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时期,中国车企在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硬件上被海外车企狠狠拿捏。
现在中国汽车专注新能源汽车,看似实现了弯道超车,没想到中国车企仍在被海外企业拿捏,不过这次是芯片。
左手英伟达 右手高通
在智能汽车时代,汽车不仅仅只看机械素质,哪家车企的智能化体验更好,哪家车企的新车就更有可能占据市场主动权,而支撑汽车智能化的核心原件便是芯片。
芯片对一辆智能化汽车的重要性就如同人类和大脑的关系,芯片控制着整辆车近乎所有的行为,而在其中智驾芯片和娱乐芯片最为重要,正好覆盖当下智能汽车的两大智能化分支:智能座舱、智能驾驶。
至今为止,主流车企在选择娱乐芯片时都会选择高通,大家熟知的8155、8295芯片便来自于高通。
主流车企在选择智能驾驶芯片时则主要靠拢英伟达,特别是那些对智能驾驶有一定追求,需要大算力的车企。
这里随便列举几款搭载英伟达Orin X的车型。
首先便是最近关注度非常高的小米SU7。
小米SU7采用双 NVIDIA DRIVE Orin 系统级芯片打造其智能驾驶系统,支持高速NOA功能,同时依靠感知决策大模型,正在陆续实现不分城市、不分层级、不分道路的中国城市领航功能。
理想汽车:理想L系列高配车型和Mega均是采用双英伟达Orin-X芯片。
小鹏汽车:小鹏P7、小鹏G6、小鹏G9、小鹏X9均是采用英伟达Orin系列芯片。
蔚来汽车:除了ET9以外,蔚来全系车型均采用英伟达Orin芯片。
极氪汽车:极氪007也是采用的英伟达Orin芯片,正因为如此,其在智驾能力上又有了一定提升。
有趣的是,新款极氪001并未搭载英伟达Orin芯片,而是用了Mobileye的智驾芯片,也正因为如此,新款极氪001的智驾成为弱点,失去了不少潜在消费者。
长城汽车:长城的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是叫Coffee Pilot,同样是基于英伟达DRIVE Orin集中式计算平台打造的。
当然,这些车企在选择娱乐芯片时也均选择的是高通芯片,不是8155便是8295。
不过,“左手英伟达,右手高通”的时代即将结束。
英伟达正式开启“我全都要”模式。
中国车企没得选
英伟达下一代DRIVE Thor芯片将打通智驾芯片与娱乐芯片,一块芯片便能解决智驾需求和车载娱乐应用需求。
简单来说,一颗英伟达DRIVE Thor芯片便能做到此前8295+Orin芯片才能做到的事,甚至在算力方面还要更强。
Thor将算力标准提升到了2000TOPS,也就是每秒2000万亿次计算,相当于8倍Orin芯片的算力。
这相当于什么概念呢?通过一张图大家便能简单了解到Thor的强大了。
出行局了解到,英伟达Thor芯片将首先搭载在极氪的全新车型上。
在近日的2024年度的GTC大会上,英伟达黄仁勋又宣布了三家Thor芯片的合作车企,分别是比亚迪、昊铂、小鹏。
根据目前的趋势来看,随着各智能汽车厂商对算力需求的加大,Thor芯片将获得越来越多车企的选择,已经可以预见英伟达在汽车智能芯片领域将会一家独大了,就像是现在研究AI的公司离不开英伟达一样,未来智能汽车公司也将离不开英伟达。
这时候或许有人会想到,难道除了英伟达就没有其他选择了吗?
严格来说,的确没有。
基于Thor芯片的系统可以将智能汽车的所有功能都集中在单个AI计算机上,车载计算资源的集中化可以将成本降低数百美元。
这种将车辆所有的显示器、传感器等都连接到单一芯片上的模式是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只有英伟达能够做到。
不选择英伟达Thor的车企便只能继续回到左手智驾芯片,右手娱乐芯片的时期,在算力方面,也就是在智驾和娱乐体验上将落后于其他品牌,这对于那些主打智驾和智能的车企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但这又衍生出一个问题,当众多车企都选择英伟达的时候,英伟达便卡住了中国车企的喉咙,拿捏住了中国车企的七寸。
“救火队长”华为
随着中国在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不断突破,美国或将像针对中国人工智能领域一样,对中国车企实行一系列制裁措施,阻碍中国车企的科技进步。
英伟达作为一家美国企业,即便是再不舍中国这块市场,但也只能听美国指挥。毕竟这样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去年10月,为了限制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美国宣布对中国实行AI芯片和高端显卡管制。在新的限制措施出台后,英伟达便马上停止接受来自中国的先进人工智能芯片新订单,AI芯片和高端显卡正式对中国断供。
当未来美国想要限制中国汽车发展的时候,或许这种管制会再次上演,届时中国车企将被“卡脖子”。
在出行局看来,能够解决这种问题的或许只有华为。
华为如今已是一名非常成熟的“救火大队”。
为了避免美国制裁中国手机操作系统,华为研发了“鸿蒙系统”;为了让中国企业能够使用EDA,华为日以继夜地研发,创新突破,终于打破西方EDA领域垄断地位;为了打破高端芯片的制裁,华为研发了7nm高端芯片,实现了中国半导体的国产化。
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车用智能芯片制裁,华为早已经在发挥其“救火”作用。
华为目前已经在生产车用智能芯片,当下大火的问界系列车型便均使用华为MDC平台,其便是基于华为昇腾系列AI芯片打造。
在算力上,目前华为MDC810平台算力可以达到400TOPS,单从算力来看,比目前的英伟达Orin芯片还要更强。
可惜的是,由于其关键芯片是7nm芯片,遭受制裁的华为目前无法大规模量产7nm芯片,因此华为MDC平台在产能方面非常受限,严重限制了问界的交付能力,使得不少消费者减少对其购买意向。
同时,华为的MDC平台也吸引了众多友商的关注,长安汽车和奇瑞汽车和北汽极狐均有使用华为MDC平台,但还是因为产能问题,限制了几方规模化生产,甚至为此闹得不愉快。
对于那些老牌中国车企来说,它们深知“卡脖子”的痛苦,深刻的明白自研才是中国汽车真正的出路。但在市场面前,这些车企又不得不选择英伟达,甚至受制于英伟达,唯有华为等少数企业坚持自研,将命运握在自己手中。
相信华为在未来也能做出不弱于英伟达Thor的芯片,也相信华为坚持自研的精神能够打动更多车企,引导中国汽车走上一条彻底不受制于人的道路。
结论:
本文通过探讨中国的汽车企业在电动车和新能源汽车方面的竞争态势,并分析当前芯片供应的紧张局势,提出了一个观点:尽管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但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足,特别是在电动车和新能源汽车领域。
首先,文章指出国内各大车企在选择娱乐芯片时仍主要依赖于高通,这表明芯片对于智能汽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面对国际巨头如英伟达的Orin X,国内的一些造车企业也在逐渐转向自主研发。
其次,文章提到新一代的特斯拉Model Y使用的是马斯克的自研CPU,这显示了自研芯片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此外,文章还提到了华为的研发进度,认为其可能会提供与英伟达相当或者更好的自动驾驶芯片。
最后,文章呼吁国内的企业应该重视芯片自主研发的重要性,并加强这方面的投入,以便在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文章也提醒读者,对于汽车企业的决定,政府和社会都应该给予理解和支持,让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