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雷在中国气象科学院助理研究员职位上工作,每隔六小时发送南极中山站的气象数据。他的数据显示南极冰盖正在消融,气候变化正影响这片极寒之地。此外,他还负责定期收集并发布南极中山站的气象数据。今年11月1日,他首次到达南极中山站,并在这里开展为期一年的气象和大气成分观测业务工作。
中国气象局发布《极地气候变化年报》,显示2023年南北极地区气候波动明显,极端事件频发。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分析发现,南极大陆温度较常年略高,引发极地气候效应;北极地区气温却连续下降,部分地区刷新极地历史上最高记录。这些气候变化趋势不仅影响地球表面,也威胁海洋生态系统,甚至可能导致人类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由于气候变暖导致海冰融化,北极熊将面临更长的无冰期和饥饿风险。这不仅威胁到它们自身的生存,还增加了袭击人类的风险。最近在阿拉斯加,一对母子遭北极熊袭击身亡,显示出人熊冲突的问题日益严重。尽管北极熊通常以海洋哺乳动物为食,但食物匮乏时可能会猎捕人类。据统计,1870年至2014年间发生了73起北极熊袭人事件。
南加州大学多恩西夫文学、艺术与科学学院的研究团队在其最新报告中揭示了一项严峻的环境问题:北极地区的气温正在加速上升,冰川开始融化,释放出大量的“汞炸弹”。这种暴露会对包括鱼类在内的生态系统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而这对所有依赖海洋和河流生计的人类来说都是一次不可承受的挑战。
近日,团黎平县委、县少工委联合开展“非遗与感恩”黎平县研学活动,吸引了来自我县6所小学的学生参加。
"该研究发现转移灶内的CRC细胞会放弃肠道干细胞表型,并重新编程回人类胚胎发育阶段的胚胎祖细胞状态。这个过程被称为可塑性转变。研究人员指出这个过程可能会导致癌细胞在远处转移过程中发生非经典型分化,适应不同微环境中的挑战。这项研究可能会影响对肠癌细胞这种可塑性的调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张医生提到一位朋友打呼噜的情况。这引起了他的注意,因为它不仅让人感到疲倦和精神恍惚,还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如高血压。他建议通过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这是治疗中最简单、最经济的方式。然而,这种方法不能降低患者的血压,只能改善通气状况。他还提醒大家注意选择合适的降压药,以及服用时间和注意事项。
换季期间,咳嗽反复发作可能由多种因素引发,包括病毒感染性咳嗽和非感染性咳嗽。咳嗽会导致空气质量变差,寒冷空气刺激和环境变化也可能加剧咳嗽症状。咳嗽会影响人体免疫系统,易引发过敏性咳嗽。如果过度抑制咳嗽可能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建议患者合理用药,必要时接受医生指导治疗。
韩国首例百日咳死亡病例确认。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病情严重者可能需2-3个月。
"基因魔剪"通过CRISPR技术揭示了非编码RNA的作用,证明它们在细胞中对于癌症诊疗和人体发育中至关重要。
在中国,随着能源转型的目标渐近,煤炭工人面临的转岗挑战愈发严峻。一项新研究表明,到2060年,只有11%-14%的煤炭工人工人有可能转变为绿色工作。研究强调了资源分配不均可能导致的行业失业问题,并建议科学规划可再生能源的上游部门,以平衡不同地域间的工作岗位流动。尽管煤炭行业面临较大的失业压力,但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领域,仍存在大量的工作岗位等待填补。因此,加速淘汰煤炭迫在眉睫,以免进一步加剧职业流失风险。
潮湿环境时,如被淋湿后的狗,会迅速甩动身体以清除身上的水分,并可能会清除附着在皮肤表面的昆虫或其他刺激物。这一现象的背后,是神经科学研究揭示的湿狗剧烈甩动身体清除皮毛上水珠的过程。 该过程涉及两种特殊的神经组织:低阈值机械感受器(C-fiber low-threshold mechanoreceptors, C-LTMRs)和Parkinson舞蹈病的基因缺陷。C-LTMRs会对外部刺激产生反应,并将其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协调相应的湿狗甩水行为。此外,这些感受器也能影响个体的情绪状态和药物效应。 C-LTMRs作为湿狗甩水行为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对动物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未来的研究表明,C-LTMRs如何将触觉信号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并协调湿狗甩水行为,以及触觉、情绪与药物作用之间的关系,将是深入探索这个现象的关键。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联合媒体记者团队11月11日至12日再度走进辽宁,深入沈阳市辽中区、盘锦市大洼区、葫芦岛绥中县和建昌县等地,全面挖掘报道当地气象部门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保障辽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亮点成效。此次报道组还将在沈阳市辽中区汉夏中医药基地“中草药科普园”了解气候因素对中草药生长的影响。
城中区饮马街街道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深化党建引领作用,加强垃圾分类志愿体系建设,强化宣传引导,推动垃圾分类“入人心”。目前,街道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0次,动员200人次,清洗垃圾桶500个,清理垃圾卫生死角120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