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说
体检报告上出现“肺部磨玻璃结节”,很多人都会紧张:这是早期
肺癌吗?一定
要切吗?
今天请来好朋友,上海市肺科医院的赵晓刚教授用视频和文字为大家
解答这些关键问题,仔细说说磨玻璃结节的“前世今生”。
什么是肺部磨玻璃结节?
肺部磨玻璃结节——相信很多人都在体检报告上见过它的大名。
顾名思义,就是从肺部长出来的、磨砂玻璃密度一样的圆形、类圆形的云雾状病灶,不超过3厘米。根据密度高低,可以分为纯磨玻璃结节与混合磨玻璃结节。
纯玻璃结节:
指的是在CT上,局部病灶的密度稍微增高,但并没有形成更高密度的、白色的实性成分,其内部的细支气管及血管影往往清晰可见,并没有被遮挡。
混合磨玻璃结节:
指的是在CT上,局部病灶密度进一步增高,形成了更高密度的、白色的实性成分,其内部细支气管及血管影往往被遮挡,无法看到,并且与周围较低密度的磨玻璃成份共存。
纯玻璃结节(左)和混合玻璃结节(右)
肺部磨玻璃结节是怎么形成的?
任何引起肺泡腔充气程度改变的疾病,例如炎症、结核、真菌感染、肺泡出血等良性病变都可以表现为磨玻璃结节。也就是说有相当一部分磨玻璃结节是良性的,无需担心。
但之所以它让很多人忐忑不安,就是因为长期存在的磨玻璃结节大概率属于肿瘤性病变,可能会发展为肺癌。而肿瘤性病变,需要进一步细分为四个病理阶段: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微小浸润腺癌及浸润腺癌。
这四个阶段被认为是危险程度逐渐升高、连续性、渐进式的生长过程,相邻阶段有时候很难区分。前两个可以列为良性阶段,后两个被列为恶性阶段。原位腺癌虽然带一个“癌”字,但生物学行为趋于良性,癌细胞局限在上皮内,对周围组织没有侵犯。
肿瘤性的磨玻璃结节
成因是什么?
西医观点认为,肿瘤的成因是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包括空气污染、吸烟、二手烟、炒菜油烟、职业致癌物、电离辐射等外部因素,也包括了情绪心理、基因遗传缺陷、免疫力低下等内在因素。近年来,微塑料颗粒污染与磨玻璃结节形成的相关性也日益受到重视。
中医观点认为,肿瘤的成因是饮食、劳倦、情志等因素长期损伤,导致体内正气亏虚,邪毒乘虚而入,或痰淤内生,搏结于肺,形成肺部积块。
肿瘤性的磨玻璃结节多数属于惰性肿瘤,生长缓慢,转移概率低。磨玻璃结节越小、密度越低、越纯,增长变化的概率也就越小。磨玻璃结节越大、密度越高、越混合,增长变化的概率也就越大。
当然万事皆有例外,也有少数生长迅速的磨玻璃结节,原因不明。
检查出磨玻璃结节,该如何选择?
海内外指南的推荐有所不同:海外相对保守,以随访为主,例如美国2020年NCCN指南推荐20毫米以下的纯磨玻璃结节进行随访观察,理由是这些结节术后的病理大部分是原位腺癌、微小浸润腺癌,切除后5年生存率100%。国内则相对积极,8毫米以上的磨玻璃结节,如果在随访中有增大趋势,即考虑手术切除。
不同的选择不仅困扰着患者,同样也影响着医生——如果一个磨玻璃结节患者站在我面前,我该如何给予建议呢?
第一步,区分磨玻璃结节是良性感染病变还是肿瘤性病变。
有经验的医生根据影像学CT就可以大概率推测出该结节的病理性质,但并非百分之百准确。因此,时间验证就成了最常用的手段方法。初次发现磨玻璃结节并不建议盲目手术,最起码需要3-6个月的随访时间,动态复查CT来观察结节的变化。
随访的目的就是最大概率地排除良性感染病变的可能:如果随着时间推移,该结节逐渐密度变淡、直径变小,那么应该是良性感染病变,与肿瘤毫无瓜葛;
如果结节长期存在,那么大概率属于就肿瘤性病变了。
第二步,辩证分析其病理阶段及选择随访还是手术的各自利弊。
例如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都处于良性阶段,可以随访观察;微小浸润腺癌与浸润腺癌属于恶性阶段,可以选择手术。当无法精准判断时,医生都会与患者协商是否手术。
无论是随访还是手术,都各有利弊。
随访可以动态观察结节变化与否,及时作出下一步选择,避免盲目手术。但随访观察中长期、高频的CT辐射本身存在致癌的概率,可能会导致病理升级。随访带来的心理压力也会对身体健康有所影响;手术可以明确病理性质,早诊早治,避免病理阶段进一步升级,避免肿瘤转移引起的风险。但可能会带来肺功能受损、疼痛、咳嗽等本来不必要的创伤麻烦。
点击视频了解更多
最佳的手术时机是什么时候?
这个时候,患者往往会对医生发出灵魂拷问:医生,您认为最佳手术时机是什么时候?
我的观点是:如果一定要寻找最佳手术时机,那么应该是肿瘤转移之前的阶段。如果肿瘤细胞局限在原处时就切除肿瘤,基本上都可以治愈;如果肿瘤细胞已经转移,手术后必将还要进行一系列组合拳疗法,例如靶向药物、放疗、化疗、免疫等。
但临床上要评估永远无复发、无转移,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目前大多以手术后10年作为期限标准,如果10年无复发、无转移,之后再复发转移的概率也极低了。我们也期望通过10年的数据分析来得到最接近于真相的最佳手术时机。
对于浸润性腺癌阶段,我们选择CTR指标(磨玻璃结节中的实性成份最长直径所占的比例大小)来分析预后。
对于CTR=0的浸润性腺癌,
也就是没有实性成份,属于纯磨玻璃结节的阶段,此阶段很大概率可以根本治愈。
对于CTR≤0.25的浸润性腺癌,
来自于日本的相关研究表示,10年内患者中仅有个例复发。
对于0.25<CTR ≤0.5的浸润性腺癌,据相关报道,86例患者中,仅有1例淋巴结转移,10年内有4例复发。
对于CTR>0.5的浸润性腺癌,
5年复发概率在7%-9%左右,淋巴结转移概率在
3%-5%左右。
因此,最佳手术时机,优选原位腺癌、微小浸润腺癌阶段,次优选CTR≤0.25以内的浸润腺癌。也就是说,最佳手术时机不是一个具体的时间点,而是一个范围,而彼此之间的过渡也许是很长的一段时间。
患者的纠结和困惑恰恰就在此处,几乎所有人都会面临“选择困难”。而这种纠结的根源,来自于我们都试图去寻找一个最完美的时间节点,恨不得在癌细胞转移成功前一天进行手术切除,既可以晚些承受手术带来的痛苦,又可以获得不影响自然寿命的绝佳预后。
所以,面对磨玻璃结节如何选择应对策略,就成了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哲学问题。
客观上讲,
我们对于肺癌转移的微观世界及相应具体的分子机制知之甚少,转移成功的道路仍然神秘未知,我们都只能渐进渐知,后知后觉。
主观上讲,
芸芸众生、各不相同,千面人心、众口难调,每一个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及期望值都不一样,主观意愿影响着选择决断。
我认为,医患共同决策是解决这个哲学问题的良策。
医生精准预判病理阶段,充分告知转移风险概率,提出合理的建议,尊重患者的意愿,医患双方共同商讨合适的应对策略,患者做出最适合自己的临床选择。
总之,磨玻璃结节患者的心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既不能杞人忧天,有磨就开,也不能高枕无忧,视而不见。结合自身的综合因素,有理、有利、有节地去做出适当的选择,这就足够了。
最后,分享一首我有感而发写的关于磨玻璃结节的英文科普诗歌
I LONG TO BE KING , 发表在美国权威CHEST杂志上,描述了它的众多特点。
I Long to Be King(我欲成王)
(节选)
I am ground glass opacity (GGO) in the lung,
(
肺部磨砂玻璃影是我的大名)
A vague figure shrouded in mystery and strangeness,
(
朦胧的身影披着神秘与诡异)
Like looking at the moon through clouds,
(
你看我云中望月、雾里看花)
Like seeing beautiful flowers in the fog.
(
我在云雾深处清晰地打量你
)
I long to be king,
(我欲成王)
With my fellows swimming in every vessel.
(我的手下遨游你的各处血管)
My people crawl in your organs and body,
(我的子民遍布你的各个脏器)
Holding the rights for life or death, I tremble with excitement.
(那大权在握的感觉令我颤栗)
When young you called me “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
(你笑称幼时的我不典型增生)
Then when I had matured,
you declared me “adenocarcinoma in situ”,
(你憎称青年的我为原位腺癌)
When fully developed,
your fearful denomination: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你咆哮壮年的我为浸润腺癌)
You forgot my strenuous journey to become the king.
(而你忘了我王者之路的艰辛)
From tiny to strong,
(我也是从弱小逐渐变得强大)
From humble to arrogant.
(我也是从隐忍逐渐走向狂放)
None cared when I was young,
(幼时纯、淡的身影没人在意)
But all fear me we when full grown.
(长大后壮实身躯才引人侧目)
致敬生命!
上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