。意见强调,学校需定期开展食品安全满意度测评,加强家长监督,鼓励家长参与招标采购、陪餐用餐、质量评价、安全检查和收支公开等重大事项监督。这无疑将显著提升校园食品安全水平。

生活常识 11.22
六页小学语法知识详解:让你的孩子英语成绩无忧

六页小学语法知识详解:让你的孩子英语成绩无忧

此内容涉及学习英语语法,其中涉及了名词的分类和一些基本规则,如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定义以及一些口诀。该信息提供了完整的套学习资源,包括二维码和数据颜色方案。

生活常识 11.22
校长恳请家长勿对举报现象产生误解,解读家校沟通中的潜在问题

校长恳请家长勿对举报现象产生误解,解读家校沟通中的潜在问题

近日,辽宁省大连市一所小学校长回应家长投诉称,若孩子出现问题,家长不应报警和举报,应直接找他解决问题。事件引起广泛关注,引发对学校与家长关系、以及教育政策等问题的讨论。虽然该校长初衷是好的,但他的一些语言措辞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核实。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家校间的信任不足是矛盾冲突增加的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将这个问题放在更大背景下考虑。

生活常识 11.22
康复中的杨衿记主任揭示肺癌患者脑转移灶彻底消退的秘密

康复中的杨衿记主任揭示肺癌患者脑转移灶彻底消退的秘密

一位50多岁的肺癌患者经历了靶向联合化疗,脑部疾病完全消失,并接受了手术治疗。关于肺癌脑转移的症状,可以发现晕眩、头痛、恶心、呕吐、情绪波动或记忆障碍等症状,可配合影像学检查确定是否存在转移病灶。此外,还可通过血癌标志物、腰椎穿刺等方式排除脑膜转移可能性。该疗法为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获益显著,如脑转移病灶被彻底消除,患者成功接受手术治疗。随着医学发展,靶向联合化疗已成为肺癌治疗的重要选择。

生活常识 11.22
探秘质子治疗:卓越疗效与罕见病例的科普解析

探秘质子治疗:卓越疗效与罕见病例的科普解析

果优于其他治疗手段)眼鼻咽部、耳鼻喉、口腔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子宫颈癌、肺癌、甲状腺癌和胃癌的治疗患者等。研究表明,质子治疗对眼部、头部、神经系统的肿瘤具有较高的疗效。同时,质量子治疗还可以用于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生活常识 11.22
南京男子误食过多花生后被紧急送往医院

南京男子误食过多花生后被紧急送往医院

李先生听说花生可以增强记忆力,有效降低心脏病、癌症、糖尿病等疾病风险,特意前往乡间采购。回家后出现了腹胀腹痛等症状,经诊断是急性胰腺炎,并且病情十分危急。秦海东主任立即协调EICU床位,为挽救李先生的生命健康开启了“绿色通道”。经过医护人员的通力协作,李先生最终成功康复。

生活常识 11.22
怀九胞胎当事人为保孕妇安,丈夫发声呼吁平安分娩

怀九胞胎当事人为保孕妇安,丈夫发声呼吁平安分娩

25岁南昌女子怀上9胞胎引关注,待第二次减胎手术。据此前报道,该女子曾因身体状况不佳受挫,此次计划减胎四个胎儿。

生活常识 11.22
中国角成功举办 COP29 青年行动 世界未来 主题边会

中国角成功举办 COP29 青年行动 世界未来 主题边会

团青年们积极响应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关于青年行动"世界未来"的主题,首次以"穿越南极出征"的方式,向全球传递了他们对地球未来的美好愿景与坚定决心。在这个过程中,各国部长就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国际合作与青少年的责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共同承诺致力于推动人类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生活常识 11.22
几十年的秘密被揭示:科学家最新发现自来水中隐藏的化学物质具有毒性

几十年的秘密被揭示:科学家最新发现自来水中隐藏的化学物质具有毒性

告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消毒。然而,研究人员最近发现,这种已被忽视的消毒副产物氯硝酰胺阴离子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氯硝酰胺阴离子是一种尚未被纳入监管范围、部分水样检测含量远超规定上限的化学物质。尽管其是否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仍不得而知,但科学家已经指出,研究该物质在饮用水中的潜在影响迫在眉睫。 这项新研究揭示了氯硝酰胺阴离子早在上世纪初就已经出现,并且逐渐进入公众供水系统。这意味着,一旦这些水分进入了人们的饮用水中,他们就可能会面临潜在的危害。因此,科学家建议人们正确理解经过消毒的清洁饮用水带来的好处,并注意可能存在的危险。 以上信息源于腾讯混元大模型。

生活常识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