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开封府,人们就会想到清正廉明的包拯,所以才会有人在那里哭泣。然而,并非所有开封府的长官都像包拯那样,比如在北宋建立之初担任开封尹的赵光义,他在成为皇帝后,就曾亲自谋划了一场冤案,将自己的弟弟赵廷美贬谪而死。那么,这场由皇帝“担当”幕后主谋的冤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开封府尹
在五代十国时期,开封尹具有非常重要意义,一般都是由储君担任的。到了北宋初年,宋太宗赵光义也是从这个位置成为皇帝的,之后担任开封尹的就是宋太宗的弟弟赵廷美。宋太宗还规定,兄长赵匡胤、弟弟赵廷美的子女们,与他自己的子女一样,都称皇子、皇女。也就是说,此时的赵廷美俨然已经成为北宋王朝的继承人。
979年,宋太宗御驾亲征北汉,最初想让赵廷美担任留守。可是开封府判官吕端却看出了端倪,他对赵廷美说:“主上栉风沐雨,以申吊伐。王地处亲贤,当表率扈从,若掌留务,非所宜也。”于是,赵廷美向请求跟随出征,最终得到了宋太宗赵光义的批准。此时,宋太宗的皇位尚不稳固,他需要得到赵廷美支持,所以兄弟之间尚且能够相安无事。
二、西京留守
宋太宗赵光义想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阻挡他的有三个人,分别是赵廷美,以及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赵德芳。在赵德昭、赵德芳死后,赵廷美成为唯一的绊脚石。981年九月,即赵德芳死后半年,柴禹锡密报,赵廷美“将有阴谋窃发”。为了除掉赵廷美,宋太宗重新任命赵普为宰相,担任司徒、侍中。
赵廷美并不傻,他在两个侄子先后死于非命的情况下,已经产生了危机。赵廷美采取了谦让的做法,他主动提出将自己的位次放在赵普的下面。但是,宋太宗依然没有放弃除掉赵廷美的想法。982年三月,有人告发赵廷美,说他打算利用宋太宗前往金明湖水心殿游览的机会。宋太宗并未派人调查,而是直接让赵廷美改任西京(洛阳)留守。
三、贬谪而死
与此同时,赵光义将朝中、禁军里面与赵廷美关系不错的官员全部贬谪。接着,赵普又出面除掉了卢多逊,并且诬陷赵廷美与卢多逊密谋不轨。据卢多逊交代,他曾派赵白向赵廷美说,“愿宫车早晏驾,尽力事大王”。赵廷美派樊德明对卢多逊说,“我亦愿宫车早晏驾”。有了这些所谓的“证据“,王溥等七十四位官员联名上奏,请求处死赵廷美。
宋太宗非常“宽厚“,只是让赵廷美回到自己私邸,取消了子女的皇子、皇女的身份。然而,事情到此并未停止。同年五月,知开封府李符上言:“廷美不悔过,怨望,乞徙远郡,以防他变。”于是,宋太宗将赵廷美贬为涪陵县公,安置在房州。第二年正月,赵廷美“忧悸成疾”而死,终年三十八岁。事实证明,所谓的赵廷美谋反案是一场冤案,但满朝文武无人敢言,只有宋太宗的长子赵元佐一人仗义执言。
参考资料:1.《宋史》;2.《续资治通鉴长编》
结论:
宋太宗赵光义的一系列事件,尤其是对赵廷美的处理,显示了他的“宽厚“和对子孙的保护,但他同时也是一位深思熟虑的政治家,他深知权力斗争的复杂性。因此,对于赵廷美是否真的谋反并没有定论,只能认为这是一起被误判的案件。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关开封府和其官员的信息。首先,开封府尹通常是储君或皇室成员,而赵廷美成为了宋太宗的弟弟,显示了皇权家族的血统传承。其次,赵廷美作为皇弟,在宋太宗登基前就已经掌管了开封府,说明他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管理才能。再者,赵廷美因为兄长的去世,不得不逃离京城,显示了他的人格尊严和社会责任感。最后,由于各种原因,包括官方文件的错误记载、人的思想局限,赵廷美被错误地指控为谋反,最终被迫离开京都,显示了朝廷内部的腐败和虚伪。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宋代的开封府尹、赵廷美及其所在职位,是当时政治体制的一部分,他们都有各自的职责和利益。虽然他们在处理事情时可能表现出一定的偏见和阴险,但他们都是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他人在制度运行中的作用,如官员的选拔、考核、晋升机制等,这些都是影响政府决策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宋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