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特约评论员 胡欣红
图源:视频截图
3月25日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近日,一则有关含急性剧毒网红玩具流入校园周边的消息,引发了舆论关注。据媒体报道,近期,一款“一按一摇一扔”就爆响的“炸包玩具”受到部分中小学生的追捧,但这个“玩具”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还存在安全风险。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玩具成了很多孩子的最爱。为了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商家想方设法推陈出新。然而,一些新奇有趣的玩具背后却常常隐藏着巨大的危险。
几年前,一款名为“牙签弩”的小玩意被当作玩具大肆售卖,令家长和教师们心惊肉跳。小小的牙签虽然看上去不起眼,可一旦射出去不仅可刺穿气球、纸盒等,甚至可刺破石膏板。之后,钢珠弩、“笔里藏刀”的圆珠笔、“鼻吸能量棒”“萝卜刀”……形形色色的小玩意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
新晋网红“炸包”玩具,又称“手榴弹小炸包”“鞭炮小炸包”“仿真手榴弹”等。有的除了捏捏之后会“爆炸”,还带有刺鼻的臭气。液体飞溅的“炸包”,令人猝不及防,这种碱性的“臭水”,具有一定的腐蚀性,触及皮肤时会造成灼伤。而“臭包”炸开后产生的硫化氢更是一种急性剧毒,吸入少量高浓度硫化氢可于短时间内致命。即便是低浓度的硫化氢,对眼、呼吸系统及中枢神经都会有影响。
记者走访全国多地,发现不少小学校园周边的文具店都在销售这样的炸包和臭包玩具。不仅在校园周边热销,一些网络购物平台销量也十分惊人。如果这种危险玩具随手可以买到,足以令人不寒而栗。捏了一把冷汗的家长们,纷纷呼吁立刻禁售并严肃追责,从源头上禁止生产这些危险玩具。
根据国家强制性标准GB 6675.1-2014《玩具安全第1部分:基本规范》明确规定:“玩具,特别是化学游戏玩具,不得含有下列物质:混合时,会因化学反应或加热而引起爆炸。”“玩具产品在正常使用及经滥用试验后所暴露的化学物质,不应给人体的健康带来负面影响。”然而炸包玩具,正是两种物质混合时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爆炸。此外,《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5条规定: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药品、玩具、用具和游乐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不得有害于未成年人的安全和健康。
规定不可谓不清晰,“炸包臭包玩具”何以能生产并热销?个中原因固然不一而足,但惩处力度偏弱或许是一大关键。依据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对于不合格玩具,除了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以及所得之外,最为常用的惩戒手段是“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几块钱乃至几毛钱的小东西,就算发现了问题,家长也鲜有拿起法律武器追责的。加之“炸包”之类的玩具基本是“小作坊”生产的“三无”产品,如何监管是一个难题。利益的驱使,且违法成本极低,难免导致乱象丛生。
根治儿童玩具存在的安全隐患,让“毒玩具”远离孩子刻不容缓。企业和商家不能唯利是图,职能部门对这些伪装成“玩具”的危险物品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严查严打。家庭和学校也要加强安全教育引导,增强未成年人的质量安全意识与鉴别能力,共同为未成年人健康安全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转载请注明出处”
结论:此次公众热议的含急性剧毒网红玩具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背后的隐患引起了我们深思。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玩耍方式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玩具的选择和使用,避免让孩子接触到可能导致危险的玩具。
针对这个问题,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玩具市场的监管力度,严格审查玩具的生产标准和质量,防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市场。其次,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要随意购买并使用可能存在问题的玩具。
再者,家长也应该对孩子玩具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确保他们在玩耍的同时不会触碰到潜在的危险。最后,学校和社会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安全教育的宣传,让他们从小就明白玩具的危害,学会识别和拒绝不安全的玩具。
总的来说,我们要注重孩子的安全教育,保护他们的健康成长,同时也要坚决打击危害儿童的行为。让我们共同努力,打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