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里,司马迁和辛弃疾的人生交响曲中,友情如星辰点缀,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即使岁月流转,友情的光辉依然熠熠生辉,如月光洒满心田,永远不会消逝。

2024-03-26 民俗文化 关注公众号

潮新闻客户端 汪新国

1188年(宋淳熙十五年),时序腊月,这一年,严寒来得格外猛烈。长江以北,早已一派冰天雪地。江南赣东北区域,也逆风怒吼,雨雪交杂,舟船不行,飞鸟停飞。

凛冽的寒风中,有一人一马,逆风而骑。不知是何方游子,归心似箭,如此蛮劲,在泥泞之中。

那马,毛色不显,个头弱小,此时更是疲惫不堪,气喘吁吁,好像每前进一步,都得化尽全身力气。而马背上之人,却顾不得许多,一股劲地拍打马脖,催促前行。

行至一桥头,许是桥下河水冰寒似剑,许是那桥台阶过高,逼得那马不敢向前,反而倒退几步。

这下,那马背上之人,更是着急。

但是,任凭人再三拍打,那马就是不前。

几番挣扎,几番回合。只见那人从马背一跃而下,从身上抽出宝剑,径直朝马脖刺去。顿时,那马,血水随剑拔出涌流,哀鸣几声,翻倒在地。

眼前一幕,不禁惊呆了不远之处站在二楼窗口眺望的辛弃疾。此时,他正在楼上边避风躲寒,边等一个人来。

也许,辛弃疾似乎看到了自己年轻的身影;也许,是辛弃疾已猜到了来者是谁,他不顾一切地急步冲下楼去,朝桥头奔去。室外的寒冷,早已不复存在。

来人正是辛弃疾日夜想念之人——陈亮。

辛弃疾的一位朋友。

陈亮,字同甫,号龙川,浙江永康人。

陈亮出生于1143年,小辛弃疾三岁。

十八岁,陈亮已长成一个性格豪爽、敢作敢为之人。他写就了《酌古论》,品评历史人物。

宋兴隆二年(1164年),宋朝与金朝签订了《隆兴和议》。宋朝举国上下都以为从此可以过上太平日子了。

陈亮不以为然,自己虽一介布衣,却心忧天下,反对议和,直接连续向皇帝连上五道奏章。

这五道奏章被后世称作《中兴五论》。可在当时,却被皇帝束之高阁。

尽管朝廷对陈亮的奏章未能及时回应,但阻拦不了陈亮关注国家大事。之后,他又曾多次上疏。

那年,陈亮再次上疏,批判朝廷苟安江南的国策,以及空谈误国的不良风气。

这一奏章终于引起了皇帝的重视,宋孝宗诏令陈亮上殿召对,以酌情任用。

谁知,陈亮并不领情,断然拒绝皇帝的诏令。

“我上疏是为了国家复兴,又不是为了想当官。”

那年春天,辛弃疾任大理寺少卿。这是辛弃疾极为少有的一次在京城为官。

就在这期间,39岁的辛弃疾与36岁的陈亮相识了。

两人相见,一番交谈,相见恨晚,竟是如此投缘。

两人都是主战派,同仇敌忾,政治观点相近,共同谴责朝中那些蝇营狗苟、文恬武嬉之辈,探讨抗金复国大计。

两人都主张建都建康(今南京),但在军事策略、北伐路线上,两人却又各不相同,相互据理力争,面红耳赤。

不过,这没关系,君子素来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到了秋天,辛弃疾被外放离开京城,改任改任荆湖北路转运副使。

美好的时光,转瞬即逝。

从此,天各一方,两人的命运飘忽不定。

1188年(淳熙十五年),陈亮上书激怒了反对派,被迫离开京师,回到家乡。

这年,辛弃疾已遭弹劾,落职退居上饶带湖8年了。

消息传到辛弃疾耳里,辛弃疾深为陈亮的壮举而感动,也引暴了久积于胸抗金报国的斗志,想起了这些年自己被闲居的日子,激越之情实在难以抑制,一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从胸中欣然而出——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一首千古名词由此而诞生!

这是辛弃疾借哀他人以自哀,这是辛弃疾抗金报国的政治宣言。

更重要的是,她激越着后人的爱国之心。

尺素传书,怎如两人对饮当面倾诉来得畅快?

想到昔日与辛弃疾同仇敌忾、挥斥蝇狗的日子,想到了昔日同谋北伐、杀敌报国的日子,陈亮,恨不能长出翅膀,破开云雾,一下飞到辛弃疾的身边。

相约相见,风雨无阻。这就拉开了本文开头那一幕。

朋友,我只为情谊为你而来!

在带湖相见的日子里,辛弃疾与陈亮,对雪煮酒,谈笑高歌,似乎回到了“旌旗拥万夫”的青春岁月。

盘桓十多日,陈亮飘然而回,辛弃疾竟然心中恍惚不觉。至第二日,方大梦初醒,似疯似傻,忙乱策马追赶,无奈山间道路雪深泥滑,只好颓然而返。

在路边小店,辛弃疾独自喝起了闷酒,再次起身眺望,可从哪去找朋友的背影?

辛弃疾心中无限惆怅,无限感慨,无限眷恋,有两首《贺新郞》为证——

《贺新郞·把酒长亭说》;

《贺新郞·老大那堪说》。

朋友,我愿为情谊一直陪伴在你身边。

湖北宜昌,辛弃疾塑像。据视觉中国。

傍晚。司马迁从宫廷回到家,就一直站在书房窗口。

仆人几次端来饭菜,都被他挥手拦回去了。

下午,从宫廷得到的消息,让他心烦意乱。

窗外,暮色重重,其实什么也看不见。可司马迁心里却在翻江倒海,眼前明显有许多人在奔跑、哭泣、呼喊。

这场“巫蛊之祸”的后果越来越严重,震动朝野。

不仅汉武帝亲自选定的接班人太子刘据自杀,还牵涉到朝廷众多官员、幕僚和宫廷内外将领。

汉武帝意欲追查到底,对重罪人士一律杀无赦。

晚年的汉武帝沉湎追求长生不老,宠信巫师,迷恋巫蛊。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才是引发这场大祸根本原因。

可又有谁会、谁敢这么去“追根究底”?

后代历史学家认为,“巫蛊之祸”,对当时的宫廷和国家体制造成极为深远的影响,极大改变了汉武帝晚年的政治格局。

这场大祸危及到司马迁的一位好朋友:任安。

“巫蛊之祸”发生时,任安担任北军使者护军的职务。

汉武汉帝认为,任安虽接太子指令却不出兵援助,属于“心怀奸诈,有不忠之心”。论罪处罚,任安将被腰斩。

当下,任安的性命难保。

任安,字少卿,河南荥阳人。他早年丧父,生活困苦。

任安与司马迁年龄相仿,他与司马迁一样,步入仕途后,从基层做起,后曾任益州刺史等职。

两人相识后,交情颇深。任安曾经写信给司马迁,鼓励他发挥中书令的优势,积极荐举贤良人才。

司马迁遭受宫刑之后,收到任安来信,信中勉励他找回自信,依然期望他担当起推举贤良的职责。

夜已深,一阵夜风从窗外吹来,吹醒了遐想之中的司马迁。

司马迁对自己说:

说什么我都不相信,任安会忤逆朝廷,做出不忠之事。

当下任安命悬一线,我岂能无动于衷,坐视不管?!

可我怎么才能救出任安呢?

莫说我“手无缚鸡之力”,拦囚车,劫法场,那绝不是我能做的。

司马迁感到灵光一现:

我是书生,我是太史公,唯有文字、唯有文章才是我的武器。

事不宜迟,每时每刻都得抓紧。

司马迁决定:今夜不睡也罢!

司马迁给油灯加满了清油,又找来一块洁白的缣帛。

按平日习惯,所写文字,只写在竹简或木牍之上。可今日所写的文字,岂可与往日相比?!

可写什么?怎么写呢?

司马迁不愧为太史公,他早已成竹成胸。

在强而不烈的灯光下,司马迁正襟危坐在书案前,一手轻轻抚平缣帛,一手轻捻笔管,让笔毛吸足墨汁,那神情俨然是一位与敌殊死搏杀之前的将军。

此刻,司马迁很想秉笔直书,向武帝直言进谏:任安绝不会是“心怀奸诈,有不忠之心”之人。

可能这么做吗?自己已是个戴罪之人,身受宫刑。一个戴罪之人能为另一个戴罪之人呼喊“他无罪”吗?

不!那只能雪上加霜,害了任安,害了朋友。

司马迁明白:他的这封书信,第一读者决不会是任安,而很有可能是汉武帝。

司马迁明白:任安已是个临死之人,给他回信再谈什么举荐贤良实际上已多此一举,并无多大意义。

司马迁想要做的,是将给回复任安的一封书信,巧化为为任安救命的《上武帝疏》。

于是,洁白的缣帛上出现了饱满的四个黑色大字——报任安书。

司马迁在书信开头就写道: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司马迁想说什么?他真的想与任安回忆过去?

不。司马迁是在向汉武帝呼喊:任安曾让我为国家推贤进士;任安不是个“有不忠之心”之人。

够了,仅止这一句就够了。

司马迁理智地告诫自己,在信中,不可向汉武帝多多呼喊“任安不是个‘有不忠之心’之人”。

谨慎,再谨慎。司马迁已有为李陵说话的教训,尽管他想直接向武帝上疏,但他不能这么做。他必须句句谨慎。

读《报任安书》前半文,让人感到,司马迁是那么地谦卑,谦卑,一再谦卑。

当说到骨节眼上,司马迁也只在:“嗟乎! 嗟乎! 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司马迁痛心地借机向武帝表白:我还能说什么!我还能说什么!

当然,司马迁明白:仅向汉武帝举例说明“任安不是个‘有不忠之心’之人”,是救不下任安的。

那怎么办?在信的后半文,司马迁以身说法,提醒武帝:“且事本末未易明也。”

李陵之案,为司马迁造成奇耻大辱,身受宫刑。面对此等奇耻大辱,有几个人愿意故意揭开伤疤让他人耻笑?

不!司马迁就愿意在此仔仔细细从头说起。

司马迁在信中坚持自己对李陵的看法。

司马迁最想对汉武帝说:你不要再制造冤假错案了,不要再让我的悲剧在任安身上重演。

“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心潮澎湃,往日郁积在胸的千言万语,此刻似若一股激流不顾一切地倾泻而出。只见他心越写越急,手越写越快,好像已经忘了这是在给谁写信。

——“死,也要死得像样。”

——“我为什么不自杀?”

——“我为什么而要活着。”

——“我为《史记》而活着。”

——我“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这些话,说给任安听,说给武帝听,说给自己听。

这不是全乱了吗?

无妨!这些话,武帝看到,权当看到我的拳拳报国之心;任安看到,明白我在宽慰他,我与他共勉;若说给我自己听,就当是我的宣言,将更加坚定我的信念。

未了,司马迁轻吁一口,他缓缓放下笔。突然,他想起什么,又拿起笔来:特意在书信末尾重复一句“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司马迁再次用自己的方式提醒汉武帝:任安不是个“有不忠之心”之人。

他知道:汉武帝年事已高,常常读了后面忘了前面。

鸡鸣三遍,东方开始发白。

缣帛上的墨迹已干,白底黑字,分外夺眼。

司马迁拿起缣帛,逐字逐句,细细再读一遍。读毕,他轻折缣帛,小心翼翼地将它装进信袋之中。

司马迁相信:这封《报任安书》必将在第一时间内呈现在汉武帝眼前。

少卿啊,我尽力了。

朋友,我为你生死而写!

司马迁吹熄油灯,站立起来,移步窗前。

窗外,晨蔼重重,乌云密布。此刻,司马迁多么盼望有一轮火红的朝阳冉冉升起,让阳光穿云破雾,照亮人间。

陕西韩城,司马迁祠。据视觉中国。

如果说,一首《破阵子》,演绎了辛弃疾与陈亮两个英雄惺惺相惜的朋友情深的故事。

那么,一封《报任安书》,则上演了司马迁救任安于生死之际朋友义重的故事。

两个故事之中,都有一个重要角色——朋友。

人生,有一个这样的朋友足矣!

不知从何时起,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朋友不知跑哪里去了。

朋友是怎么跑走的?

这是否与人们的观念有关?

人们开始崇尚孤独起来了。

有人说:当一个人,熬到独自喝茶、独自散步、独自看书、独自听音乐,没有电话,没有聚会,没有社交,那便是你变得高贵的开始。据说,只要如此高贵下去,你就可变成庄子的样子。

为了做孤独之人,有人还请来了外国人叔本华帮忙。

叔本华说:“孤独是精神卓越之士的注定命运。”

叔本华还说:“只有那些智力低劣和素质太过平庸的人才会到了老年仍然像在青年时期那样对世俗人群乐此不疲。”

是这样吗?

也许,这里将“孤独”与“独处”混为了一谈。

殊不知,孤独是一种心理状态。

一个产生了孤独心理的人,哪怕是将他置身于闹市之中,他仍然会感到孤独。孤独是一种心理病态。

孤独之人的内心是孤立、无助、无望的。

孤独绝不好受,哪里可用来享受?

而独处则是一种生活状态,是一个人的清欢。

一个人喜欢独处的人, 只是在这一时刻,他想自己一个人呆一会儿,想让自己安静下来,专注于某一事物。

独处是一种能力,它与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有关。

独处需要一个修行的过程,独处是一种个人修养。

一个人学会了独处,他必将发现一个更美好的自己。

独处还是考验一个人人品的标尺。咱中国人很早就讲究独处,不仅如此,还告诫自己要“慎独”。

若问独处与孤独的关系,那就是:如果不想孤独,那就去独处。

还有人振振有词:“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如果你知道人与人相交,都是为了利益,你就洞悉了人性本质。”

是这样吗?

孟子讲:人与生俱来有“四端”,即人天生就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心。这“四心”难道不就是人性吗?

要说人性,人性中还有“情”,还有“义”,还有“爱”。绝非只乘下“利”。

辛弃疾与陈亮之交,就在于一个“情“字;司马迁与任安之交,就在于一个“义”字。

人与人相交,若“利”字当先,离开“情”,抛弃“义”,忘记“爱”,那就不再会有朋友。

都在说:“朋友不知跑哪里去了”是现代社会的特征。

但是,我还是想问一句:

你真想活成一个朋友也没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潮新闻客户端 汪新国:朋友,你为何消失在我们记忆中》
2017年,寒冷的冬季在北方一片片泛黄的土地上肆虐,凛冽的北风带着满载冰雪的滚滚波涛席卷江汉平原。长江以南,除了角落里偶尔冒出几缕袅袅炊烟,其余的地方都是一片冰天雪地,一切都显得荒凉而寂寥。
在此季节,有一人身姿矫健,骑着一匹马,一路狂奔,像是踏着生命的脉搏,无视寒冷、泥土和沉重的步伐,如同一位坚韧的战士。这条未知的路径,似乎预示着他即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困难。
这个人是汪新国,是当时南方一位勇敢的热血青年,他的身影和马的狂骏构成一幅生动的场景。严冬的到来,让外界冷酷无情,但对于汪新国而言,却是逆境成才的激励,是唤醒潜藏心中的热情与勇气的强烈动力。
南宋淳熙十五年(1178年),宋朝内忧外患,边境局势动荡不安。经过多年的激烈抗争,宋朝一度屈服于金朝,签订了著名的《隆兴和议》。这对于东南沿海地区的百姓来说,无疑是一次平静安宁的休养生息期。然而,这种看似稳定的局面背后隐藏着严重的隐患,那就是统治者的苟安享乐和对民生疾苦的漠视。
在这个时候,身为大理寺少卿的陈亮站了出来,向宋孝宗提出了反对议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奏章,其提出的五篇奏章被称为《中兴五论》。然而,这些奏章并未引起朝廷的重视,反而在一些昏聩的政治精英眼中成了招致纷争的借口。对此,年轻的陈亮不仅坚守自己的信念,还敢于直面现实,甚至进行了长时间的抗争和上疏。
正是这个胆识卓著的青年,深深地打动了宋孝宗,引发了宋孝宗在庭院中召见陈亮,听取其见解的意向。即使陈亮并非有意动摇朝政,他依然坚定了政治改革的决心和责任感,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无疑是一位敢于担负责任的勇者。
然而,这并不是意味着陈亮选择坚守忠诚,而是他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政治解决方案。就在这个时候,与陈亮形影不离的好友,著名文学家辛弃疾,选择放弃稳定的生活,辞去京城,来到南方,加入了抵抗金朝的行列。他们的关系犹如他们手中的长矛和盾牌,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斗争阵营,有力地反击了金朝的侵略,促使国家逐渐摆脱了对金朝的依赖,走向了独立自主的道路。
这段经历充分展示了两位志同道合的仁人志士对国家的忠诚与担当。陈亮以行动响应朝廷政策,献上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才华,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强烈的爱国情怀,为民族的复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辛弃疾则毫不犹豫地选择离京,投身于更加激烈的战争中,以期结束宋朝的混乱局面,实现祖国的彻底解放。
他们的友谊无疑是相互激励和支持的结果,他们在不同的处境下共同追求正义和理想,无论是忧国还是救民,都在各自的方式中书写着一段段动人的篇章。他们的友情超越了阶级和地域的限制,成为了那个时代闪耀着光芒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一代代华夏儿女共同奋斗,保卫国家,抵御外侮。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很多青年人渐渐远离了与人为伴的生活,选择了单枪匹马去面对生活的艰辛和磨砺。诚然,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许多人因为过于专注于工作和学业,忽略了与亲朋好友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很多人觉得,和朋友们的相处时间越来越少,朋友间的友情也在悄然流逝。
在我看来,这样的状况实属正常,但也值得反思。当我们越来越多地沉迷于电子游戏、社交软件,忽视了现实中真正的朋友的存在时,如何重新找回那些失去的友情,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朋友,用心去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感受。无论他们身处何种困境,无论他们面临着何种挑战,我们都要保持一颗真诚的心,对他们伸出援手,给予关怀和帮助。当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无形之中为朋友编织了一条坚实的友谊纽带,为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提供了一个港湾,为彼此的人生道路上点亮了一盏希望的灯塔。
其次,我们应该努力拓展人际关系,尤其是建立深厚的情谊。可以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例如志愿者服务、社团组织、体育赛事等,这些都是扩大人际交往渠道的有效途径。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可以遇到来自不同背景、不同兴趣、不同职业的人,与他们共享欢乐,共同学习,从而结交更多的朋友。
此外,我们还可以尝试主动联系那些熟悉但却很久没见面的朋友,通过电话、微信、视频聊天等方式保持联系,分享彼此的生活点滴,倾听对方的喜怒哀乐,增进彼此的感情。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双方之间的了解,也可以在相互的陪伴中找到心灵的归属感和情感寄托。
最后,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珍视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价值,我们需要懂得欣赏和接纳他人的优点和特长,不盲目攀比,不轻易贬低他人。对于朋友,我们要始终秉持平等、友善的态度,用真诚和宽容去对待他们,尽量避免因误解和误会而导致友情破裂的情况出现。
总的来说,通过对自身行为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我们可以重新找回那些在尘世中消失的友情,构建起更加牢固、富有活力的亲情网络。让我们以此为鉴,拥抱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倾听他们的故事,珍惜这份珍贵的情感,为这个世界增添一份温馨和力量。

上一篇:【人物篇】山本五十六18:他为什么要发出那份惹命的电报?
下一篇:围绕打仗、把兵练活——这8个字是郭兴福教学法“长青”60年的秘诀所在
更多更酷的内容分享
猜你感兴趣
纯血鸿蒙·星河璀璨,纯智快递·熠熠生辉:探索互联网的无限可能

纯血鸿蒙·星河璀璨,纯智快递·熠熠生辉:探索互联网的无限可能

"纯智快递100"首次亮相鸿蒙之夜,是科技领域的一大突破。作为我国首个国产移动操作系统,它改变了快递物流行业的运营模式,实现了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优化。此外,这款应用程序还支持多种应用形式,如服务卡、元服务和应用,提供了全新的用户体验。华为常务董事表示,快递100与鸿蒙的深度生态融入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未来将继续深化与华为的合作,共同推动AI科技的发展。

热点资讯 10.25
夜晚的潮汐 | 辛弃疾找到了生命的激流

夜晚的潮汐 | 辛弃疾找到了生命的激流

辛弃疾前往临安面圣,与友人在江郎山相聚,挥毫泼墨创作七言绝句《江郎山和韵》,诗中展现了其坦荡无畏、刚正不阿的气概,并表达了他忠心报国的决心。

民俗文化 03.20
央视元宵晚会,星光熠熠的阵容揭晓后,我心情澎湃,充满期待!

央视元宵晚会,星光熠熠的阵容揭晓后,我心情澎湃,充满期待!

龙年春晚已过,留下众多名场面。元宵晚会将至,阵容名单曝光。主持人有何炅惊喜加盟,与撒贝宁联手引期待。演员阵容年轻化,时代少年团登台献演。

热点资讯 02.23
47岁的陈数:教坛女神风采依旧,岁月更迭但精神气质熠熠生辉

47岁的陈数:教坛女神风采依旧,岁月更迭但精神气质熠熠生辉

程学校的知名教师,陈数近期走进中戏教室为学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开课,赢得了学生们的好评。她身穿简约的藏青色毛衣搭配休闲牛仔裤,端庄典雅。虽然陈数脸上已留下岁月痕迹,但她的精神气质仍然出色,赢得学生们的喜爱。虽然只是临时起意的公开课,但却吸引了许多非表演专业的学生前来旁听。陈数在课堂上的表现深受学生们的赞赏,她的年轻活力和知识丰富深深吸引了大家。

热点资讯 11.02
揭秘贾母为何只疼爱薛宝琴而不宠爱林黛玉

揭秘贾母为何只疼爱薛宝琴而不宠爱林黛玉

易产生偏袒之心,使得她缺乏独立性和自尊心,使她在贾府中备受排挤。林黛玉进贾府时表现谨慎,一方面源于书香门第的身份和严格的言行举止,另一方面也由于深知外祖母家的不凡之处,担心自己的到来会遭人耻笑。虽然贾母给予她很多关爱和支持,但这也使得她时常感到压力和不安。最后,两个重要的安排让林黛玉的地位逐渐提升,但却无法抵挡住贾母深深的宠爱和对待外孙女的不同态度。这样的情节揭示了封建社会家族内部复杂的关系以及女性命运的多舛。

民俗文化 11.10
南京新街口站:游客迷失众多,需关注出口指示牌

南京新街口站:游客迷失众多,需关注出口指示牌

南京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并被誉为“新一线城市”。其中,新街口站是南京最繁忙的地铁站之一,同时也是两条重要地铁线的换乘站。近年来,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人流量非常大,被誉为“亚洲第一地铁站”。

民俗文化 11.10
林黛玉的生活困苦与贾府的重重压力:贾母和贾政的态度揭示

林黛玉的生活困苦与贾府的重重压力:贾母和贾政的态度揭示

林黛玉便陷入了更加艰难的境地。

民俗文化 11.10
庙堂之上:一个隐藏的县令,对抗鸦片战争的过程

庙堂之上:一个隐藏的县令,对抗鸦片战争的过程

官的力量,故意放慢了步伐,没有立即直接进攻定海。姚怀祥在此期间也发现了敌人的意图,并进行了相应的防御准备。然而,英军并没有如预期般快速推进,而是通过一系列诱饵和欺诈手段,逐渐逼近定海。最终,在姚怀祥的带领下,定海人民成功地与英军交战,最终取得胜利。这场战争对于中国的领土完整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战争过程中,姚怀祥表现出了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斗志,成为了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为国殉难的人。他的英勇事迹不仅激励了中国人民抵抗外敌入侵的决心,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他的遭遇也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开始逐步脱离封建社会,迈向现代化之路。因此,姚怀祥的牺牲不仅是对他个人的纪念,更是对中华民族英勇抗争历史的一次生动诠释。

民俗文化 11.10
宋理宗≠皇子,与一位奸相之关联揭示了他的成功之路

宋理宗≠皇子,与一位奸相之关联揭示了他的成功之路

海南岛),表示如果自己继承了皇位,就应该取代史弥远称帝。然而在仁宗年间,宋宁宗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能力继位。最终,还是赵贵诚成为了南宋的第六位皇帝。而赵与莒作为他的弟弟,在家族中被视为重要的人物。

民俗文化 11.10
新京雅集:利用阅读小说方式解锁《资治通鉴》的魅力

新京雅集:利用阅读小说方式解锁《资治通鉴》的魅力

通鉴故事全集全面解读《资治通鉴》。此书正文来自原著,没有删减和遗漏。全书包含1300多年的历史数据,并按照朝代顺序排列。读者只需阅读4卷,就可以了解到全书的内容。此书图文并茂,展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满足普通人的历史学习需求。全书还具有较高的颜值和收藏价值。199元的价格让您可以轻松购买。

民俗文化 11.10
顺德2天1夜美食自驾游 | 打卡鳗鱼店+70年代复古火锅+逢简水乡

顺德2天1夜美食自驾游 | 打卡鳗鱼店+70年代复古火锅+逢简水乡

顺德美食自驾游,三天两夜深度探索历史文化。必尝鳗鱼饭和牛火锅,逢简水乡独特的古桥和古榕树美不胜收。门票免费,可停泊免费。醇厚的鱼片汤与风味小吃更是让人回味无穷。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期待你加入我们这场美食与文化的探索之旅。

民俗文化 11.10
许多人抱怨但其实有机会改变现状:改进网站优化策略

许多人抱怨但其实有机会改变现状:改进网站优化策略

题,并经常参加各类文学比赛。历经苦难和挫折,他的心灵更加坚定,决定继续创作,成为一名真正的作家。 这句话概述可以概括为: 主人公在面对生活的困境时,逐渐意识到自己对文字的热爱,并最终决定成为一个作家。他放弃了世俗的追求,选择了远离城市,生活于乡下,专心致志地写作。然而,出版业的压力使他在作品还未获得认可之前就面临了破产的命运。但他并未放弃,而是以谦逊的态度接受朋友的建议,发行了自己的作品,并通过努力,终获成功。这部作品虽然在市场上反响平淡,但他的创作热情并没有因此消减。他仍然坚持写作,希望在未来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民俗文化 11.10
理解与探索:这些经典名句的另一半

理解与探索:这些经典名句的另一半

在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各种名言背后深层的人生哲理,例如“不畏艰难,终能成为伟岸的人”、“付出才有回报”等。这些名言不仅让人深思,同时也启发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民俗文化 11.10
宋晨希的“晚明”:一位网络编辑的互联网历程与知识储备

宋晨希的“晚明”:一位网络编辑的互联网历程与知识储备

多端,尤其是那些在外势力的影响下兴起的新思潮与运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当时流行的《源氏物语》,它描绘了一个美丽但腐朽的世界,并通过文学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该书被认为是日本文学的重要里程碑之一,也吸引了无数的外国读者。对于这本书,不仅西方人喜欢,东方人也有很高的评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源氏物语》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我们理解日本文化和社会变迁的一扇窗口。 这部小说讲述了光源氏及其家族的故事,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以及他们的世界观。然而,与西方文明不同的是,东方文学强调和谐、统一和静谧,而不是追求个人主义和自由。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日本人喜欢《源氏物语》的原因。这本书不仅仅是日本文学的瑰宝,也是全世界都应该阅读的作品。

民俗文化 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