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事情还没搞定,“欧盟领头羊”德国却高调入局亚太,大力拉拢东盟多国,而菲律宾则又当起了跳板。
近日,德国在柏林举办了一场名为“东南亚周”的领导人会晤,先后接待了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的领导人,意在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
在俄乌冲突形势危机、法德矛盾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德国高调在亚太布局既引人注目,也格格不入。但如此高调也可以看出,德国在亚洲是有想法的,而非只是单纯地追随美国。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访问德国
朔尔茨政府的上台标志着德国对外政策的转向,其中包括更加强调“价值观”的路线。德国眼下将东南亚视为重要的合作伙伴,目的是减轻对中国的贸易依赖,并强调所谓价值观的重要性。
此外,东南亚国家也把德国视为大国以外的重要合作对象,以规避中美大国博弈的压力,因此双方自然也是一拍即合。
东南亚地区,尤其是以该地区绝大多数国家组成的东盟,被视为发展速度最快,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组织之一。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未来世界经济要重新走向复苏,东盟是必不可少的发动机。
某种程度上看,现在的东盟和20年前的中国确实有相似之处,经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自然资源丰富,而且越南这样的国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在西方国家眼里,东南亚就是理想的重构产业链的地区。也正是因为如此,东盟被一些西方国家视为“替代中国”的最佳对象。
东南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快速发展
从奥巴马政府时期开始,美国就希望与东盟搞好关系,并挑拨东盟与中国的关系,跳板就是菲律宾。通过与菲律宾的所谓安全合作,美国自越南战争以后,再度重振了对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影响力,进而影响到了东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
其它西方国家,也因此总是将菲律宾作为布局亚太的跳板。德国此次“东南亚周”的一系列活动中,菲律宾与马来西亚、泰国有些许不同,一方面只有菲律宾提到了“防务合作”,另一方面,在经济上,马来西亚、泰国都有较为具体的合作提议。
马来西亚呼吁德国在棕油出口至欧洲的问题上,采取更具包容性和公平性的态度。泰国则想欧盟投资自家的汽车产业,并与欧盟缔结自贸协定。但菲律宾只是笼统地提了“寻求更多的互利贸易和投资机会”。
可见菲律宾是来凑数的,更像是一个来帮着德国搞宣传的托。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与德国总理朔尔茨
德国的野心不小,如果德国能够代表欧盟与东盟加深合作关系,那德国不仅能够巩固自身在欧盟的领导地位,打压一下法国,而且对于欧盟摆脱对外部的经济依赖,也会起到一些促进作用。
不过,德国与东南亚之间的经济交往仍存在诸多难题。首先,整体而言,德国对华经济合作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而与东南亚的贸易规模相对较小。利用东南亚对中国“脱钩”,至少在短期之内是不可能的。
其次,德国在电子产品和汽车等领域的出口面临困难,与东南亚国家的自贸协定谈判也进展缓慢,毕竟东南亚国家不富裕,消费上限摆在那儿。
第三,东南亚国家对欧洲人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对于欧洲的说教和傲慢态度越来越不耐烦,这意味着德国要深入布局只能削减自己的获利。
第四,东盟毕竟不是一个国家,成员国之间的差异也相当大,宗教问题、领土问题等难以达成真正的统一,加上基础设施相当落后,生产力水平根本无法与中国相比,不可能成为中国产业链的替代者。
因此,尽管理论上双方的合作前景很好,但实际问题却相当严峻。饭还是得一口一口吃,德国还得从最基本的建立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开始。
结论:在全球化不断深化的今天,欧盟内部的团结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德国在亚太地区的大规模战略部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在东南亚地区。德国这一举动可能旨在减轻对中国的贸易依赖,凸显所谓的价值观重要性,并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同时,德国与其他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各国之间存在的经济差距、复杂的关税体系以及地域分歧等问题。这些因素都使得两国之间的合作充满了不确定性。
然而,尽管存在诸多困难,德国这一举动也有其积极的一面。首先,它可以提升欧盟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这有助于对抗美国的影响。其次,德国此举可以推动中国的产业转型升级,缓解对全球供应链的依赖。最后,它也可能成为其他欧洲国家反思和学习的对象,从而促使它们更好地调整自身的经济策略。
总的来说,德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部署虽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但它面临的挑战也同样巨大。因此,我们需要耐心等待,同时也需要我们努力寻找更为可行的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