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见证
——写在“进京赶考”75周年之际
2023年5月22日拍摄的西柏坡。(资料片)河北日报记者 史晟全摄
春到西柏坡,山峦吐绿,水碧天蓝。
75年前,同样是一个春意盎然的日子,党中央从这里出发,一路向北,“进京赶考”。
2013年7月,在西柏坡,习近平总书记抚今追昔,语重心长地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太行巍巍、滹沱滔滔,时光流转、岁月变迁。
一面锦旗,一块展板,一首团结歌,一条赶考路……75年,西柏坡见证,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长流不断,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谆谆告诫回响激荡。
赶考不停歇,奋斗不止步!
75年,在河北大地,红色基因赓续传承;
75年,西柏坡精神,激励着燕赵儿女砥砺奋进、永远向前。
(一)
一面锦旗,诉说着党同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深。
在西柏坡纪念馆,珍藏着一面颜色发白的锦旗,锦旗上五个字清晰可见——“土地回老家”。
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在西柏坡村召开后,翻身农民欢呼雀跃,平山县下盘松村的老乡将“土地回老家”几个大字绣在锦旗上,敬赠给中央工委。
第二年,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小土屋里,海棠树下,打麦场里,柏坡岭上,共产党人和老百姓同甘共苦、心心相印。
岁月流淌,锦旗早已褪色,但饱含其中的深情却穿越时光、震撼人心。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的铮铮誓言,有着最为生动有力的注脚。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在西柏坡纪念馆一辆手推车前,讲解员唱起这首战争年代广为传唱的民谣。
真心为人民谋幸福的党,就会赢得人民的拥戴和追随。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是老百姓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历史伟业,是亿万人民满怀热血与激情创造出来的;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
“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
“每来一次,都能受到一次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就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
2013年7月,在九月会议旧址召开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
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深深烙印在西柏坡村老党员闫青海的脑海中,更指引着西柏坡人大步奔向好日子。
铆足劲谋发展,西柏坡镇红色旅游产业不断壮大,1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6万余元。
“生在解放区,长在新中国,奋斗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安享晚年在新时代。”今年79岁的闫青海身子骨硬朗,平日里喜欢种菜养花:“冰箱、彩电要啥有啥,看病有医保……75年前共产党‘进京赶考’,为的不就是这样的日子!”
蓝天白云常伴,出门交通方便,小区住得舒心,文化生活丰富……每一个河北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完善、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庄严承诺、矢志不渝。
(二)
一首团结歌,激励一代代西柏坡人团结奋斗。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1943年,在抗日战争最为艰难的岁月,歌曲《团结就是力量》诞生在西柏坡镇北庄村。
“78年前,《团结就是力量》从你们那里唱响,成了亿万人民广为传唱的一首革命歌曲。”2021年春节前夕,北庄村党员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
总书记勉励北庄村全体党员:“把乡亲们更好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耕地少,地处生态红线区内,发展一产、二产受限,这是北庄的“短”。
红色资源丰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生态优势明显,这是北庄的“长”。
敢想敢干,群策群力,北庄村干部带着村民谋划出“红色北庄、绿色振兴”的新蓝图。
漫步北庄村,民宿院落有模有样,“团结大食堂”饭菜飘香,红色文创馆、智慧大棚红红火火……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北庄村大步向前。
75年赶考路,历经磨难,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无惧风雨,不畏挑战,就是因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就是因为我们党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河北,一片被信仰浇灌的大地,共产党带领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让红色基因的根基越扎越深,成为燕赵儿女的动力之源。
面对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我们啃硬骨头、攻坚拔寨,全省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2023年,河北遭遇特大洪涝灾害,降雨强度之大、覆盖范围之广、洪水峰值之高、致灾程度之重,史所罕见。果断决策扩面转移,争分夺秒抢险救援,河北党员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汇聚起无坚不摧的力量,把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外部环境严峻复杂,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河北坚定不移抓创新、优结构,扩内需、促协同,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向上突围。
越是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
团结一致、敢于斗争,就没有应对不了的风险,没有战胜不了的挑战。
(三)
一块展板,让习近平总书记久久驻足。
这是七届二中全会作出的六条规定,展板上写着:“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
2013年7月,总书记来到西柏坡,在展板前逐条对照——
“不做寿,这条做到了;不送礼,这个还有问题,所以反‘四风’要解决这个问题;少敬酒,现在公款吃喝得到遏制,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少拍掌,我们也提倡;不以人名命名地名,这一条坚持下来了;第六条,我们党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这块只有几十字的展板,不仅仅是关于“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答案,更见证了共产党人深植于心的清醒。
轻拂的春风,从岗南水库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掠过,吹向晨曦中醒来的西柏坡村。
坐在自家大门口,67岁的老党员闫上青讲起2013年那次座谈会,仍然记忆犹新:“总书记跟我握了3次手。”但他印象最深的,还是总书记说的“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
作风问题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
“与群众联系不够紧密”“对上级文件精神理解得不透”……在西柏坡村,一场党建工作会动真碰硬、辣味十足。
如今,村里正探索推行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村干部坚持立行立改,积极履职践诺,带领百姓致富的劲头更足了。“大家都说,在总书记带领下,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说起新变化,闫上青眼里闪着光。
何止西柏坡!河北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强调查研究,推动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全省上下都行动起来,从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具体问题出发,从解决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入手,从严从实整改,真刀真枪整治。
燕赵大地,广大干部雷厉风行地干起来、动起来、跑起来了。
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扎实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持之以恒抓好营商环境,企业更加敢干、敢闯、敢投;大兴实干风,末端环节一抓到底,“马上就办、真抓实干”蔚然成风;用好考核指挥棒,考出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热情更高了……
这,就是精神的传承。这,就是自我革命的力量。
(四)
一条赶考路,见证历史,记录当下,叩问未来。
春意萌生,苍松翠柏掩映中的西柏坡格外热闹。一批又一批参观者来到赶考出发地,探寻精神密码,汲取前行力量。
1949年3月,“进京赶考”前那段对话言犹在耳——
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字字千钧,意味深长。
75年前,从西柏坡到唐县、涿县、北平,360公里路,他们走了两天。
75年后,循着红色足迹重走赶考路,高速畅通无阻,高铁风驰电掣,沿途早已换了人间。
这段距离,浓缩着75年的赶考历程,也揭示着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密码。
重温,是为了铭记。
1949年,毛泽东说:“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共产党人接力赶考一棒接着一棒,清醒和坚定一脉相承。
历史如镜,让我们鉴往知今;岁月如山,使我们登高望远。
河北奋力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倾力书写优异答卷!
向上攀登!雄安新区打着旗子在前面跑,地上、地下、云上“三座城”同生共长,“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雄安场景持续汇聚;京津冀协同发展热潮涌动,成就斐然。
向新发力!河北“领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张家口加速建设京津冀“算力之都”,唐山构筑机器人产业新地标,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向绿而生!钢铁环保绩效创A企业数量全国第一,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全国第一,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居全国前列,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新成效。
向美而行!白洋淀重绽光彩,塞罕坝林海莽莽,正定古城火爆出圈,“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成为新时尚。
…………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燕赵大地热气腾腾、生机勃勃。
穿越历史的回响,西柏坡见证——
曾经,从这里出发,一个崭新的中国向着世界昂首走来;
如今,从这里再出发,赓续西柏坡精神,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
西柏坡纪念馆广场上,面向鲜艳的党旗,来自五湖四海的参观者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
誓言如铁,丹心如炽,在广场上空久久激荡。(河北日报记者 刘荣荣 周洁)
结论点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