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终于不再一票否决了。
本周,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再次提出巴以停火决议,要求交火各方在斋月期间立即停火,释放包括被哈马斯扣押的以色列人质和被以方逮捕的巴勒斯坦平民,确保人道主义物资能够进入加沙。
只有美国代表没举手
破天荒地,这次美国没有一票否决,而是选择弃权,其余14个安理会成员国则全部投下赞成票,最终促成了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安理会通过的首个停火决议。
鉴于伊斯兰斋月已经开始,以色列应当立即停止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可他们不仅没有这样做,反而在决议通过之后对加沙实施了新的空袭,据说轰炸了60多个目标,并围攻了汗尤尼斯两家医院。
此前一天,以军再次攻入加沙地带最大的希法医院,向数千名患者和医护人员开火,并声称打死170多名哈马斯成员。据目击者透露,以军坦克在医院里随意碾压巴勒斯坦人的尸体和救护车,场面极其血腥。
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表示,只要还有人质被扣押在加沙,他们就不会停止战斗。这话实在荒谬,安理会的决议写得清清楚楚,立即停火并释放人质,哈马斯也已经同意了,可以色列坚持由哈马斯先释放人质,简直不讲道理。
以军再次攻入希法医院
与此同时,以军发言人证实打死哈马斯“三号人物”马尔万·伊萨,他是哈马斯下属分支卡桑旅的副指挥官,也是卡桑旅领导人穆罕默德·戴夫的副手,很少公开露面,被以色列方面称为“影子人”。
哈马斯目前还没确认消息的真实性,即便消息属实,也代表不了什么。这些年来,哈马斯高级官员没少被以色列杀死,但很快就会有新人补上,要只靠那几个人顶着,哈马斯现在早就是一盘散沙了。
不过对以色列来说,杀死哈马斯领导人算得上是某种意义上的战术胜利,但也仅限于此,对哈马斯的组织运作几乎产生不了什么影响。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过去近6个月以来加沙平民的死亡人数,据不完全统计已超32000人,其中将近一半是儿童。为了清剿哈马斯,就要拉着加沙数万人一起陪葬,难怪联合国官员说“以色列已经跨过种族灭绝罪的基本门槛”。
加沙人已经没有家了
但在以色列看来,这还远远不够,按照以总理内塔尼亚胡的计划,以军接下来还要进攻拉法,鉴于上百万巴勒斯坦人聚集在这里,届时必将造成更大的悲剧。
这也是美国在安理会弃权的直接原因,在此之前,从总统拜登到内阁多位高官,能劝的都劝了,甚至发出了以前从未有过的“最严厉批评”,结果内塔尼亚胡依然我行我素,为此还派遣专门的代表团前往美国商讨进攻拉法的计划。
如今,美国的决定把内塔尼亚胡惹怒,代表团也不去了,只剩下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自己在华盛顿“舌战群儒”,称安理会的决议是“可耻的”,不把哈马斯政权推翻,以色列誓不罢休。
实际上,安理会决议虽然明面上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在实际执行时还是要取决于成员国的行动,美国自己就曾经绕开安理会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以色列更是在过去几十年中违反了31次安理会决议,却从未遭受惩罚,无外乎都是有美国保着。
以色列当然不能停火,否则内塔尼亚胡可能就要下台了
这次也一样,美国代表的弃权只是象征性的,即便之后有成员国就以色列不执行安理会决议为由对其实施制裁,美国大概率也会一票否决。
因此白宫对以色列政府的过度反应感到十分“困惑”和失望,因为美国既没有改变支持以色列打击哈马斯的立场,也没有停止对以色列的弹药供应,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激动,从前种种竟都是错付了吗?
不只是美国,英国的投票也从前三次的弃权改为了赞成,可见以色列这次做得确实过火了,连铁杆盟友都看不下去了。当然,他们未必是真的对以军行动感到不满,但至少在明面上要展现一下“大国担当”,虽然并没有多少。
值得一提的是,向来坚定支持以色列的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近日也表示,以色列必须停手,否则将会失去更多支持。
收手吧,特朗普都看不下去了
这下内塔尼亚胡怕是真的要慌了,他和民主党政府向来不对付,本来打算撑到共和党上台就稳了,没想到特朗普也倒戈了,这可如何是好啊?
本文综述了美国与联合国安理会近期关于巴以停火问题的博弈过程,阐述了美国选择弃权这一历史罕见现象背后的考量因素。以下是文章的结论:
1. 安理会在上周宣布一项决议,要求两国在斋月期间实行停火,释放包括被哈马斯扣押的人质和被以方逮捕的巴勒斯坦平民,以及人道主义物资的运输。然而,此次,美国代表并未响应,全数投下了赞成票,且没有一票否决,显示出对以色列进一步采取行动的决心。
2. 美国的立场在于,他们认为当前巴以停火提议基于和平协议、人员救援与人权保障等因素,而美国对于哈马斯政权的实际运作并无影响力。对此,以色列继续主张由哈马斯先释放人质,其强硬态度让联合国官员深感无奈和失望。
3. 内塔尼亚胡随后炮制了一项针对以色列的提案,提出美国应撤出针对哈马斯的军事援助,但在遭到了美国总统拜登和众多欧盟国家的支持后,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坚持原有立场,声称安理会决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将不允许以色列对哈马斯实施制裁。
4. 美国与联合国的对立导致了美国对以色列的战略决策产生动摇,中东局势日益紧张。作为美国的盟友之一,英国和英国前任总统特朗普曾多次表达了对以色列的坚定支持,而如今,英国已经从之前的弃权转变为赞成,表明特朗普似乎已经开始采取行动反对以色列的行为。
5. 文章揭示了美国对以色列的决策背后的重要考量因素。首先,相较于美国总统拜登等国的温和姿态,特朗普及其政策团队对以色列行为的强硬立场更符合他们的利益,他们希望通过这一策略确保以色列在国内及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安全。其次,从某种程度上看,加兰特的发言体现了美国对以色列内部斗争和变革进程的观察,同时也反映了美国政府对于国家之间政治和军事同盟关系的态度。
综合以上分析,美国在此次决议中的弃权并非偶然,而是其长期以来对以色列对军事行动影响力的反思和无奈妥协的结果。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各国纷纷表明立场,对以色列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产生深刻影响有着审慎的考虑。此外,考虑到美国与欧盟等盟友之间的战略分歧以及中东地区民众的期望和关注,美国政府未来应更加谨慎地平衡国家利益与公共舆论,以实现更公正和可持续的和平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