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文化”的泛滥让酒精成为了各种聚会的“座上宾”。一边“夜夜笙歌”,一边吃着“护肝片”,果真应酬护肝两不误?
“哑巴”肝脏:一个不会喊痛的器官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指出:“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脏在十二大脏器中的地位,仅次于君主(心脏)和相傅(肺),是身体的统帅,负责谋划、思虑,管理和指挥身体各器官的运作。
这与现代医学观点不谋而合。现代医学表明,肝脏是人体内部最大的内脏器官,也是最大的消化腺体,具有分泌胆汁、参与物质代谢、合成凝血物质、调节血容量、解毒及免疫防御等功能。
肝脏最奇妙的特点,大概是它的再生能力。
当肝脏受损后,干细胞就会不断地尝试修复受损的部位,这就是为什么肝移植只用捐赠者一部分肝脏就可成功的原因。
实验表明,把老鼠的肝切掉一半后,老鼠仍能照常进食且健康地活着,检查其肝功能指标往往正常。经手术切除75%肝脏的老鼠于3周后便能恢复原状。
这是否意味着肝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呢?
答案当然不是。肝脏的修复功能并不能无限制地使用下去,如果肝脏长期反复出现损伤(比如酗酒或长时间服用伤肝药物等),最终会导致肝脏的“动能”消耗殆尽,一次轻微的损伤就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肝脏疾病爆发出来。
此外,肝脏还是一个“沉默”的器官。它是人体内唯一没有痛感神经的器官,病毒、酒精和药物对其造成的慢性破坏很难察觉,这就导致了肝脏一旦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病情往往已经发展到“回天乏术”的地步。
盘点主流的护肝成分
消费者显然也意识到,护肝刻不容缓。
据天猫健康发布的《2023健康年度词》报告显示,“90后”买走了45%的护肝片,其中,有15%的护肝片订单是在凌晨时分完成的。这一趋势表明,护肝片正逐渐成为年轻消费者的日常保健选择。
那么,市面上有哪些常见的护肝成分?
本刊发现,护肝片常用的原料主要包括水飞蓟、葛根、枳椇子、五味子、丹参、姜黄、甘草、蒲公英、谷胱甘肽、肌醇(维生素B8)、肝内必需磷脂(EPL)等。
水飞蓟是目前比较主流的护肝明星成分,打开电商平台搜索“护肝”,弹出来的产品必有它的一席之地。水飞蓟是原产于欧洲的一种菊科植物,也称“奶蓟草”。20世纪60年代,德国科学家从水飞蓟种子中提取出了水飞蓟宾,随后发现这种物质可以有效治疗毒鹅膏菌中毒造成的肝损伤,此后学界开始逐步研究水飞蓟在肝病治疗方面的作用。我国于1972年首次将其作为药用植物引进,至今已有50余年。
作为经典的解酒护肝原料,近些年逐渐被资本市场重视的枳椇子颇具黑马潜质。在中国、韩国的传统医学中,枳椇子常用于治疗急性酒精中毒,主要活性成分是二氢杨梅素(DHM),其作用表现为延长醉酒时间,缩短因醉酒引起的睡眠时间及加速体内的酒精代谢等。
健康的肝脏不需要“护肝片”
本刊观察到,市面上的护肝产品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种是护肝药,第二种是护肝功效的保健食品,第三种是声称有添加护肝成分的普通食品。
护肝药,顾名思义,是一种保护肝脏的药物。如果自身存在严重的肝损伤(例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酒精肝等),在治疗的同时,一般医生会建议患者吃护肝药,帮助肝损伤的恢复。
消费者最常见的葵花护肝片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是柴胡、茵陈、板蓝根、五味子、猪胆粉、绿豆,具有疏肝理气、健脾消食、降低转氨酶的作用。在用药提示中,都列明了“常用于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
但是“是药三分毒”,不对症吃“药”就是一种玩火行为。肝功能正常的人,完全没有必要服用护肝药。因为长时间服用护肝药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反而会影响肝功能,甚至导致药物性肝损伤。
保健食品中的“护肝功效”,是指“对化学性肝损伤起到辅助保护作用”,而化学性肝损伤是指由酒精、环境中的化学有毒物质及某些药物等肝毒性物质造成的肝脏损伤,这类产品的适用人群是“有化学性肝损伤危险者”。值得一提的是,国内保健食品在上市销售前需要申请并获得保健食品注册证书或备案凭证,即“蓝帽子”。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相关规定,保健食品不应添加有效药物成分,在宣传上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的功能。如果遇到商家宣传护肝片有药物一样的护肝效力,这是毫无可信度的夸大宣传行为,一举报一个准。
这些宣称有“护肝”功效的保健食品,在健康人群中的效果及相应的不良反应尚未得到证实,其实并不建议健康人群服用护肝片预防性地护肝。
如果说保健食品尚有一点“辅助”效果,那么声称添加护肝成分的普通食品无疑就是来收割“智商税”的。
这些宣称添加了葛根、枳椇子等“护肝成分”的护肝软糖等,最多能称之为功能性食品。作为“灰色地带”的产物,功能性食品中有效的“护肝成分”往往极其有限,且无需通过功能试验。例如网上在售的一款声称“酒前预防,酒后解醉”的产品,可谓精准戳中消费者痛点,但是聪明的消费者再看一眼,产品类型写着“植物胶型凝胶糖果”,何来的“护肝”?
无独有偶,另一款“植物胶型凝胶糖果”上演了更离谱的戏码,宣称“每天两颗,重回婴儿肝”“养肝护肝清肝保肝,减轻肝负担”,堪称“医学奇迹”。
简单来说,护肝药没病不能吃,护肝保健食品不建议长期食用(不具有临床治疗作用),添加护肝成分的普通食品不能相信一点。
护肝没有“捷径”
尽管“护肝片”的功效吹出天际,但是有一个残忍的事实是,酒精对肝的伤害是不可逆的。
酒精主要成分为乙醇,在饮酒数分钟内,乙醇即可通过胃肠吸收进入肝脏。乙醇通过产生大量的还原型辅酶I改变了肝细胞内的氧化还原状态,从而使肝细胞受损。另外,乙醇的代谢产物——乙醛,可与肝脏多种蛋白质结合,影响肝细胞功能,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受损。
毫无疑问,饮酒量越大,对肝脏的损伤越大。酒精在人体的吸收非常迅速,任何保健食品均无法阻止它进入血液。所以,预防酒精伤肝是不现实的。
所以,护肝的第一种正确方式是,戒掉或者减少酒精摄入。有统计发现,每天饮酒超过80~160g,脂肪肝的发生率增长5~25倍。对长期酗酒者进行肝穿刺活检发现,高达75%~95%的酗酒者的肝脏内有脂肪浸润。
第二是保证饮食规律,不要节食。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机体无法获得必须的葡萄糖,而动用起来的脂肪和蛋白质要通过肝脏这一“中转站”转化为热量,由于肝脏缺少脂代谢时必需的酶类和维生素,导致脂肪在肝脏滞留,造成脂肪肝。
第三是少熬夜。熬夜就像一剂“慢性毒药”,从体内生物钟的角度来说,晚上11点到凌晨3点是人体胆、肝经排毒的最佳时机,如果这个时候加班熬夜、蹦迪喝酒,必然会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
最后提醒各位一句,护肝没有“捷径”,没有“秘籍”,养生也不是为了更好地“挥霍”。
本文通过引用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揭示了肝脏作为身体内的重要器官的重要性和独特功能,并指出肝脏受损后的自我修复能力对于防止疾病的重要性。同时,文中还提到了市场上常见的护肝产品,如护肝片、护肝功效的保健食品以及声称添加护肝成分的普通食品,并指出这些产品中的成分及其对肝脏的影响。
认为,虽然护肝片有一定的功效,但长时间服用可能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并可能导致药物性肝损伤。因此,建议健康人群不应当随意服用护肝片,以预防性地护肝。此外,强调了饮食习惯对于肝脏健康的重要性,提倡人们要保证饮食规律,少吃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度节食。
最后,提醒大家,护肝没有捷径,没有秘诀,健康养生不是为了更好地“挥霍”。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饮食和运动,定期体检,及时了解自己的肝脏健康状况,并根据医生的建议适当调整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保护我们的肝脏,维持身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