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 记者黄宙辉、通讯员邹婷报道:阳春三月,广州市越秀区文明路248号、250号一处两幢三层砖木结构民居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是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旧址(以下简称“旧址”)。该旧址经过文物部门的修缮和陈列提升,于3月26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胡志明同志是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是深受中国人民尊敬的老朋友。1924年11月,受共产国际委派,胡志明从莫斯科来到广州,担任苏联顾问鲍罗廷的翻译。
该旧址是中国大革命时期胡志明领导的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越南共产党的前身)机关所在地和第一、二期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办学场所。周恩来、刘少奇、陈延年等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曾应邀到此授课。2008年,该旧址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2022年-2023年,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文物局)指导、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对该旧址进行修缮和陈列提升。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黄建华告诉记者,该旧址原来是向越南贵宾开放预约参观,本次是首次正式对公众开放。
旧址开放以后,将与周边的国民党一大旧址、中共广东区委执行委员会旧址等革命史迹串联成经典红色史迹参观研学路线,生动呈现大革命时期广州的历史风云。
本次修缮还依托旧址策划“胡志明同志在广州”展览。展览以基本陈列和复原陈列相结合的方式,多维度地讲述中越革命友谊的故事,打造中越两党两国交流新平台。展览面积为240平方米,展出实物展品154件。
“我们主要是根据越南志士的后人,也是这段历史亲历者黄南的回忆来复原旧址99年前的场景。”据黄建华介绍,黄南是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带来广州的8名越南少年之一,为越南抗法志士阮翁俊之子。当时,经胡志明与中共广东区委联系,黄南免费在中大(原广东大学)附小学习,常在旧址活动。1972年,他先后两次回忆了当年越南同志在旧址的革命活动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结合新技术改变以往的静态展陈形式,给观众提供了沉浸式的观展体验。
胡志明同志白天主要在鲍罗廷公馆办公,但他经常来旧址给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学员上课,有时晚上在此休息。据此,在复原的胡志明同志卧室里,策展团队配合动态投影、声效呈现胡志明同志在此编写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讲稿的场景,重点展示越南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巨著《革命之路》在旧址的诞生。
综上所述,广州市越秀区文明路248号、250号两幢三层砖木结构民居成为了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22年至2023年间对其进行了修缮和陈列提升。这次开放标志着该旧址作为重要的革命历史遗址正式向公众开放,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了解和缅怀胡志明同志的重要活动。
此次修缮不仅旨在保护文化遗产,也旨在传承红色记忆,增强民众对于那段峥嵘岁月的认识和理解。它结合旧址所在地的社会背景和革命事迹,成功地打造了一条全新的红色主题参观路线,如“胡志明同志在广州”展览等,旨在传播和发展中越两党两国深厚的历史情谊。
同时,结合新媒体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静态展览形式的创新转变,营造出更加沉浸式、互动化的观展体验,提升了参观者的感官享受和教育效果。这种数字化手段使得参观过程不再局限于文字或图片描述,而是通过多媒体融合的形式,让参观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历史的真实面貌。
对于未来,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应进一步加大对旧址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力度,确保其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同时也推动相关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的到来,共同见证和弘扬中国革命精神。
基于这些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考量,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 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旧址及相关革命遗址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通过各种途径如各类媒体、校园教育、社区活动等方式,持续普及革命历史知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中越友好交往的历史进程中来。
2. 推广红色旅游产品和服务:构建完整的红色旅游线路体系,包括但不限于“胡志明同志在广州”、“国民大革命”、“中共广东区委执行委员会旧址”等多个标志性地点的联合游览,以满足不同层次和兴趣爱好群体的需求。
3. 创新科技应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数字互动等手段,开发更具吸引力的VR/AR沉浸式体验项目,使游客能够在真实场景中亲身体验旧址的历史风貌和文化氛围,增强他们对红色革命的记忆和尊重。
4. 扩大合作交流领域:加强中越两党及相关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鼓励两国间的艺术家、学者、媒体等专业人士在旧址及其周边开展学术研讨会、艺术创作等活动,共同探索和推广中华文化与越南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5. 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旧址周边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使其具备良好的承载能力和接待能力,为游客提供便捷、舒适的参观环境。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不仅可以有效保护和利用好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将有力地促进广州市乃至全国红色旅游事业的发展,丰富旅游资源供给,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和谐稳定和繁荣进步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