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请注意,沉迷短视频会影响大脑发育。孩子们需要时间享受游戏和画画的乐趣,而不是被无意义的视频占据宝贵的时间。

2024-03-25 生活常识 关注公众号

文 | 米粒妈

最近马斯克又发言了,他说:

之前对孩子的管束没有那么强,以后会加强约束,因为算法会正在吃掉孩子大脑。

孩子该不该用手机?什么时候用手机?青少年模式怎么开?哪个app让孩子玩,哪个不让玩?刷手机的时长把握在多长?

这是米粒妈在后台频繁看到的提问。

可以看得出来,大家对手机的问题真的都很上心。

确实,这个时代,手机就是咱的一个器官,孩子们的家长在这方面的认知和决策各不相同,有的让用,有的不让用;有的让加微信,有的只能看纪录片;有的能玩蛋仔派对,有的天天吃鸡、王者。

很多时候,孩子们的谈资都是从手机上衍生出来的,如果几个好朋友都在讨论发了什么朋友圈,你的孩子还没有注册微信号,那基本上在同学中也是会很被动的。

说实话,完全禁止孩子不去接触电视机、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并不实际。

别说现在的孩子,米粒姥爷当年在著名的电信巨头工作,所以我自己小学五年级就有手机了。

我虽然没有现在这么智能,但是日常和家里、同学、老师通讯也会用,大概像这种,充一次电能用一个月,带七彩背光的:

手机本身并不是万恶之源,手机里头的成瘾陷阱才是。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肯定要让孩子用,又必须得控制住孩子别上瘾,别成为手机的人型提线木偶,该怎么做呢?

网飞刚推出的纪录片《智能陷阱 The Social Dilemma》,就很好地解答了这个问题。

不得不说,网飞的片子真的从来不会让米粒妈失望,这一部看完之后,我汗毛都竖起来了,硅谷那么多精英,都在琢磨着怎么精准地给你安利成瘾机制,真的细思极恐。

硅谷精英们的道德困境

片子一开头,就是很多个在硅谷工作的人工智能精英,在自述自己工作中的感受。

一位叫崔斯坦的研究人员,总是生活在一种带有负罪感的道德伦理困境中,因为他越是看到算法的精准,就越是为人类的前途命运而恐慌。

因为他清楚地知道,互联网是如何利用人类的心理弱点,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开发出令人们上瘾的各种功能。

这种研究指向商业价值,但绝对不指向对个体发展有利的方向。这就很可怕了,硅谷的顶级精英们,每天穷思竭虑思考的,居然是对人类毫无益处的东西,而抱着手机的你已经上瘾,却浑然不知。

于是他发起了一个项目,揭露像脸书、推特、谷歌等著名社交媒体,是如何不停地引诱你,抢占你的注意力,让你越刷越快乐,越满足,直到上瘾,以此达到商业目的。

崔斯坦说,在斯坦福大学有一个劝服技术实验室,专门研究如何用心理学知识劝服人们,以及如何把这个运用到互联网技术中。

所有的硅谷的高管、技术大牛都会去学会这门课。

当这些最有天赋的产品开发者,掌握了现代心理学对人类意识研究的最新成果,就能像修改编码一样修改一个人的行为,让用户在不知不觉中,花更多的时间和注意力在短视频和社交平台上。

这里面最细思极恐的是,在互联网上,很多你以为出于你主观意识做出来的行为,比如说添加了哪个联系人,关注了哪个博主,是你自己决定要这么去做的。

但其实根本不是,是幕后的这些技术人员处心积虑一步步引导你这么做的!他们比你都知道你喜欢看什么,想要接收什么样的信息,获取什么样的认同感。

于是他们让你刷到相关的东西,触发你做出动作的意愿。你以为这是你想这么干的,其实你完全是被动的。

成年人尚且能被控制到这种程度,那孩子呢?

降维打击

之所以硅谷这些人,出现了强烈的自责和负罪感,是因为他们最清楚算法,最明白这些算法是怎样蚕食人们的大脑的。

对于乐在其中的用户来说,大数据无异于一种降维打击:

你的对手是人工智能,它知道你的一切,能够预测你未来的举动,你对它却一无所知,除了上面有猫的视频和出生日期,这根本不是公平的竞争。

片中呈现了一个多孩家庭中,几个孩子在一起用餐的时候,全都各自抱着手机看。

家里的妈妈看不过去了,觉得必须做出改变,于是当场收走了孩子们的手机,说这顿饭是一顿没有手机的用餐,于是把所有手机都锁进一个盒子里。

妈妈本人和爸爸都是很配合的,哥哥、姐姐也勉强配合。但是热衷美颜发自拍的妹妹,却怎么也不愿意配合。

勉强配合把手机交出去没多久,她就因为听到了来信息的声音而选择不管不顾地砸碎了罐子。

而这个爱美的女孩,每天都被自拍下面的评论所牵动。如果谁评论说她很美,她会很满足,一旦有一条评论指出来她的容貌缺陷,她就会陷入焦虑。

这种从外界迫切获取认同感的快感,会让人越来越空虚。收到评论时即时的满足感,以及等待评论时反复刷新的焦灼,都会让你更迫切地想要得到外界的关注。

因为看到评论的那一刻,你是真的会分泌有关兴奋的激素。

这一点,研究人员全都心知肚明,长此以往,他们这样毒害青少年,没负罪感才怪呢。

因为妹妹砸碎了罐子,家里的男孩的手机屏被砸碎了。妈妈跟他达成协议,说如果他能一周不碰手机,就给他换一个新屏。

他愉快地答应了,没想到,他每天辗转反侧,在卧室里无所事事,分分秒秒都好像是煎熬。

原来,现在的抑郁、焦虑成倍增长,就是因为人们太依赖这个数码伴侣,自己处理负面情绪的能力变弱了。

三天过去了,计算系统发现不对劲,这个用户这么久都没有任何操作,于是不断地给他推送各种诱人的视频、朋友动态,每条推送都发出提醒。

虽然心痒,但是男孩也只能熬着。接着后台系统给他推了一条直击灵魂的消息:

你的前任女友有新朋友了。

他看了这条瞬间瞳孔地震,还没来得及心碎,新匹配上的漂亮女孩就给他发来了心动信号。

这谁能忍啊?果断把手机拿回来,刷了一整夜。

自律靠自己

事实证明,就连最懂算法的这帮硅谷精英,都无法摆脱大数据的诱惑。

连那些深谙此道的程序员或产品经理也会上瘾,每20分钟要看一下手机,或者对某一个应用深度痴迷。

一位曾为脸书开创商业模式的前高管说:

我有两年时间回到家就无法放下手机,尽管我知道家里有两个孩子需要我的陪伴。

纪录片的后半段,讲的是信息茧房对人类的毒害,说实话看得米粒妈挺难受的。

因为大数据会根据你的喜好,不停地推送你认为对的信息,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接收到的信息都天差地别。

有可能你每天都会刷到的,你去问你的朋友,他闻所未闻。

而且一个搜索引擎,你填一个关键词进去,出来的备选词条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都是量身定制的。

这就会使每个人的思维越来越狭隘,对每件事的观点也更加固化,因为他只能看见跟他观点一致的人,说着认同自己观点的。

那客观到底是什么?真相到底是什么?一旦制造舆论的工具掌握到别有用心的权力者手中,大众将接收到什么?

在孩子的认知构建阶段,最怕的就是让大数据代替客观经验,去教孩子一些错误的东西。

就连亲手发明这些东西的硅谷精英自己,都亲口承认这东西就是有害的,对人类文明毫无益处,那保护孩子的责任,真的就在我们自己手中。

客观的经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是需要从两个方面习得的,那就是: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

孩子们一定一定要保证对纸质书的阅读量,而且要走出去。因为信息茧房会诱惑孩子越来越躺平,他们会变得很宅,不愿意出门社交,更不愿意看山川湖海。

习惯了玩手机的孩子,就算你带他去多美的地方旅行,他都觉得还是躺床上玩手机最开心。

真到了那种程度,不用怀疑,孩子绝对是已经被大数据拿捏了。

米粒妈发现一个不错的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弹窗推送的诱惑,那就是把app的通知功能给关上。

米粒妈睡觉的时候不能开飞行模式,因为毕竟上有老下有小,我得让大家随时都能联系上我。

但是我不愿意被各种弹窗打扰,所以我都会从“设置”里面专门去关掉每个app的弹窗通知,等到转天醒了再给打开。

这个方法用在孩子的手机上其实也很不错,没有这些突如其来的诱人弹窗,孩子的注意力基本就不会在规定时间外被手机吸走。

控制好孩子使用手机的频率和时间区间,然后剩下的时间,还是用来学习、兴趣特长、纸质书阅读、户外运动。

这样的话,基本不会有太大问题,也不会跟同学形成信息脱节,失去人缘。

大数据的笼罩,我们谁都逃不了,既然没有人能独善其身,那就直面诱惑,在这个环境下寻找更适合孩子使用手机的方式。毕竟逃避是没有用的。

个人简介:@米粒妈爱分享 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专注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和升学。


结论:在这个高度数字化的时代,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手机使用方式和频率有着不同的认识和决策。有些家长认为应该严格监管,防止孩子被科技产品吸引;而另一些家长则认为应该适度放手,让孩子自主控制使用时间。然而,无论哪种观点,都需要从技术和心理两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关于控制孩子的手机使用,如果超过规定的时段,确实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学习受到影响,影响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因此,应该制定明确的使用规则,并在合适的时机进行适当的限制。
其次,过于依赖手机,会对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家长可以尝试与孩子进行更多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爱好,引导他们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使用手机,而不是盲目追求娱乐。同时,也可以鼓励孩子接触各种有益的兴趣和活动,如阅读、体育等,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父母的观念和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深远。很多家长都曾公开表示自己因长时间盯着手机而感到疲惫不堪,甚至有过因为担心孩子沉迷于虚拟世界而采取措施。因此,家长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来教导孩子正确对待手机,并逐渐让他们习惯于纸质书籍的阅读和现实生活。
最后,关于个性化推荐系统的使用,应该引起家长的警惕。随着科技的发展,算法会根据用户的喜好推送信息,如果算法驱动的推荐导致用户接触到错误的信息和观点,那么其结果可能会令人担忧。因此,家长应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既注重接触多元化的信息,也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总的来说,我们需要理智看待手机,既要享受其带来的便利,又要避免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引导,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培养他们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苏珊米勒 每日12星座运势03.25
下一篇:澳门这一夜,何超琼四太为何超凤“让位”,奚梦瑶只能站角落
更多更酷的内容分享
猜你感兴趣
短视频的沉迷正在侵蚀孩子的大脑:你需要正视这个问题

短视频的沉迷正在侵蚀孩子的大脑:你需要正视这个问题

孩子的母亲注意到了儿子沉迷于短视频的危害,建议监管并合理安排陪伴时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显示,短视频成瘾对孩子的大脑有极大影响,已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生活常识 04.08
孩子沉迷短视频,警惕低级快乐成瘾。

孩子沉迷短视频,警惕低级快乐成瘾。

文本提取一句话概述:刷短视频已成为人们打发时间的主要方式,但过度沉迷于“低级快乐”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和学习,甚至丧失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建议家长警惕孩子沉浸在短视频的环境里,并鼓励追求高级快乐。

生活常识 02.18
不容忽视的真相:短视频对孩子的思维发展的影响,不要太夸大了!

不容忽视的真相:短视频对孩子的思维发展的影响,不要太夸大了!

这篇文章讨论了短视频对儿童大脑的影响,尤其是其可能引发的个性化推荐短视频成瘾现象。作者引用一篇由NeuroImage发表的研究报告,探讨了短视频成瘾的神经机制,并提出影响个体上瘾程度的关键因素包括自控力和短视频类型。研究发现,随着观看个性化推荐视频的时间增加,大脑的活动区域会被激活,特别是与当下情境和精神状态相关的子系统,而与思考未来的子系统则表现得相对较弱。这个结果表明,个性化的推荐短视频可能导致孩子过度沉浸在视频内容中,从而引发成瘾现象。

生活常识 04.22
如何助孩子摆脱短视频沉迷?家长并肩作战,拯救“低级快乐”诱惑。

如何助孩子摆脱短视频沉迷?家长并肩作战,拯救“低级快乐”诱惑。

面对短视频被批评为“低级快乐”、可能导致青少年注意力分散和沉迷的问题,家长需引导孩子走出迷雾。设立规则限制使用时间,关注质量鼓励有益活动,共同参与增强亲子关系,教育意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建立榜样展示健康媒体互动,开放对话了解孩子兴趣与担忧,强化自我控制能力。

生活常识 02.23
警惕这些身体异味可能预示着健康问题,请重视与处理

警惕这些身体异味可能预示着健康问题,请重视与处理

许多人认为体臭是因为不注意卫生导致的,但如果你家中有糖尿病患者或者胃肠道疾病患者,你可能会闻到烂苹果、酸臭、氨臭或腐败味。这些都是身体发出的不友好的异味,可能提示着身体出现了疾病。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并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

生活常识 09.13
解读口腔溃疡:是缺乏维生素还是压力过大导致的?

解读口腔溃疡:是缺乏维生素还是压力过大导致的?

口腔溃疡多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压力、口腔卫生不良、维生素B2或C缺乏、过度使用化学物质等。点击链接了解更多详情:https://www.cns.nist.gov/air/aquarius/syndromes/recent-news/flu-like-zoster-epidemic-Epstein-Barr-virus-what-is-it-and-how-to-get-help

生活常识 09.13
吉利德提前揭秘:HIV预防新药临床数据公布,有效率近100%

吉利德提前揭秘:HIV预防新药临床数据公布,有效率近100%

吉利德新药 Lenacapavir 的 HIV 暴露前预防药物表现优异,成功率高达 99.9%,且患者发病率较低。在中国艾滋病治疗药物生产商艾迪药业股价暴跌,部分原因是对该药品的消息和股价波动表示担忧。同时,我国目前已有其他口服抗 HIV 新药上市,但 HIV 新患人群数量仍未发生明显变化。这一消息引发了业界的关注和讨论。

生活常识 09.13
有效回应:孩子不想上学的应对策略

有效回应:孩子不想上学的应对策略

只是暂时不想去上学,可能是因为新的学习环境对他产生了挑战或者在长假后感到压力较大。家长应该理解并接纳孩子的这种感觉,而不是一味的强制他们接受上学会有什么后果。家长可以尝试跟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并鼓励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同时,如果孩子的焦虑情绪持续存在且影响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家长应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家庭的支持和关爱也是很重要的,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关心和关注,让他们感受到被爱的感觉。

生活常识 09.13
杜绝肝癌发生:三大风险因素的解析

杜绝肝癌发生:三大风险因素的解析

请你多多注意!只有真正认识并远离这些潜在威胁,才能有效地预防肝癌的发生。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请务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定期进行体检,尽早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创健康美好的未来!

生活常识 09.13
如此饮食习惯,血管易硬化?再不敢随便乱吃,网络热门文章提醒你

如此饮食习惯,血管易硬化?再不敢随便乱吃,网络热门文章提醒你

偶尔间歇性高脂饮食可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年轻人过早患心血管疾病风险更高。英国剑桥大学研究发现,年轻时高血脂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研究表明,早期斑块可能来源于持续高血脂问题。动脉硬化始于青少年时期,初期光滑无脂沉积,随着年龄增长,血脂沉积成为主要障碍,血管可能会逐渐变得难以保持正常功能。因此,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预防高血脂尤为重要。

生活常识 09.13
智能筛选:深度解析,番茄红素是否真的是智商税

智能筛选:深度解析,番茄红素是否真的是智商税

避免食用富含番茄红素的食物;由于人体无法自行合成番茄红素,应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充;在服用番茄红素时应注意遵循医嘱,不可擅自滥用;番茄红素具有抗氧化、预防前列腺疾病、保护皮肤、心脏血管健康、增强免疫力、保护视力等多种功效和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如腹泻、恶心、呕吐等。因此,在使用前需了解并控制好自己的耐受性。

生活常识 09.13
新型减肥黑科技:探究葛根素的科学原理,权威专家在Nature上发表研究报告

新型减肥黑科技:探究葛根素的科学原理,权威专家在Nature上发表研究报告

体结合,产生一种被称为“肠道重塑”的效应。肠道重塑是指肠道内环境的改变,这种改变能够影响肠道对脂肪的吸收。因此,通过调整大脑中GABAAR受体的数量和活性,可以间接影响肠道对油脂的吸收。 此外,该研究表明,葛根素也可以增强肠道内微生物群落的功能,促进肠道健康。这可能会进一步提高肠道对脂肪的吸收效率。 总的来说,葛根素通过调节肠道中的相关分子和细胞,来影响脂肪的吸收,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这对于患有肥胖症的人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

生活常识 09.13
一颗坏牙拖垮整个口腔:如何正确处理

一颗坏牙拖垮整个口腔:如何正确处理

处罚案例就有40余起,涉事企业被罚款金额从数千元到数十万元不等。此类事件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对口腔医疗服务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 以北京市某口腔医院为例,这家医院曾承诺“全口拔牙、当天种植”的服务,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未做到“当天拔、当天装、当天用”,而是导致了老人的遗憾和经济损失。这一事件充分暴露了部分医疗机构存在的盲目推广和过度诊疗的问题。 同时,一些医疗机构为了追求利润,忽视医疗伦理和患者的实际需要,进行了过度治疗或不当治疗的现象,并不少见。这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也会损害公众的信任度和社会公信力。 针对以上情况,专家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确保医疗机构提供安全、规范、专业的医疗服务。同时,加强消费者教育,提高公众的保健意识和辨别能力,避免陷入类似的陷阱。

生活常识 09.13
基因疗法成为罕见病治疗的突破,距离商业化落地还有多远?

基因疗法成为罕见病治疗的突破,距离商业化落地还有多远?

中国首例基因疗法产品获NDA,开启商业化进程;全球共有54款基因治疗药物审批上市;中国前三大基因治疗IND申报受理/批准数量最多;中国基因疗法领域展现出勃勃发展态势,已有30余款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但高昂的费用是商业化落地的最大障碍。建议梳理相关政策并调整企业策略以应对商业化难题。

生活常识 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