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精湛的医术,手术后我感觉非常好,到现在为止都没有感到任何疼痛。更高兴的是将来我可以介绍更多的巴新病人到中国,到上海来,上海的医疗水平和医疗服务太好了……”
这是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周平红教授,收到的一条跨越半个地球的患者发来的致谢短信。据中山医院介绍,该患者名叫安德鲁,来自南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
2024年1月,安德鲁因排便障碍在当地就医,被诊断出患有十二指肠多发黏膜下肿瘤。若不及时治疗,他将面临出血、肠梗阻的风险,且肿瘤若为间质瘤类型,还存在转移的可能。
传统的治疗方案是外科手术,但术中可能需要切除部分胃或肠道,这一治疗方案令安德鲁深感担忧。由于文化、信仰的差异,巴布亚新几内亚当地人对于开放性手术存在顾虑和排斥,另一方面,医疗条件的相对匮乏也限制了手术治疗的实施。
几经波折,安德鲁跨越大洋,来到上海中山医院,并找到周平红求助。面对患者及家属的焦急,周平红表示:“你放心,我一定帮你解决问题。”
3月12日,周平红为安德鲁实施了内镜下手术治疗。术中,医生利用精巧的内镜,先在患者十二指肠狭窄通道中精准定位肿瘤,紧接着医生利用镜下切开刀精细操作,避开复杂血管和神经的同时确保精确、完整地切除肿瘤。
患者安德鲁和医护团队合影。上海中山医院 供图
内镜微创切除十二指肠肿瘤难度极高。由于十二指肠紧邻胆管和胰管,且其管壁较薄,血管分布丰富,手术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损伤这些血管,从而引发出血、穿孔、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这也是过去医生在治疗十二指肠问题时,往往更倾向于选择传统的外科手术方法的原因。
医生形容,这一过程如同“在气球上切豆腐”,若“切轻了”,肿瘤可能仍有复发的隐患;而一旦“切重了”,则会像扎破气球一样,导致管壁破裂,进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周平红凭借娴熟的技术,在患者麻醉后迅速完成了注射、电切、创面缝合等步骤,整个病变切除过程仅耗时20分钟,手术非常顺利。此次手术还吸引了4位来自澳大利亚、埃及、马来西亚等国,目前正在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进修深造的内镜专家前来学习。
在医护团队的照料下,安德鲁恢复良好,术后第二天便顺利出院。
目前,医生们在中国上海中山医院成功为一位名为安德鲁的巴新病人进行了内镜下手术治疗。该手术以高精度内镜技术和精细的操作技巧,成功地在患者的十二指肠狭窄通道中找到了肿瘤,并在保留健康组织的情况下,精细地切除肿瘤,从而避免了传统手术可能出现的一些并发症。
然而,这并非孤立事件,我们也注意到,由于文化、信仰和医疗条件的差异,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人们对于开放性手术存在着一定的顾虑和排斥。此外,这也是我国医学界面临的一个挑战,如何在保证手术质量的同时,解决当地人的顾虑,是中国医学界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因此,我们建议中国的医疗系统应当更加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世界各地的先进经验和管理理念,提升中国的医疗服务质量。同时,我们也应加强对当地人的医学教育和宣传,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他们对西方手术的抵触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