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最近与比亚迪秦L相关的消息得到披露,有关比亚迪的讨论度也再次到达了高点,而实际上,引发讨论的并不是比亚迪秦L这款车,而是秦L所搭载的五代DM-i技术。
据消息显示,比亚迪第五代DM-i技术已经正式落地,并且将会率先搭载在比亚迪秦L以及比亚迪海豹06这两款新车上。而近日还有消息指出,比亚迪的核心管理层在近期的一次内部沟通会上表示,比亚迪第五代DM-i系统百公里油耗仅为2.9L,在满油满电的情况下续航可以达到近2000公里。
虽说目前关于五代DM-i究竟能跑多远,能耗有多低,还没有确切的消息,但根据此前流出的五代DM-i专利图便能发现,这套系统在结构上,相较于以往的确有了不小的改动。具体来看,五代DM-i系统采用了双行星齿轮的结构,系统由发动机+电机A+电机B组成动力核心,三者由两组行星齿轮连接,取消了离合器结构。
至于有什么优势,简单来说就是提高了连接的强度、提高了传动效率,能够减小系统的总体体积,系统的动力调配也能更加灵活。总而言之,五代DM-i相较于以往的系统,集成度更高,结构更复杂,成本也会更高,而功能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通过事实情况来看,从2021年四代DM-i技术发布至今,比亚迪在技术方面真是一直都走在新能源领域的前头。这不,各大国产车企才刚刚追赶上比亚迪四代DM-i,这比亚迪就再次提前“抢跑”,整出了五代技术,又把大家甩在了身后。如若五代DM-i真的像前面提到的,能把馈电油耗做到2.9L/100km,满油满电能跑2000km,那市场份额争夺战基本可以提前“大结局”了。
而除去五代DM-i这一筹码之外,在2024年一开年就掀起价格战的比亚迪,实际上还有非常多的“子弹”还未使用。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比亚迪在2023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关键零部件领域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全面领先的水平。
具体来看,除去在电池装机量方面低于宁德时代,在PACK装机量、BMS装机量、OBC装机量、驱动电机、驱动电机控制器、DHT装机量、驱动系统、双电控装机量、发电机装机量以及乘用功率模块(半导体)方面,比亚迪所占的市场份额都是国内第一,且平均下来的占有率达到了30%以上。
在别家车企都不具备全栈自给自足能力的同时,比亚迪已经几乎完全实现了“自己的零件自己造”的操作,并且还把市场占有率做到了业界头部,不仅避免了“被中间商赚差价”的情况,同时提升了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此外,在300万车型年销量的反推之下,比亚迪从原料采购、配件加工再到装车,都已形成了庞大的规模效应,能够更好地分摊掉车辆的各项成本,进而让比亚迪在定价方面拥有更多的主动权。
写在最后
如今的比亚迪在完成全产业布局的同时,还具备了非常庞大的规模体系,再配合上如今价格跌至冰点的动力电池原材料,如今的比亚迪真的可以说是想降价就能降价。
至于五代DM-i技术,笔者认为比亚迪在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大量铺开,而会采用四代五代车型同步销售的策略,而搭载“老技术”的车型,理所当然还会迎来一波降价。
总而言之,只能说开年比亚迪为大家献上的“荣耀版”只是个开胃小菜,接下来比亚迪的各位对手们怕是要过一段时间苦日子了!
总结:文章提到了比亚迪秦L和比亚迪海豹06这两款新车将搭载的五代DM-i技术,这款技术有望将燃油经济性提高到2.9L/100km,而且其零油耗的特点使得比亚迪汽车在新能源领域具有领先地位。此外,比亚迪在2023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关键零部件领域的市场份额排名居首位,说明其已经在产业链中取得了良好的地位。
建议:
1. 鼓励比亚迪继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尤其是电动化、智能化方面的研发,以保持竞争优势。
2. 对于售价较高的五代DM-i车型,可以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进行适当降价,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
3. 比亚迪应继续加强供应链管理,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
4. 对于尚未实现全链条自主生产的比亚迪车型,应逐步推动其生产线的现代化和智能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