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有约28万人死于自杀。如何获得知识并有效地防止悲剧发生呢?

2024-03-18 生活常识 关注公众号

“自杀”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不少人对其忌讳不谈,但自杀的悲剧却不会因此而减少。

2017年,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应用研究中心曾经公布过一组数据,我国的平均自杀率约为每年20人/10万。

折算下来,我国每年自杀人数大约为28万人。平均到每天有767人自杀,平均每个小时有31人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是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甚至难以置信的数字!

更令人痛心的是,学生群体的自杀率高居不下。孩子自杀了,这对于他们的家庭而言,是一记近乎毁灭性的打击;对社会而言,也很容易引发争议甚至舆情。

2019年,上海一位17岁男孩与母亲在车内发生激烈口角,男孩打开车门往外冲,毫不犹豫地从高架桥上跳了下去。他的妈妈追到护栏边,却来不及阻止,亲眼目睹儿子跳下。

2021年,成都49中学生小林突然在校内坠楼身亡,引发了社会舆论,校方压力非常大。后续通过监控发现,小林坠楼前曾疯狂自残,最终警方确认他是自杀。

2022年10月,“胡鑫宇失踪”事件震动了全国,家属、校方、警方多次进行地毯式搜寻都找不到人。2023年1月,胡鑫宇的尸体才被找到,警方经调查确定其为自缢身亡。

有的自杀事件还会对死者的身边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引发连环悲剧。

此图为AI生成

比如2020年9月,武汉14岁的初三男生张某锐因为在教室玩扑克牌,班主任把他的妈妈请到了学校。

张某锐的妈妈当着同学的面,用力扇儿子耳光,使劲推他的头。老师上前劝阻,她才离开了。随后,张某锐纵身从教学楼跳下,自杀身亡。张某锐的妈妈陷入自责、自罪中,她无法走出孩子离世的心理阴影,最终也自杀身亡。

还有报道说,张某锐的班主任后来患上了抑郁症。其实该班主任罹患的很可能不是抑郁症,而是因为自己所教的学生自杀身亡,而罹患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由于长期未接受有效的心理干预,才继发了重度抑郁发作。

如果某个“自杀”事件成为了舆论热点,这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强烈的心理冲击。

比如一代歌后李玟、香港巨星张国荣突然自杀离世时,社会大众无比震惊,他们的粉丝更是心情沉重,难以接受这个事实。

这甚至会引发“维特效应”,一些内心也非常痛苦的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看到明星自杀后,认为他们是勇敢的,从而盲目效仿,引发更多自杀事件。

更可怕的是,有些人决定自杀,但又认为自己离世之后家人会承受巨大的痛苦。这很容易导致“扩大性自杀”,他们先杀死自己最亲近的家人,再自杀。这在罹患产后抑郁症的妈妈们身上更多见。

前段时间,美国硅谷就发生一起“扩大性自杀”案件,前谷歌工程师阿南德·亨利在家中枪杀了妻子,杀害了2个4岁双胞胎儿子,最后自杀!

不过,有些人在自杀时找人垫背,杀害无辜,这就不属于“扩大性自杀”,而是出于报复他人或社会的心理,其往往有严重的人格障碍。

也就是说,在不同的“自杀”事件中,自杀者的心理活动过程是不尽相同的。只有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心理过程的规律,社会大众才能更好地防范这类悲剧。

可是,很多人对“自杀”的理解存在很大的误区,认为自杀的人都太脆弱、太“玻璃心”了,因为一点点小事就要死要活。

有的人甚至会从道德角度批判自杀者“你连死都不怕,你还怕活着吗?”、“父母辛辛苦苦养育了你,你却想抛下父母,真是白眼狼”......

甚至有很多“自杀援助热线”、精神心理从业人员只掌握人的外显记忆层面的心理学知识,未能深入理解自杀者的心理活动,很难提供真正有效的心理援助和自杀干预。

我们在临床中接诊了大量抑郁症、双相障碍、复合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甚至是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其中有不少人曾有过强烈的自杀念头,甚至多次自杀未遂。

在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的过程中,我们能深入到这些患者的内隐记忆层面,深入了解他们产生自杀念头和行为的深层次原因。

而且,很多青少年在真正自杀之前,都曾发出过强烈的求助信号。他们可能会经常说“活着没意思”“我不想活了”。可父母只当孩子不懂事、乱说话、闹脾气、吓唬家人,完全不当一回事。

有些孩子已经濒临自杀边缘了,他们爬到天台上、阳台上,想着纵身一跃,但因为内心还有恐惧而没有付诸行动。

父母一开始被吓坏了,赶紧把孩子救下来。但随后他们可能会认为孩子只是虚张声势、吓唬父母,不但不重视孩子的精神心理问题,反而指责孩子不珍惜生命。

如果这些孩子的病情不断发展,当他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超过了对死亡的恐惧时,他们就很可能会真正采取自杀行为,甚至不给父母挽留的机会。很多自杀者不给父母留遗言,这意味着他们对父母的愤怒、伤心、失望等负性情绪已经极其严重,并认为父母根本就不会自我反省。当悲剧发生时,父母肠子都悔青了,但于事无补。

如果这部分父母能重视孩子一开始发出的信号,有意识地了解孩子想自杀的心理活动过程,解决孩子的精神心理问题,这样的悲剧完全可以避免。

可是,父母们能去哪里学习“自杀”背后的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呢?

父母该怎么理解孩子觉得“活着没意义”的心理呢?

更关键的是,父母怎么及时让孩子打消自杀的念头呢?

作为一名精准精神心理医生,我必须对这些知识进行科普,令更多人学会预防身边的人走向自杀,更要预防自身陷入绝望的自杀念头中,减少悲剧发生。哲学上常常谈到“向死而后生”,只有从内隐记忆层面真正理解自杀群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才能更高效地预防此类悲剧,向大众分享这些知识,是我的社会责任。

从今天开始,我们会推出免费公益专栏——“从精准精神心理学深度解读:如何有效预防自杀?”,涵盖的话题如下:

01、自杀背后的心理

- 都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可为啥现在的孩子那么脆弱,动不动就自杀?

生活变好了,自杀者却变多了,这是为什么?深入分析自杀的原因、大众对自杀群体的误解等

- 为什么会出现“组团自杀”?陌生人相约自杀的心理到底是什么?

- TA平时好好的,怎么可能突然自杀呢?识别“微笑型抑郁症”很重要!

- 抑郁症会导致自杀,可自杀的不一定都是抑郁症患者

- 为何有的人自杀时会带上家人、孩子一起离世?

深入分析“扩大性自杀”心理根源、如何预防

- 抑郁症患者自杀时可能会拉人垫背?这个“锅”抑郁症不背!

这部分人往往不是单纯的抑郁症,而是重度人格障碍继发抑郁发作

- 自残自伤与自杀的区别:看似都是伤害自己,但背后的心理活动截然不同

- 有些自杀未遂的人,多年来一直挺好的,但为何突然又自杀了呢?

- 自杀者在死亡前的最后一刻会后悔吗?

- “被自杀”不稀奇,在美国很常见,了解自杀者的生平有助于看清真相

- 为何网上不断有人问无痛苦的自杀方式?

02、父母和社会的应对

- 孩子有这些征兆时,很可能会自杀!父母别忽视了孩子的求救信号

- 青少年自杀跟成年人有何不同?青少年自杀有很多特殊性

- 孩子有自杀倾向、甚至曾自杀未遂,父母怎么打消他们的自杀念头?

- “既然人生活着没有意义,我为什么不能自杀?”

如果孩子有这种想法,这意味着什么?父母该怎么跟孩子谈人生活着的意义?

- 为什么有些孩子自杀时,不给父母留下任何遗言?

- 孩子自杀前留了遗言,如果父母避而不看,会有何风险?如何理性对待?

- 孩子自杀去世了,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这种选择吗?

- 很多父母明知道孩子有自杀风险,可为何等到悲剧发生后才懊悔不已?

- 一个孩子自杀后,父母如何做才能避免悲剧再次发生在其他孩子身上?

- 自杀事件频发!可为何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科学的应对?

- 如何有效预防身边的人自杀?社会各界该如何减少悲剧重演?

- 我经历了别人的自杀,心里一直很难受!警惕创伤后应激障碍!

- “安乐死”会用在难治性抑郁症、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等患者身上吗?

美国的金门大桥是全球最热门的自杀点之一。有人在大桥上架起了摄像机,全程记录跳桥自杀者的一举一动。

这些录像显示,轻生者们刚跳下去的时候是非常镇定的,但距离水面还有60米高度的时候,大部分人会在空中乱抓、挣扎。

这有可能是人类出于求生的动物本能反应,但更有可能的是,这些轻生者在最后一刻后悔了。可即使他们回心转意想活下去,也已经于事无补了。

有很多精神心理障碍患者曾经历过惊恐发作,多次体验濒死感。虽然惊恐发作一般不会让人真的有生命危险,但他们感觉自己曾经跟死亡近距离接触后,他们反而豁然开朗了,对很多事情都看开了,有了大彻大悟的心境。

希望这个专栏从内隐记忆层面,深入地分析“自杀”背后的心理活动规律之后,能帮助大家找到此生我们真正的、活着的意义,升华自己的人生。

对于“自杀”这个话题,希望大家不必避讳,如果对这个话题有其它疑问和意见,欢迎随时在留言区评论、交流。


结论: 死亡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许多人对此感到畏惧。根据中国心理研究所发布的数据,我国每年自杀人数高达28万人,平均每天有767人选择结束生命。这让人感到痛心,尤其是学生群体的自杀率高居不下,对社会而言,这很容易引发争议甚至舆情。最近的一些案例已经表明,自杀不仅对自杀者本人造成巨大心理冲击,而且对亲人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首先,自杀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需要专业的心理干预和治疗。许多“自杀”事件之所以成为舆论热点,是因为它们会引起公众的强烈心理冲击。比如李玟和张国荣的自杀,使他们的粉丝深受震撼,他们认为是自杀。这种观点忽略了自杀者的主观感受和内心动机,可能是一种过度解读和轻视的表现。
其次,我们需要提高对自杀的理解,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选择自杀的权利,自杀并不意味着个体脆弱或者缺乏人性。当然,过度关注自杀者的行为可能导致人们对精神心理问题的认识不足。正确的应对策略包括建立支持系统,理解和接纳每一个生命。
此外,我们也需要注意家长的教育和引导。父母的错误认知和处理方法可能会增加孩子的自杀风险。在面对孩子自杀时,家长应该立即寻求专业帮助,而不是匆匆忙忙地忽略孩子的求救信号。同时,也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不要轻易评判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在政策层面,我们应该加强对自杀者的保护和预防工作,例如设立专门的防治机构,普及防自杀知识,以及提供更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社会还需要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活出自己应有的价值。

上一篇:实用收藏!军医教你如何养肝护肝
下一篇:“一夜之间让近一半成人高血压”的新标准,不符合国情,弊大于利
更多更酷的内容分享
猜你感兴趣
提升安全意识,防止“珠海撞人悲剧”再次发生

提升安全意识,防止“珠海撞人悲剧”再次发生

下午,由于驾驶员的反社会人格障碍导致他在行驶过程中失控撞向人群,并造成多人伤亡。此外,警方也表示嫌疑人樊某患有严重的疾病,现在仍在医院接受治疗。这个事件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让人们深刻反思社会问题。受害者家属和公众对凶手感到非常愤怒和痛心,同时对其感到疑惑。他们认为这样的行为是对人权的严重侵犯,也是社会公德的丧失。实际上,大部分犯罪行为都是源于心理问题和人格障碍。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干预,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服务。

生活常识 11.13
2019年数据:中国每年有多达10万人死于自杀,你了解吗?我们的统计数据告诉你实情

2019年数据:中国每年有多达10万人死于自杀,你了解吗?我们的统计数据告诉你实情

近期,一项令人震惊的研究指出我国每年有近10万人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孩子死于自杀,8个自杀未遂。然而,事实是否如此呢?专家们对此产生了疑问。他们通过查找资料发现,《中国儿童自杀报告》的原文并未提到任何名为"北医儿童发展中心"或"北京大学医疗脑健康儿童发展中心"的机构。而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发展中心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童健康发展中心在职能描述上也存在差异。他们提供的服务并不符合《中国儿童自杀报告》中的内容。此外,“每分钟2个孩子死于自杀”和“每年约有10万名青少年死于自杀”这两项数据也有问题。他们认为青少年是25岁以下群体,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年轻人。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这些数据并寻找真实的结论。

生活常识 04.17
如何防止青少年厌学、抑郁引发的悲剧?

如何防止青少年厌学、抑郁引发的悲剧?

电影《困在心绪里的儿子》以抑郁症少年尼古拉斯的悲剧,警示父母们拯救和毁灭孩子只在一念之差。当孩子出现厌学、抑郁倾向时,家长应重视并了解抑郁症,及时干预治疗,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理解并接纳孩子的情绪,共同成长。

生活常识 03.05
青少年心理健康:面对厌学、抑郁,如何有效预防悲剧的发生?

青少年心理健康:面对厌学、抑郁,如何有效预防悲剧的发生?

电影《困在心绪里的儿子》揭示了抑郁青少年的心理困境,警示父母应正视问题,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小女孩参宿因为被诊断为抑郁症而未能得到及时的关注和治疗,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父母在孩子的心理教育过程中,应了解抑郁的真实原因,而不是将其误解为“心情不好”、“性格变了”。同时,家长应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抑郁情况。专业心理咨询师或陪伴疗法也是帮助孩子克服抑郁的有效方式。对于患病率较高的青少年,社会应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接纳,让孩子们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感受。

生活常识 07.05
早期乳腺癌治愈率高达90%,及时就医至关重要!

早期乳腺癌治愈率高达90%,及时就医至关重要!

2020年乳腺癌病例数据发布,预计到2040年将突破2840万例。中国为乳腺癌大国,但乳腺筛查仍需早于40岁。乳腺癌中晚期可出现多个体征,如乳头溢液、乳头回缩、乳头湿疹样癌等。

生活常识 11.22
网络热爆!关注这款新的卫生巾:‘标长实短’引发热议,网友炸锅:背刺多年的新国标正在路上

网络热爆!关注这款新的卫生巾:‘标长实短’引发热议,网友炸锅:背刺多年的新国标正在路上

卫生巾市场的假标签问题引发了公众对卫生巾产品质量的关注。根据实测调查,大多数品牌卫生巾的实际长度普遍比标注的短10-20毫米。部分卫生巾品牌甚至使用虚假标注来误导消费者。一些品牌承认自己的产品可能存在长度偏差,并承诺将通过定期更换模具等方式减少偏差。然而,网友对这一现象提出了质疑,并质疑厂商是否有恶意降低成本或故意违反市场规则。同时,卫生巾pH值的执行标准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些人担忧国标可能存在问题。

生活常识 11.22
甜甜的日子里:谨记不敢吃糖的他们

甜甜的日子里:谨记不敢吃糖的他们

型,还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包括心脏病、肾病等。因此,我们应当注重糖尿病预防和管理,以降低发病风险。此外,社会大众应增强对糖尿病的认识,提高对糖尿病危害的认知度,并积极参与到糖尿病防治中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守护人民的生命健康。

生活常识 11.22
五年时间:从30岁到50岁,你的健康健身秘诀

五年时间:从30岁到50岁,你的健康健身秘诀

年龄层的男性在进行锻炼时,肌肉生长的速度并不一样。年长男性相比年轻男性在肌肉增长上似乎表现出更强的效果。然而,这两种情况下都有可能是因为食物摄取不足、能量摄入不足等原因导致的。因此,改善蛋白质摄入量、注意每日热量摄入平衡,并在训练上做出适当的调整,都是提高肌肉增长的关键。

生活常识 11.22
全球癌症发展趋势及可能因素分析:迹象显示77%的癌症可能由这6个因素引起

掌握关键线索:全球癌症新趋势及风险增加的因素解析

全球癌症发展趋势及可能因素分析:迹象显示77%的癌症可能由这6个因素引起 掌握关键线索:全球癌症新趋势及风险增加的因素解析

癌症风险评估报告》显示,中国居民每口食入红肉的比例高达15%,远超世界平均水平。长期摄入过多红肉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同时,大量食用加工肉类也会增加胃肠道癌和结直肠癌的风险。因此,我们应该减少红肉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并适量运动以维持健康体重。 1. 原因解析 1.1 消化系统问题:红肉中的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和某些激素等物质可能对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诱发或加重胃肠道疾病。 1.2 食物不均衡:过度依赖某种类型或过多摄入某种食物可能导致营养不均衡,影响整体健康。 1.3 心理压力大:现代快节奏生活、工作压力大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各种疾病。 1.4 生活习惯不良:如久坐不动、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患病风险。

生活常识 11.22
盐城湿地大放异彩:丹顶鹤群逾百只集结完毕,提前造访冬季避寒胜地

盐城湿地大放异彩:丹顶鹤群逾百只集结完毕,提前造访冬季避寒胜地

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球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地之一,每天吸引着400到600只野生丹顶鹤前来越冬。该保护区内的人工繁育丹顶鹤数量已超过300只,且每年人工孵育新生小鹤50只左右。

生活常识 11.22
英国科学家揭示:taus蛋白细丝在脑细胞外囊泡中的神秘牵绊揭示了其作用机制和可能的临床应用价值

英国科学家揭示:taus蛋白细丝在脑细胞外囊泡中的神秘牵绊揭示了其作用机制和可能的临床应用价值

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团队对AD患者大脑的EV进行了研究,发现螺旋细丝和竖直细丝是由截短的tau形成的,它们被“拴在”富含内溶酶体蛋白的EV界膜上。这些发现将为靶向EV相关tau的潜在AD治疗和生物标志物策略提供基础。

生活常识 11.22
太空垃圾威胁:我们需要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个问题?

或

全球卫星空间垃圾问题:你的生存可能依赖于此

太空垃圾威胁:我们需要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个问题? 或 全球卫星空间垃圾问题:你的生存可能依赖于此

天宫空间站于2024年10月30日进入空间站。他们此行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继续通过太空行走在舱外安装空间站碎片防护装置。此前的神舟十八号乘组曾在空间站舱外安装过空间碎片防护装置。此外,国际空间站的航天员就曾多次进入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的载人飞船里,以躲避可能撞击“国际空间站”的太空垃圾,以便在发生意外情况时紧急返回地球。然而,太空垃圾过多会引发多种问题,如对航天器造成巨大威胁和危害。首先,当这些太空垃圾撞击地面或进入大气层时,会产生大量的尘埃和热量,这将对地球上的生命构成威胁。其次,太空垃圾可能会直接撞击和引发地球空间站内设施的损坏,甚至危及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最后,太空垃圾的存在也对其他星球和宇宙探索造成了潜在风险。因此,人类应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和减少太空垃圾的发生,同时加强对太空垃圾的研究和管理。

生活常识 11.22
新世界中的金矿:揭秘重大勘探发现,引领未来科技发展

新世界中的金矿:揭秘重大勘探发现,引领未来科技发展

湖南省地质院在万古金矿田地下 2000 米以上深度地层发现超 40 条金矿脉,金品位最高达 138 克/吨,探矿核心区累计探获黄金资源量 300.2 吨。预计地下 3000 米以上远景黄金储量超 1000 吨,资源价值达 6000 亿元。这是11月5日拍摄的地下岩芯上清晰可见的“明金”。数据颜色方案为黑暗模式,包含深色背景和浅色文本。

生活常识 11.22
小米熊儿童医院携手幼儿园开启成长发育科普讲座活动

小米熊儿童医院携手幼儿园开启成长发育科普讲座活动

近日,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走进才儿坊、巴蜀实验和三色幼儿园,开展了一场“健康童行·共促成长”生长发育系列科普讲座活动。活动中,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健康服务部讲师团队针对如何管理身高、身高促进方法、儿童精准化营养管理、身高的个性化及体格生长发育的评价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并分享了如何对孩子进行科学的身高管理。家长们纷纷表示,在这次活动中收获颇丰,将会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需求。

生活常识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