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孩子变成校园霸凌者,或不被霸凌,请务必留意孩子的行为。

2024-03-21 生活常识 关注公众号

文/37度暖爸

作为一名父亲,每次看到霸凌的新闻,总是让我心生不安!

在网络上,各路媒体对于“邯郸三名初中生霸凌同学致死案 ”有详细的报道,央媒对此也很关注。

通过媒体披露的信息:有预谋、有分工、打游戏、照常上学……我认为,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杀人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背负多少心理负担?有多少成年人,都没有杀过生?

我对于此事的发生,除了愤怒、担心、同情,还有羞耻。因为我也生活在邯郸,这座三千年没有改过名字的,充满文化气息的历史古城!

从一名父亲的个人情感角度来看,我希望我的儿子遇到此类事件:宁可防卫过当见法官,也不要见法医!这么说,有违背法律,纵容的意思,但这是一名父亲内心最朴素、最真实的,对孩子的爱,起码他还活着!

抛开个人情感,暖爸作为踏入心理学门槛的从业者,想从心理学和一名父亲的视角来和你聊一聊关于校园霸凌的话题:如何规避自己的孩子成为霸凌者,或者免受校园霸凌?

青春期心理分析

现在孩子生长的环境物质发达,营养丰富,青春期也会相应提前。一般认为:孩子在10岁左右就进入了青春期,男孩普遍会比女孩略晚。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由于身体和思想的快速发展,他们开始尝试进入成人世界。青春期的实质也是在为进入成人世界做准备,它是由童年到成年的一个过渡阶段。

青春期的孩子荷尔蒙旺盛,身体和思想的快速发展,攻击性也会相应增强。如果攻击性向外发展,会表现为:攻击性行为、语言;如果攻击性向内发展,会表现为:自责、内疚、羞愧,这也是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出现抑郁的情况比较多的原因。

作为一名父亲和心理学从业者,我更希望孩子的攻击性象征化,例如:追求更好的成绩、在体育方面的努力、使自己身体更强壮、对异性更富有吸引力等。攻击性象征化主要表现为在竞争中取胜,攻击性一旦象征化,会是孩子不断追求向上的动力。

如何避免自己的孩子成为霸凌者

对于此次案件,从媒体报道中获取零零散散的信息:霸凌者是留守儿童;杀人有预谋,挖坑分两次完成;作案分工明确;同学说他们在学校常有霸凌行为;出事后家人跑路。

抛开对与错的论调,这起案件至少摧毁了4个家庭!

我猜测:霸凌者没有得到过恰当的对待,因此形成了反社会人格。直白一点说,反社会人格的人会认为:我没错,错的都是他人,所以我要用我的行为来惩罚这些人。调查、评估后如果属实,他们不仅要面临法律严惩,我建议要增加心理矫正!

反社会人格是怎样形成的呢?接下来为了方便表达,我用第一人称表述。

如果一个我(婴儿)饿了,妈妈的乳房就会出现在眼前,甘甜的乳汁流入嘴中;如果我困了、累了、无聊了、尿湿了,妈妈会及时帮助我解决这些问题,并且将我的不良情绪经过消化、吸收,反哺给我温柔、善意、微笑。

那么我会认为,我是好的,妈妈也是好的。这种自我价值感会随着年龄增长,认知的增加,逐渐泛化到更大的范围。

一个健康的孩子,在社会化的过程(幼儿园开始)中,通过他人的反馈,能既能分辨他人的恶意,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

如果一个婴儿,没有得到恰当的对待,或者说整个婴儿—童年期都没有得到恰当的对待,要么攻击性向内,会产生自卑、低自我价值感;或可能形成反社会人格。

反社会人格,有以下特点:无羞耻、惭愧感;无法共情;情绪不稳定;行为无计划性;具有高度攻击性外现;社会适应不良。

一般认为,产生反社会人格的原因有:

1、家庭破裂,早年丧父或丧母,被寄养

2、先天体质异常,怨天尤人,感觉整个世界都亏欠自己

3、受到父母的抛弃或忽视。这其中包含两层含义:一种是父母亲对于孩子的疏远和情感隔离,这使得孩子无法体验到关系中的亲密、热情,无法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另外一种是父母教养态度的不一致,喜怒无常、赏罚无度,完全依靠情绪对孩子进行教养。

从自家孩子角度出发,如何避免孩子成为霸凌者,我有以下的建议:

1、做一个情绪稳定的父母,用情感支持孩子,而不是规则,因为家从来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而是一个获取心理能量,为自己充电的续航站。

2、接纳并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给情绪命名,让孩子感受自己当下的情绪。情绪没有好坏,对错之分,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主观感受。但是,强烈情绪主导的行为,尤其是极端行为,就有了好坏、对错之分。孩子能体验到情绪和家庭温情,才能学会如何共情他人。

3、给孩子传输遵纪守法的意识,明白法律的无情和公正。

4、通过体育锻炼,比如:游泳、晨晚跑、跳绳、骑行、爬山等家庭适用的方式释放孩子快速增长的荷尔蒙。

5、关注孩子在学校的动态变化和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及时疏导。对于孩子的过激行为,适度给予惩罚,防微杜渐。

6、帮助孩子规划未来。父母需要特别注意:规划不是强行安排,要求孩子遵从我们的意志,而是基于对孩子感兴趣的某个领域、某个话题的开放式聊天,引起孩子的向往,试图让攻击性在该领域内象征化。

如何避免自己的孩子成为被霸凌者

提到霸凌,作为父母都是深恶痛绝,没有哪个父母希望自己疼爱的孩子被人拳打脚踢!

但是,从另外的角度来看,被霸凌者或许是在勾引霸凌者实施暴力行为。对于如何避免被霸凌,我也有一些建议说给你听。

从孩子自身角度来看:

1、培养孩子的自信。这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涉及到安全感、依恋关系、学业胜任感等多个方面。最简单的方法:用正向视角看待孩子的行为。心理学有研究表明:改正孩子的缺点,多用正向、积极的语言引导,比指责、打骂、漠视、冷暴力更有效。

2、强壮孩子的身体。一个人的自信,尤其是青春期男孩的自信,往往是从对身体的自信开始。增加、丰富孩子日常饮食的营养,父亲带领下的适度体育锻炼,增强肌肉的维度、力量……这些措施都会让孩子变得自信。

3、积极观察孩子在家中和学校的行为表现以及情绪变化。

首先,部分低价值感、在家中被认同度低的孩子会出现各种引起他人注意的“奇怪行为”。比如:出怪相、说一些不着调的话、违反常规认知的观点、表现的很弱小等。这些行为对于霸凌者来说,就像是野狼闻见了腥味。即:你让我觉得你很好欺负!

对于孩子的这些不恰当的表现,父母除了要纠正行为之外,还要在家中给予更多认同。做一个不那么恰当的比喻:一个人在家中吃饱了饭,出门之后美食的诱惑度就会降低。

其次,如果发现孩子的情绪低落,要及时询问原因,并通过老师、同学侧面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情况。要做到这一点,有个前提:日常与孩子保持较好的沟通渠道,孩子愿意分享自己的情绪感受给你听。

如果发现孩子有被霸凌的迹象,及时和老师沟通,防微杜渐。现在学于校园霸凌都非常重视,以我儿子的学校为例,班主任老师曾次强调:“如果被欺负了,不管是本班还是其他班,无论事情大小,一定要及时向老师报告。”老师不仅这么说,而且也是这么做的,对此我十分满意。

在这次初中生杀人案中的受害者父母,就是忽视了孩子的情绪,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我没有责怪的意思,我想说:如果父母多一点敏感,对孩子多一点关注,这件事是不是可以避免?或者是将危害程度降低?

4、在家中不要打骂孩子,这只会增加他对于“强者”的恐惧,不敢反抗、不敢告诉师长。

从学校、社会角度来看

1、霸凌者一般会选择人少,偏僻的地方实施霸凌。告诉孩子,不要和他人,尤其是平时对你不好的人去偏僻的地方。如果被强制、恐吓、拖拽,一定要大声呼救,有机会往人多的地方跑,向某一个具体的成年人或警察求助。

如果没机会逃跑,又远离人群,那么就尽力反抗吧!父母要给孩子托底: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形,你放开手脚反抗,出事了父母给你兜底。

我想,类似这起案件的极端情况,只属于个案,一般的霸凌者在气势上输了,也会害怕。暖爸大学刚毕业在外租房时,曾遭遇过晚上12点冒充警察闯进房间的,那晚我清楚的记得是7个人!

我随手拿起一截金属拖把杆,对他们说:“我刚毕业,没钱,如果你们非要动手,我肯定打不过,但至少我会留下一个人。这个人是谁,我不知道,你们怎么做自己看着办。”说完后,我让后背靠墙,做好最坏的打算,尽量让自己能多撑一会。

他们互相看了看,没有说话,领头的那个家伙用手指了指我,转身走了。所以,一旦遭遇危险无法逃脱,示弱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唯有反抗精神或许能挣得一线转机。

2、根据研究,霸凌者一般会引起群体恐惧,这会加剧个体对霸凌者的恐惧。因为担心被报复,或是有过报复先例,孩子们敢怒不敢言。

对于这样的情形,一方面是学校管理不到位,后续措施不力,导致霸凌者的行为没有收敛;另一方面,家长一旦发现,必须要及时出面,帮助孩子从根源上解决。

3、帮助孩子构建小群体,增加对抗霸凌者的勇气。人,是群体动物,一个人面对困境和一个群体面对困境的感受是不同的。对于个体而言,群体是支持也是力量的增强。

父母可以考虑将孩子日常相处融洽的小伙伴请到家里来做客,或者是组织户外活动。通过人为增加互动、沟通、相处的方式帮助孩子构建一个“友情小团体”,即便是在面对霸凌的时候,群体中的人站出来,或者向老师、家长“通风报信”,会降低甚至杜绝被霸凌的概率。

结语:校园霸凌,是家庭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需要多方面来配合,从根源上杜绝。法律,只能起到惩罚、警示和一定的预防作用,却无法完全杜绝此类事情发生。身为父母,一方面要预防自己的孩子不会成为霸凌者,另一方面也要保护自己的孩子免受伤害。

参考:曾欣然, 汪玥, 丁俊浩, & 周晖. (2019). 班级欺凌规范与欺凌行为:群体害怕与同辈压力的中介作用. 心理学报, 51(8), 10.

为防止校园霸凌,转发给更多人看到吧~~


结论:校园霸凌虽然严重但并不是无法根治的问题,而是需要我们共同来应对和预防

上一篇:“朋友从小就为高嫁做准备”:对不起,我富养女儿不是为了嫁个好男人! 
下一篇:叶童:被出轨,不离婚,变女神
更多更酷的内容分享
猜你感兴趣
守护孩子,远离校园霸凌,怎么做到?

守护孩子,远离校园霸凌,怎么做到?

3月14日,一则关于校园欺凌的词条登上热搜榜第一。事件中,未成年人施暴者残忍殴打、踩头致出血,并在网上炫耀“犯罪记录”。他们甚至轻蔑地说:“我未成年,你能拿我怎么办?”这些行为引发公众愤怒和关注。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有些孩子的恶行残忍至极。例如,安徽黄山市一位高三女生因性取向被男同学下春药,事后仅受到记过处分。此外,一名品学兼优的15岁女孩因遭受言语攻击选择轻生。这些事件引发了人们对校园暴力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生活常识 03.15
零度观点:被霸凌变霸凌者的转变,不是金钱问题造成的!

零度观点:被霸凌变霸凌者的转变,不是金钱问题造成的!

男童一年被霸凌三次后转为霸凌者。家长称并非金钱纠纷引发,呼吁加强校园监管和家长教育。

热点资讯 04.23
保护孩子免受校园欺凌,康健园倡导健康、阳光的校园环境。

保护孩子免受校园欺凌,康健园倡导健康、阳光的校园环境。

助孩子建立自信,培养良好的人格特质,提高他们面对挫折的能力。例如,可以通过参与团队活动、挑战自我等方式,让孩子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此外,家庭环境的和谐和支持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家长应尽量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和支持。

生活常识 03.20
校园霸凌,藏在隐秘角落,对孩子的影响深远难测!

校园霸凌,藏在隐秘角落,对孩子的影响深远难测!

某明星女儿疑似遭遇校园霸凌事件引发关注,揭示了校园霸凌的真实情况远比想象的更残酷。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学生欺凌的认定:标准统一与机制完善》一文明确指出,学生欺凌主体是学生之间,不涉及教职工人员或社会人士,同时避免将校园外发生的欺凌行为排除在外。

生活常识 03.07
填补空白!特应性皮炎治疗领域首个‘中国新药’上市

填补空白!特应性皮炎治疗领域首个‘中国新药’上市

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特应性皮炎生物制剂获批上市,该药以IL-4Ra为靶点,通过阻断IL-4和IL-13与IL-4Ra受体的结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症状。这是特应性皮炎治疗领域的第一个“中国新药”,将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选择。司普奇拜单抗III期临床研究在国内已完成,结果显示其疗效显著。

生活常识 09.14
专家建议: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预防,别忽视慢阻肺被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专家建议: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预防,别忽视慢阻肺被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宣布将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5元,达到94元,这是为了扩大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农村妇女“两癌”检查等项目的覆盖面,以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威胁。 官方理由是,慢阻肺病是我国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同时也是仅次于高血压、糖尿病的第三大常见慢性病。在过去的两年中,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资金已经增加了许多,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广大民众对于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需求。 随着政策的推进,预计未来几年内,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相关服务项目得以开展,并且与慢性病防控紧密结合,共同保护人民健康。

生活常识 09.13
警惕这些身体异味可能预示着健康问题,请重视与处理

警惕这些身体异味可能预示着健康问题,请重视与处理

许多人认为体臭是因为不注意卫生导致的,但如果你家中有糖尿病患者或者胃肠道疾病患者,你可能会闻到烂苹果、酸臭、氨臭或腐败味。这些都是身体发出的不友好的异味,可能提示着身体出现了疾病。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并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

生活常识 09.13
解读口腔溃疡:是缺乏维生素还是压力过大导致的?

解读口腔溃疡:是缺乏维生素还是压力过大导致的?

口腔溃疡多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压力、口腔卫生不良、维生素B2或C缺乏、过度使用化学物质等。点击链接了解更多详情:https://www.cns.nist.gov/air/aquarius/syndromes/recent-news/flu-like-zoster-epidemic-Epstein-Barr-virus-what-is-it-and-how-to-get-help

生活常识 09.13
吉利德提前揭秘:HIV预防新药临床数据公布,有效率近100%

吉利德提前揭秘:HIV预防新药临床数据公布,有效率近100%

吉利德新药 Lenacapavir 的 HIV 暴露前预防药物表现优异,成功率高达 99.9%,且患者发病率较低。在中国艾滋病治疗药物生产商艾迪药业股价暴跌,部分原因是对该药品的消息和股价波动表示担忧。同时,我国目前已有其他口服抗 HIV 新药上市,但 HIV 新患人群数量仍未发生明显变化。这一消息引发了业界的关注和讨论。

生活常识 09.13
有效回应:孩子不想上学的应对策略

有效回应:孩子不想上学的应对策略

只是暂时不想去上学,可能是因为新的学习环境对他产生了挑战或者在长假后感到压力较大。家长应该理解并接纳孩子的这种感觉,而不是一味的强制他们接受上学会有什么后果。家长可以尝试跟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并鼓励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同时,如果孩子的焦虑情绪持续存在且影响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家长应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家庭的支持和关爱也是很重要的,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关心和关注,让他们感受到被爱的感觉。

生活常识 09.13
杜绝肝癌发生:三大风险因素的解析

杜绝肝癌发生:三大风险因素的解析

请你多多注意!只有真正认识并远离这些潜在威胁,才能有效地预防肝癌的发生。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请务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定期进行体检,尽早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创健康美好的未来!

生活常识 09.13
如此饮食习惯,血管易硬化?再不敢随便乱吃,网络热门文章提醒你

如此饮食习惯,血管易硬化?再不敢随便乱吃,网络热门文章提醒你

偶尔间歇性高脂饮食可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年轻人过早患心血管疾病风险更高。英国剑桥大学研究发现,年轻时高血脂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研究表明,早期斑块可能来源于持续高血脂问题。动脉硬化始于青少年时期,初期光滑无脂沉积,随着年龄增长,血脂沉积成为主要障碍,血管可能会逐渐变得难以保持正常功能。因此,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预防高血脂尤为重要。

生活常识 09.13
智能筛选:深度解析,番茄红素是否真的是智商税

智能筛选:深度解析,番茄红素是否真的是智商税

避免食用富含番茄红素的食物;由于人体无法自行合成番茄红素,应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充;在服用番茄红素时应注意遵循医嘱,不可擅自滥用;番茄红素具有抗氧化、预防前列腺疾病、保护皮肤、心脏血管健康、增强免疫力、保护视力等多种功效和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如腹泻、恶心、呕吐等。因此,在使用前需了解并控制好自己的耐受性。

生活常识 09.13
新型减肥黑科技:探究葛根素的科学原理,权威专家在Nature上发表研究报告

新型减肥黑科技:探究葛根素的科学原理,权威专家在Nature上发表研究报告

体结合,产生一种被称为“肠道重塑”的效应。肠道重塑是指肠道内环境的改变,这种改变能够影响肠道对脂肪的吸收。因此,通过调整大脑中GABAAR受体的数量和活性,可以间接影响肠道对油脂的吸收。 此外,该研究表明,葛根素也可以增强肠道内微生物群落的功能,促进肠道健康。这可能会进一步提高肠道对脂肪的吸收效率。 总的来说,葛根素通过调节肠道中的相关分子和细胞,来影响脂肪的吸收,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这对于患有肥胖症的人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

生活常识 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