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25日讯 近日,随着雨水落下,湿润的氛围让很多人下意识认为“湿气”超标,甚者连水都不敢多喝!湖北省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关冰副主任医师提醒,“湿气”跟喝水没有必然联系。
在中医理论中,“湿气”是指体内的一种病理产物,它并不直接等同于喝水。中医认为湿气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外湿和内湿。
关冰进一步解释:外湿通常是由于气候潮湿、涉水淋雨或居住环境潮湿等外在因素侵袭人体所致。内湿多由于脾虚,脾气运化水液功能失常,引起湿浊在体内蓄积停滞,湿邪内生。
湿邪的特点是重浊、黏滞,它可以阻碍气血运行,影响身体健康。湿邪过重时,可能会表现为身体沉重、困倦、头昏、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如何祛湿?关冰表示,在饮食上,应少吃生冷、油腻、甜腻的食物,多吃利水渗湿的食物如赤小豆、薏米等;居住环境应保持干燥通风,避免潮湿;适量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湿气。
其次,合理饮水对于调节体内湿气也十分重要的,她给出正确喝水的4个建议:
一、适量饮水:成年男性每天饮水量建议为1700毫升,成年女性为1500毫升。这包括直接喝进去的水和食物中所含的水分。
二、分时饮水: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水可以帮助通便和润肠;午餐后和下午1:00—3:00之间喝水可以防止犯困、降血脂;晚饭前喝水有助于清洗膀胱、排肾毒;睡觉前少量喝水可以养阴,防止血液过于黏稠。
三、饮水温度:尽量少喝冷饮,寒凉之物可能会引起脾胃虚寒,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减弱,影响内部湿气的排泄。
四、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应该分次慢慢喝水,以促进脾胃的健康和祛湿。
关冰建议,除了正确饮水,适当的运动可以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帮助祛除体内湿气,如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极等,综合调理湿气更佳。
(长江日报记者江梦晴 通讯员胡梦 曾潇潇)
【:余丽娜】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
结论:这篇文章讨论了人体内的湿气问题以及其与饮用水的关系,并给出了祛湿的方法。通过引用中医理论,强调了外湿和内湿对人体湿气的影响,并提出了饮用适量饮水、分时饮水、避开冷饮、注意饮水温度和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的建议。最后,文章呼吁大家通过适当的运动和养生方式来调和体内湿气,达到健康的目的。
结合当前的社会情况,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容易造成湿气过重的情况。此外,空气质量不佳也会加重湿气。因此,我们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适时进行体育锻炼等方式来调节湿气。同时,我们也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排除湿气对人体的不良影响。总的来说,保持身心健康,做好自我保健,才能有效地祛除湿气,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