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工业生产增长快于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的增长,供给过剩的情况继续加剧。取消疫情防控过渡期的低基数掩盖了需求的疲软。城镇调查失业率反弹,意味着民营企业劳动岗位和灵活就业岗位趋于萎缩。1-2月社会融资大幅回落,意味着今后几个月的经济活动恐难有明显改善。
一、工业生产增长快于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的增长,供给过剩的情况继续加剧。
2024年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比上年12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制造业增长7.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9%。
一方面,1-2月工业增加值增长幅度快于2023年12月份,与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从2023年12月份的49%,回升到1月份的49.2和2月份的49.1这个趋势是相符的。
另一方面,我们发现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明显快于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的增长,这意味着供给过剩的情况在继续恶化。
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307亿元,同比增长5.5%。但与工业增加值大体对应的商品零售为71826亿元,仅增长4.6%。这个增长幅度比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长幅度低了3.1个百分点。
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847亿元,同比增长4.2%,比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长幅度低了3.5个百分点。
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为21466亿元,同比仅增长0.4%,比工业增加值增长幅度低了6.6个百分点。
二、取消疫情防控过渡期的低基数掩盖了需求的疲软。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2024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5%,其中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6%,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2.5%。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2.3%,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8%。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2%,按美元计价的商品出口同比增长4.3%。看上去,投资需求、消费需求、海外需求均有不错的增长。
但考虑到2023年1月为放开疫情防控措施的第一个月,因为害怕疫情反复,当时不少人还不敢回老家过年,所以以后消费恢复正常化,实际上从2023年3月份才开始。因此,今年1-2月看上去还不错的增长数据,实际上主要来自于低基数的作用,而非消费的真实增长。
如果我们多观察一年,我们会发现,2023-2024这两年1-2月份的消费增长其实非常乏力。
2023年1-2月,消费品零售额比2022年同期增长9.2%,年均增幅只有4.5%;其中商品零售额年均增幅只有3.8%;今年1-2月汽车零售额为7112亿元,实际上比2022年同期还减少了0.1%;2022年1-2月不含农户的固定资产投资为50763亿元,2024年1-2月为50847亿元,仅增长0.2%;2022年1-2月,全国top100房企销售额10337亿元,2023年下降到9841亿元,今年下降到4762亿元,下降了51.6%;以美元计价的商品出口额,2022年1-2月为9735亿美元,2024年1-2月只有9309亿美元,下降了4.4%。
骑牛研究所按照2023年的GDP结构综合计算,发现2024年1-2月的内需和外需合计仅比2023年同期增长3.1%,2023-2024年两年平均的1-2月增长幅度为3%。
由于实际上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海外需求增长滞后于供给,供给过剩日趋严重,导致价格下行。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持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4%。
三、城镇调查失业率反弹,意味着民营企业劳动岗位和灵活就业岗位趋于萎缩。
2023年12月取消疫情防控后,因封控造成的失业现象迅速消失,复产复工后,城镇调查失业率逐月回落。2023年的失业率从2023年1月份的5.5%逐步回落到5.1%,2023年平均的城镇失业率比2023年回落了0.36个百分点。
但进入2024年后,失业率开始回升。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比去年底回升了0.2个百分数。
由于在4.7亿城镇就业人口中,约占五分之一的体制内就业岗位与就业人员非常稳定,实际上我们失业率的波动,主要来自于股份制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户和灵活就业岗位。5.3%的失业率相当于城镇失业人口规模超过2630万人,可推算出民营企业的失业率从去年底的6%回升到了8%。
从青年失业率的处理上,我们可以发现失业率统计数据主观意识影响比较大。如果我们从比较客观的采购经理人指数中的从业人员指数来观察,就会发现实际上企业的就业岗位,从2023年的3月份就在开始减少,失业人数就在开始增加。
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的从业人员指数均在2023年2月达到50.2的峰值后,从3月份开始跌落收缩区,并呈现持续下滑的趋势,到2024年2月,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的从业人员指数分别滑落到47.5和47。民营企业占比更大的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滑落幅度更大。
将民营企业和灵活就业劳动岗位流失现象,结合我们特有的国企主导经济的结构,以及这两年货币宽松的资金主要流向政府和国企的实际情况来综合分析,我们不难观察到,去年以来,民营企业和灵活就业队伍经营情况不容乐观,这也应该是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3%,但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仅增长5.3%,收入差距快速扩大的主要原因。
而收入差距扩大,民营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就业率下降,收入增长缓慢,也抑制了需求的增长。
四、1-2月社会融资大幅回落,意味着今后几个月的经济活动恐难有明显改善。
3月16日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2024年前两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大幅下滑。1-2月新增社会融资8.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1万亿元,减少了12.1%。
其中居民新增贷款3894亿元,同比减少16.3%。政府新增债券融资额3558亿元,同比减少了71%;企事业单位新增社会融资65136亿元,同比增长0.4%。当然,推动企事业单位融资略有增长的,主要是国有企事业单位。因为民营房企融资占到民营企业融资的大头,所以民营企业的融资,实际上是减少的。
从上述金融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持续几年的货币宽松,我们一直在鼓励市场主体增加信贷,通过增加债务来增加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但由于市场主体杠杆率高企,已处于在债务风险失控的边缘,因此,面对央行不断地降准、降息,市场主体反而越来越麻木,用修复资产负债表来回应央行的货币宽松政策。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先行指标。1-2月各部门对增加负债都缺乏意愿,意味着至少往后1-2个月,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房地产市场,都不会有较大的上行动力。
【:徐三郎】
结论:
总的来说,中国工业生产和消费增长速度超过了预期,这得益于不断扩大的投资需求和较高的消费水平。然而,由于市场需求疲软,尤其是消费需求,以及出口需求减弱,供给过剩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同时,城镇调查失业率也有所上升,显示企业面临的挑战较大。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运营效率,还可能导致投资需求的进一步下降。此外,社会融资大幅回落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经济活动可能会遇到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对策。首先,我们应该引导企业和个人降低资产负债率,避免过度依赖债务。其次,我们应该加强对企业的支持,包括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此外,我们也需要调整货币政策,如降准降息,以刺激经济增长。最后,我们应该加大对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从而促进需求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